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12

第12章 正确制订手术“时机”与范围(2)

如果没有家属的明确态度,医生们不敢冒这个险。一般情况下,医生从手术台上下来找家属商量,不外乎几种情况:①肿瘤太大或者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分离切除,为了彻底清除肿瘤,需要切除其他受侵的脏器,此时必须与家属说明,征得家属的同意。②由于肿瘤确实巨大而无法切除或者肿瘤广泛转移手术已经没有意义,需要终止手术,必须得到家属的理解。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打开看看又缝上了。③手术危险系数太大,必须冒风险进行,但如果尽努力仍有一些希望,这时家属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来认可这样的风险,并能理解和承担责任,否则医生无法冒这个险,毕竟是一个生命。往往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做还是不做也难倒了很多医生和家属。有时家属不敢挑起这副担子,医生只能重新合上腹腔或者胸腔终止手术,在实际手术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深感惋惜。

由此可见,家属、亲友对医生的支持、理解非常重要,放弃就意味着死亡,搏一搏也许会有延长生命的希望。如何给癌症患者以信心,不放弃一切治疗机会,这其实也是家属给患者的一种战胜癌症信心的具体表现。

二、什么时候“动”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一旦患了癌症就想马上手术切除,这是很正常的想法和要求。那么是不是不分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肿瘤的临床期别,越早手术越好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癌症发现时往往属中晚期的多,大部分患者身体消瘦、贫血或有其他疾病存在。通常,肿瘤手术要比一般手术范围大,创伤性也大,因此身体状况的好坏,对手术中所产生的危险性和术后的恢复有相当大的影响。

前面提到的那例胃贲门癌就是因为体质弱、营养差,在手术后不能及时愈合手术所造成的创伤,以至发生吻合口瘘及术后并发症。肿瘤手术与炎症性疾病的差别就在此,炎症性疾病在需要手术时不能延误,例如急性胆囊炎、胃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等,否则炎症加重,易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率高。而肿瘤则需要全身状况的稳定和纠正不良的营养状态后再行手术,有利于术中的安全及术后康复,同时也为下一步治疗打好基础。这在肿瘤的治疗中是被公认的治疗原则之一。

肿瘤手术根据肿瘤期别,还需要考虑综合治疗问题。临床实践证明,有相当多的癌症并不是越早手术越好。例如,在胃癌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是首选,早期胃癌手术无可非议,并且越早越好。而肿瘤范围大、术前估计不能彻底切除的就应该采取术前化疗,现在称之为新辅助化疗。在手术前经过化疗可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因此,一般情况下经CT、MRI检查发现肿瘤大且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者,应当采取先化疗2个疗程再行手术治疗,也有专家建议给予3~4个疗程化疗后再手术。术前化疗在提高切除率的同时使肿瘤的复发时间延缓,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我认为如果需要术前化疗,则行2个疗程的化疗最合适,并在第二次化疗后的15天内进行手术为宜。至于手术前化疗的适应证,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具体掌握。

记得在2000年春天,有一位肝癌患者被确诊时肿瘤较大,约6cm,位于右侧肝叶。就诊时全身状态比较好,家属急于要手术治疗,不希望再做化疗或其他治疗。根据患者的肿瘤情况和体质,我耐心地分析了她的病情,建议她先作插管介入治疗后再手术,告诉她这样的效果要比目前单纯手术要好,他们听取了建议,介入治疗两次后才进行了手术。术中发现肿瘤比原来明显缩小,使肿瘤得到了根治性的切除。肿瘤标本经病理切片检查切缘均阴性,手术非常成功。这就是不要急于手术而是先行化疗带来的益处。

那么,是不是所有肿瘤手术都先行术前放、化疗为好呢?也不一定。

曾有一位胃癌患者和家属来找我,他在胃癌诊断前经常伴有吐血的症状,后来经胃镜检查明确是胃癌。但在是否马上进行手术治疗方案上有了分歧,有的医生让他先化疗再手术,患者和家属决定不了,请我会诊。

我认为像这类胃癌患者应以先行手术,将肿瘤切除后再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制订化疗方案为好。因为根据患者先前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手术,在化疗期间可能会突然发生大出血,其后果不堪设想。病人听了我的意见后马上要求当地医生进行了手术,术后看见肿瘤中仍有一根血管还在出血。如果当时先化疗,不但不能使肿瘤缩小,反而会出现大出血,而肿瘤中的血管出血一般情况下靠药物很难止住。因此术前化疗必须符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桴鼓相应”,要把握好时机,切忌盲目。

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早动还是晚动手术应该以病人的个体情况为依据。“气”之所“宜”的前提,依然是明察“机”之所在。

三、“动”的范围是否越大越好?

任何肿瘤手术都是有一定规范的。患者和家属常常以为切除越彻底越好,这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肿瘤专业的外科医生来说,根据肿瘤的病变部位和肿瘤浸润范围,按规范行手术,是必须坚持的手术原则,并不是切除范围越大越好。尽管对肿瘤手术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除有规范,但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医学界对诸如早期胃癌淋巴结清除的范围,采取何种术式,全胃切除还是胃大部切除,做吻合时是选择Ⅰ式还是Ⅱ式,包括对脾脏是否需要切除等事关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肿瘤复发时再次做手术条件的问题,均存在着争议。根据我的经验,有时手术范围越大并发症越多,死亡率相对增加。肿瘤手术应该以彻底切除肿瘤和应该清除的淋巴结为治疗原则,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切除的范围越大,清除的淋巴结越广越好,超出范围的扩大手术,有时并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看到有异常的淋巴结时就必须清除。如果采取的是根治性手术切除,那么上下切缘一定要阴性而不能有残留,这才是最根本的手术方针,除姑息性手术外。特别地,对于体质弱、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手术要求时间短,不能大面积地进行淋巴结清扫,要尽早结束手术,过长的麻醉时间会对这一些患者术后的康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手术时间过长并发症越多。

尤其是行开胸手术,如食管癌、肺癌以及贲门癌手术,在彻底清除肿瘤的情况下越早结束手术对病人就越有利。

1997年一位85岁的老人患胃癌,当时很多医生担心那么高龄的病人难以承受手术的打击。经过全面检查后发现肿瘤位于胃窦部,尚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的征象。家属与病人都有手术的要求,在麻醉医生的配合下顺利地迅速将胃大部切除Ⅰ式缝合,术后恢复比较快,并且3年后仍旧来复查。因此,在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快”是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这就需要外科医生对人体解剖烂熟于胸,并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

肿瘤治疗的特殊性还在于要考虑后续治疗问题,至少在目前肿瘤还未能彻底根治的情况下,要想到肿瘤复发和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再次手术的可能。因此,手术中在尽量彻底清除肿瘤的基础上,要为再次手术打好基础,如止血和缝合上要仔细、合理,在做缝合口时,除便于患者的生理需要外,还要考虑再次切除的方便性和可行性。这是癌症与炎症性疾病的最大不同之一。在后续治疗上,如果该肿瘤切除后需要化疗或者是腹腔化疗,那么在手术结束时应放置腹腔硅胶管,以便于下一步的治疗。

四、怎样才算是一台成功的手术?

肿瘤外科具有普通外科的基本属性,又有它的特殊性。手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的时间和剂量,影响到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应当明确的是,对一台肿瘤手术的评价,并不是从病人躺上手术台开始,到医生离开手术室结束,而是对全过程的评价,是对术前、术中、术后以及一个月内有无并发症出现的全面分析检查。成功的手术不是为手术而手术,而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手术,是为了挽救生命而手术。

成功的手术要求术前检查全面,不漏项;切除范围准确,手术仔细,不出现医源性扩散;术后护理得当,不出现并发症,患者能迅速进行后续化疗、放疗。

一位60多岁的肺癌患者,经检查为右下肺非小细胞肺癌,而且肿瘤并不大,各项检查认为完全可以手术治疗,病人和家属满怀信心等待着手术后及早康复出院。手术是成功的,病人和家属也很高兴。但是出院没有多长时间,患者感到有头痛不适,马上来医院进行脑CT检查,这时发现脑部有肿瘤转移,再查发现手术前没有做过脑CT的检查,因为当时病人没有头部不适的自述,医生也忽视了头颅检查。如果当时做了头颅CT,这个病人就有可能不能做手术治疗,所以仅就当时的手术而言是成功了,但病人并没有受益。如果提前发现就可以避免这一次的手术,采取其他治疗对患者预后可能更为有利。因此,一台成功的手术术前检查是否全面、彻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1998年,一位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手术经过非常顺利,然而在送出手术室回病房3小时后,护士发现患者手术区腋下引流管处皮下肿大明显,引流管不通畅,马上请手术医生到床边视察,结果发现腋下有一根小动脉出血,必须再次进手术室打开创口止血,在打开创口后发现原来一根用电刀止血的血管在出血,经过结扎血管后再次冲洗伤口,术毕送回病房才完成了二次手术。由此可见,电刀不是万能的,确实,电刀对微小血管止血是非常有效的,但稍大一点的血管还必须用线结扎。同时,手术中病人的血压一般都偏低,压力小,所以在手术中不易发现出血现象,一旦手术结束回病房血压逐步升高,血管压力增加,用电刀止血的血管血流容易冲出凝固的血痂造成出血,只能再次手术止血,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并容易增加微小癌细胞转移的概率。其实,在这些方面,任何外科手术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但作为一台肿瘤外科手术,特别要强调防止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也就是手术一定要做得清爽,不能有再次手术的情况发生。

肿瘤外科手术特别需要的是手法“轻”,牵拉肿瘤轻,这是防止手术中肿瘤种植转移的基本手法。当肿瘤巨大时,首先要对肿瘤采取隔离保护措施,以防肿瘤上的癌细胞脱落造成腹腔内种植,其次在牵拉肿瘤时切勿把肿瘤拉破或者将瘤挤压破而造成癌细胞的播散。癌细胞的种植扩散是腹腔内肿瘤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手术后的护理是否得当,也是评价一台手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我经常对周围的手术医生讲“三分手术,七分护理”,护理是整个手术成败的关键,往往因为护理不到位而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从而影响了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护理并不完全是护士的事,医生应该“首当其责”。手术后的一周内,手术者必须经常观察病情,了解病人恢复的状况,指导护士如何重点观察该病人的注意事项。每个患者的手术不同,观察的内容也不同。胃肠道手术后发生梗阻的病例,除了手术本身操作上的原因外,大部分是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所造成的。

我常常想,要做好一台成功的手术,必须把病人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想到他们患癌症的痛苦和精神受到的折磨,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台合格、乃至成功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