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劳而无忧——劳动权益政策法规解读
49409800000008

第8章 传播(1)

传播是一种古老的行为,用当代人们对于传播的解释来看,传播活动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过程。对于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和研究是20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传播“由伴随着工业化、大企业和全球化而来的诸如无线电、电视、电话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等传播技术的兴起而产生。显然,传播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极大的重要性”。传播有十分广泛的概念,它经常与交流放在一起被互换使用,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渗透力,传播学研究的兴起,传播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更高。传播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交互、理解、合作、达成共识的最主要的过程,如衣食住行一样,传播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活动之一。

尽管科学地给传播定义比较复杂,但是,人们对于传播的理解和认识有许多是心照不宣的。当我们谈到传播时,依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报告中的一段话所激励:交流(即传播——笔者注)维持人们的生活,并活跃人们的生活。它也是社会活动和文明的动力和表现;它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索、掌握、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使一国和多国人民从限于本能的阶段发展到了富于灵感的阶段。它创造着共同的思想财富,通过信息的交换而加强人们的共存感。它把人们的思想转换为行动,反映出人们的各种情感和需要:从维持生命的最低活动直至创造性——或破坏性——的最高表现。交流能把知识、组织和力量结合到一起,而且像一根无形的线,通过人们为改善生活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把人类最古老的历史和最崇高的理想贯穿起来。

第一节人类传播发展概述

传播被视为人类各种天赋中最突出的一种,这种天赋使人们一直以来关注信息传播的效果如何更好、方式如何更多,使接受者更加方便和迅速地获得传播内容。

一、信息传播的努力方向

从最初借助身体发出的简单信息,到今天虚拟网络中海阔天空的信息漫游、链接和摘要,人类所有的努力始终朝着两个方面:首先是不断改进自己或者群体对于周围事物的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获取能力;其次,设法提高自己或者群体传播信息的速度、清晰度,还有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世界文明和技术的进步,世界格局的多元化和同一性,不同文化差异与冲突,使传播的使命也越来复杂:它可以帮助人类的相互了解与支持,使人类彼此达成更多的共识,获得彼此的认同感;它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贫困、压迫和恐惧,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下,彼此接受、包容、尊重。

只有如此,传播技术的进步以及这种进步带来的社会利益才能够被大多数人充分享受。

二、人类传播的五个阶段

人类传播发展用五个阶段表示。

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来源于其身体结构的声音和姿势,例如非口头语言形式的各种声音:简单的喊声、舞蹈,以及依靠手击鼓传信等。还有火光(烽火)、图画、结绳等一套非口头形式传播信息的手段。

语言的出现分两个阶段:口头语言阶段和口头、书面语言阶段。口头语言依然依赖于人的身体结构——声带发出各种表达意义的声音,这些声音与人体存在的不可分离,依然限制了传播的范围和精确、准确程度。

书面语言——表意符号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的一次革命性转变。它使信息传播的内容在范围和深度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它不仅使信息当下传播更加精确,范围更大,并且使这两个方面具备了无限的潜力。更加重要的是它使口头语言得以长期保留,使历史得以延续,使知识和思想得以传承。

印刷术的发明有两个引人注目的地方,一是促进知识与思想的扩散与传播(当下的传播与历史的传播)。在9世纪出现于中国的印刷术,为人们展示了将一本书复制成许多册,不需要经过手抄这种费时的过程的奇迹。那些有思想和影响力的书“逐渐成为许多在一定教育水平以上的人所共有的知识装备……书籍的可以获得,促进了人们的文化程度”;二是大量传播消息情报。

在第二方面,传播信息情报和生产信息情报相辅相成。有了书籍、小册子,后来又出现了报纸。这些早期的报纸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刊登的内容有:贸易、商品、船舶航期之类的消息。另外,为提供社会和政治舞台的各种内幕消息、丑闻和讽刺性评论。还有传播先进思想,动员舆论,支持民主事业。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新的用于通讯的技术接踵而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空间、距离和关系的认识。莫尔斯的电码和电报问世(1840-1844)、贝尔的有线电话通话(1876)、爱迪生的留声机(1877)、马可尼与波波夫成功使用无线电收发报(1895)、费森德尔用无线电传送话音(1906)等。20年代初第一个无线电广播网问世,30年代开始了电视广播,1954年彩色电视开始定期播送。

在近30多年信息技术的发明与使用更加丰富多彩,极富想象力。两大国际卫星系统——国际通讯卫星和国际同步通讯卫星开始运作(1965,1971)、着陆于月球的载人与不载人宇宙飞船、着陆于金星与火星的飞行器(1967,1980)为实现各种传播目的展示了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同时也将人们在传播方面的欲望刺激起来,勇往直前。1976年通过对光导纤维传送电话通讯和电视的实地实验,同时又有光导纤维与电子计算机控制网络配合使用的系统,应用于家庭双向传输视频信息;1969年发明了盒式录像带,1971年这种录像带开始在市面出售。带有小型电子计算器的传真机、不同类型的微处理机的制造,对数据收集、储存、检索和传送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加人们掌握消息情报的数量,搜集、储存、发送信息的数量也是无法预计的。这些不断繁殖般增加的数据占据的面积却越来越小,携带也越来越方便。二进制代码创造了新的语言,也消灭了时间的延误。“这些发展不仅把情报寓于娱乐的资源,而且把科学、医学、所有学术分支、各行各业以及一般社会部门的资源增加到了一个过去所不能想象的程度。”新闻传播对于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私人生活都是意义重大的。

“没有新闻的传播,所有行政管理、商业、教育、经济和军事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都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带来的“过去所不能想象”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累计,每一种新的语言都把自己融入到以前的语言中,而不是抛弃它们。从声音传播到声音与文字同时传播,再到影像传播,我们看到的是表达形式越来越多样,表达越来越精致、丰富、准确。依靠新的通讯技术,信息能够保存留传,知识得以积累,文化得以薪传。传播的时间延误和空间距离被消灭。信息传播需要的大市场,把知识从少数精英分子掌握中拿出供大众享用。大众传播媒介使知识大众化、平民化,导致社会权力分散,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传播发展史与科技发展如此密切的联系,也构筑了人与社会、社会发展与技术的新的关系,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人体的延伸”与媒介即技术的观点是对这种新关系的解读。

第二节传播

讲到传播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大众传播,是电视屏幕上从清晨开始到午夜一直播放着的各种节目;是外出旅行时汽车中的广播节目;是互联网上无数链接的信息;是报纸上变成铅字的围绕在你身旁的“他者”事件;是手机没完没了的短信,还有穿梭于高耸林立的楼宇之间的广告牌、霓虹灯、闭路电视中的广告节目;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人们通过这些媒介几乎与美国人同时知道了恐怖分子正在袭击世贸中心的大楼;与美国人同时观看姚明在NBA的比赛;与全世界的人一起目睹印尼海啸的疯狂,感受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担当的义务;通过网络知道了被“黑砖窑”强迫劳动的孩子和弱者需要正义的救助……当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成为城市、农村的呼吸系统时,传播的魅力、穿透力和建构力一起发动,不断验证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着名论断。传播已成为我们的生存须臾不可离开的营养液。

因此,关于传播的讨论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不论是作为通道的直线传播,还是作为意义生产过程的传播,在人际之间、大众之间、组织之间与组织内部之间、国与国之间传播沟通的意义愈加凸现;在社会事务中政治传播、疫情传播、危机传播、健康传播等内容也不断出现于日常生活的词典。传播的过程、效果与文化形成彼此的关照和影响。关于传播的理解也越来越复杂和丰富。

一、传播概念

传播作为动词(to communicate),在普通的词汇中使用已久,和传播意义相近的词还有交流、交通等。例如,在基督教活动中,人们把分享信仰、交流体会称作交通。所以传播作为科学用语时,单一的定义很难概括了。

在研究过程中给传播下定义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其一,概括性与约束性对应的。例如,传播被概括为“把生命世界不相连的部分联系起来的过程”。传播又被约束性地定义为:“通过电话、电报、无线电等手段传送信息、命令等的手段。”其二,有目的的传播。有目的性的传播定义为:“信息提供者为了实现影响信息接受者行为的意图,向接收者传输信息。”其三,不为目的传播定义为:“一个把为一人或某类人所垄断的变成两人或更多的人共知的过程。”

如果用最简单的说法,“传播就是一个把信息从信源传递给受者的过程”。拉斯韦尔用五个问题的排列描述传播意义:

谁(Who)

说什么(Says)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向谁说的(To whom)

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本书关于传播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将传播看做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有三个点:传播者、接受者、传播通道——媒介。传播者将信息送给接受者,并对接受者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传播的是信息——意义,意义与接收者的理解能力、态度有关,一般的传播不仅产生效果,而且是多种效果;二是将传播看做是意义交换、沟通、协商与达成某种一致意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地参与传播活动。因此信息、有文化身份的人、环境之间发生互动,形成意义或完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