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梦粱录
《梦粱录》为南宋吴自牧撰,全书二十卷。卷十六记茶肆、酒肆、分食、酒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米铺、肉铺、鲞铺。其余各卷,有南宋月令民俗、食俗,以及包办筵宴的“四司六局筵会假赁”等资料,反映了宋代南北烹饪文化的交流情况,是研究宋代饮食的重要史料。
十七、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为南宋周密撰。卷三对民俗、食俗,亦有详细的记录。卷六记诸市、酒楼、市食、果子、菜蔬、街……诸色酒名等,对南宋临安的饮食情况,进行了大量描述。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记载了张俊供进御筵完整菜点的食谱,是研究宋代饮食的重要史料。
十八、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为宋林洪著。全书分上、下二卷,收录以素食为主的糕饼、面饭、羹菜等馔肴,有九十九品。其中槐叶淘、玉糁羹、鸳鸯炙、东坡豆腐、木鱼子等,是研究宋代素食的宝贵史料。
十九、糖霜谱
《糖霜谱》为宋王灼撰,王灼字晦叔,四川遂宁人。全书一卷,凡七篇,首叙唐代糖霜缘起,次考古来已有糖霜,终篇论瓣糖霜性味及其制食之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评述《糖霜谱》言,古者惟饮蔗浆,其后煎为蔗汤,又曝为石蜜。唐初以蔗为酒,而糖霜则自唐大历年间(766—779)有邹和尚者,来住蜀之遂宁伞山,始传造法。其是研究宋代烹饪原料的重要史料。
二十、云林堂饮食制度
《云林堂饮食制度》是元代著名的烹饪著作。作者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倪瓒为元末著名的四大画家之一,他出生于无锡城东约20里的梅里袛陀村,家居豪富,家中有一座“云林堂”的建筑。因此,他编撰的食谱便叫做《云林堂饮食制度》,共收录50种菜点、饮料的制作,反映了元代无锡一带的饮食风貌,在我国烹饪史上颇有影响。
二十一、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为元代又一部饮食专著。作者忽思慧官至元代饮膳太医。该书是一部总结饮食保健经验的济世良书。全书分为三个方面,即饮食保健理论、食品原料和宫廷食谱。共三卷,第一卷记载“三皇圣纪”、“养生避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馔”等94方;第二卷记载“食疗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和“禽兽变异”等内容;第三卷记载食物原料235种,其中有米谷品、酒、兽、鱼、果、菜等品种。《饮膳正要》既有汉族饮食经验,也有兄弟民族的饮食经验,是我国医学和食品学的一部重要科学著作。
二十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为元代无名氏撰,甲集至戊集是农书,庚集饮食类以介绍当地汉族的菜点的烹调方法为主,同时介绍了一些当地的回回食品和女真食品的烹制方法及制酱方法,如“筵上烧肉事”的菜单(烧肉即烤肉),有羊膊(煮熟,烧),羊肋(生烧),黄羊肉(煮熟,烧),野鸡(脚儿,生烧),鹌鹑(去肚,生烧)等若干种。对研究元代饮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十三、易牙遗意
《易牙遗意》是元末明初韩奕所撰的一部著名食谱。韩奕为平江(今苏州)人,字公望,号蒙斋,所撰《易牙遗意》共二卷,分12类,并借春秋时期齐桓公宠臣易牙之名,赞颂所收菜馔之精。其具有一定的地方风味特色和历史价值,对研究元末明初饮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十四、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是明代王蔡传所撰《修真秘要》中的一篇。书中言:“休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凡人食皆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夫食不用急,急则不细,不细则损脾气。法当熟嚼令细,不用食坚硬难消之物。凡朝起食粥甚益人。日落后,不用食。夫食必先食热,然后食冷。热食灼唇,冷食冰齿,咸损脾胃。冷食不用热水漱口。必须叩齿十过,每食前后不用见悲哀喜怒之事。”对研究饮食与养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十五、饮馔服务笺
《饮馔服务笺》为有关烹饪古籍,是明万历(1573—1620)时人高濂撰《遵生八笺》之一。此书记载了一些食品的吃法和制造方法,如绿豆芽、黄豆芽的生发、吃法,建昌红酒酿造法,粽子、馄饨、粟子粉、山药粉、酱油等制作法和吃法,是研究明代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二十六、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药物学家和博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撰,成书于明万历六年(1578),是一部在医学、药物学和博物学方面具有世界意义的医著。书中对各种动物、植物、食品,即所谓食物本草和各种加工食品的来源、性味、疗效以及烹饪方法都作了介绍,是一部我国食物本草、食法疗法集其大成的书,对研究明代饮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十七、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为明末科学家宋应星(1587)撰,是明代工农业生产技术总结巨著。全书三卷23篇,上卷记录衣食、生产技术和经验,包括谷物加工、碾米、磨粉、制盐、制糖、榨油、磨酱、制曲等技术和经验,提供了许多饮食原料,反映了时代的饮食文化情况,是研究当时饮食的重要的历史资料。
二十八、中馈录
《中馈录》是清代一部关于食物制作与食品保藏的专著。载《古欢宝全集》,作者曾懿,为四川华阳(今双流县)人。全书共20节,记有20种食物的制造和保藏方法,如制宣威火腿(附藏火腿法)、制香肠法、制肉松法等20余种,对食物制作和食品保藏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十九、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是清代一部重要的烹饪著作,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作者袁枚(1716—1779),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享文章之盛名达50多年,一生著有《小苍山房诗文集》70余卷;《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30余部。《随园食单》分为须知单、海鲜单、戒单、口鲜单、特性单、杂性单、羽族单等14个方面。特别在中国烹饪艺术方面,总结要点如下:①选料决定菜肴质量,一席佳肴,厨师的功劳占六成,采办功劳占四成。②本身味道浓厚的主料,适宜单独独用。③筵席上菜,咸的、浓的、无汤的菜先上,淡的、薄的、多汤的菜后上。④芡粉的作用在于黏合和防焦老。⑤做菜不要外加油。⑥不同的菜肴尽可能分别锅灶烹制。⑦菜肴不是越贵越好,不是样数越多越好。⑧请客吃饭千万不要勉强。该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烹饪技术的实践经验,记载了14到18世纪流行的300多种菜点,在烹饪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我国古代的烹调技术和菜点积累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十、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为有关烹饪古籍之一。清代戏剧家和美食家李渔(号笠翁,1611—1679)撰,写成于顺治年间。《闲情偶寄》中饮馔部论述蔬菜、谷物、肉类、禽兽、水产的性味和食法。他的饮食主张:“爱食者多食,怕食者少食。太饥勿饱,太饱勿饥。怒时、哀时勿食。卷时、闷时勿食。”颇有独到见解。此书对研究清代饮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十一、养小录
《养小录》清代顾仲编著的饮食著作。作者浙江嘉兴人,字成山,号松壑。《养小录》共三卷,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分饮之属、酱之属、嘉肴属等部分。以浙江风味为主,兼收中原及北方风味,是颇有影响的一本饮食著作。
三十二、日用俗字、饮食章
《日用俗字、饮食章》作者蒲松龄,成书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以山东鲁中地区的民间俗语、方言写成,七字一句,读来朗朗上口。全书共千余字,但记载着100多种菜点。特别指出,五味烹调的重要:“筵席五味要周全,茴香莳萝花粉糯”;各种烹调技术的运用:“胛月寿(即肘)烧烂加醋酱,头蹄镊刷始烹煎”,“姜加肚子椒加肺,横切白肠竖切肝,更把肥膘火勿作块,还将瘦肉剁为丸”。其是研究明末清初山东和北方地区饮食的重要资料。
三十三、调鼎集
《调鼎集》为清代厨师秘籍,海内孤本,现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善本部,原书“不著撰者姓名”。后人研究部分卷文知,作者为清代童岳荐,字北砚,绍兴人。原名《北砚食单》、《童氏食规》,《调鼎集》为后人所题。全书10卷,内容丰富全面,为当时厨师经验实录,实用价值较高。该书博取众家之长,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江南风味,为当今烹饪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三十四、醒目录
《醒目录》为烹饪专著之一。作者李化楠,字廷节,号石廷,乾隆七年进士,曾任浙江余姚、秀水县令。该书是李化楠“宦游所到,多吴羹酸苦之乡。厨人进而甘焉者,随访而志诸册”亲自笔录的饮食资料,由其子李调元汇集整理,计有39种烹调法以及食品加工、食品保藏、饮料制作等方法,如板鸭法、风鸡、风鸭,关东煮鸡、鸭法、燕窝、熊掌、鱼翅、鲍鱼等涨发方法。其吸收了江浙一带传统烹饪技术,对地方菜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十五、记海错
《记海错》是清代一部记述海产品及其加工烹调方法的古籍。作者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四年进士,任户部主事达25年之久,终生仕途不显,毕生精力用于读书和著述之中。该书以品种详述,共记40余种海产品的形状、产地、产时、名称、食法、储法等。对有的海产品还作了考证、辨析,是一部研究烹饪原料和烹饪方法的珍贵史料。
三十六、吴中食谱
《吴中食谱》为烹饪著作,流传于19世纪20年代。原载民国15年一本杂志上。共分上、中、下三篇,以散文笔调介绍当年姑苏的各店、名菜点和饮食习惯。记述了苏城时令点心如汤包、京酵、汤面饺、烧卖、蟹粉馒头、粽子、团糕等,还介绍了苏州小吃重质量、讲信誉和重传统、重技巧的特点,是研究苏州菜和近代烹饪的一份珍贵资料。
思考题
1.中国烹饪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2.中国古代烹饪典籍文献是指哪些书籍?例举几本主要典籍的作者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