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49470100000036

第36章 俞源古村落的文化与艺术(8)

龙头及大尾部分头灯为大囝任务,三夜都要擎,而龙身是三宅各擎一夜。20世纪40年代,前宅俞姓少,六十朝左右,下宅约九十朝左右。上宅最多,一百二十来朝。俞祠规定,虚龄16岁至50岁男丁称为“大侬”(16岁以下“舍侬”,50岁以上为老侬),每人要擎一朝。祠堂发红票,红票1.5寸*6寸大小,上面印有“红灯一朝”黑色字样,合格男丁一人一张,如丧失劳动力者须雇人擎,成为硬任务。不参加者,祠堂祭祀时不能享受常产,而且被人鄙视为跛落松。

为此家中老少都催促,从而形成了高度重视迎龙灯的氛围。

参擎朝灯,早时灯清一色都是红色,大小规格基本相同,上下四角,胖胸八角(传说,因迎龙灯、擎抬阁等,全村人都吃素食,不迎花灯)。到了民国中期,灯规格式样与前一样。先用竹篾折架,糊上白絮,每朝两盏灯,用热羊油画到灯壳纸上,画出各式各样花卉、鸟兽类,还有戏剧中人物,也有名人诗句等,其艺术有的可与名画家相媲美。有的两灯间缚上红绿硬纸作风轮,随风转动以增风采,有的灯间插上纸扎鲜花以增美丽。由于各显神通,灯彩多姿,常引来观众喝彩声。

龙灯走向流传数百年,已成规律。龙头正月十一日从马山村(距俞源13里)上香,迎进俞源俞祠上厅灵寝(即中堂,俗称神柜)告祖,安放待用,十二日试龙。龙灯排列顺序为:龙灯分三段,连接头一段10余朝称“头灯”;中段朝数不限,尾巴段10多朝,后面紧接一朝称“替劳灯”,最后称“大尾”。大尾朝板竖一段锄柄粗一尺5寸高的硬木棍,棍端平铺一尺五寸的厚木板与朝板平行,上装置两盏花灯(同龙头佛前灯样式),在夜晚远看大尾,龙尾上翘,很是威武。在正月十二日晚,将龙头、大尾红烛点亮,扛到洞主庙朝拜,拜毕后抬回俞氏宗祠,意为拜请洞主老爷,预示俞源将要闹龙灯,保佑消灾平安。

正月十三日龙灯正式开迎。龙头、龙尾、背牌灯、喇叭、大锣、小锣、铜钹都由大囝户主负责擎,抬龙头最前一个是头年最早生的男孩户主。左右二人是第二第三出生男孩户主。以后出生的其他大囝抓阄执龙尾,放火炮,敲响器、喇叭、大锣、小锣、铜钹、背牌灯等。大囝头灯多少,以一年出生大囝多少而定。头灯后为轮到各宅的子孙朝。快到夜晚急行敲锣,一人持锣到轮到宅敲,口叫“接龙头、接龙头”,每隔十分钟敲一次,如此三次。参擎者吃饱晚餐,头包汤布(白色粗洋布,宽一尺五寸,长五尺),腰缚扎包,足捆裹脚,武士装扮,肩背朝灯涌向祠堂接灯。刚满16岁的少年身体欠壮,提早进祠堂接到大囝头灯之后,谓之“抢头灯”。抢到头灯后在闹灯时好擎。而尾巴段十多朝,常由意气相投的壮汉串连组成,为了使擎大尾的人送香烟给他们,不然就算计大尾,使其头破血流。所以尾巴段往往临时约好地点另行集中,最后接灯。全条龙接好,大尾相邻一朝,实是贴身保镖,称为“替劳灯”。每次接龙,大尾与“替劳灯”事先接好(这是历史上龙头会对大尾的保护措施之一)。然后放炮起灯,在俞氏宗祠内天井开擎并萨旋圈,龙头在中心连旋三圈后,龙头向反方向回头向外旋转,待大尾旋进圈心,再旋三圈。龙头拆开,抬上上厅(即灵寝),龙灯全落肩换烛,再由参擎者跪拜祖先后,放炮起灯接龙头,全龙到上厅绞屋柱。龙灯路线似蝴蝶形,再绞廊厅而后到下厅,又绞屋柱似交剪形。最后出祠到门前小广场(称祠堂坛)。龙头进坛心,旋转圈,整条龙向四方扩,人人用肩外挑,尾部人员急跑还很难跟上,有时大尾人员甩出去数丈,头破血流(立即换人),“替劳灯”也拽倒(大尾似重伤,睡后实感轻伤,第二天继续参擎,这也是俞源擎龙头奇事之一)。擎三圈大尾向前拉龙上庙,待龙拉直,龙灯身头拆开。

由龙头预备人替拆龙头。全条龙灯,龙尾在前,龙向后退向洞主庙方向。龙头单独在后跟着,龙尾连身迅速进入洞主庙,龙头停庙门口。至此,喝令全龙灯落肩休息。休息一会后,换点红烛,全体人员朝拜洞主老爷,跪拜三叩首,而后放鞭炮起灯,由于洞主庙屋宇矮窄,龙朝板用手抓起,只能趁地拖着绞屋柱。龙身龙尾绕过屋柱,出庙门口上肩。龙头先走,龙身紧跟,喇叭响器,牌灯开路,龙灯从头到尾远观成一直线,向俞祠方向运行。依次为下宅、前宅坛,最后是上宅坛。总之,按习俗,进坛接龙头,出坛拆龙头。

到第三夜正月十五散龙,龙头抬回俞姓宗祠,当夜拆龙头佛。

一面检查修理龙头佛灯,同时将佛、灯搭配好。分佛依次序,先是龙头官而后是大尾、龙头左右手、龙头后,其余大囝通过抓阄参与分佛。龙头佛塔(竹架)抬到洞主庙前纸库旁,上香拜谢洞主老爷,将塔点燃,俗称“化龙骨”。然后大放鞭炮宣告全村开斋。其时,大囝户在祠堂,将各自龙头佛花灯点亮,放大小鞭炮,争先恐后出祠堂。

大囝家中已摆香案守候,龙头佛到家,急行燃放鞭炮庆喜,拜见家祖。将龙头佛送进生大囝的卧室,插在大囝床头,以示大吉大利。

迎龙灯,俞姓以年龄规定硬任务。如年龄合格但体力不支,经济困难,无钱雇人代劳的,允许单朝跟擎,不接进整体内,独自跟在整条龙灯后,谓之“挑私盐”。进坛后放旗杆石上,或借长凳置放。整条龙灯出坛,又背起朝灯紧跟其后。龙头二盏眼睛灯及大尾灯,不准熄灭,如熄灭要罚放鞭炮。

以上讲述人:俞清藩(87岁)、俞孝贻(83岁)、俞耀忠(79岁)、俞新富(73岁)、俞发春(88岁)、俞耀明(80岁)、俞松海(74岁)。

20世纪40年代末,迎龙灯因战乱停止。1985年正月十五日,同乡凡岭脚村组织龙灯擎到俞源村。村民触景生情,追忆历史上俞源擎龙头风光日子,纷纷要求村领导恢复迎龙灯活动。为此,俞源村两委会经研究,决定恢复,砍大松树锯板制龙朝板。至古历十二月派人到下杨马山村艺人家预付定金缚龙头。1986年正月十二,由老年协会具体负责,组织分宅擎龙灯活动。只要是俞源村民,不分姓氏,自愿报名,一律欢迎参加,擎了三夜,得到村民好评。同时,激发青壮年妇女亦组织了一夜擎龙灯活动。对迎龙灯场地进行扩大,新增上菜园、下菜园、李祠广场、丛蓬乡政府。

由于没有基金组织为后盾,迎龙灯活动,参擎者逐年减少,三年后(1989年),停止擎龙灯活动。至1998年,为开发旅游,村两委又重做龙朝板,全村发动村民举行了一次擎龙灯活动,仍分宅进行,但规模小。从而两年没有擎大龙头活动。2000年,村老年协会组织了老年妇女为主也有青年妇女参加的迎龙灯活动。龙灯采用的是两条布龙,布龙参照擎大龙时间,夜间活动。灯光改用冲电式电灯照明,每条龙二十多人。龙灯统由老年协会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后自制而成。但愿俞源龙灯传人不断,发扬光大。

第五节 古村落的艺术

古村落的建置很讲究景观美的营造,通过自然环境的美、建筑物、构筑物的美、生活的美,构置了和谐、淡雅、宁静、淳朴的农村意象,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工艺制作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雕刻

俞源村古建筑浩瀚的雕刻,由木雕、石雕、砖雕组成,广泛分布于各类古建筑上,如:门窗、雀替、牛腿、横梁上的木雕;门楼、照壁、窗楣、屋脊上的砖雕;门框、柱础、天井构栏板上的石雕等。这些雕刻内容大致分为传统戏曲、人物故事、神话仙佛、城门星宇、山水楼阁、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四季花卉、瓜果蔬菜、吉祥图案等,神态、造型、内容各不相同,人物、动物、植物、静物俱全。

现以俞源“六峰堂”古建筑一部分群雕为例作比较详细的赏析。六峰堂由牌楼、正厅、后进、东西围廊组成。牌楼整座为砖雕,正面门楣上砖雕匾额“丕振家声”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气势非凡。匾额两边有“天马行空”和“天禄避邪”雕刻。“天马行空”是居室主人超群的才气、奔放豪迈的气势的表现,暗示人中豪杰春风得意。“天禄避邪”则寓意此宅有天神护佑,处处可以逢凶化吉。进入正厅,仰视屋檐上的三根大梁,木雕大师以其奇巧的构思、自然写实的手法,充分利用了浮雕、圆雕、斗圆雕、镂空雕等多种刀法,雕刻出海、陆、空三个空间。雕刻作品表现上为“鱼跃龙门”、“百瑞朝圣”、“百鸟朝凤”,蕴含太平盛世、科场中举、幸福生活三种不同内涵。左边第一根梁是“鱼跃龙门”,惊涛骇浪、水花翻卷中九尾鲤鱼正向中间游去,正中有一条看来已跃过了龙门的鱼,已变成了鱼龙,正等待同伴奋力跳进龙门。九尾鲤鱼和中间鱼龙的鳞甲、神态、大小、种类皆不相同。“鱼跃龙门”正应了房主科场中举的夙愿。中间第二根是“百瑞朝圣”大梁。雕刻空间内一只麒麟居中,其余分别有鹿、马、羊、狮、虎等瑞兽分居左右。麒麟全身鳞甲、牛尾、猪蹄、龙头鹿角。古代圣迹图谓:“孔子生,见麟吐玉书。”意即太平盛世降临。而鹿、马、牛、羊、狮、虎等皆为瑞兽,所以“百瑞朝圣”寓太平盛世之意。第三根为“百鸟朝凤”梁,一只凤鸟居中正在接受众鸟朝拜。相传凤原是一种普通的小鸟,它终年累月不辞辛劳,在大旱之年,曾以辛勤劳动的果实拯救了濒于饿死的各种鸟类,众鸟为感谢它救命之恩,从各自的身上拔下一根最漂亮的羽毛献给它,凤也就成了一只极其美丽、高尚、圣洁的神鸟,被尊为百鸟之王,每逢它生日之时受到众鸟的朝拜和祝贺。民间借此象征吉祥和喜庆,歌颂幸福生活。“百鸟朝凤”梁上,每一只鸟大小、动作、羽毛等各不相同。无论雕刻图、章法、布局、深浅,皆主次分明,栩栩如生,使人得到性情和情操的陶冶。

再如卧“九重门”之内的“精深楼”,整组门窗雕刻分别表现古代士大夫生活场面的故事,“临流鼓琴”、“庭院观鱼”、“携琴访友”、“松下对弈”、“柱杖看山”等内容的雕刻细腻圆润,毛发毕现,如不细观,许多“藏”起来的景观,极易被人疏忽。这正是古代艺术大师们在“如痴如醉”中创造出来的经典杰作。“精深楼”的冬瓜梁、雀替和方形小构件上的雕刻题材与众不同,有雕丝瓜、黄瓜、野兔偷吃豆角的,有雕蜜蜂、蚂蚁、蝈蝈、蛐蛐之类的,还有海里的虾、蟹的,别出心裁,情趣盎然,充满浓厚的农家乡土气息,楼出面栅、眠梁、角梁、雀替有木雕人物,缩小老者之头部仅筷子头状,尚将眉毛胡子刻出,真细似头发,精美之极。

二、壁画

在俞源古村落与建筑雕刻相媲美的是壁画,一幅幅由古代工匠、画家精心绘制成的壁画,或水墨、或工笔、或白描,墨彩交融,浓淡相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这些明清壁画数以万计,数量相当于世界艺术宝库——西方“罗浮宫”的藏画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