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49493000000010

第10章 读懂孩子,才能与孩子快乐共处(4)

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面对新鲜的事物时,父母可以展示出自己的好奇心,对想引起孩子关注的事物发出感叹,并共同聊聊这个事物。在孩子面前常把自己所发现的事物的独特之处用惊叹、夸张的语气说出来。比如,“画上的小孩子只有十几根短发,像被拔过一样!”“呀!这朵花真漂亮,是紫色的,和那边红色的花不同!”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发现事物的新鲜面,并激发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孩子会在父母的熏陶下感到生活很有意思,每天都会有新发现!

所以,要让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充满热情,首先父母要对生活充满热忱。父母不要只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牺牲自己人生拓展的机会,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美好的人生才是皆大欢喜的成功。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1.如何看待孩子的某些调皮行为?

孩子的这些调皮行为也许是孩子好奇心太重造成的。

2.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有哪些好处?

好奇心是孩子寻求知识、主动学习的动力,好奇心越强的孩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会越快;好奇心也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通常好奇宝宝都很自信。

3.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采取分阶段的策略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0岁~6个月,通过孩子身上的玩具满足他对自身的好奇心;6个月~12个月,通过接触各种物品来满足他对外界及自身的好奇心;1岁~2岁,通过抛扔物品满足他对事物变化及事物之间的区别与关系的好奇心;2岁以后,通过告诉他事物的独特之处来激发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他的好奇心。

天啊,原来小家伙在想这个

情景再现:

一天,儿子在家看动画片,突然对奶奶说:“奶奶,我长大以后要从家里阳台跳下去。”奶奶听了这话很着急,赶忙打电话问我:“宝宝怎么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我安抚她说:“没关系,宝宝说长大后要做什么,并不代表他将来肯定这样做。他的话只是他一时的想法。他不像大人那样会有计划有预谋地做事。”回家后,我顺着孩子的思路问:“你怎么想的呢?跳下去会怎么样呢?你听说过谁跳下去了呢?”原来他看了好几部超人类的动画片,因此萌生了从阳台上跳下去的想法。这之后,我逐渐减少他看这类影视的时间,并慢慢让他了解普通人不能飞起来的常识。孩子大点儿后,就再也没有提过从阳台跳下去、飞起来等类似的想法了。

在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有太多的想法在发生和进行,不同情绪的出现或消失,复杂到让他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当孩子说出奇怪的话后,家长首先不要去纠正和否定,那会让他关上沟通的大门,使家长无法得知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

几乎所有幼儿园小班孩子都知道自己紧张时会口干、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大部分孩子也都知道嫉妒是怎么回事。与孩子们细腻的感受相反,我们往往忽视了幼儿实际上也和成人一样有丰富的情绪和心理。有70%以上的家长甚至一些幼儿教师对小朋友为何哭闹知之甚少。一半以上家长认为孩子哭闹只是不开心的表现。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情绪方面的引导,孩子的内心情感与感受需要成人的重视与聆听。

有一名三年级男生在周记里面写了一篇《我对她的爱情》,语文老师一看傻了眼。在写作手法上,老师认为它主题鲜明,语句通顺,但是主题思想存在严重问题。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想法呢?我看了小男孩的周记,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小女孩的真情流露。我仔细询问了小男孩的想法,原来他和这个小女孩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哪天不在一起玩就会想念对方,这是深厚的友情,而不是男女之爱。但是因为受到外界五花八门的信息刺激,这个小男孩便用了“爱情”这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来形容他和小女孩之间的纯洁友情。看到他一脸坦然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压根儿不理解我的问话后面隐含的意思,我不禁汗颜。孩子的心是纯真的,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体验和成长。父母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正确地区分自己的情绪和表达。同时,父母应该学着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2岁之后心智发展突飞猛进,他们正在向一个新的阶段成长迈进。所以,在孩子时常表现出一系列令人费解的现象时,父母应该理解为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两三岁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也很愿意参加劳动,当然,很多时候他们所做的只是“帮倒忙”。但有些爸爸妈妈太过爱护孩子,生怕他参加劳动有个什么闪失,或者想让事情快点儿做好,就会经常委婉地拒绝孩子的“好意”。当孩子想要帮着洗筷子,妈妈总是说:“宝宝还小,大了再洗吧。”当孩子想要学着叠被子,妈妈生怕上班迟到,急着说:“宝宝乖,妈妈叠得快,宝宝以后再玩,好吗?”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一点儿都没发现他已经能做许多事情了,什么事情都不肯让他做,久而久之,这种不满情绪就会变成一种反抗情绪,认为只有和爸爸妈妈对着干才会表现出“我能够做很多事情,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读懂了小家伙的心理后,你也许已经知道该如何引导他了。你可以做的是: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多给他一些关爱,尊重他的想法,尽量满足他的合理要求,鼓励孩子进行他愿意参加的适合的家务劳动以及其他活动,并且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给予表扬。事实上,没有什么教育比这种建立在孩子自动自发基础上的教育效果更好的了。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不奇怪,但是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比较有限,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或者之前父母、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不安,他只能以自己的行动,甚至是比较夸张的行动来传达他想传达的重点。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发作会让父母觉得不可理喻,但他的这些怪异的表现却总有一个有理有据的缘由:争取独立、要求平静的生活或者是处于某种欲望中……所以,父母要尝试着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孩子的想法。

刚满4岁的杰杰,平时都很听话。他每天晚上都会自己按时去睡觉,可有一天晚上,杰杰不知道为什么很晚都不肯去睡觉,一直在客厅玩。妈妈叫了几次他都不肯去睡,嘴里还在说:“下雨,下雨。”于是,妈妈生气了,大声叫杰杰:“你今天很不乖,下雨就不睡觉了吗?妈妈很不喜欢,这么晚了都不睡觉,快去睡觉!”杰杰听到妈妈的批评后,只好很不情愿地回房去睡觉。第二天,爸爸得知了情况后就问他:“杰杰,昨天晚上你为什么不肯去睡觉呢?”杰杰起先什么也不说,再问了几次后,他就吞吞吐吐地说:“昨晚……下雨,外面……黑,我想等爸爸回来……睡觉。”

孩子在四五岁后,语言能力飞速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杰杰下雨不肯睡觉是因为想等爸爸回来,出发点本来是很好的,却因为语言表达不健全,而遭到了妈妈的批评。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说,而是孩子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组织自己的想法并把它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