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责任不只是把孩子养大,而是陪孩子一起长大。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凡事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放下身段,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高度,与孩子沟通,这样才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获得孩子的认可,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1.在教育上,家长与孩子认识的不同是什么?
家长更多考虑的是怎样要求孩子,更加关注教育结果,而孩子需要的是更多平等、自主和宽容,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2.家长要怎么做,才能扮演好孩子眼中的“好父母”角色呢?
做孩子的榜样;最好采用宽严结合的教育方式;不要限制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孩子有自己的决定权。
“好父母”会变换不同的角色:家长、老师、最贴心的朋友情景再现:
曾经有一个妈妈带着女儿找到我,说是孩子哭着闹着怎么都不想上幼儿园。她和孩子爸爸怎么劝都不听,买玩具也好,买零食也好,孩子都不为所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到我这儿来,希望我可以让孩子听话,乖乖地去上幼儿园。
听孩子妈妈这样说,我就知道为什么他们劝不了孩子了。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自己身为大人,就是权威;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乖乖听话。不过,这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认为孩子应该听自己的话,应该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不按照自己说的做或者没有做好,就是犯错。
那么,这个小朋友究竟为什么不想去上幼儿园呢?后来我跟孩子谈了谈才知道,原来前段时间,孩子听到父母的争吵中涉及“离婚”,她害怕爸爸妈妈会分开,害怕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再也看不见爸爸或妈妈了。于是,她想了个办法,就是不去上幼儿园,在家里面守着,看着爸爸妈妈出门上班,然后等着爸爸妈妈下班回来,这样她就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了。
我把孩子的这些话转告给了她的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哭成了个泪人儿,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她告诉我,她从来就不知道原来女儿这么乖,这么可爱,这么爱这个家;而她和丈夫却为了孩子不去上幼儿园的事数落孩子,他们都错怪女儿了。
如今父母越来越难当,因为现在的父母并不是只扮演一个单一的角色,不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朋友……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应该正确显示自己的角色属性。由于父母的角色学习以及角色扮演直接影响到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父母要适当学习转换角色,增加孩子对不同角色的体验。在孩子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场合,父母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适应孩子不断成长的需要。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家长。从教育角度来看,家长就是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的第一要务就是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养成良好习惯和遵守界线,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未来如何做父母。可我发现大部分学龄期儿童的父母百分之百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其实,教给孩子学习的秘诀老师会更加专业,父母强迫孩子学习是没有用的,只有在孩子喜欢学习的时候让他学,才会非常有效果。若父母在学习问题上尊重孩子的意愿,他就可能会有自发学习的动力。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众所周知,在孩子没有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训练之前,教育的重点是家庭教育。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点就是信任感的建立,动作的发展和自主性、主动性的建立。这个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长期生活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长期的模仿对象,孩子很多的思想、行为、个人爱好,都是受父母的影响而形成的。
一些家长自己的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到了孩子,如有的家长平时只顾搓麻将,不管孩子;有的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居然穿着拖鞋、叼着烟就进来了;还有些家长说话随便,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人,脏话也随口而来;车上本来孩子要给他人让座位,父母一拽不许孩子让。就是这些小细节对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是影响一生的。我们发现有个别学生说脏话习以为常,言语不堪入耳,一听就是从大人那里学的。作为家长,在孩子跟前,一定要注意不该说的话千万别说。
父母的身教往往比言传更重要。父母想要严格要求孩子,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想要孩子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你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那么在他写作业时你是否在看电视?你要求孩子要每天晚上洗脚、饭前便后洗手,你是否先做到?你要求孩子不说脏话,你说过脏话吗?父母的榜样是不可能装出来的,是自然的流露。为何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享受绝对的权威,因为那时他眼中的父母绝对完美。现在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可谓是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子,操碎了心,可孩子的行为习惯仍然不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只注重言教,没注意身教。
父母还应学做孩子的玩伴。现在的父母最不善于扮演的角色就是孩子的玩伴。当孩子对爸爸妈妈说“你陪我玩一会儿嘛”,正在做饭的妈妈也许会告诉孩子等一会儿吃完饭再陪他玩,正在埋头书本和报纸的爸爸也许会告诉孩子这会儿不能跟他玩,等到晚上再给他讲睡前故事。结果呢,孩子只得识趣地走开了。孩子的很多要求和行为都是即时性的,这会儿他想到一件事就会去做,脑海中闪过一个东西就会说。若是等你做完饭,忙完工作再找他,他可能早已经没了兴致,而埋首于另外的事物里了。孩子错过的只是一时的兴趣,而父母却错过了和孩子一起嬉戏、一起欢乐的机会。在孩子需要家长的时候,家长不想陪伴,而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想和孩子交流时,他又怎么会乐意呢?
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现在我们的居住条件比以前封闭得多,以及社会的安全问题,使得孩子几乎没有玩伴。就算有玩伴,由于时间、距离等原因,也不能让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所以,当孩子在家的时候,父母需要随时成为孩子的玩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很多价值观至今还在影响着一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崇高和权威的,孩子是自己的,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塑造孩子,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故而,他们教育孩子时也是习惯于采用打骂、训斥、发号施令等方式。同时,对一个成人而言,也会感觉孩子玩的游戏太没有挑战性了,他们更想和自己的朋友有一些成人的娱乐,所以对孩子这种高度重复的游戏,实在是没有兴趣。
这样的父母难以成为孩子的朋友,他们高高在上,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同时也不能掌控和调节孩子的情绪,在教育孩子时,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最贴心的“闺密”,让孩子什么都会对你讲。当然,成为孩子最贴心的“闺密”,需要父母仔细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什么大不了的,坚强一点儿”“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儿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告诉孩子“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社会上的角色很成功,经常受到各方面的赞许。可问题是,他们往往带着工作场合的角色回家,不能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面对思维还不成熟的孩子,他们依然按照职场角色来行使权力和为人处世,这势必会使父母和孩子都感到别扭和不顺手,经常就会因为极小的事情而发生争执,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孩子稍微不听话或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对孩子训斥和责骂,孩子则会因为过多的要求和否定而自暴自弃。所以说,这种极不协调的角色和场景的冲突,就是角色没有及时变换造成的。
孩子很幼小,他对父母的需要就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父母必须随时转换角色。父母是孩子的家人,给予他照顾、关爱和保护;父母可以是孩子的朋友,给予他信任和理解;父母可以是孩子的老师,和他一起学习,教给他有用的知识。不论父母扮演哪一个角色,都是为了接近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家长们要学会在这些角色里转换自如。
今天就试着转变一下角色,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身份去跟孩子聊聊。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简单单纯却又丰富多彩,孩子对我们的爱是最真实的,对我们的信任是最坚定的,对我们的依赖是最温暖的。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1.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扮演哪些角色?
家长、老师、朋友等。
2.父母转换角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接近孩子、了解孩子以及帮助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
帮孩子完善自己的定位:好孩子、好学生
情景再现:
小鑫读四年级了,他很调皮,常常在课堂上捣乱,可他的人缘很好。小鑫的班主任决定用鼓励教育的方式来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于是他让小鑫当上了“纪律委员”。小鑫很快就进入了“纪律委员”的角色。第二天早上,小鑫刚到班级就看到几个好朋友在吃零食,在责任的驱使下,他跑过去说:“你们怎么能在学校吃零食啊?快收起来!”几个朋友一愣,便气鼓鼓又无可奈何地收起了零食。其中一个好朋友还红着脸说:“小鑫,咱们可是好朋友,你可别告诉老师啊!”“我不会把这件事告诉老师的。不过,下不为例!”他告诉好朋友。不过,他也听到了几句冷嘲热讽:“爱出风头!”“好管闲事!”
回家后,小鑫早没了当上“纪律委员”的兴奋,他的心里又酸又苦,不是个味儿。看到爸爸妈妈下班了,他赶紧把整件事情告诉了他们,并且说:“他们根本不理解我当‘纪律委员’的不容易。”小鑫的爸爸妈妈听到孩子的这番话很欣慰:孩子终于有了“不容易”的体验。更让老师和父母欣慰的是,小鑫当上“纪律委员”后,在课堂上很少捣乱了。“纪律委员”的角色,让小鑫的行为发生了转变。
其实,孩子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对他一生的帮助都很大,因为在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环境,找准自己的角色,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被社会认可,获得发展。可以说,让孩子学会做人,实际上就是要孩子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相比过去,如今的孩子扮演着更多的角色,在家里,他们是子女;在学校里,他们是学生,同时还可能兼负着课外活动的参加者、班长、课代表、文艺委员、表演队成员、啦啦队队长等角色,这些角色大多是社会和成人赋予的。面对孩子的多重角色,父母要做的就是帮他做个角色排序,让他明白哪些责任是他必须承担的,而哪些责任是可以慢慢接受和承担的。我认为,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角色了解得越清楚,他就越能把事情做好。对于孩子来说,最应该承担的是尊敬长辈和认真学习。所以,父母最应该巩固的是孩子身为“子女”和“学生”的角色。
首先,子女是家庭角色,也是一种社会角色。身为子女,孩子在家庭中既应该享受子女应该享受的权利,也应该尽子女该尽的义务。让孩子当好子女,父母必须做好表率。在家庭里,父母若尊长敬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终化为行动。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当他要去户外活动,或到邻居家串门时,得先跟父母打个招呼,免得家人牵挂,这也是父母让子女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对家庭负有一份责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