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活过来了,嘿嘿。”他在心里自嘲,“这场祸闯得真够大的,以为这就要玩完了,没想到上帝拒绝接收……”
重新睁开眼睛,汤煜峰第一眼看到的,是一片阳光。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带着恋人般的明媚和温暖,染亮了半个房间。
一滴泪从眼角悄悄滑落,他浑然不觉。他的目光被窗台上的那片阳光吸引。在这片阳光里,他第一个想到的,是那个名叫紫月的女人。他从来没有见到过她,但这个淡淡的名字,从半年前开始,就已经铭刻在心。
此时此刻,她成了他最想见的一个人。
这个想法,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世界如此之大,却只有一人与你匹配。那就是,程小姐。”
这是谁说的?医生?妈妈?
程小姐就是程紫月。
不得不承认,对他来说,她是唯一的。没有她,他眼前就不会再有这片阳光。
无菌舱外,清楚地看到儿子醒来,汤妈妈朱雅莉的表情说不清楚是喜还是悲。她的嘴唇在动,似乎在和儿子打招呼,又似乎在冲着儿子喃喃细语。隔着无菌舱的玻璃,汤煜峰听不到妈妈的声音,但可以通过口型判断妈妈要表达的意思。妈妈在鼓励他:“好了,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好起来了……”他从被子底下伸出一只手,冲妈妈做一个OK的手势,动了动嘴唇,给妈妈一个微笑。他竭力让这个微笑和往常一样,灿烂一些,再灿烂一些。
那是一个让妈妈感到放心和宽慰的微笑。
半年内做了两次手术。当时的他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高烧持续多日不退,浑身上下的关节都痛,心脏火烧火燎,消化系统也出现感染,吃不下任何东西,因为胃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医生判断,如果不尽快接受骨髓移植,随时都可能出现内脏衰竭。父亲、母亲、姐姐,甚至七岁的外甥、七十五岁的爷爷和七十六岁的奶奶,分别到医院做了检查,却无一人能与他匹配。
命悬一线的关口上,好消息在一个晚上传来。经过中华骨髓库再一次仔细筛选,终于找到同在山东的一名志愿者与他的骨髓相匹配。这名志愿者叫程紫月,家住青岛。工作人员联系上她,她当即表示愿意捐献救命骨髓。那一晚,汤家人相拥而泣。200多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青岛紧急送往济南,第一次移植手术顺利进行,徘徊在鬼门关的汤煜峰重返人间。
汤家奶奶流着泪,一次次念叨,“程小姐是我孙子的救命恩人,也是我们整个汤家的恩人,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她啊。”汤家三次派人前往青岛,想要向程紫月表达“重谢”的诚挚意向,却不料连她的人都没有找到。谢绝见面,谢绝透露个人资料,态度很坚决,不留任何回旋余地。汤家又向中华骨髓库打听,工作人员以必须尊重捐献者个人隐私为由,最终连程家住址都没告知。
汤煜峰术后恢复良好,就在汤家人庆幸他重获健康的时候,距上次手术不到半年的时间,状态不错的汤煜峰为了向自以为康复的身体发出挑战,瞒着家人尝试游泳,不幸引发重感冒,造成免疫系统功能骤然下降,病情复发。
汤家人忐忑不安,担心志愿者拒绝进行二次捐献。令人欣喜的是,中华骨髓库再次向程紫月发出求救信息时,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二次捐献的决定。听说她的决定遭到来自父母的坚决反对,事情僵持了一周左右。对汤家人来说,这七天无疑是痛苦煎熬的七天。汤父汤泊夜夜失眠,白发骤添。汤母朱雅莉唇边起了一圈火泡,连续七夜没有睡过囫囵觉。汤家奶奶血压骤升,差点儿住进医院。汤家爷爷天天吃不下饭,一周下来瘦了一大圈。直到第八日早晨,在程紫月的不懈坚持下,程家父母终于妥协。程紫月在母亲的陪伴下,走进青岛一家医院的血液科采集室。得知消息的汤家老少,又一次喜极而泣。
一月后,汤煜峰出了无菌舱。
半年后,汤煜峰恢复如常。
初春的阳光抚摸着眼前的世界。花朵,绿叶,诗意盎然,活着真好。汤煜峰忍不住又一次默默道:“眼睛里看到的这一切,花朵的娇艳,绿叶的翠嫩,都是那个捐献者帮我赚回来的。”
这时候,他忍不住再一次想象:那位程小姐,长的什么样子?
至少应该有着阳光一样明媚的笑容,花朵一样动人的眼神吧?
汤煜峰打开百度网页,输入“程紫月”三个字,搜寻出数百条含有这三个字的信息,逐条审阅,没有发现与捐献者程紫月相关的信息。半年内向陌生人两次捐献骨髓,媒体对此事却无报道。其实并不奇怪,连受捐者的谢意都不肯接受,怎么会同意媒体大肆渲染报道?她又非公众名人,也非商政要客,百度里找不出相关词条,也算常事。
他关上电脑,但并非放弃寻找紫月。如果一件事稍遇挫折就罢手,就改变初衷,那么汤煜峰这个名字最好改写。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找一个活生生的人,根本算不上难事。就算难事,这世上,还有什么可以难得倒连死神都拥抱过的他?
他动用了一些久未使用的人脉资源。虽然过程曲折,也不过费了几天工夫,便拿到了程紫月的个人基本信息:手机号码、QQ号码、邮箱地址以及家庭住址。另外,还有她的职业,杂志编辑。一份不知名的市级小杂志,小到在网上没有专属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