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孩子班主任竟是小三:婚刺
4951400000011

第11章 :短信

清晨,紫月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拿起来查看,是那个白血病患者发来的,“紫月,我回济南了,祝您幸福!”

落款为汤煜峰。

那个接受了她两次干细胞捐献的患者。她对他的情况了解不多。男性,未婚,虚岁三十,一年多以前在深入某省矿区进行地质勘探时,突发白血病,随后半年内两次病危,两次都因她及时捐献骨髓化险为夷。这些信息都是山东骨髓库及红十字会告诉她的,其他信息,比如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工作事业,她一概不知。不需要知道,也不想知道。

捐骨髓不是无缘无故的,是为了了却一个心愿。这个心愿源自女儿小时候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那时候橙橙还只有两岁多,玩耍时不小心从婆婆家的阁楼楼梯上滚下来,脑袋撞到了地砖上,当场鲜血直流。送到医院,因为失血过多需要紧急输血,不巧的是,橙橙是特殊的RH型血,医院血库告急,恰巧没有这种血,婆婆在医院都吓哭了。当时赵斯文在外地出差,紫月也出差不在青岛,两个人闻知消息急匆匆从外地往回赶。等紫月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转危为安。公婆告诉她,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女子,当场献血给孩子,才救下孩子一命,紫月感动得直掉泪,追问那女子的姓名和地址。公婆说,当时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没留下女子的联系方式,女子肯定不是医院的病人,也不知到医院办什么事,恰巧与橙橙同一血型,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待医生护士忙完,想把女子的义举记录在案时,那女子早已不见影踪。

女儿出院后,婆婆陪紫月到报社找过记者,记者也做了报道,希望联系那位女子,但那女子始终没有出现。后来紫月对自己说,女儿这条小命是一位陌生的阿姨给的,一定不能忘记。那时候紫月心里常有一种冲动,如果这世上有一位陌生人需要她的血,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她到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做了登记,成了一名志愿者。

几年之后,突然有一天,紫月接到骨髓库的通知,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他人的性命,她非常激动,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虽然赵斯文以及公婆因担心她的健康都不支持,父母也极力反对,千方百计地阻挠,但她还是瞒着丈夫与公婆一家,反过来做父母的工作,捐献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那一阵母亲天天跟着她,让她无法行动自由,她只好搬来做医生的朋友,给父母现身说法。由医生来告诉母亲,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千克,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供髓者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不会因此减弱。而且,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一到两周内,各种血细胞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医院也承诺用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进行采集。这样,紫月的父母最终才勉强同意。

当时手术结束后,身体反应比较严重,先是患了一场感冒,接着又过敏一个月,一向身体很好的紫月突然生病,公婆一家觉得奇怪。见瞒不过去,她才轻描淡写地把事情告诉丈夫及公婆。他们见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好叮嘱她以后别再干傻事,做好事不要紧,可万一把身体给糟蹋了,孩子怎么办?紫月点头答应。亏得身体底子好,用了些药,调养一阵就恢复了。没想到不过半年时间,她第二次接到骨髓库的告急电话,那名患者又出事了。紫月仍旧二话没说,再一次奔向医院。半年之内,紫月接受了两次采集,第二次,身体似乎有了抗体,采集后连小感冒也没有发生,安然无恙地过去了。所以紫月也没当回事,她不愿家里掀起没有必要的波澜,就没有告诉公婆一家,包括丈夫。这么大的事情瞒着丈夫一家,虽然心有不安,可任何时候只要想到自己的干细胞成功移植到患者体内,想到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因得到自己的干细胞而活了命,紫月觉得自己的这条命也一下子有价值了许多。

患者家属几次提出前来重谢,每次紫月都毫不犹豫地谢绝。她不愿这事让公婆一家知道,而且她觉得也没有这个必要。当初捐献就不是为了让对方酬谢,而是因为自己要表示感恩,感谢那个曾经救了自己女儿的好心人。因此捐献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人,不是为了姓汤的患者。就算不是汤煜峰,是王煜峰、白煜峰什么的,在那种时候,在接到骨髓库的告急电话的时候,她一样不会犹豫。只是因为千千万万人中的一次巧合,两个人配型点位恰好符合,没有什么特别的。

见面?那就更没有必要了。患者汤煜峰来到青岛的这几天,程紫月正为孩子的事焦头烂额,原本就没有见面的必要,这种时候,更无心思也无时间与他会面。

早饭后,紫月拿出手机,回复汤煜峰:“谢谢,我很幸福,同样祝福您!”

这是个礼节。

以赵斯文为代表的赵家人与班主任对决的第二个回合,以失败告终。

当晚,赵斯文一踏进门,郑绪芳立即迎上来。紫月紧靠在婆婆身边,和婆婆一样,急于知道老公与女儿老师“谈判”的结果。

紫月看着丈夫沮丧的脸色,就意识到事情没有好结果,但实在是忍不住,还是满怀期待地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赵斯文没正面回答,只吐了两个字“在办”,含糊其词地应付一下,便一头扎进房间。婆婆见状,立即给了儿媳一个眼神,示意紫月别再追问。

婆媳俩的眼神里,是掩饰不住的失望,还有疑惑。因为失败,所以愈加渴望了解事件的过程,以便从中分析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饭桌上,吃得差不多了,郑绪芳憋不住了,“斯文,老师说什么了?”

赵斯文埋头夹菜,“没说什么。”

郑绪芳忍不住埋怨,“我早说了,这事就不该让你出面,人班主任一女教师,你一大男人,以前又没怎么接触过,愣头愣脑的,谈起孩子的话题不容易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