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的断奶发生在1岁多的时候,为了给贝贝断奶,我们准备了很久。由于准备充分,断奶非常容易,我和贝贝妈都非常从容,没有某些父母断奶时那种难熬的焦虑。那么,我们在给贝贝断奶的过程中都注意了什么呢?
补充辅食,锻炼孩子的味觉
通常情况下,母乳在4个月左右便无法完全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了,补充辅食是孩子成长的现实需求。母乳虽然很有营养,但毕竟只是一种食品,它的口味是很单一的。人们总是喜欢新鲜,就拿我们来说,如果成年累月地吃一种口味的饭,我们忍受得了吗?当然不能了。把这种想法用在孩子身上也会有效。
孩子也是喜欢更多口味的食品的,只是,在很小的时候他们没有体验过,更无法表达这种愿望而已。另外,孩子刚出生时对食物没有任何概念,对味道更是缺乏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在客观上,这形成了孩子对母乳的依赖。如果给孩子品尝不同味道的食品,让他们体验不同的味道,在口味上,他们将有机会进行比较和取舍。
我爱贝贝,所以我希望贝贝体验不同的味道,同时希望贝贝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妈妈的乳汁外,还有更多不同味道的东西是可以吃的,而且有的还很好吃。
第一次补充辅食是在贝贝4个月的时候,辅食当然是流食。我削好一个苹果,切下一块儿,将苹果块儿放在一个小勺里。我拿起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小勺,将它放在苹果块儿的上面。然后,我让贝贝略微抬头,将小勺放在贝贝嘴边。我对贝贝说道:“来,吃点苹果汁。”我用两只手使劲挤压两个小勺,苹果汁被挤了出来流到了贝贝的嘴里。从贝贝的表情来看,他喜欢苹果汁的味道。
虽然贝贝喜欢,但我也没有让他吃得太多。毕竟添加辅食才刚刚开始,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吗?
除了苹果汁外,我还让贝贝吃过梨汁、桃汁、橘子汁等。我甚至异想天开地让贝贝体验辣椒的味道。那件事情发生在贝贝6个月的时候。
我用一根筷子蘸了蘸辣椒酱里面的辣椒油,把筷子伸到贝贝的嘴边,说道:“贝贝,咱们来尝尝辣椒的味道。”
“……”
以前,我总是给贝贝吃他喜欢的东西,而且那些东西都没有刺激性,所以,贝贝没有任何迟疑。他张开嘴巴,我用筷子在他的舌头上点了一下。贝贝闭上小嘴,皱着眉头,脸庞不停地扭曲着,好不容易度过了那个煎熬的时刻。让我诧异的是,整个过程贝贝竟然忍住了,他的表情非常淡定。
第二次让贝贝尝试辣椒时就不行了,贝贝叫出声来。
训练孩子提前适应
苹果汁虽然有营养,但是能量不足,当然无法代替母乳。在农村,人们常常将小米熬粥,然后去除米粒,做成米汤,这种米汤是很好的辅食。为了让贝贝逐渐解除对母乳的依赖,在他6个月时,我们开始喂他米汤。贝贝大一些时,我们更是开始让他尝试不同类型的食物了。而且,辅食的量越来越多,相应地,母乳供应开始减少了。
我和贝贝妈在谈到断奶的事情时,他经常就在身边。我们不避讳的态度让他有了心理的预期,他应该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会被断奶。
很多父母和我们的做法不同,他们平时很少注意培养孩子需要断奶的意识,等到了断奶时才正式“告知”孩子并实施。对孩子来说,没有适应阶段的话,他们的心理落差过大,当然很难接受。
坚决断奶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贝贝能顺利地断奶吗?当然能了。贝贝妈曾经看到过其他母亲断奶时的艰辛,在断奶时,她甚至作好了“逃跑”的准备。我对贝贝妈说道:“你别着急,看情况再说吧。”最终,贝贝妈没有逃跑,她只是在回家时不和贝贝一起睡觉。经过几天的时间,贝贝便完全断奶了。
千万别“逃跑”
在断奶的那几天里,贝贝当然也有反抗和要求。不过,他的反抗和要求并不强烈。在生理上他完全没有对母乳的依赖,在心理上我们也给他打过“预防针”,他的哭闹仅仅是象征性的表演而已。
每当贝贝哭闹时,我便安慰他。我对贝贝说道:“人长大了便要断奶,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你看,爸爸现在还吃奶吗?妈妈现在还吃奶吗?你姑姑还吃奶吗?都不吃了吧!”“贝贝可以断奶了,说明贝贝变得强壮了,说明贝贝的身体越来越棒了。”……
我对贝贝进行的安慰和解释化解了他的疑虑、恐惧和不安全感,更主要的是我要告诉贝贝真实的社会(如无特殊说明,本书中描述的类似的“真实”均指没有父母呵护下的社会中的普遍状况)。我要让贝贝懂得真实社会的道理,而不是让他生活在父母的哄骗和过度呵护中,进而在人造的“理想社会”中越走越远。
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断奶方面的信息,发现所推荐的方法大多过于细致和复杂,为了照顾好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父母需要考虑的有点多。我喜欢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相反,给贝贝断奶的过程就是这样,我先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找到了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最后才采取行动。
我给贝贝断奶的这个过程有几个关键点:寻找替代品,解除贝贝对母乳的生理依赖,解除贝贝对母乳的心理依赖以及让贝贝接受现实。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这四个关键点进行的。其间,我的心里也只有这四个关键点,没有其他概念,更不会按照某个断奶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的。事实证明,和繁杂的断奶流程相比,我所采用的方法效果是非常好的。
可能有些父母会疑惑,让孩子接受现实可能吗?如果遇到孩子大哭、大闹,母亲该怎么办呢?如果孩子哭得死去活来,哪个母亲能够忍心呢?
恐怕多数母亲在断奶时都考虑过“逃跑”的办法,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忍心“逃跑”的母亲往往是可以成功断奶的。这从侧面说明孩子是可以接受现实的,不能接受现实的其实是母亲。如果理性地思考问题,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哭”,让孩子接受现实是很容易的,母亲大可不必通过在乳头上抹辣椒油等可笑的方法来欺骗和糊弄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遇到孩子“哭”的问题(例如我们这一节中提到的断奶),父母能否处理好孩子的“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
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哭”呢?“哭”有什么奥秘吗?我将在下一节讲述这个问题。
孩子“哭”的真相
除了表达伤心,孩子还会用“哭”要挟父母。做父母的一定要仔细分辨,避免陷入孩子的“圈套”,从而让自己和孩子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上班不怕缠
对孩子“哭”无可奈何的父母应该不少,可是,仔细思考孩子为什么“哭”的父母却不是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或许仅仅是因为离开孩提时代太久的缘故,父母早已忘记了身为孩子时的感觉,同时失去了探寻答案的心理基础甚至意识。那么,请随我一起坐上时光机回到刚出生的时候,再来体验一下做孩子的幸福。
刚出生时,我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甚至连爬都不会。妈妈把我放在哪里,我便在哪里待着。我饿了,只好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很聪明,她知道我该吃奶了,于是开始喂我,我便停止了哭声;我困了,可是睡不着。该怎样告诉妈妈呢?我还是哇哇大哭,妈妈怎么哄我都不行,直到她终于发现了我的需求并安排我睡觉;突然,我撒了一泡尿,尿布变得湿漉漉的,我难受极了。于是,我再次哇哇大哭了起来。妈妈赶紧跑过来,仔细检查后,把湿湿的尿布拿走了。我不再难受,便停止了哭声……
对于孩子来说,“哭”除了可以表达伤悲之外,还有其他的用途。孩子可以用“哭”来表达需求,还可以通过“哭”和父母进行沟通。
请原谅我用如此幼稚的方法向您说明我的观点,作为一个有爱心的父母,您需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唯有如此,您才能看清您的孩子,然后采取正确的应对办法。这是抓住教育本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好您孩子的基本保障。
其实,我也曾被贝贝迷惑,特别是在贝贝缠着我、追着我的那段时间。我来说说我认清贝贝“哭”的整个过程。
贝贝妈要分娩时,辞去了工作,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家照顾贝贝。贝贝妈喂贝贝吃喝、领贝贝玩耍,换来的是贝贝对她的依恋。在贝贝1岁多时,我们找了保姆,重新开始了双职工的生活。
每天贝贝起床后,便四处寻找妈妈。一看到妈妈在家,他就开始放心地玩耍;如果看不到妈妈,他会表现出焦躁和不安的情绪。等我上班时,他也是一阵子哭闹。不过,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选择,我们不得不让贝贝适应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生活,这是他独立生活的基础。
每次我们离家时,身后便是贝贝的哭声。他的哭声很响亮、很凄惨。我们一不忍心,就会忍不住回去安慰他几句。每天都是很多个回合之后,才匆匆忙忙地去上班。后来,我变懒了,干脆让贝贝待在卧室,然后偷偷地离开。我没有走出家门,却把门拉开再重重地甩上。我不忍心贝贝哭时,再次把门打开并甩上,然后回到卧室安慰他。
贝贝对我的依恋本来就小一些,再加上我的“狠心”,他对我离去的反应很快变得很平和,而贝贝妈每天仍然需要为此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我劝贝贝妈狠下心来,贝贝妈说她做不到。
一天早上,贝贝仍然死死地盯住贝贝妈。我把贝贝拉到一边,说道:“贝贝,妈妈需要上班。中午就回来了,你别黏妈妈了,让她安心地走好不好?”
“不!”贝贝很坚决地回答。
贝贝妈也不断地给贝贝说自己必须离开。贝贝开始哭了起来。我待在一边观察贝贝。刚开始,他哭得很真切,但很快就变了味儿,他的哭声如同雷震,脸上却没有一滴泪珠,他只是干号而已。我来到贝贝妈身边,对她说道:“贝贝一点儿伤心的样子都没有!”
“不可能!”贝贝妈不相信。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贝贝妈来到贝贝身边,看过后才相信了我说的话。由于贝贝的表现,我终于能够说服贝贝妈让她狠下心来了。我故意当着贝贝的面对贝贝妈说道:“你去上班吧,出门后千万不要回来,看我怎么收拾贝贝。”
“行,那你试试吧。”
听到我们的对话,贝贝大哭起来。贝贝妈却不管他,开门出去了。我看了看贝贝,说道:“不用哭了,你妈妈已经走了。”
“啊……我不要她走……我不要她走……”贝贝的干号声却更大了。
“你刚才听到我和你妈妈说的话了吧。你妈妈不会回来的,你哭也没有用。你要哭的话,我也不管你了。”
这时,保姆急忙跑过来对我说道:“你也走吧,我来安慰贝贝。”
“别管他!”为了让贝贝听到,我大声制止保姆,说道,“你忙你的,我收拾贝贝!”
我重重地把卧室的门关上,拿起一本书,准备在贝贝哭泣时看,贝贝的干号声却马上停止了。他来到阳台,自己玩起了玩具,我没有发现他有任何不爽的表情……
在不少父母的心中,小孩子都是单纯幼稚的,他们天真无邪,不会耍小心眼。其实不然!在小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他们的思想像成年人一样丰富,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绝对不可忽视。
上面的事情发生在贝贝1岁半的时候,即便如此,我们能够看懂贝贝的行为,他的思维过程和成年人没有太多的区别。
根据“是否有希望”决定采取的行动
我和贝贝妈对待贝贝“哭”时的态度明显不同,我更“狠心”一些,这个“狠心”决定了贝贝追我的意识弱一些。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做些表演
贝贝在两个地方的表演非常明显:一是贝贝的干号。贝贝为了让我们明白他的“伤心”,故意提高了嗓门,遗憾的是,真的伤心和耍手段的伤心毕竟不同,眼泪就是证明。贝贝不是天才的演员,他的表演并不逼真,所以,我和贝贝妈都发现了他的异样。二是贝贝妈走后,贝贝着急地大哭(干号)。这次干号是贝贝最激烈的干号,原因是他想提醒在门外的妈妈注意。贝贝妈已经不在贝贝身边,为了让她听到,提高嗓门成为必须,也就是说,这次干号不能说明贝贝伤心,只能说明他着急。贝贝这次最着急的干号是他最努力的一次尝试,也是最后一次尝试,如果这次尝试失败,接受现实将成为唯一的选择。
实在不行就接受现实
果不其然,看到所有努力失败之后,贝贝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孔,他接受了现实,很平静地玩了起来。事实可以证明一切,贝贝在他妈妈走了之后1分钟内便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这种能力真是让我叹为观止!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是非常强的,在有希望达到目的时,孩子可以使尽手段;在没有希望时,孩子接受现实没有困难。
这件事情使我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我彻底认识到:贝贝妈离家时贝贝的哭仅仅是他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
这么小也会耍心眼
看透了“哭”的这个本质,我确信我将很容易让贝贝按照我的意愿办事,其实,我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体会到这一点的。为了加深理解,我还是将贝贝1岁左右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说出来吧。那件事情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哭”的奥秘。
有一次,我带着贝贝在楼下玩耍。我在前面走着,贝贝在后面跟着。突然,他摔了一跤并大哭起来。我回过头来一看,贝贝摔得并不重,而且他穿得很厚,应该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我便对他说道:“自己爬起来。”
“不……”贝贝哭着看着我(大哭之后,他的哭声很弱,甚至基本上止住了哭声),我知道他很想让我扶他起来。
“你再不起来,我可走了!”说完,我扭回头去。
贝贝的哭声响亮起来,他大声说道:“爸爸,你扶我起来!你扶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