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49520700000027

第27章 附录:求仙药,反殒命(1)

皇家养生路上的惨痛教训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求仙”长生,秦皇汉武开先河

“求仙不老”之事始于秦始皇赢政。这位实现了中国统一大业的“千古一帝”,并吞八方、威震四海之后,一心梦想长生不老,永享人间荣华富贵,真是“做了皇帝想成仙”,但到头来却被他所追求的长生术所嘲弄,成了历史的笑柄。

先秦时期,相传掌握“长生不老”之术的“仙人”生活在东海之中的蓬莱、方丈、瀛洲等三神山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有一个胆大妄为的方士硬说自己找到了神仙,说自己曾亲眼看见了山上的仙人及漫山遍野的仙药。这种虚无缥缈的无稽之谈却正好迎合了日夜渴求长生不老之药的秦始皇。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至当时名为碣石、今为秦皇岛的地方,登临碣石以观沧海,并刻石碣石门,又遣方士韩终、侯公、卢生“率八百童男童女”入海寻访仙人,求不死之药。然而,这些当初言之凿凿的方士不是一去不返,就是传来消息说海上风急浪大,船被风浪所阻。

齐人徐福,也是一位方术之士,在秦始皇东巡至海边时,他乘机向皇帝上书,描述生长着长生不老之药的“三神山”的仙境。秦始皇一听自然动心,当即同意徐福请求,让他带着童男童女好几千人,入海去寻求仙人、仙药。徐福入海求仙数年不归,求仙不得,耗资巨大,恐遭秦始怒斥欺君之罪,便谎称道:“蓬莱药可得,然常为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如此谎言,秦始皇居然信以为真,令人入海捕“鲛鱼”,自己还带着连弩,等候射杀“鲛鱼”,船行至烟台时,还真的让秦始皇射杀了一条大鱼。结果仙药未找到,秦始皇却在古渡平原津病倒了。可见后来大名鼎鼎的徐福,当时也蒙了秦始皇一把。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与秦始皇齐名。他们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对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两人对神仙的迷恋和向往,也干了不少荒唐事,结果是误国误民。所不同的是,秦始皇迷恋神仙至死不悟,而汉武帝晚年算是迷途知返,觉察到神仙的虚无缥缈,放弃了对神仙的崇拜和追求。

汉武帝刘彻25岁时,方士李少君就用巧发奇中的方法欺骗他。旋即,各色方士接踵而至,诱他上当。为了弄清方士的“仙药”能否延年益寿,渤海中的仙山是否存在,他“始亲祠灶”、“祠泰山”,“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采灵芝以数千”,费尽千辛万苦,结果发现“皆无验”。有一个齐地的方士叫少翁,以神鬼方术见武帝,正好武帝宠妃李夫人病死,武帝思念甚深,少翁遂用方术再现李氏音容笑貌,武帝隔着帷帐远远望去,竟然深为感动,当即拜少翁为文成将军,给予厚赏,并以客礼待之。后来,少翁方术技穷,便在帛上作书,使牛将其吞入胃中,然后诡秘地向武帝报告说,此牛腹中藏有奇物。武帝令人剖开牛腹,果然发现绢书,写着一些奇奇怪怪的文字,但仔细一看,原是少翁笔迹。武帝一怒之下,以欺君之罪杀了少翁。汉武帝明知上当受骗,但后来又后悔不该将少翁处死,以致其方术未能流传下来。

汉武帝一心迷恋神仙、丹药,自然会影响他治理国家的能力,滥施封赏则败坏了封建法制和社会风气。不仅如此,汉武帝还执迷于方士的胡言乱语,又大兴土木,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些建筑工程浩大,耗费的民脂民膏不计其数,加上征战和其他挥霍,使国家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国力不断下降。

汉武帝活了71岁,求仙生涯达50余年,可谓持之以恒1 69岁时,汉武帝在海边求仙遭遇大风大浪,“圣躬违和”,突感死期将至,便不得不对群臣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说完之后尽逐方士,不再梦想成仙。汉武帝晚年还对群臣反思说:“朕继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东汉以后,炼丹之风日盛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家思想的广泛传布,求仙、炼丹之风日盛。由于皇帝们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他们的周围便集中了许多方术之士,其中以曹操召集的方士集团为始。曹操及其爱子曹植,对各色方士深信不疑。

晋哀帝司马丕即位不久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鼓吹的长生不老之法,“断谷,服丹药”,终因身体虚弱、中毒严重而不能听政,致使由褚太后再次临朝理政。晋哀帝因中毒严重而只活了25岁。

这一时期,“寒食散”在上层社会中非常流行,人们争相食之以益寿。

“寒食散”出之《史记·仓公列传》,由白石英、紫石英、钟乳石、硫磺、赤石脂五种石头组成,服食之后身体燥热,坐卧不安,甚至神志癫狂,不能自控,丑态百出,尤其能引起短时间的性兴奋,利于上层贵族声色犬马的糜烂生活,一些帝王便乐服不疲,由此而殒命者屡见不鲜。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以身试药,刚到“而立”之年,就把注意力转到服丹药、求长生上,最初是在太医令阴羌的指导下有节制地服用“寒食散”(即五石散),自阴羌死后,“寒食散”毒性发作,导致拓跋硅精神错乱,喜怒无常,像个幽魂,结果只做了五年皇帝,落了个欲求长生反短命的结局。

对此,《北史》记载道:“六年夏,帝不豫。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愈甚。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

北魏孝文帝,也殒命于他所迷恋的“仙丹妙药”。

唐朝多位皇帝,魂断“仙药”

唐朝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样的繁荣富强,但唐朝的不少皇帝仍然愚昧无知,沿着秦皇汉武的足迹,继续求长生不老之药,继续被“神仙”所惑,直到魂断“仙药”。

在漫漫求仙路上,唐代皇帝不管明君还是昏君,都上过当,受过骗,而且执迷不悟。这对大唐盛世来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在中国历史上负有盛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渴望长生不老,但他不像秦皇、汉武那样张扬,只是默默而求。

关于唐太宗之死,不少学者认为是服用金石丹药伤及内脏所致。有历史记载,唐太宗常服的长生药出自婆罗门僧人那罗迩娑寐,是依其本国旧方配制而成。贞观末年,婆罗门僧人那罗迩娑寐向唐太宗宣扬长生不老之神话,为其调制秘药,花一年工夫制成了“不死之药”。可唐太宗服后并未出现“神效”,反而病情加重。原来,因服仙药而加重的病情却呈现的是痢疾症状,御医慌了手脚,不知如何开方,在一片慌乱中,一代明君唐太宗终因下痢过度而虚脱,含恨死在寝殿的御床上。

唐太宗之后,唐代帝王求长生不老之药者可谓前仆后继,经久不衰。

武则天曾耗巨资让僧人为自己炼“长生药”。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记载,“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

这里的太后就是武则天。本段文字反映了武则天为求长生不老之药而不惜民脂民膏的情况。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个“求仙迷”。玄宗曾对大臣说:“昔魏文帝诗云:‘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朕每思服药而求羽翼,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这段话中的诗句,活生生地反映了魏文帝一心求仙的痴心妄想,后两句虽说玄宗帝亦感到服仙药求羽翼不如骨肉兄弟之羽翼,但也说明他曾对仙药兴趣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