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海军陆战队:两栖动物
49521200000005

第5章 鱼的先祖——两栖动物探索篇(1)

第一节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两栖动物

1.眼睛要退化的版纳鱼螈

版纳鱼螈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容山、广西广东交界的云开大山一带,以及广东省的肇庆。经常栖息于海拔200~600米的林木茂密的土山地区,尤为喜欢居住在水草丛生的山溪和土地肥沃的田边池塘,营穴居生活。和蚯蚓类似,没有四肢和尾巴。由于穴居的缘故,眼隐藏在皮下,眼睛和鼻子之间有触突,身体有环褶360个左右,背部棕黑,身体侧边有一黄色纵带纹。全长约380毫米。它们夜间活动频繁,白天一般见不到它们。

以蠕虫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

2.东北家族的一员——爪鲵

爪鲵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通化、白河、浑江、延吉)、辽宁(岫岩)。成鲵体型细且长,雌鲵身长164~178毫米,雄鲵身长154~181毫米。头部扁平,无唇褶,犁骨齿列较长呈“∧”形,每侧有牙齿13~19枚;前颌骨和鼻骨间的卤门又大又圆。躯干像圆柱,皮肤光滑,肋沟14~15条。当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相遇,4个指,5个趾,内侧指、趾较短,末端均有黑爪;雄性在繁殖期间,后肢变得较为宽大。

它们的尾长大于头,体长而侧扁,无肺。体背面棕褐色或淡橄榄褐色,有均匀褐色斑,腹面呈白色但不纯净。生活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林茂密、杂草丛生、水流湍急的小溪中或者附近池塘。它们的生活习性、成鲵多以陆栖为主;多数是白天很少出来活动,晚上出来多见,特别在黄昏雨后活动频繁;常以爪攀登岩壁。一般在每年的5~6月繁殖。卵鞘袋为纺锤形,每条鞘袋内有卵16~20粒。

幼体需要三四年时间才能完成变态过程。主要以蛞蝓蜗牛、鞘翅目、直翅目等有害昆虫为食。

3.可爱的东北小鲵

东北小鲵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地区,栖息在海拔200~300米的群山茂密的树林、溪水长流的山沟或清水塘里。头部扁平,长、大、宽;吻端钝圆,口裂达眼后,无纯褶,犁骨齿外枝比内枝相对较短,向后延伸不超过眼球中部,排列呈“∨”形,鼻间距稍大于眼间距。颈很短,有明显的颈褶。躯干呈圆柱形,头和身体的长度要大于尾长;皮肤光滑,肋沟通常为13(12~14)条。4个指,5个趾。灰褐色或灰白色的体背,分布很密的黑色或淡灰色小点。雄体长85~141毫米,雌体86~142毫米。雄性泄殖孔呈“↑”形,裂缝短小,繁殖期间泄殖孔明显隆起;尾背鳍褶明显,尾高大于雌体的尾高;雌体泄殖孔呈“│”形,纵裂缝形;尾背鳍褶不明显。

东北小鲵的繁殖地一般在静静的清水沟塘或缓流中,产卵在石下或枯枝落叶上。一般在每年3~4月产卵;产卵时雄雌互相追随;雌体先在水下的枯枝或石头上爬行,排出白色黏稠的卵鞘袋柄,然后排出两条卵鞘袋,接着雄体迅速爬上卵鞘袋,用四肢抱住卵鞘袋排精,这个卵受精过程就完成了。每对卵鞘袋有卵80枚左右。水蚤和水丝蚓是幼体的食物,成体主要以昆虫和幼虫为食。

4.你见过六角恐龙吗

顾名思义,六角恐龙头上长有六个角。

墨西哥钝口螈或称美西螈,也叫六角恐龙,只在墨西哥的一些湖泊中能发现它们。“呜帕鲁帕”的奇特叫声使它们名声大噪,属于人气高的两栖动物。六角恐龙还是两栖动物中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终其一生都生活在水中,在水中产卵、水中发育成长。

索奇米尔是水乡泽国,也是非常有名的观光胜地,络绎不绝的观光船经常在这里航行。为了航行需要经常疏通水路,如此一来,六角恐龙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差,为此,白子型六角恐龙已经受到华盛顿公约的保护。不过,人们对于它们的栖息状况并不是很清楚,很难找到它们的生活踪影,因此它们的野外生活模式至今仍是个谜。

5.不用肺呼吸的无肺螈科

无肺螈科是有尾目现存属种最多的一科,完全没有肺,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只有拟穴螈属;大部分成员生活在北美南部,分布在中美、南美北部的只有无肺螈,没有其他有尾类。它们生活环境和生态习性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体型与它们所在的环境因素相适应,或细长或粗短。成员中有水栖、陆栖、穴居(眼多退化)或树栖(多有缠绕性的长尾)。陆栖的成员是在地面上交配。不过有少数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洞穴内)产卵:有的无肺螈的卵和幼体不进入水中,是直接发育类型;有的无肺螈产卵时回到水中,卵与幼体在水中生长发育,少数属种为童体型。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无肺螈科与钝口螈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无肺螈科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是分布在热带的唯一的一种蝾螈。数目种类非常繁多,大约有400种。除了有5种分布在韩国和意大利地区外,所有种类的无肺螈都分布于西半球。

它们完全没有肺部构造,全部使用皮肤进行呼吸。

身体纤细,四肢短小,一般背部都有条纹,肋骨间沟明显。

6.中国火龙——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因腹呈米红色而得名。

东方蝾螈在我国被叫做中国火龙,分布在我国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生活在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静水域,也有的生活在山涧溪流中流速较缓的水域。

它们的耳腺非常发达,眼部后方无红斑。外观与日本红腹蝾螈非常相似,但体长却只有90毫米左右,属小型种。

它们的繁殖方式为卵生。在春季时,它们会在每一颗水草上各产下1颗卵,幼体发育到全长35~40毫米后,便进行变态。不过,即使变态为成体,体侧仍残留有侧线器官。

它们主要以各类昆虫、小鱼或蝌蚪为食。

7.森林深处的居住者——蓝点蝾螈

蓝点蝾螈全身布满鲜亮的蓝色斑点。

蓝点蝾螈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国地区,繁殖方式为卵生。有的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有的生活在广阔的草地上,主要潜藏于废木的下方。它们身长可达100~130毫米,有肋条12根。以甲虫等节肢动物为主要食物。

8.足迹遍布欧洲——黑斑蝾螈

黑斑蝾螈分布欧洲广大地区,东到俄罗斯东部。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在森林、沼泽地或常绿灌木区内的岩石倒木下能看到它们的踪迹。繁殖期一般在春季,繁殖方式为卵生。繁殖地点以湖泊等静止水域为主,产下的卵200~300颗。多生活在水草之间。

黑斑蝾螈全长70~90毫米,也有超过100毫米的个体。雌性的尾部稍呈鳍状,上唇部略微突出。雄性的背部至尾部间的背鳍十分发达,后肢呈蹼状,较为扁平。

9.沼泽地中的蝾螈家族成员——云石蝾螈

在云石蝾螈的背部,白色块与黑色块相间,像云石的一种漂亮的黑白云石。云石蝾螈分布在美国地区,生活在沼泽地或河川流经潮湿砂地中的倒木或岩石下方。

云石蝾螈全长90~120毫米。繁殖方式为卵生,秋季一般为比较好的繁殖期。它们会在陆地上的岩石或落叶下产卵,数量在100颗左右。雌螈负责守护,直到孵化出幼体,然后带领它们慢慢地学习生存的技巧。大约在冬季降雨期孵化出新的小生命,幼体被降雨送到附近的水域中,开始它们的生活。

10.辣椒蝾螈

辣椒蝾螈像红色辣椒,故而得名。

辣椒蝾螈分布在加拿大魁北克、美国缅因州至乔治亚州北部间的密西西比州东北部。生活在茂密森林中的冷泉、涌水区或洞窟中,有很强的水栖倾向,喜欢在潮湿和阴暗的地方生活。

辣椒蝾螈的身体一般全长在12~19厘米,不过也有超过25厘米的个体;从鼻孔到眼部间,具有明亮的黑边条纹;繁殖方式为卵生;食物主要是昆虫、蚯蚓、小甲虫,有的时候也食其他同类的蝾螈。

巨型无趾蝾螈分布在危地马拉至洪都拉斯东北部地区。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低地,不过在地表的枯木下方也可见到其活动踪迹。繁殖方式是卵生,曾有人对其进行饲养,饲养时间竟达到6年零10个月的纪录。

巨型无趾蝾螈全长可达180毫米以上,并因此而得名。尾巴很粗,能自断其尾根较细的部分。食物是以小型昆虫为主。

12.斑纹蝾螈

斑纹蝾螈分布在法国南部及西部地区。生活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地,黏土质、凡砂质或石灰质等各式环境均可看到它们的踪迹。

不过,在初春时期,它们就开始陆续地到水中生活,生活地点大多在池沼和小的湖泊等水域,一直会持续到夏季结束。

繁殖期间,雄性的斑纹蝾螈背部至尾部间长出背鳍。繁殖方式为卵生,在每年的3~5月,雌性斑纹蝾螈在水草上产下200~300颗卵。

它们多数成员的身体全长为120~160毫米,是体型比较大的蝾螈。

13.名字与本身相差甚远的蝾螈——火焰蝾螈

火焰蝾螈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身体全长在60~140毫米,体色为绿色,成体以水生为主,变体后身体呈红色,并转移到陆地上生活。

喜欢栖息在沼泽地带、水池或者河川旁边。

繁殖方式为卵生。主要食物是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或其他两栖类为主。

14.背上有小黄星星的动物——黄星点蝾螈

黄星点蝾螈主要分布在加拿大。身体全长一般在150~200毫米,有少数的成员长达250毫米。以甲壳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或其他两栖类为食。喜欢生活在落叶林中的流水或池边附近的树林之中,平时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但繁殖期除外。在冬季到春季初期这段时间的降雨期,它们向繁殖地点移动。它们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每胎在树叶上产下10~250颗卵,经过30~55天即可孵化。

15.瘤背蝾螈

瘤背蝾螈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和贵州一带,生活在海拔800~1800米山地的静水域。

不过在水流较为湍急的地方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幼虫和甲虫是它们最为喜欢、也经常吃的食物。雄性瘤背蝾螈全长在124~133毫米,雌性在117~141毫米。雄性的尾部有斑纹,尾部前端有2条黑线,在繁殖期这2条黑线会变成深粉红色。其繁殖方式是卵生。

16.平趾蝾螈

平趾蝾螈分布在波兰和捷克以西的欧洲大陆地区。

它们全长在80~90毫米。在繁殖期间,雄性后肢变形为扁平的蹼状。此外,尾部的丝状突起非常发达。

繁殖方式为卵生,春季是很好的繁殖期。

在繁殖期间,不论在小水滩、湖池或小型河川等各式水域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其他季节则生活在陆地上。

昆虫和小蚯蚓是它们主要的食物。

17.来自于香港的香港蝾螈

香港蝾螈分布在香港及九龙半岛。生活在海拔270~900米的山地流水区,以水栖生活为主。

身体全长可达150毫米左右。雄性的香港蝾螈尾部呈紫红色,并具有银白色条纹。

以捕捉蝌蚪和虾为食物。

繁殖方式为卵生。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会在水草上产卵,卵数有120颗左右。

18.貌若金丝的生物是谁

金丝蝾螈分布在美国路易安那州,东南部至密西西比河以东,南至佛罗里达州西南部。

金丝蝾螈身体全长100~160毫米,有的成员最长可达200毫米。

繁殖方式为卵生,一般它们在浅水区进行产卵。幼体身上有斑点,成体后斑点变成线条状。幼体长到50毫米大小即可进行变态。生活在潮湿山沟或涌水区等经常水气充沛的区域,以岩石或堆积物下方潜藏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19.芝麻蝾螈是什么样子

芝麻蝾螈全身布满了黑色小斑点,像一粒粒芝麻。

芝麻蝾螈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浙江、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江苏等地区。

身体全长超过200毫米,属于超大型溪流型蝾螈。它们以白天活动为主,在繁殖期以外的时间,也在水中生活。繁殖方式也是卵生,它们产卵相对于其他种类较少,因为它们的卵直径高达3~3.5毫米。它们靠捕捉溪流中的虾或甲虫来充饥。

如果进行人工饲养,它们也会捕食小鱼。

20.攀岩能力极强的两栖动物

墨西哥无趾蝾螈分布在墨西哥至洪都拉斯临大西洋岸间。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干燥或潮湿的森林低地。繁殖方式为卵生,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全身长在120~150毫米,手足四肢均呈蹼状,具备攀附树木及岩石的能力,尾部的断面呈圆桶形,能借此来攀爬树枝。

21.细痣棘螈

细痣棘螈分布在我国的安徽、湖南、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国外分布在越南北部。细痣棘螈身体的长度在120~150毫米,尾巴的长度为头体长度的85%(雌)~88%(雄)。犁骨齿列呈尖端向前的倒“V”字形。皮肤粗糙,密布瘰粒。头背嵴棱不是很发达;正背中央脊棱明显,有与脊椎相应的凹痕;背侧各有一行瘰疣(肋腺),其下多有肋骨尖端支持。头背两侧有骨质嵴棱。

通身都是棕黑色,腹部的颜色很浅,指趾端、泄殖肛孔周缘及尾下缘为橘红色。繁殖方式也是卵生,每年的4~7月是它们的繁殖期,卵一般会产在河流岸边的斜坡上,隐藏在腐叶下面,不易被发现。

每只雌细痣棘螈产卵30~60粒,有单个分散开来的,也有堆成一团,卵径3~4毫米,充分吸水膨胀后的卵胶膜直径可达10毫米左右,晶莹如珠。

细痣棘螈栖息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区以及树林茂密、阴暗隐蔽度较好的林下水源及其附近的腐叶中或树根洞穴内。除了繁殖季节,它们生活在陆地上。主要食物为:昆虫、蜘蛛、幼虫、蚯蚓蛞蝓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