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时阴阳
今日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称作为“四季”——春、夏、秋、冬。然而,古时候,人们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称作为“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礼记·孔子闲居》)。
不仅如此,而且按照阴阳说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天有四时,其四时亦有阴阳。所谓“四时”,不言而喻,当然就是指每年的春、夏、秋、冬,其四季而言;因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而阴阳之气是随着一年四季,其规律性的变化而变化着,所以被称作为“四时阴阳”。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应该注意和讲究要将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阴和阳,保养或曰保护好。因此,《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提醒人们生活中需要注意和讲究: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用古人的原话来说,就是叫做:“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而人的疾病,与四时阴阳的关系,亦是非常密切的。例如: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
2.昼夜有阴有阳
其实,一天一夜的白天和夜间,不仅是有阴有阳,而且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或者换句话说,叫做:阴阳之中,则还各有阴阳。就是说:白昼属阳,平旦到日中,即今日称的中午,为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则是属于阳中之阴。
黑夜属阴,合夜到鸡鸣,为阴中之阴。所谓“合夜”,是指日落至半夜。鸡鸣到平旦,则是属于阴中之阳。所谓“鸡鸣到平旦”,指鸡鸣丑时到天亮清晨日出。
人体或曰人体内,与阴阳亦是相应的。为什么呢?
因为就人体阴阳而论,外部属阳,内部属阴。然而,就身体的部位来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从脏腑的阴阳划分来说,则脏属阴,腑属阴,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
那么,这里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了解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道理,这要分析四时疾病的在阴在阳,可作为治疗的依据,是非常需要的。如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都需要根据疾病的部位来确定进行治疗的方法;此外,需要明确指出: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阳中之阴为肺。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的至阴为脾。
总而言之,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属于人体或曰人体内,其阴阳、表里、内外,皆都相互关联的,所以说:人与自然界的阴阳都是相适应的,不可违逆。
以上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全匮真言论篇第四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阴,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此应天之阴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