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49551200000028

第28章 五脏六腑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2)

脾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的作用。若脾气虚不能统血,可见便血、崩漏等病症。

脾主肌肉、四肢:指脾能输送饮食化生的营养物质,以充养肌肉、四肢。《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脾气通于口(见《灵枢·脉度》):指脾与口有内在联系,故有“脾开窍于口”之说。

脾的经脉为足太阴经,与足阳明胃经有表里关系。

“六腑”之一的胃,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胃的功能作用,主要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因此有“水谷之海”(见《灵枢·海论》)之称。食物经过胃而下送小肠,故胃以通降为顺。人体的气血、津液等食物中营养物质所化生,首先依靠胃的受纳,故胃气的强弱,对保持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关系。

11.脾胃者,仓廪之官

人体内“五脏六腑”中的脾和胃,岐伯为什么比喻成为“脾胃者,仓廪之官”呢?有何道理?

古时,人们的习惯用语,其所以会将脾胃给比喻成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其内容意思说,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营养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12.大肠和小肠

大肠为“六腑”(府)之一。在人体或曰人体内,其功能主要是传导作用。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叫做“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其内容就是说,将小肠移送下来的糟粕,变而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小肠为六府之一。小肠在人体或曰人体内,它的功能作用,主要的是受盛、化物和分别清浊。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就是指将承受胃中的食物继续消化,吸收其精华养料(或曰营养物质),将其糟粕部分下送大肠,并将其中水液下渗到膀胱。

13.大肠者,传道之官;小肠者,受盛之官

岐伯回答黄帝的提问,将六府中的大肠、小肠,分别比喻成为“传道之官”和“受盛之官”,是有道理的。

其道理何在?

古人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比喻叫做“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内容意思说,其所以将大肠比喻说是“传道之官”(“道”,意为传导),就是因为大肠在人体内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而小肠,其所以比喻说是“受盛之官”,就是因为小肠在人体内能承受胃中下送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将营养物质吸收了,然后将糟粕下送大肠。

14.肾

俗称“腰子”。人和高等脊椎动物的造尿器官。左右各一。肾,为人体内“五脏”之一。

人体内的肾,都起些什么功能作用呢?

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根据脏象、经络学说,人体内“五脏”之一的肾,其功能作用,归纳概括来说是:

肾藏精(见《灵枢·本神》),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生命之本。

肾主水液,指肾有主持水液调节和排泄废液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依靠肾的气化作用。

肾主骨、生髓,指肾的精气(营养物质)能生养骨髓。对此,《黄帝内经·素问·痿论》)里有记载:“肾主身骨髓。”

肾,其华在发(见《素问·六节藏象论》),发的化生,虽与血有密切关系,又与肾精气(营养物质)盛衰有关。

肾主纳气,肺虽司呼吸,但肾有纳气的作用。如肾虚而致吸气困难,动则气喘,称为“肾不纳气”。

肾气通于耳(见《灵枢·脉度》),指肾与耳有内在联系。肾气充足,“则耳能闻五音”。此外,又有“肾司二便”及“肾开窍于二阴”之说。

肾的经脉为足少阴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有表理关系。

15.肾者,作强之官

岐伯回答黄帝提问题时,说的时候,将“五脏”中的肾,比喻为“作强之官”,是相当有道理的。

有何道理?

岐伯的回答,是紧密结合人体内“五脏”之一的肾其功能作用来说的,所以用他的语言来说,就是叫做“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其内容意说: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

这里说的所“伎巧”,言人的智巧能力,既包括先天本能,又包括后天之技艺,这里尤其是指生殖功能。有关这方面,古学者高土宗和吴昆,二者都有认识性的解释。高土宗注释云:“肾藏精,男女媾精,鼓气鼓力,故肾者犹作强之官,造化生人,伎巧由之出焉。”吴昆注:“作强,作用强力也。伎,多能也。巧,精巧也。”

16.三焦膀胱

三焦,为人体内“六府”之一。

能疏通水道与主持气化。

它在人体内的功能作用其主要的,就是:贮藏和排泄小便。人的膀胱位于盆腔内(排空时),膀胱底有左右输尿管入口;颈部有出口,通尿道。膀胱的大小、形状和壁的厚薄因所含尿液的多少而异。成年人容量平均为350~500毫升。当排尿时,膀胱壁的肌肉收缩,出口处的括约肌放松。

17.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

岐伯回答黄帝的提问,说的时候,将人体或曰人体内“六府”中的“三焦”和“膀胱”,给恰到好处比喻为“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是有相当的道理,并且亦是符合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

岐伯的比喻,是紧密结合“六府”中的“三焦”和“膀胱”的功能作用而言的,用他的习惯用语来说,就是叫做“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其内容意思说,人体内“六府”中的“三焦”,能够通行水道。而“六府”中的膀胱,其所以比喻称它为“州都之官”,因为它能够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出尿液。

对所谓“三焦者,决渎之官”,《类经》三卷第一注,则作了恰到好处,认识性的解释,指出:“决,通也;渎,水道也。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日决渎之官。”

何谓“州都”?其“州都”,指水液的意思。州,有聚义。东汉经学家,郑玄亦注释云:“州,犹聚也。”《水经注》卷六文水注,亦指出:“水泽所聚谓之都,亦日都。”

总而言之,以上所说的“五脏六腑”(府),其形象地比喻:十二官的内容,人们应该有这样正确的导向性的认识:

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各自的作用,是统一协调的,而相互配合,互相不脱节。

君主如果明智顺畅或曰顺达,随之就会使其下属安定正常。

用上面所说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养生,就会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好有一比喻: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

君主如果不能明智顺达,那么会怎么样呢?就会使其“十二官”都要发生危险;因为各器发挥正常作用的途经就会闭塞不通;其结果会怎么样呢?就会使人其形体(或曰身体)要受到严重伤害。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

糟糕的是: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么政权就会发生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

其实,这只不过是比喻而矣。

以上所说的“五脏六府”,生动活泼比喻性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第八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