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主持艺术11
49556200000057

第57章 再谈主持人的“一专多能”(2)

再如,第27期节目中,一位男嘉宾在谈自己的择偶标准时明确地表示不要上海女孩,这引起了场上上海籍女嘉宾的不满。但接下来孟非说了一段话,分寸把握得十分恰当。他说:“其实我特别不认同一些对职业、地域的那种刻板印象。上海的男人就一定有些娘,东北的就一定是特爷们、特汉子那种,不一定。我认识的好几个东北的男人,都有点像巩汉林小品当中那样。我也认识几个上海爷们,那酒量,斤把两斤白酒喝了都没事,跟玩一样。所以有些刻板印象需要我们理性地去对待。”其实男嘉宾表示不要上海女孩明显是一种地域的歧视,但孟非不是用教导的语气去批评他,而是用了“刻板印象”这样一个感情色彩不太明显的词语,而且以自己身边朋友为例,说那几个东北男人都像巩汉林“小品当中那样的”,既不会留下对巩汉林人身攻击的口实,也让人很容易想象到那几个东北男人身形瘦弱、缺乏阳刚气的形象。最后总结时也不是以批评的口吻说出不应该再有地域歧视,而是指出某些刻板印象需要理性地去对待。这些内容虽然没有明说,但指向性已经很明显了。通过这段话,既缓和了男女嘉宾之间的对立,又很礼貌地指出了男嘉宾观点的偏颇,整段话用语十分得当,展现了孟非高超的谈话技巧。

当然,当碰到一些嘉宾参加节目的动机不纯或是哗众取宠时,孟非的态度也是比较明确的。比如第29期的一位男嘉宾是一个所谓求职学培训学校的总裁,第一段自我介绍的短片中很明显地是在为自己宣传、炒作,为此短片一放完,孟非立刻十分严肃地说:“我的理解是这个舞台是来找对象的,不是来传播某种学说的,所以我们先定一个规矩,在这里从现在开始不许提求职学。”

此外,节目中还有一个嘉宾主持——性格分析师乐嘉,他在节目中会运用性格色彩学帮助男女嘉宾分析彼此的性格,但他毕竟不是做电视出身,有时候说的话也会出问题。比如第23期节目中,乐嘉问一个富二代的男嘉宾如何判断女人是图他的钱还是喜欢他这个人。男嘉宾说第一次接触可能看不出来,但第二次就一定能看出来。这时乐嘉得意地说道:“那是因为你碰到的都不是高手,经过我培训的高手你判断不出来,睡在床上了,你还是不知道。”显然这句话是不适合在节目中说的,但乐嘉显然并没意识到,这时孟非马上跟了一句:“睡床上的事就不讨论了。”立刻将可能出问题的谈话打住。可见在嘉宾,甚至是嘉宾主持方面出言不慎的时候,孟非在最后一环也能起到一定的“把关人”作用。

(二)适时发现趣味点,增加节目可看性

《非诚勿扰》每期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嘉宾,编导会精心设计一些看点,舞美灯光设计得也很绚丽,可以说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花了很多心思,但如果主持人不能点出这些潜在的“亮点”的话,节目呈现出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而如果主持人能适时点亮这些“亮点”,则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比如第28期节目中来了一个新的女嘉宾23号彭雪娇,她的个子非常矮,不足一米五。但她身旁的24号女嘉宾孙雪姣却是场上最高的女嘉宾,身高达到一米八五,这一高一矮两个人站在一起,立刻会在视觉上给人一个很大的冲击,显然这是编导精心安排的。为此孟非在开场后故意和彭雪娇进行了一组对话。

孟非:今天有很多新面孔,我们来打个招呼。23号彭雪娇,欢迎你。

彭雪娇:谢谢,大家好,我叫彭雪娇。

孟非:你有注意到你的邻居孙雪姣吗?

彭雪娇:我有注意到。

孟非:你注意到她什么了?

彭雪娇:我注意到她的身高咯。

孟非:我也注意到你们两人的身高,还注意到你们俩的名字,彭雪娇、孙雪姣,欢迎你们,我们《非诚勿扰》的绝代双骄。

显然,孟非对彭雪娇的问话是明知故问,目的就是要引出最后一句话,这样不仅指出了两人的差异,女嘉宾中一个最高一个最矮;还指出了两人相似的地方,名字的读音相同。几句话就将编导的意图体现了出来,并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此外,在有一期节目中,有一对母女同时出现在场上,那就是20号刘欢和她的母亲21号刘新英。这样的组合显然会让人感到很有意思。比如第26期节目中,对于同一个男嘉宾,母女俩的决定不同,母亲把灯灭了,而女儿还留着。孟非机敏地发现了这一点,他立即向21号刘新英发问。

孟非:我来问问灭灯的原因,21号,为什么?

刘新英:不像个男人,太秀气了。

孟非:做女婿不好吗?

刘新英:我想不太适合。

孟非:但是你女儿的灯留着的。(全场笑)

(三)运用幽默,调节场上气氛

《非诚勿扰》的规则是1个男嘉宾对24个女嘉宾,首先在数量上就有很大的不平衡,往往给许多男嘉宾造成很大的压力;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男女嘉宾之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并产生观点上的碰撞,使场上气氛紧张。但《非诚勿扰》毕竟不是一个严肃的婚姻课堂,观众们还是想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气氛中收看节目,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幽默的能力,化解场上的矛盾,使节目运行得更顺畅。在这一点上,孟非做得依然十分出色。

比如第26期节目中,男嘉宾上场后有些紧张。他刚开始时把手放在裤兜里,孟非劝他把手拿出来,然后男嘉宾又把手搭在胳膊上。孟非看到后就问:“你感到紧张吗?”男嘉宾回答:“紧张。”孟非:“你知道我是怎么看出来的吗?手不知道搁哪儿。”男嘉宾:“对。”孟非:“其实我也紧张,我也不知道搁哪儿,所以拿个这个东西(资料夹)好多了。”(众人笑)通过这几句话,孟非拉近了他和男嘉宾之间的距离,也使男嘉宾紧张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还有,如果碰到男嘉宾比较单纯可爱时,孟非会多调侃几句,以调节场上的气氛。第27期的男嘉宾蔡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蔡敏是一个聪明、简单的大男孩,他一上场就让人觉得特别可爱、好笑,因为他的打扮比较特别,白衬衣、黑马甲,再加上他人胖乎乎的,所以被网友们戏称为“企鹅哥”。孟非显然通过提前做功课了解到蔡敏这个人比较单纯,开几句玩笑蔡敏也不会介意,所以当他上场后,孟非故意逗他,产生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孟非:前面下去的男生都没有一个牵手成功的,你有可能成为今天唯一的那一个吗?

蔡敏:我绝对相信我能够。(非常自信)

孟非:你绝对相信你能够?(带点质疑)

蔡敏:对,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别人。

孟非:什么叫要相信自己又相信别人,就谁都相信是吧?

蔡敏:就是说我要相信别人,也要相信自己。

孟非:好,这等于没说好吧。(众人笑)

当第一轮结束后,蔡敏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有20盏灯亮着。

孟非:看来你的自信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成绩如果在学校考试属于优等生,20个灯都亮着。

蔡敏:我一直都在年级考前十名以内,如果全年级有三百多人或两百多人,我从来都是前十名以内的。(自豪地)

孟非:你们的学校特别差吗?(很正经地)

蔡敏:我们的学校是全省最好的学校。(特认真)

孟非:我跟你开个玩笑。(众人笑)

在这一段中,孟非运用不同的语气暗含了许多内在语,然而蔡敏却并没有理解孟非的内在语,还是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结果产生了特别好的喜剧效果。当然孟非的调侃也都是善意的玩笑。

(四)观察细致,面面俱到

除了以上三点,孟非良好的控场能力还表现在他会注意到场上发生的任何细节,能照顾到方方面面。比如,在第40期节目中,可能是因为上一期节目刚改版新加入了来自党校的心理学女教授黄菡同乐嘉一起做嘉宾主持,有的人还不清楚。所以1号男嘉宾上场后跟孟非、乐嘉及现场观众都鞠躬问好,而忘了向黄菡问好,于是孟非一上来就提醒他忘了一件事,让他给黄菡鞠躬。这既弥补了男嘉宾的失误,也不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三、由《非诚勿扰》遭到批评所想到的

在《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不断引发收视狂潮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节目中某些嘉宾身份造假和出位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为此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及社会舆论的批评。但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更多地出在对节目的定位及前期策划上。为了使节目更好看,博取更高的收视率,运用娱乐元素对节目进行包装、制造悬念,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嘉宾身份造假及靠出位的言论来吸引注意力,既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同时对媒体的公信力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电视相亲节目,除了是一个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秀出自我的舞台外,还不应忽视这类节目本身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即尽可能地为适龄单身男女提供相识、相恋的平台。不能只顾作秀,而忽视了它本身该有的媒体功能。这种在节目定位上的偏移,作为主创之一的孟非自然也有一定的责任。

就孟非没有对一些嘉宾过激言论进行直接批评、正面引导的质疑,孟非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以前说过男嘉宾是系列剧,女嘉宾是连续剧,我觉得我的身份就是剧中的旁白,主持人在这类节目中不需要过度表现。而且,我相信在节目播出之后,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判断和评述的方式,我们不需要越俎代庖,替观众发表意见。”允许发出不同的声音当然是种进步,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媒体的放大功能,特别是一些负面的不当言论经过放大后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媒体人时刻不能放松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就提出,“我们在做节目、在争取收视率,在对这些东西有一种比较近乎狂热追求的时候,我再次强调,我们不应该放弃、不应该边缘化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值得欣慰的是,《非诚勿扰》在受到批评后及时地进行了调整,也加强了对嘉宾身份的核实以及对话题的控制,摒弃拜金炫富言论,改走温情路线。节目也逐渐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回到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正轨上来。孟非和他的栏目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在改版之后仍然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在第16届上海电视节上,孟非获得了“电视节目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称号,这就是对他的肯定。我们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孟非的主持一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精彩,我们期待着他的再次闪光。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