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主持艺术11
49556200000064

第64章 永不消逝的电波(1)

——方明老师访谈录

刘卓

“时光居然很快,似乎仅仅是一眨眼的时间,我们人民广播事业的历程已经翻到了第七十年,两万五千五百多个日子,就仿佛秋天金黄的叶子一样,它们飘在了历史的深处,飘在了从爷爷、父亲到我和我的子孙们的头顶,它们闪着金色的光芒在空中翻飞。从1940年12月30日的陕北延安,从那个寒冷而激情喷射的山沟到1949年3月25日的北平,到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中国广播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转播到一个崭新的共和国的成立,广播事业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从炮火弥漫的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40年代末新中国的诞生,从五六十年代青春热烈的朝气,到七八十年代平地而起的一声春雷,再到90年代以至于现在昂扬奋发的时代强音,我们的声音一直刻写着时代的进程。”

这断话摘自2010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上方明老师和雅昆老师共同朗诵的《时代之声》。典礼结束后接到方明老师的电话,我的思绪即刻被拉回到一个月前我们面对面的一次长谈。回顾人民广播70年的发展历程,怀旧与展望成为大多数广播人的情怀,特别是对于几乎见证了人民广播全过程的方明老师而言更是如此。和方明老师见面时,刚刚走进他的办公室,电话铃便响了起来,电话是中央台某位播音员打过来咨询方明老师字音的。出乎我预料的是这么多年来方明老师始终没有放弃翻看字典的习惯,现在他还在默默地肩负着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正音的任务,很多播音员在遇到拿不准的读音时都会第一时间拨通方明老师的电话。在方明老师娴熟地拿起词典耐心解答的时候我看到其身后的书架,不禁肃然起敬:在那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字典与词典。从方明老师翻查字典并耐心解读的细节中不难看到他的认真与严谨,我想正是这份认真与严谨的态度造就了眼前这位令人敬仰的播音艺术家。在方明老师身上,可以感觉到一种优雅的气质和谦和的态度,更能感受到一股坚定执著的力量和一份独有的气定神闲。

方明老师说:“如今,听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技术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媒介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广播节目的直接体现者,播音员主持人要想经受住社会、观众、技术等方面的考验,必须要保持敬业精神。过去的节目在播音业务方面绝大部分都是精致的,能体现出播音的能力,播音员也都很敬业。而现在的节目,过于重视节目的形式,播音主持本身变得弱化,我们知道节目的优劣的确离不开形式,不过内容才是至关重要的,当形式一定时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业务精湛的话是可以使节目内容更为精彩的。目前一线研究业务的空气不浓是个问题,就拿一个字音的问题来说,不少单位让人点评后结果却不了了之,现在不少播音员主持人对字音问题不以为然。对于认真敬业的人,我是很愿意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的。”

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这就要求他们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认清自己的责任。这责任,实实在在地表现为字字句句的一丝不苟,掷地有声,及于耳、入于心。目前,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尽管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达到一级甲等,却仍在节目中犯常识性的语音错误。语音的正误,绝不仅仅是知识水平高低的表现,它还是播音员主持人敬业与否的直接体现,节目中的误读会直接影响受众的接受,甚至会干扰受众收听收视的进程。如某位主持人在谈及新上任的女排教练时,竟然把“绍兴师爷”的“爷”(应读为轻声,是帮腔的、出主意的意思)念成了师爷(二声,变成师傅的师傅了),以至于导致意思的大相径庭。本来一句很精彩很完整的话,由于一字之差被人议论,注意力转移,后面的话就很容易听不清楚了。目前,字音的错误屡见不鲜,词语的乱用俯拾皆是,例如“几”字在泛指桌子的意思时应该读作阴平声,比如“茶几、几案”,却有人把“窗明几净”的“几”念成上声。再如“卓越”的“卓”,曾经一度读过阴平,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定音为阳平,但是直至今日仍有很多播音员主持人还在错读为阴平。又如,“瑰丽”的“瑰”、“氛围”的“氛”,读作阴平声,但是在说“玫瑰”、“气氛”的时候,都是重轻格式,念轻声,如果还念作阴平声,这两个词就变成了中重格式,很不自然,显得做作,听起来别扭,好像语音规范就得是这个样子,从而引起对“规范”的误解和反感。有人总把字音问题看做小儿科,甚至不屑一顾。这种态度,就会使他们远离规范,并同受众产生隔阂。殊不知规范并非是约束,而恰恰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交流服务的保障。

老舍先生说过,话剧的台词不好,那就是用话“锯”人家的耳朵。播音员主持人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我行我素”,不顾受众的耳朵,丢掉语言传播中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播音员主持人要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清除语言文字的污染。尽可能使每一个字、每一个音、每一句话都合乎规范,“不以善小而不为”,持之以恒,紧抓不放。“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敬业就要勤业,勤业就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论是否成名,播音员主持人都应勤读、勤练、勤写、勤看。所谓“天道酬勤”,节目主持人要在业务领域内做出优异的成绩、走向成功,绝没有捷径可走。

当谈起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时,方明老师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播音员主持人第一位要掌握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所以前提一定是要对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急功近利地认为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技能培训迅速成才是不可能的。比如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备稿,延安时期起老播音员就教育新播音员要认真仔细备稿,新中国成立以后,夏青、葛兰、林田、潘洁、费寄平也教导我们要仔细认真备稿,我参加播音工作以后因为没有仔细备稿曾经遭到过齐越老师的严厉批评。如果不认真仔细备稿的话念出来的只能是字而读不出意思。现在从记者、编辑到播音员主持人都不重视备稿,拿到稿子就播是目前不少节目的运行机制。有人认为对于稿子一遍不看播出去仍旧可以一字不错才是真本事,提前看稿是没有本事的。这是一种没有任何准备的生活常态的表达等同于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错误认识。我们曾派代表团到美国学习先进经验,发现美国的主持人是有专门的备稿时间的。我们原本也有,现在为什么越来越不重视甚至变得没有了呢?由于备稿不认真、不充分,现在的播音对于稿件的表达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播得不深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于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及外交活动中的深度、分寸,很多播音员不能在节目中恰切地体现出来。”

的确,备稿,是播音创作基础教学中开篇就要涉及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始终反复强调让学生重视的内容。那么,为什么目前一线的播音员还会由于不备稿或是备稿不充分而导致种种状况以至于影响到播音的效果和质量呢?针对这个问题,播音员主持人是否应该好好反省一下并在工作中加以跟进落实呢?目前,有不少人认为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能播出才算有本事,殊不知要想在节目中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节目的精神实质必须建立在无数次有所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才能够得以实现。应付受众、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的!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种种浮躁,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话警醒我们:我们切勿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

谈话中,方明老师还讲述了他工作50年来我国播音方式的变化:“70年代的老播音员马尔方也搞过采编,包括夏青也写过稿子,后来发现播音质量下降了,于是赶快又回到播音岗位一心搞专业,不再参与采编了。现在,我们是在用县广播站的工作方式来经营国家电台!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还要分心去做好操作机器、操控导播等一系列工种的任务,这怎么能让播音员主持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稿件和内容本身,怎么能保证节目播出的质量呢?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经过实践检验总结出的工作方式是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不允许播音员主持人碰机器。而我国却恰恰相反。很多播音员主持人都是因为要同时承担多工种的工作而在节目中搞得手忙脚乱,完全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节目内容本身,甚至还有人因此而导致了播出事故。过去,潘洁老师说过,到中央台的播音员要三年全面掌握,五年出成绩。即便是张颂老师到中央台播音部的时候也是半年之后才开始播“报纸摘要”的。现在的用人方式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呢?

目前忽视“一专”而主抓“多能”的招聘方式,恐怕没有真正理解“一专多能”的真正含义。所谓术业有专攻,目前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采编播合一的工作模式是否对节目的播出质量有所帮助呢?难道我们不该保持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专业性吗?短期内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出成绩、拿奖项,究竟是鞭策与激励多一些,还是冷漠与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呢?专业的培养的确应该在校园里进行,但是专业的成长绝不应终止于校园,播音员主持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不需要再进一步培养其专业能力了吗?事实上,业务能力的培养在一线工作中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坚持“传、帮、带”才能够让青年一代迅速地成长。

关于节目的录制形式,方明老师回忆说:“在特殊历史时期,节目基本上都是录播,录播开始以后大大加强了监听的力量。从播音业务来讲,那个时期大文章不断。1964年,整个播音组“大练兵”学习政论性文章,夏青老师是政论文章主要播音员。政论文章逻辑性很强,要有理、有力、有节。从语言锻炼来讲,那段时间是丰富多彩的,处于思想逐渐开放又有禁锢的矛盾过程中。“大练兵”时期,抒情的、浪漫的、逻辑性强的各种文体都播过。从1967年的一月风暴开始,播音的调门突然就上去了,开始高调门地喊了。一开始的‘喊’是比较由衷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不行了,稿件是千篇一律的,套话官话空话,‘喊’变成了一种形式。

当时有实质内容的东西主要体现在通讯当中,通讯的语言特点不仅是叙述,更具特点的是描述,关键还有它的议论和抒情。当然议论和抒情不能脱离叙述和描述,它是叙述和描述的升华。我在新中国成立前播过很多通讯。关于王铁人的通讯是齐越老师把着我的手播的。我播完以后齐越老师、铁成老师又录了一遍,后来齐越老师跟随马尔方老师到上海又录了一遍。齐越老师从大处着眼,几笔就把铁人的形象活生生地、立体地立在那儿了。我的处理单听句子很好,但是整体拎不起来。不像齐越老师很善于整体把握。”当问及方明老师播通讯的心得时,他总结说:“播通讯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情感的抒发和控制。根据是事件本身的脉络,一个是以时间为顺序,一个是以横向的事件发展为顺序,然后再注意具体的细节。对于播音员来说,目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