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5分钟让宝宝远离疾病
49585800000025

第25章 5分钟远离夏季疾病(1)

夏季天气炎热,蚊虫肆虐,宝宝在这时易患疾病。那么,宝宝在夏季易患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这些疾病?夏季,如何护理您的宝宝?在饮食上要掌握什么原则?

5分钟与您交流如何让宝宝远离夏季疾病。

一、夏季易患的疾病

“夏季热”

小儿“夏季热”,又称为“暑热症”,是炎夏酷暑时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夏季热”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发汗机能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保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夏季酷暑环境所致。小儿得了“夏季热”,表现为发热,烦躁,易哭,唇干舌燥,口渴欲饮,饮水量多,小便次数多,量也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委靡,疲乏嗜睡,形体消瘦等一系列症状。而做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及其他功能检验时,又无病理性改变。医生常把“夏季热”的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

即多发热、多口渴、多尿、少汗。发热呈迁延性,发热过程可持续1至3个月左右,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8~39.5℃之间,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到秋季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治而愈。那么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

1.改善环境,注意衣着。

居室要通风、凉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患有“夏季热”的小儿,由于次年夏季常可复发,因此在夏季来临之前,要鼓励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提高对环境变化及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衣着上不要给小儿穿得过多过紧,适宜穿柔软、宽大的衣服,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患儿少汗或无汗时,可洗温水浴,每天1~2次,促使皮肤血管扩张以帮助散热。对发热较高的患儿,也可用酒精擦身,促使体温散发。

2.注意饮食营养。

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要注意营养的摄取,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乳类、蛋类、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补充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脂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如蛋黄、瘦肉、鱼等,可以促进小儿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此外,常给小儿吃些具有解毒、消暑、清热、养胃、生津、止渴和利尿作用的食物、饮料,如西瓜、冬瓜和绿豆汤、百合汤、酸梅汤、金银花露等。

3.选服中药。

中药治疗“夏季热”疗效较好。通常可服用六一散、金银花露、或金银花、杭菊花煎汤代茶饮,能消暑热,解烦渴。也可自制防暑清凉饮料,如“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再放下适量蜂蜜搅匀,凉后代茶饮,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可用金银花、栀子、山楂各15克、甘草5克,水煎,凉后当茶饮,可清热、去火、消暑、爽身。

4.留心病情变化。

小儿患“夏季热”后,若体温持续超过39.5℃,并伴有惊叫、嗜睡,甚至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中暑

酷热难耐的夏天,中暑是最常见的疾病,体温调节中枢还没发育成熟的宝宝是易感人群。如果他们在日光下曝晒的时间长一些,又时刻不闲着,出汗过多或因为室外温度高,体内的汗排不出来,就有可能引起体温升高、进而中暑。通常,中暑前的征兆表现为头晕、口渴、行走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继而表现为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恶心、呕吐,这是轻度中暑;待到重度,宝宝会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急促、抽筋甚至昏迷、危及生命,必须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预防方法:

1.时间选择。

带宝宝到户外玩,最好控制在上午10点半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如果是天气炎热难耐,可选择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以保证宝宝在温度相对低的时间出来活动。即便在这些时候,最好也要让宝宝在树荫下玩耍,避免阳光的曝晒。不做剧烈运动,以防孩子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2.穿衣选择。

给宝宝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质地或真丝质地的衣服,颜色尽量浅一些,这样不至于吸收太多的热量;款式要宽松,便于透风。

3.及时补水。

即便是带宝宝在家门口玩,也要随身备一瓶白开水、酸梅汤、西瓜汁或绿豆汤,玩一会儿给宝宝喝几口,防止体内缺水,但一次不宜太多,因为宝宝的胃浅,喝太多了容易引起呕吐。夏天宝宝出汗比较多,应适当喝一点淡盐水,补充体内丢失的盐分。另外,一日三餐应让宝宝多吃些流质食物、多喝汤、粥等,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4.随时活动。

带着还不会走路的小宝宝出来玩,最好不要把孩子放在童车里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因为太阳不停地移动,光线也会随之变化,原来不晒的地方,过一会儿有可能就被太阳晒着了。如果是在汽车里,即便开着窗户,过不了多久它也能变成个大烤箱。宝宝会觉得很难受。所以,还是应该推着或抱着宝宝在树荫下、荫凉处走走。

如果宝宝中暑,立即把宝宝放置荫凉通风的地方或有空调的房间,平躺、头部稍稍放低,全身放松。

松开衣服,用温的湿毛巾擦拭全身降温;如果宝宝神志不清,可同时按摩四肢,直至苏醒;如呼吸困难,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如喝淡盐水或白开水。

如果比较严重,可口服人丹、十滴水、蓍香正气水等药物。

流鼻血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干燥,鼻内毛细血管高度扩张,鼻腔出血的机率会比平时高很多。要有效地防止夏天流鼻血,应从多方着手。

首先外界因素上来说:既应做好防晒工作,避免在太阳下曝晒,又要在室内工作或休息时洒些水保持室内环境湿润。

其次,从人体自身来看,要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可以帮助体内造血,像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鱼类,油菜,苋菜,菠菜等都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要补充维生素,像维5有助于鼻腔的保护和恢复,维6是正常凝血作用所必须的,而这些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新鲜绿叶蔬菜和瓜果,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热降火的中草药,如金银花,连翘,竹叶,白茅根,车前草等,用来泡水喝,可清热降火。

再次,一般小孩都有挖鼻孔的不良习惯,一旦碰伤血管,导致鼻粘膜的毛细血管破裂就会发生鼻出血,所以还要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

最后,伤口最好不要贴创可贴。因为夏天天气太热贴了的话容易化脓,伤口就会很难治好。

食物中毒

每年的6~9月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夏季气温升高,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烂,如果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冷荤、凉菜、肉制品、海鲜类食品等为主。

父母应该学会鉴别带有激素和农药的瓜果,以西瓜为例,这类从外表看瓜皮条纹黄绿不均,里面瓜瓤比较红,吃起来没有甜味。

如果孩子吃了这种水果发生了中毒的现象,应立即带他去医院就诊。

夏天,冷饮是孩子们的“最爱”,但冷饮吃得过多会刺激肠胃,并影响对食物养分的吸收。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吃冷饮,容易引发腹泻、腹痛、咽痛、咳嗽,甚至诱发扁桃体炎。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控制尽量少吃冷饮。

夏天,过量饮水会使细胞肿胀而发生水中毒。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佳方法是给孩子喝水前最好放点盐或饮用含盐汽水。这样能有效预防水中毒。

痢疾

夏季小儿容易感染细菌性痢疾,其病因主要是由痢疾杆菌引起,患者排出的大便带有杆菌,通过直接接触或由苍蝇携带污染食物、水、用具而传染。因此,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发病症状主要有:

起病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一天可排便几次至几十次。便脓血或黏液,量较少,里急后重。

预防方法有以下几点:

1.做好便盆与厕所消毒工作。

2.饮水应煮沸。不喝生水、吃生蔬菜,吃水果必须先清洗消毒。

3.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4.消灭苍蝇孳生地,扑打成蝇。

5.护理人员要用肥皂或消毒水洗手。

“热痱”

“热痱”是夏季皮肤常见病,医学上称“痱子”、“红色粟粒疹”,特别是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一旦生了热痱子,不可用手搔抓,以防感染。对付“热痱”,重要的是防止痱子的发生和恰当的处理:

1.不能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或进行过激的行为。

2.房间温度、湿度要适宜。湿度、温度以保持宝宝身上无汗为宜,一般室内温度维持在25~28℃之间。

3.要勤洗澡。宝宝每天最少要洗2~3遍。可在洗澡水中加入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十滴水”,用量视浴盆大小而定。

通常,一盆水放半瓶或一瓶就足够了。宝宝在洗澡后,可在颈部、前胸、背部及腋窝、肘窝处涂少许痱子粉(婴儿专用)。但痱子糊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这是一个误区。如果痱子粉用得过多,宝宝活动后出汗就会成了浆糊,堵塞汗毛孔,导致汗液排出受阻,使热痱更多。

4.保持皮肤清洁舒爽。最好给宝宝穿宽松、柔软、透气好的纯棉衣服。一般情况下,宝宝一天应该换两身衣服,一旦衣服脏了或被汗水、奶水浸湿,更应该随时更换。使用纸尿裤的宝宝,腹股沟处不要过紧,浸湿后要勤更换。宝宝玩耍出汗多时,不要用凉毛巾擦拭,因为冷水刺激可使汗腺口骤然关闭,更容易生热痱。

5.用叶药治疗热痱。如果宝宝已长出许多热痱,妈妈可自己采集一些中药药材,如鲜马齿苋,或到药店购买,回家后用水煮开,放温后给宝宝洗澡,一般洗2~3次后便可治愈。

6.喝清热解暑汤饮。较小的宝宝可喂一些青菜水、西瓜汁,1岁以后的宝宝,可每天喂服一些绿豆汤,或用菊花煮水代茶饮。

对于脾气急躁、爱哭闹、小便黄少的宝宝,给喝一些西瓜翠衣水,利尿去火。制作方法为:将西瓜皮洗净,用刀将西瓜外面的绿皮削下,煮开后放入少许冰糖,频频喂服即可。

7.饮食上注意清淡。宝宝长了热痱以后,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注意尽量不吃鱼虾等发物。

8.避免宝宝抓破皮肤。宝宝在皮肤瘙痒时,容易用手去抓,经常会把皮肤抓破。一旦宝宝长了热痱应先止痒,每次洗澡后再涂上痱子粉,还要经常为宝宝修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引起感染。

乙型脑炎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儿童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致死率很高。导致儿童感染乙脑的主要原因是蚊子叮咬,本来乙脑是猪病,当蚊子叮吸了猪血以后,猪身上的乙脑病毒就到了蚊子身上,从此在蚊子身上繁殖成长,这时蚊子如果再咬人的话,人就容易感染。大多身强力壮的人、有乙脑抗体的人在感染后可能没有感觉或者感觉轻微,儿童和体弱者极可能发病。由于乙脑病毒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速度非常快,治疗起来相当困难,病人症状也吓人,剧烈头痛、脖颈僵直、喷射呕吐、全身抽筋、神志不清、肢体瘫痪等等。

乙脑的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用乙脑火活疫苗对儿童及非流行区迁入的成人进行接种,流行区儿童1岁时首次免疫2针,间隔1~2周;2岁时加强免疫1针;6~10岁时再各加注1针。疫苗免疫后一个月免疫力达高峰,故应在乙脑流行期开始前一个月完成接种。

2.灭蚊。

3.将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隔离期应着重防蚊。

4.搞好牲畜卫生,仔猪应注射兽用乙脑疫苗。

二、精心护理防治夏季疾病

夏季给宝宝的10条忠告

1.勿过多食用冷饮

冷饮是小儿喜欢的食品,一定要限制摄入量。过多摄入冷饮会引起小儿胃肠道疾病,也可伤害牙齿。冷饮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二、三十度。胃黏膜受到过冷刺激后,黏膜血管强烈收缩,胃内分泌紊乱。胃酸、胃酶分泌锐减,使胃的消化、杀菌、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儿童的胃黏膜非常娇嫩,很易造成冷食性胃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再者如果冷饮不合格,还可造成细菌性胃肠疾病。过多食冷食还可影响小儿牙齿发育,尤其是换牙期。

2.少食熟食

夏季蚊蝇较多,细菌容易繁殖。食用熟食一定要倍加小心,尽量不食用熟食,熟食要经过高温后再给孩子吃。

3.不要食用剩饭

即使是放在冰箱中,也要加热后再吃。冰箱不是消毒箱,冷藏室中的细菌同样可污染食品。

4.避免蚊虫叮咬

尤其是到野外游玩时,野外蚊虫有毒,小儿被咬后由于毒素作用,局部会出现严重的红肿,甚至发烧。另外,蚊虫也是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小儿,更易被传播上,即使接种了乙脑疫苗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5.防止日光性皮炎

夏季日光中紫外线指数大,应注意避光,尤其是对小儿眼睛的保护。配戴太阳镜一定要注意太阳镜的质量,劣质的太阳镜不但不能有效的防止紫外线的辐射,反而会损害眼睛。涂抹防晒霜时也要注意质量和防晒系数。

6.夏季穿得少,要避免跌倒摔伤

尤其是膝关节是最易受伤的部位,而且不易康复,要注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