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由来
49612500000023

第23章 称谓的由来(1)

岳父岳母的由来

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祀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中书令张说做“封禅”使。张说利用“封禅”特权,把他的女婿郑镒从九品一下提成五品。

玄宗见郑镒着五品服饰,很奇怪,便问起他的升迁事,郑镒无言以对。在旁的黄幡绰讥道,“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知张说徇私,马上让郑镒降回原职。后来人们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把妻母称为“岳母”。

东道主的由来

东道主指东道上的主人。这个称呼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9月13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兵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请老臣烛之武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人会见秦穆公。

晋国和秦国之间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就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兵攻打郑国,郑国从上到下都知道保不住了。如果郑国灭亡了能对贵国有点好处,我也就不来啰嗦了。但是你知道,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贵国要想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很难做到,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实力消弱一分!”秦穆公觉得此言有理。烛之武进一步说:“要是您能把郑国留下,让它作为你的东方道路主人,你们使者来来往往经过郑国,万一缺什么,郑国一定供应,这有什么不好呢?”

秦穆公终于被烛之武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可奈何,也不得不退兵了。

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后来它泛指招待客人的主人。

太上皇的由来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登上宝座后,万事如意。却有一事使他犯了愁肠,即如何对待自己的父亲刘太公。有一天,他又去参拜太公,谁知刚到门前,就见太公着旧袄执竹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他大吃一惊,问因何事至此。太公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是您父,也不过是个百姓。百姓不敬皇帝可要杀头的呵!”刘邦好说歹说太公还是不听。事后有人讲到秦始皇曾尊死父为太上皇,建议封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求之不得,即举行大典,将太公扶上太上皇位。

黄帝的由来

黄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人物。4000多年前,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民族和部落。黄帝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一个部族的首领,姓姬号轩辕氏,也称熊氏。这时期制陶业已有一定发展,人们看到“土”经过火烧能变成各种陶制品,因此把“土”看得很高贵。据说,他正有这种“土德之瑞”;兼之西北高原一带的泥土黄色,故称其为“黄帝”。

皇帝的由来

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齐王等。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他们和众博士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秦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从此,“皇帝”的称号为历代君主所袭用。

“九五之尊”的由来

中国古代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其典故出于《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来,人们就据此而以“九五之尊”来称皇帝了。

九在个位数字中最大,所以古人特别爱好代表最大最多的九,如称天之高为九天,形容器物之美为九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等。

五是一至九数列的中数,古人讲究中庸之道,所以对这个中数也就有所偏爱。故皇帝要置五门,称人博学为学富五车,对人表示感谢说铭感五内,把人与人的关系称为五伦等。古人把九五说成是“飞龙在天”,符合“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皇帝也就“德备天下”了。这就是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的由来。

太监的由来

我国奴隶社会的西周就有了太监。当时深宫内院的杂役苦差,妇仆干不了,使用男仆又有诸多不便,于是就让受过宫刑的男性罪人来充当,这就是最初的“太监”。

后来由于宫廷里妃嫔、宫女的陆续增多,太监数量也随之膨胀,一些人便自愿伤残肢体(阉割),进入宫廷以图富贵。如春秋齐桓公时的竖刁,秦始皇时的赵高。在宫廷中掌握了很大的权力,后来人们又把太监泛称“宦官”。

黄帝子孙的由来

与黄帝同时,还有两个较大的以炎帝和蚩尤各自为首领的部族。当炎帝率领部族由我国西部向中部推进时,和最先进入中原地区的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了冲突。结果炎帝被打败。炎帝向黄帝求援,在黄帝的帮助下,击败九黎族,杀死蚩尤。后来,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的联盟又破裂了,经过恶战,黄帝取胜。但此后炎、黄两族却逐渐进一步结合,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首领,且势力扩展到整个中原,各部落联盟尊黄帝为联盟主。这样,以黄炎族为主,与夷族、黎族及其他部又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代为华族,汉朝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因此,后世汉民族就把黄帝奉为始祖;汉族人都称作是黄帝子孙,或是炎黄子孙。

中国共产党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20年9月16日旅居法国的蔡和森同志在与国内的毛泽东同志关于《共产党之重要讨论》的通信里。他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在答复蔡和森同志的来信时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0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半秘密性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问世。他们鲜明地举起“共产党”的大旗。1957年苏共中央把共产国际中央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我党。在这些档案中,有一份1920年11月制定的供党员学习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张太雷同志于1921年12月10日根据英文稿翻译的中文稿。

1921年7月,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的第一条,就明确的规定了党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女状元的由来

在历代封建社会中,妇女因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不会有女状元产生。直到太平天国开科考选妇女,才有傅善祥考中女状元一事。但远在太平天国之前,便已有“女状元”这一称呼了。

早在五代十国时,蜀国邛州有一司户参军,名叫黄崇嘏,邛州刺史周庠见他丰采英俊,办事干练,爱他才貌出众,要把自己的爱女嫁他为妻。黄崇嘏作了一首七律,献给周庠,后四句云:

立身卓矣青松操,

挺志坚然白壁姿。

幕府若客为坦腹,

愿天速变作男儿。

周庠览诗,大为惊讶,立即把黄崇嘏传来询问,才知道她是黄使军的女儿,幼时父母双亡,因她献诗时,自称为“乡贡进士”,所以世俗便讹为“女状元”了。

巾帼英雄的由来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面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

因巾帼这种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古代“四美”的由来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四大美人。她们不仅各自都有着美妙的代称,而且还伴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沉鱼——西施

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有名的女子。她会浣纱,相传一次西施在河边浣纱的时候,清澈透明的河水映照她多彩多姿的身影,非常美丽诱人,甚至连水中的游鱼看到西施婀娜多姿的身影竟忘记了游水,慢慢地沉到水底。从此,人们就送了西施“沉鱼”的号。

落雁——王昭君

汉代王昭君是才貌双全的美人。汉武帝为了安抚北匈奴,送王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相传王昭君踏上征途的路上,看到远飞的大雁,更加怀念家乡故土和父母双亲,触景生情地弹起琴弦。不料,一行行,一只只飞雁听到琴声,看到坐骑上的王昭君,却忘记了摆动翅膀而跌落在地上。这样,王昭君便有了“落雁”的美称。

闭月——貂蝉

貂蝉——是汉献帝的大臣王允的歌妓,她不但貌似明月,而且能歌善舞。王允非常喜欢她。有一次,貂蝉在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片云彩,将明月遮住了。不料被王允暗中窥见,便借机赞道:“我的女儿比月亮还美,月亮比不过她,都害羞地躲在云彩后面了。”打那以后,貂蝉就被人们称为“闭月”。

羞花——杨贵妃

唐代杨贵妃被唐明皇选进宫中后,整天闷得慌。一天,她和宫女们来到花园里赏花解闷。当她在观花赏景时,无意碰着了一种叫害羞草的花。当时,害羞草立刻卷起绿叶落下来。但宫女们不晓得是她触动了害羞草,认为杨贵妃的美貌羞得花都低下了头,便赞叹她为“羞花”。以后,唐明皇听到这个消息,特意召见她,称她是“绝代佳人”,遂被升为贵妃。

现在人们还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一个少女的美丽,就源于此。

老先生的由来

老先生这一称呼,一般是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中。到了明清时,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尽管有的翰林官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了多种含义。它不是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

领事的由来

领事的出现不同于作为外交使节的大使,他是伴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一些城市,新兴工商业者需要与他国或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许多商人经常来往于中东、西班牙等地,其中一些人干脆定居在那里经营商业,这些人之间往往发生商务纠纷。为了解决纠纷,他们互相充当仲裁或调停人。开始,这种角色并不固定,后来则选举一个或几个人,称作“商人仲裁领事”。

十字军东征后,大批意大利工商业者随着征服者在中东建立起固定的商栈。为了便于管理本国的商务,各征服国认为有必要由国家出面仲裁商务纠纷。于是,商人的本国政府与商人经商的国家订立协议,由国家任命专门官吏承担原来那种“商人仲裁领事”的使命。12世纪末,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国向耶路撒冷王国派驻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领事,当时叫子爵,后改为巴优洛。此时的领事权限很大,不仅负责商务,保护侨民特权和生命财产,而且还充当外交使节。

17世纪后,由于国与国之间常驻大使的出现和兴起,外籍商人失去外交豁免权,领事地位下降,他们的职权逐渐缩小到最早领事权限。19世纪时,国际贸易兴旺发达,西方各国普遍重视领事制度的价值,开始制定其驻外领事的有关法律。1825年,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通过了领事法。至此,领事制度基本完善起来。

目前,领事主要职责是促进本国与所在国之间的工商业,监督航务,保护侨民和公证,领事一般有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和领事代理四级。领事的多寡,反映一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是否发达。

“蓝领”与“白领”的由来

一般说来,“蓝领”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内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直接生产人员。这些人经济地位低下,工作条件很差,因工作时他们一般都穿蓝领衣服,故有“蓝领”之称。而“白领”则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内以从事智力劳动为主的非直接生产的人员。这部分人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都比较好,工作时穿着整齐,衣领洁白,故称之为“白领”。

不论是“蓝领”还是“白领”,都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处于受雇佣、被剥削地位的。

在19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劳资斗争非常尖锐。资本家为了瓦解工人斗争意志,采取各种方法收买工人中极少数的意志薄弱分子,给他们较高的报酬,让他们干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使其为资本家效劳。这种人当时也称之为“白领工人”。但这种“白领”和20世纪80年代今天的“白领”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资本家的代言人,工人中的贵族,在工人中是极少数。而后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部分人将不断扩大,并且将越来越多地形成免除笨重体力劳动的知识化的生产者阶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威尔士亲王”的由来

为何英国王储常具有“威尔士亲王”的头衔,从什么年代开始的,这联系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英国安茹王朝(1154~1399)的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时期,杀了威尔士人的领袖威尔士亲王和当地抵抗运动的两位领袖——卢埃林与戴维两兄弟,但人民仍然在坚持斗争,爱德华决定拉拢,收买当地的民族上层分子,以便稳住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