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由来
49612500000025

第25章 称谓的由来(3)

尼姑的由来

尼姑,是人们对佛教中女性出家修行者的称呼。它是这样来的:

在梵文中,男僧叫“比丘”,女僧称“比丘尼”。“尼”即梵文中的“比丘尼”,它虽是表示女性的,但却不能单独自成音节来表示。《善见论》里说:“尼者,天竺女人通名也。”“尼”特指女僧,这是汉文翻译的结果。后来,为了使意思表达更为明确,口语中往往又在“尼”后接上一个表示女性的汉字“姑”。这就是“尼姑”之称的由来。

菩萨的由来

“菩萨”这一名称出自印度梵文,音译为“菩提萨”,缩略为“菩萨”;意译则为“觉有情”;即“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之人,还有译为“道众生”“道心众生”“开士”“圣士”“超士”“无双”“法臣”“大士”等的。一般人常称菩萨为“大士”,即“发大心的人”。在佛教中,“菩萨”是仅次于佛一等的称号。

据佛经说,菩萨可穿出家僧有;也可穿作为在家的装束。但佛教传来中国后,穿僧衣的菩萨甚少。菩萨的形象,我国在唐代开始基本定型,大体是面作女相,容貌、体态健美,着女性装束,是完全汉化了的菩萨。

道士的由来

道士一词,最早是称呼那些有道德的人,一直到西汉时还是这个意思。西汉大儒董仲舒(前197~前104)在《春秋繁露》中所说的“古之道士……固守一德”,就是指的这种人。道士专门用于称呼道教徒,大约是在两汉相交之时。这时候,作为宗教的道教刚刚兴起,民间开始出现一些专门以法求神仙之事为生的人,他们被人冠以“道士”之专称。《汉书·京房传》所说“有道士之人士”,即指这些人。由“有道德之人”而“有道士之人士”,道士的含义便起了质的变化,成为一种宗教教徒的特称。不过,长期以来,也有佛道不分的情况。《初学记》中,就有“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的明确记载。一直到隋唐以后,道士的称呼才为道教徒专有。

目前,一些宗教史著作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道士是西汉末年的西门君惠。《汉书·王莽传》载:“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谶记,为涉言星学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大概从史籍上能够找到恰如其身份的道士,即真正的道教徒,西门君惠要算是最早的一个人了。据史料载,王涉听取了西门君惠的预言后,曾找到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歆相约起兵反对王莽当政,后因事情败露而自杀。

“使节”的由来

在古代,“使节”并不是对人的称谓,而是一种官职的凭证。卿大夫受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给其任职的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国时,国君也要给他出使凭证,这种凭证也叫“使节”,亦称“符节”。制作“使节”的用料不但非常讲究,而且还都寓于一定的象征意义。那种叫“符节”的“使节”,大多是用铜铸成的,并根据其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区任职的,授给他“虎节”;在平原任职的,授给他“人节”,在湖泽地任职的,授给他“龙节”。出使凭证一般都是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牦牛尾等装饰品,亦称“旄节”。张骞、苏武等出使时,持的就是这种“使节”。传奇剧《苏武牧羊》中,苏武奉命赴匈奴出使被对方扣留,匈奴贵族多方面威胁利诱,还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边牧羊,然而他始终保持着汉朝的“使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见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以及“使节”这种凭证的重要性。

现在,“使节”的含义有了变化,已不再是官职的凭证了,而是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驻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天子的由来

天子就是上帝之子。由于上帝也称天,所以称为天子。

一般认为,天子的称号开始于周代。儒经《尚书》中说,上帝改变了他对自己的长子、大国商国君主的任命。因此,天子的含义,乃是天的长子或嗣子,即后世所说的太子、今日君主制国家的王储。因此,原则上说,许多人都是上帝之子,都有做天子的资格,只要有德行。儒学把《尚书》作为自己的经,也就对《尚书》的说法坚信不移。中国历史上想做皇帝(天子)的人人数众多,儒经为他们提供了理论根据。

汉代司马迁作《史记》,说从尧舜开始,夏代、商代、周代、秦代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后裔。因此,这些君主都是名副其实的、血统意义上的上帝之子,因而他们经过世代的积累德行,做了天子,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他的父亲都没有名字,就更加找不到他以前的世系。所以司马迁对于他能够做天子非常不理解,猜想他大概是天派遣的大圣人,不然的话,不会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取得政权,做了天子。汉代儒者为了找到刘邦的上帝血统,经历了近200年的努力。最后,儒者贾逵在《左传》中找到,尧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刘累的,曾经做过夏代的臣子。刘邦,就是刘累的后代。这样,刘邦就可以通过尧,上溯到黄帝,被认为是具有上帝血统的人。刘邦之后,王莽、曹丕做皇帝,也都要把自己的血统上溯到舜,再上溯到黄帝,以证明自己做天子的合理性。

然而要证明自己有上帝的血统是个非常困难的事,而且越到后来,就越困难。由于上帝观念的变化,黄帝等也不再被承认是上帝,而只承认他们是人帝,即使能够找到黄帝的血统也失去了意义,这时候,出来了感生帝说。

感生帝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世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感生帝说的要点是,皇帝的祖先,都是感受了天上五帝之一的精气而降生的。精气就是灵魂,也就是说,皇帝的祖先,都是得到了某位上帝赋予的灵魂而降生的,所以他是天之子。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国家正式把感生帝列为祭祀对象,至于五帝中哪一位是当朝皇帝的感生帝,则由儒者根据五行理论加以推算。

宋代张载又改进了关于天子的学说。他认为,天地降生了人,因而它是我们大家的父母。但是,皇帝是我们父母的宗子,即嗣子,大臣等都是宗子的管家。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们的朋友。这样,不需要感生帝说,天子也有了合法的地位。几百年后,明朝在改革祭祀制度的时候,取消了五帝祭祀,也不再祭祀感生帝,因为关于天子又有了新的说法。

“水手”的由来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有个响亮的绰号,叫“水手”。这个绰号的由来,与他早年的部分生活经历和特殊的创作习惯有关。

杰克·伦敦生在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青年时代流浪各地,曾做过报童、工人、水手等工作。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后,他养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每当一部小说构思成熟之后,他就一个人独自乘坐小船漂浮在海上,潜心进行创作。有一次,突然遇上了暴风雨,正沉浸在创作激情中奋笔疾书的杰克·伦敦,险些因此而葬身海底。亏得他有强健的身体和高超的航海本领,才幸免于难。由于杰克·伦敦早年曾有过一段水手生活,这次又独驾小舟与海浪搏击,因此,人们赠与他“水手”的雅号。

老九的由来

把知识分子称作“老九”这是怎么来的呢?元仁宗(1312~1320)时,有一个叫郑思省的人,提出元朝人应分为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商、八娼、九儒、十丐。于是,“老九”就由此而得名了。实际上当时知识分子的地位比一般工农要高些。

千金的由来

为什么称女儿为“千金”呢?这要从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谈起。2000多年前,秦以一镒(二十两)为一金,汉以一斤金为一金,值万钱。当时,秦汉的金多指黄铜而言,所以,那时的千金实为铜千斤。而后,“千金”又衍变为贵重之意,如一字千金,一刻千金,《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后来,未婚女子被尊称为“千金”,含有尊贵之意。

不倒翁的由来

“不倒翁”又叫“扳不倒”,原意是个褒义词。相传春秋时候,楚国的卞和在荆山采得一块玉璞。他两次献玉璞给楚王,匠人皆说是顽石,楚王怒不可遏,便剁去了卞和的两只脚,卞和含冤而去。

尔后楚文王继位。卞和见无人识宝,怀抱玉璞哭于荆山之下。楚文王得知后,觉得事出有因,便召来玉匠凿开这块玉璞。果然是块美玉,遂命制成玉璧,命名为“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虽削去双足,仍坚持真知灼见,不胜赞叹道:“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这就是“不倒翁”的由来。

儿皇帝的由来

五代契丹风俗,称新君为“儿皇帝”。属国君主自称“儿皇帝”,始于同时的后晋高祖石敬瑭。石敬瑭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后依附契丹君耶律德光,与德光“约为父子”。即借契丹势力做了皇帝,便向契丹自称“儿皇帝”。中原封建政权重君臣之礼,满足于属国称臣。北方氏族政权重父子之礼,则满足于属国称儿,令属国称儿是少数民族政权初建时的习俗。因为儿皇帝丧失一切主权,最为对方瞧不起。所以儿皇帝后来就成为傀儡的代称。

老佛爷的由来

慈禧太后为什么被称为“老佛爷”呢?这是因为女真族首领最早特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珠”的转音,是“佛爷”“吉祥”之意,因此,女真首领历代相传,特称谓“满柱”。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居高位的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所以,清代建国以后,将满语“满柱”汉译为“佛爷”,成为清朝历代皇帝的“特称”。兹禧让别人也称她为“老佛爷”是有其特殊目的的,她企图把自己比作和皇帝一样。

知音的由来

相传,战国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喜听琴。伯牙弹琴意境表现高山,子期听完说:“好啊!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琴时想的是流水,子期听后就说:“好啊!洋洋兮江河。”因而两人成为知音好友。

一次伯牙出游到泰山,适逢暴雨,躲在岩下,心情很不好,于是弹起琴来。开始所弹的曲子表达下雨的感情,进而弹出雷鸣山崩的情绪。伯牙每奏一段,钟子期都能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释得很清楚。伯牙于是将琴放下,唉叹说:“好啊!子期所理解的正是我所想的,我的琴声逃不出你所解释的范围了。”后来人们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了解称为“知音”,至今广为流传。

八大员的由来

据《党史资料通讯》记载:1940年百团大战开始后的一天,供应部送来一些缴获的罐头,首长让分给勤杂人员。负责分罐头的同志就在院中大叫:“伙夫!马夫!卫兵!号兵!大家快来啊,有好吃的。”第二天,刘伯承把有关人员叫到办公室说:“我们的伙夫,马夫应取个什么名?”“我们革命的军队,官兵平等,人人都是革命大家庭的一员。今后,伙夫就叫炊事员,马夫就叫饲养员,挑夫就叫运输员,卫兵就叫警卫员,号兵就叫司号员,勤务兵就叫公务员,卫生兵就叫卫生员,理发师傅就叫理发员。我们人民军队是礼仪之师,文明之师,称呼应该文明。”“八大员”的称呼很快就传开了。

诗仙的由来

李白,字太白,他才气横溢,诗风奇特,有飘逸如仙之意境,同代诗人贺知章推崇李白,谥美其为“谪仙”,宋代诗论家严羽撰《沧浪诗话》云:“人言太白仙才,长吉(李贺)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则说:“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后世评诗家冠于李白的“仙”与“神”均因诗而得,遂使“诗仙”雅号广为流传。

“诗魔”的由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少傅。他还有个雅号叫“诗魔”。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杰出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创立了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对我国诗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仅就诗歌数量而言他在唐代所有诗人中,是诗歌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居全唐之首。为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歌来,他夜以继日,苦思苦吟,虽呕心沥血亦不肯罢休,几乎到了着魔的地步,故被人们称为“诗魔”。对这一称号他在著名的《与元九书》中说:“(称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正是有了这种痴迷着魔的精神,白居易才取得辉煌的创作成果,为后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艺术佳品。

“诗鬼”的由来

“诗鬼”是人们奉给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称号。

李贺由于怀才不遇,境际悲凉。因而心中极度郁愤、苦闷、迷惘。他在诗歌创作上,往往以鬼怪传说为题材,喜欢“鲸鳌掷,牛鬼蛇神”(杜牧《李贺集序》)之类虚幻荒唐的形象,创造出一个荒诞、迷离、凄清的幽灵世界。有时更刻意去描写阴森恐怖的境界,在《神弦曲》《南山田中行》《感讽》等诗中,展现了诸如“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鬼灯如漆点松花”之类令人毛发悚然的“鬼趣”画面。另外,在其表现手法上,也往往追求奇诡险怪。因而,宋初的钱易曾在《南部新书》中评论道:“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约略与之同时的宋祁也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从此,人们就常用“鬼才”来指称李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