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的意思通“上”,但解释却有多种。有人认为“尚”即“上代”“上古”的意思。又有人认为“尚”指“君王”,还有人认为“尚”指“上天”。以第一种说法较为流行。《伪孔传序》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
“书”的意思很多,可以分别释作“文字”“历史”“文献资料”“书写”“书籍”等。《汉书·艺文志》曰:“书者,古之号令。”唐代刘知几也认为“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
综上所述,“尚书”可以释为“古代的历史文献”。
《左传》的由来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著名的富于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关于《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许多人增益。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也有人认为它是传《春秋》的。《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而叙事更重于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
《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传”本指文字记载,在秦汉时代特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那么为这部著作起书名的人认为它是解释《春秋》的。
“左”是姓氏,不过有人认为左丘明单姓“左”,也有人认为左丘明复姓“左丘”。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左氏”是地名。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是战国军事家吴起的家乡。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左传》并非春秋时的左丘明所作,而是战国时吴起所作。
《礼记》的由来
我国古代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内容有的是解释礼经(即《仪礼》),有的是考证和记载礼仪制度,有的是记述某项礼节条文和某项政令,有的是谈关于礼制的理论,还有些篇章是专门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论以及孔门和时人的杂事的。共有49篇。有些内容是采自讲礼的古书,多数篇章则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礼记》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戴德辑录本叫《大戴礼记》,原有85篇,现存39篇。戴圣(戴德之侄)辑录的叫《小戴礼记》,共49篇,即现在通行的《礼记》。
“记”的意思是:“记载”“记述”。在汉代,“记”和“经”是相对的,经典条文称“经”,一般记载称“记”。在三部礼书中,《周礼》《仪礼》为“经”,而《礼经》为“记”。
“礼记”二字的意思即“关于礼仪制度的各种资料杂记”。
《公羊传》的由来
《公羊传》是一部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解释《春秋》的有《左氏》《公羊》和《梁》等三家,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多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481年)。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初仅口说流传,汉初才成书。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
“传”的意思指注释和解释经义的文字。
“公羊”是姓氏。“公羊”姓极为罕见。有人认为“公羊”即“姜”姓(“公羊”切音为“姜”),亦聊备一说。
《谷梁传》的由来
阐释《春秋》的专门著作,是研究秦汉间和汉初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体裁与《公羊传》相近。旧题战国鲁之谷梁赤撰。初仅口说流传,西汉时才写成书。内容所记、起讫年与《公羊传》相同。
《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或《谷梁春秋》。
“传”的意思是注释经义的文字。
“谷梁”是姓氏(复姓)。“春秋谷梁传”五字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谷梁氏为《春秋》所作的注解”。
《国语》的由来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外体的历史著作。全书12篇,21卷,记述了从周穆王起鲁悼公止五百余年内有关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重要事实。其中《晋语》最详。《国语》记述历史,叙事少,记言多,同《左传》以叙事为主,恰成鲜明的对照,也可以互为补充。《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国语”的意思即“各国的辞令言论”。
《论语》的由来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是孔子和他的一些弟子的言行录。全书共20篇,后人摘取每篇第一句的两个字作为篇名。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论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其中有很多总结生活经验的言论,后来凝为格言和成语。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集成的。据前人研究认为,《论语》的最后编定者可能是曾参的学生,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可释为“孔门言论集”。
《史记》的由来
西汉司马迁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首尾共3000年左右,尤详于战国、秦、汉。它反映了我国3000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体裁分传记为本纪(帝王谱系)、世家(诸侯史事)、列传(各色人物传记),以八篇“书”记制度沿革,以10篇“表”贯通史事的脉络,它的体例为后代史书沿用。鲁迅曾誉他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它在史学和文学两方面的不朽成就。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原来的官职为“太史令”,他自称“太史公”。所以,“太史公书”可以释为“太史令先生的著作”。“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名,魏晋以后成为称“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的意思就是“历史著作”。
《战国策》的由来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主要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策士的言论行动。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33篇。《战国策》不仅富有历史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现在流传的《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整理的。它的作者,一般认为不可考。
“战国策”之名定于刘向,刘向认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谋,宜为《战国策》。”那么,“战国策”可以释为“战国时代的谋略计算资料汇编”。刘向之前,此书有多种名称,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号。
《吕氏春秋》的由来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先秦诸子中的杂家代表著作。全书26卷。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在议论中引证了许多古史旧闻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的知识。
先秦哲学家的专著一般均以“子”相称,例如《老子》《墨子》《荀子》《孟子》《左子》《韩非子》等。《吕氏春秋》却以“春秋”为名。这个“春秋”的意思与史书“春秋”不同,它有纵贯古今、兼容并包的意思。所以,“吕氏春秋”可以释作“吕氏主编的百科全书”。因为书中有八览,后人也称之为《吕览》。
《楚辞》的由来
总集名。收集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代一些辞赋家的作品。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是承袭屈赋的形式。因都具有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楚辞”之名,西汉初期已有文。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又为之作注,书名《楚辞章句》。
“楚辞”可以释作“楚地的文学作品”。
《山海经》的由来
古代地理著作,旧传为夏禹、伯益所作。近代学者认为大约成书于战国,又经秦汉,有所增删。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医巫、原始风俗,往往参杂怪异。保存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史地文献材料甚多。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汉代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说:“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止,以所闻见作《山海经》。”所以,“山海经”可以释为“关于山岳海洋的著作”。
《世说新语》的由来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专记社会人物轶闻琐事的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校注,共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全篇语言精炼,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
《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世说》本是西汉时期的一部书名,书名的意思大概是“社会言论”。此书早已亡佚。刘义庆的书叫“世说新书”,意思是“社会言论新编”。
《文选》的由来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所以又称《昭明文选》。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分37类,总计700多篇。古代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赖此书得以保存。唐高宗显庆年间,李善为之作注;后唐玄宗开元年间又有吕延祚等五人为之作注,时称“五臣注”。南宋以后,两本合刻,称《六臣注文选》。
“文选”的意思就是“文学作品选”。
《诗品》的由来
我国古代有两部叫《诗品》的著作。一部是南朝梁钟嵘著的3卷本《诗品》,另一部是唐代司空图著的1卷本《诗品》。
钟嵘《诗品》原名《诗评》,专论五言诗,选择自汉至梁的部分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再论其作品的优劣和前后作家间的继承关系。“品”即“等级”的意思。所以,这个“诗品”可以释为“诗歌的优劣评论”。
司空图的《诗品》又称“二十四诗品”,将诗歌按照不同风格分为二十四品,各用四言韵语十二旬描摹其特征。“品”即“种类”的意思。所以,这个“诗品”可以释为“诗歌的不同风格评论”。
《玉篇》的由来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用楷体字编的字典。南朝梁顾野王撰。今本30卷,542部(比《说文解字》多出二部)。部首排列的顺序也和《说文解字》不同。释字以音义为主。顾野王在序言中指出编书的目的在于考证古今文字形体训诂的异同,为读者释疑解惑,他要“总会众篇,校仇群籍,以成一家之制”。
“玉篇”的意思当是“贵重的书籍”。
《水经注》的由来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著。40卷。此书名为注释《水经》一书,实则以《水经》为纲,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共记大小水道1252条,一一穷源竟委,详细记述了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繁征博引,是公元6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引用书籍多至437种,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的碑刻。所引书和碑刻今多不传。文笔绚烂,是古代有名的散文著作。
《水经》是一部古代地理著作,据考证,为三国时人所作,共记述我国河流水道137条。“水经”可以释作“有关河流水道的专门著作”。“水经注”即“为《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洛阳伽蓝记》的由来
《洛阳伽蓝记》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散文著作。北魏杨之撰。共5卷。记载了北魏都城洛阳城内外48寺的建置兴废,旁及当时政治社会及民间风俗。第5卷《城北》记宋云、惠生向西域求经事,保存了古代中印交通的重要史料。
“伽蓝”是梵语佛寺的意思。所以,“洛阳伽蓝记”也就是“洛阳佛寺记”。
《齐民要术》的由来
《齐民要术》是我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古代农书。北魏贾思勰撰。全书92篇,分为10卷,分别论述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等,比较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齐民”指平民。“要”是重要。“术”是技艺。所以“齐民要术”可以释作“平民谋生的重要技艺”。
《颜氏家训》的由来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散文著作。北齐颜之推撰。内容是训诫子孙,如何立身处世,还抨击了当时的颓风弊俗。后代以“家训”名书者甚多,当以此为祖。
“家训”指父母对子女的教导。所以,“颜氏家训”可以释为“颜之推家庭对子孙的教导”。
《玉台新咏》的由来
《玉台新咏》是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南朝陈徐陵编选。共10卷。《诗经》《楚辞》以后,古诗选集,以此为最早。保存了一部分乐府民歌和六朝前已佚诗篇。我国古代有名的长篇叙事诗《孙雀东南飞》(又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初即见于此书。又称《玉台集》。
“玉台”指宫廷的台观,也代朝廷、宫室。所以,“玉台新咏”可以释作“宫廷新诗”。
《帝范》的由来
唐太宗李世民撰。《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归为子部儒家类。内容为论诗持身治国之道。贞观末年唐太宗撰以赐太子(即李治,后来的唐高宗)。原有4卷,20篇,今存12篇。
“帝”指“帝王”;“范”指“规范”“典范”。所以,“帝范”可以释为“帝王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