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孩子学习了很多才艺,也补习了文化课,但是相比之下每个科目总不如其他人,总比其他人进步慢,这样会使孩子越来越不满,情绪变得不稳定,产生自卑感,接下来就会厌恶学其他东西。如果持续这种生活的话,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喜好,学习失去兴趣,变得被动。这种现象俗称“贪多嚼不烂”,教育专家称为“因为学习过剩而消化不良”。
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不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孩子因为学习太多的才艺而身心疲惫,甚至出现迟到、早退、缺课、记忆力下降等不良现象。这样不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选择才艺课程方面,家长应该选择孩子最喜爱的项目加以学习,不要学习过多的才艺项目。人生只要精通一两门技艺也就够了。
七、要尊重信任指导老师
给孩子选择才艺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考察好了老师,就要尊重和信任老师,在孩子的才艺辅导上听从老师的建议和安排。学习才艺如同登高一样,需要一步一步地攀登,不可急于求成或者怀疑指导老师的水平。一般的,才艺班应不超过20名学生,以便于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能力、发展阶段,给予个别指导。
有时老师、学生、父母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因教学和期望值有差距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家长希望老师教快一点,不要一直停留在某处,或是批评老师指导方法太严了,让孩子不想学,孩子的进步不大等。
这时与教师的坦诚沟通是重要的,有的家长会出于一时的气愤而退学,或者另外寻找指导教师,这不是明智的做法,也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好的指导教师是不容易寻找的,才艺项目的指导方法也有差异,让孩子重新适应一个老师不如让孩子增加一个老师,让孩子离开熟悉的练习环境不如给孩子创造更丰富的艺术环境。
才艺班的教师收费是很高的,有盈利的目的。然而好的老师却不易寻找,家长不要以为自己是付费来学东西,顾客就是上帝,要知道老师真心的付出才是孩子进步的保障。
只有家长尊重、信任、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老师,老师才可能培养出高水准的学生。
八、激励孩子的进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这样。培养孩子必须有耐心,如果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比起来进步较慢、学得也不理想,不要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责骂,这样会使孩子失去自信,使他对正在学习的才艺失去兴趣甚至开始厌倦。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做法是鼓励孩子,父母们必须了解的是只有合理的期望才能帮助孩子没有压力地学习和发展,进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孩子才会表现出色。你对孩子进行激励、赞美和肯定、表扬,孩子则会在激励下更进步。
孩子正在学习某项才艺,父母不要太急于看到孩子完美的表演,要以长远的眼光培养孩子。父母要有“虽然我儿子不能成为艺术家和表演家,但是有艺在身,孩子的一生会丰富多彩”的思想。让孩子充分享受学习才艺的乐趣,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当然,给孩子适当的压力有时也是必要的。
激励孩子不是让孩子养成骄傲自大的习性。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有艺在身,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豪和骄傲的情绪。父母骄傲的态度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既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进步,又要让孩子明白“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
九、解除压力
望子成龙是父母产生压力的根源。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的,放在自己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当然在快速发展、高度竞争的社会里,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竞争所产生的压力实在太多了。父母的压力感往往会带来不利的情绪影响,产生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这些负面情绪又非常容易传染给孩子,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隔阂。
父母的压力还表现在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让孩子有一个高起点。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容易使父母产生与别人比较的压力,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条件。
家长看到别的孩子身着名牌,吃的山珍海味,上下学均有名车接送,便觉得自己很穷、很寒酸,希望能有更多的钱让孩子过更好的日子。
在孩子的教育、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往往容易事无巨细地同其他孩子比较。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比不过其他孩子,产生“没面子”、“丢脸”的心理症结。
为了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艺,爸爸妈妈们大都不辞辛苦,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投注大量金钱,让孩子完成很多课外的学习任务。带着孩子在课余之时,进入各种才艺课辅导班,英语、电脑、绘画、音乐等,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无论是在课业或是才艺等方面,都能有优于常人的优异表现。
父母加给孩子的对特殊才能的追求和竞争,会产生追求完美和胜利成功的强大压力,往往出现孩子不能承受的后果。表现为孩子会产生抗拒、排斥、不快乐、逃避、沮丧等情绪。父母们原先的期望不仅不容易达成,而且可能会因为孩子的不合作或是排斥态度而感到失望、难过。
精神过度紧张的孩子会产生考试症候群,而有的父母也会因为孩子的考试而产生焦虑、紧张,甚至头痛、腹泻等神经症状,这是因为过度强调和担心其他人的竞争,是一种不必要产生的压力。
十、合理的期望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未实现的理想常希望孩子来完成,比如父母立志要当一名表演艺术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童年的梦想,自然地希望借由孩子来替自己完成。父母甚至会对孩子说:“妈妈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允许,所以一直没能学习钢琴,以致不能成为钢琴演奏家;而现今妈妈有这样的经济能力,一定要让你成为一名钢琴家!”便把自己的希望投注在孩子的身上,一厢情愿地将孩子送去学钢琴,希望孩子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学习钢琴是孩子的兴趣和意愿之所在,那当然可喜可贺,因为孩子刚好可以找到自己的专长发挥。然而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大多数的情况是父母的梦想与孩子的兴趣不同,结果可能是不仅无法让孩子成为钢琴家,而且可能使孩子产生消极厌烦心理,抵触学钢琴,不会有什么成就!
父母的合理期望是给孩子制定标准的时候,必须了解孩子的能力所及,给他一个合理的可能达成的且符合现实状况的标准。要注意的是你制定的标准是否符合孩子的志趣和能力所及,如果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只是你自己的期望,孩子只是实现大人理想的被动执行者,那么,这种期望是难以实现的。
父母必须了解的是只有合理的期望,才能帮助孩子没有压力地学习和发展,进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孩子会表现得非常出色,你会觉得你的孩子是很棒的,从而自然得对孩子进行激励、赞美和肯定、表扬,孩子则会在激励下更努力、更进步。
十一、合理的高标准
为孩子制定合理的高标准,即孩子不但可以经过一番努力后达到目标,而且能从成功中找到自信,增强上进心。如果你为孩子定了一个太高或是不切合实际的标准时,很可能他会觉得好累,甚至因此而放弃,因为他觉得就像寓言里拉磨的驴子一样,拼了命地往前拉,却总是无法吃到悬在眼前的那根红萝卜,因而容易产生挫折和沮丧感。这就是因为你制定了一个不合理的高标准,至少是不适合你孩子现在能力的标准。
为孩子制定标准一定要有合理的目标。
对于父母来说,期待孩子的完美表现是一种心愿,毕竟中国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心理期待,这种期待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只不过家长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给孩子制定标准,都要给他一个合理的可以达到的符合现实状况的标准,而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高要求。
譬如说,孩子在绘画方面一直都没有太好的表现,甚至他的成绩总是不及格,那么家长就必须考虑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是否有困难,在帮助孩子学习的时候,要掌握好分寸,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制定合理的标准;同时在孩子考及格的时候,一定要看到他的进步,给予他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对他说:“我儿子略微努力就可以赶上别人,继续加把劲就能超过他们”,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作好任何事情的,只要是他高兴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