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保健与防病常识
49619600000008

第8章 睡眠与健康(2)

对催眠药的依赖性问题,一方面不忽视、要有所预防,一方面也不必过分紧张。如果在必要时因此拒绝使用任何催眠药,同样不利于失眠的有效治疗。要避免出现依赖,最重要的是不要擅自增加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尤其是不要长期服用较高剂量的安眠药。

十、安眠药治疗失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安眠药对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有肯定疗效,且多数情况下起效迅速,在服药半小时左右就能产生助眠作用而使人入睡。在治疗剂量下,这些药物总体上也有较好的安全性。

现有安眠药的不足主要有:容易出现耐受性,多数药物在连续使用一定时间,如2~3周,就可能出现疗效下降;有残留效应,使人睡眠后感到头脑不清醒,可能会影响第二天的警觉性、思考能力等;对睡眠结构可能有不良影响,因此有时不能较好地提高睡眠质量;不能改变患者过分关注睡眠、担心失眠后果的态度,这是患者不能获得良好睡眠的一个重要因素。

十一、老年人使用安眠药应注意的问题

安眠药对老年人最大的风险是跌跤,而由于安眠药导致跌跤的危险增加了3~7倍,髋关节骨折的危险增加了4倍。安眠药使用不当或超量服用是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半衰期长的安眠药容易在体内蓄积,导致昏沉、行走不稳等,尤其伴有视力差、行动不便、血压不稳时,更容易跌跤、颅脑外伤、髋关节骨折等,有时是致命的。因此,老年失眠症的治疗应首选非药物方法,必要时适当用药,而且以剂量低、半衰期短、有效个体化为原则,避免过量或滥用。

十二、使用安眠药时应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上经常见到失眠症患者同时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给治疗带来风险。严格的讲,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禁用安眠药,否则将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症状。两种病症并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应在改善睡眠通气的前提下适量使用短效安眠药。

十三、为什么不能用饮酒的方法治疗失眠?

酒具有镇静和中枢神经抑制作用,饮酒后能够让人较快地入睡。但是,发生失眠后切不可借酒入睡。因为:首先这种镇静作用会很快出现耐受性,催眠效应最短在连续使用2~3天后就会下降;第二,饮酒虽然可能加快入睡,但会增加后半夜的觉醒,总体上改善睡眠的作用有限;第三,发生耐受性后,如果为了继续保持其催眠作用而不断增加饮酒量,则最终可能发生酒依赖,酒依赖本身就容易引起失眠,而且这种物质依赖性失眠更难以治疗。

十四、对失眠为什么要强调综合治疗?

失眠发病的原因复杂多样,躯体疾病(尤其是各种慢性疾病)、酒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和滥用、各种精神疾病、一些特殊的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等)均可引起失眠。失眠的发生还与遗传、一些个性特点、经历生活应激事件有关。失眠发生后患者的不良认知,如对睡眠过分关注,过多地考虑如何得到充足的睡眠,对失眠“后果”过分担心,以及形成各种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如夜间安排“丰富”活动、夜间大量运动以试图用疲劳帮助睡眠、白天大量饮咖啡提神、延长卧床时间等,这些不良认知和行为,往往会提高机体的警醒水平,更不利于获得良好睡眠,成为失眠长期持续下去的重要原因。因此,失眠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在可能的情况下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的内容包括坚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心理行为治疗和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失眠治疗的目标是提高对睡眠的主观满意度,改善生命质量。

十五、认知行为疗法能治疗失眠吗?

睡眠的认知——行为异常是指患者对睡眠相关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由此形成不正确的观念,支配其睡眠行为而加重睡眠紊乱。因此,认知——行为疗法旨在消除影响睡眠的认知活动和不良情绪,改变患者在睡眠方面不现实的认识和信念以及由此支配的不良睡眠习惯,使之恢复到正常睡眠醒觉节律上来,以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此方法的技术难度并不高,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同情心和耐心。良好的睡眠认知——行为包括:掌握睡眠卫生知识;形成规律的睡眠行为和习惯;合理安排睡眠起居时间,使睡眠、生活有一定的规律;改变对睡眠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建立良好的睡眠行为;做些能使身心放松性的活动,降低睡前兴奋水平等。

行为治疗包括一些具体措施,如睡眠限制、刺激控制以及身心放松训练等。实践证明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的疗效是肯定的,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入睡后清醒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等可使70%~80%失眠患者的睡眠得到改善。

十六、如何进行放松训练?

人在低觉醒水平时就会进入睡眠状态,所以,如果能使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产生低觉醒水平,就会对失眠起到治疗作用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可以诱导进入睡眠。放松训练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和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通过放松使肌肉和精神完全松弛,以达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放松可以阻断焦虑,使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支配。失眠患者通常有精神过度紧张和肌肉紧张而不能有效地放松自己,因而影响入睡。放松训练的关键点是帮助患者认识“紧张”与“放松”两个极端间的差别,并通过一系列的紧张和放松动作,学会达到完全的松弛。掌握这种方法后,患者在进入完全的松弛状态时,情绪会越来越平稳,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会逐渐降低,从而容易入睡。

十七、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坚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对缓解失眠、改善睡眠治疗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如:规律的运动、运动量适度、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但16时后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可让身体被动受热,如热水浴、桑拿(傍晚时间进行),可有增加深睡眠的作用;保持适宜的卧室温度,稍微偏凉可能有助于睡眠,而温暖的房间会提高觉醒;控制光线,在深夜要避免强光刺激夜间如果醒来,不要开灯;控制噪声,处在有噪声污染但不能控制的环境,可使用耳塞、白噪声设备、双层窗户或其他有隔音作用的物品;控制咖啡、茶的摄入量,并在就寝之前的至少8小时内避免饮用;不要借助饮酒来催眠,并戒烟,因为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可以影响睡眠;饮水,在一天的较晚时间不宜过量,因为频繁排尿会增加觉醒;科学进食,进食过多或空腹都可能会妨碍睡眠,在睡前2小时内,不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

十八、如何正确面对失眠?

1.积极治疗:失眠既可能是一种“单纯”的睡眠障碍,也可能是其他躯体、精神、特殊睡眠障碍等的一个症状,因此对失眠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应尽早到专业的睡眠门诊就诊,请医生对失眠的性质做出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正确面对:失眠的发生和自身的素质、身体健康状况经历的应激事件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睡不着”令人痛苦,但失眠本身可能也是一种“结果”。

3.如果存在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一定要尽早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抗焦虑治疗。

4.综合治疗:治疗失眠没有“特效”的办法,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疗。对于工作、生活中遇到应激事件而出现的一过性失眠,这是多数人比较常见的自然反应,这时要将注意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上,勇于面对应激,积极地应对面临的困难,一般情况下随着应激事件的解决,睡眠自然就能改善。慢性失眠患者常因为对获得良好睡眠过分关注、对失眠“严重”后果过分担心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基础,是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和形成的不良睡眠习惯。打破这个循环,是慢性失眠治疗的一个关键。

每个人的睡眠质量和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了解自己的睡眠特点,不要简单地与他人的睡眠进行比较,不给自己设定较高的“良好”睡眠目标。即使您睡眠时间较短、睡眠浅易受外界干扰,只要睡醒后有轻松感、日间情绪稳定、工作生活愉快,都可认为是正常的睡眠。

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安眠药,既不要一概拒绝,更不要有完全“依靠”药物解决失眠问题的心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十九、什么是不安腿综合征?

多在安静时发作,在休息或卧床后下肢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觉,有时仅仅持续数分钟,活动下肢后使症状明显减轻,但在休息或入睡以后症状会明显加重,也可表现为双下肢交替性的不适,成为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病因不明,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同一家族人群中可有数人发病;继发性者多存在内科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铁离子缺乏、肝或肾功能衰竭、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及各种贫血等。长期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突然停药可以诱发本病。针对病因治疗或对症治疗后可完全缓解。

二十、何为夜间周期性腿动?

夜间周期性腿动,又称为夜间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常与不安腿综合征同时存在。睡眠中下肢阵发性运动,表现为大脚趾有节律地伸展而踝部背屈,每隔20~40秒发作一次,每次运动持续0.5~5.0秒,呈现周期性发作,每个发作周期持续几分钟至几个小时,而且主要发生在前半夜。如果发作过于频繁,会导致唤醒或醒后不能睡眠。轻微发作一般不会影响睡眠病因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些患者经系统性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继发性周期性腿动者可见于脊髓损伤、脊髓囊肿雷诺病、缺铁性贫血、尿毒症、老年性痴呆、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经病因和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二十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危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有很强的相关性。30%~50%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睡眠呼吸障碍是独立于年龄、体重、肥胖、吸烟、饮食遗传学等原因的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50%的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有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在呼吸暂停缺氧时,易发生心肌缺血或梗死;80%以上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呼吸暂停期间有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57%~75%的患者发生室性异位搏动,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睡眠呼吸障碍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睡眠呼吸障碍的猝死率高于正常人群,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次数高于20者,8年猝死率为37%。

脑功能损害:睡眠低血氧直接导致脑损害,表现为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日间嗜睡等,交通事故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