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49621100000025

第25章 小主持人的口头评述(3)

第四节 小主持人口头评述范例

【范例一】

贺年卡的联想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五年级一班主题班会的时间,今天班会的主题是“辞旧迎新”。这几天,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新年到了,彩色贺年卡开始在同学们手中传递,在校园里飞舞,在邮递员叔叔的绿色挎包里拥挤。它好像是同学们友谊的象征,越是精致贵重,似乎越能表明重视友谊。

看到这些现象,我想,友谊难道就表现在贺年卡上吗?不,友谊不能用贺年卡来衡量,友谊应该表现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生活上的互相关心。说错了话,办错了事,互相提醒;在日常小事上,互谅互让,不斤斤计较;谁对谁有意见,当面说出来,不在背后乱说,也不憋在心里。总之,友谊是我们用真实的情感和友好的言行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用贺年卡换来的。

贺年卡,别看东西不大,但它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浪费。别人赠我,我也回赠。别人赠我高级的,我回更高级的。拿我来说,到现在已经花去50多元了,还招架不住。有的同学家里本来就困难,但还要借钱买贺年卡。我们的钱是父母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能随便浪费呢!由此,我想到了全校同学、全县同学、全国几亿中小学校的同学,浪费的数字一定是很惊人的。同时,还要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我们的学习。

新年,不仅是岁月的交替、时光的更迭,更是观念的更新与发展。今天的主题班会上,欢迎大家就此畅所欲言!祝老师和同学们新年快乐!谢谢大家!点评:这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小主持人自然而朴素的口语化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贺年卡”这一评论对象,小主持人提出了“贺年卡不能代表友谊”的观点后,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贺年卡和友谊的关系的评论上,而是引申了一步,用“贺年卡会造成浪费”的例子,强调了小学生互送贺年卡的危害,言必有据,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

【范例二】

失败不是羞耻的事

听了刚才李亮同学的获奖感言,我想起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以我个人的解释就是:有失败的经验之后,就针对缺点来改正,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正之后,你就是失败之子——成功了。

有很多实例说明,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成功。如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时,经过了无数的失败,最后凭着坚强意志,才建立民国,推翻了清政府。所以失败不是羞耻的事。又假如,你上次赛跑比赛得第一,但这次你却被一位年纪比你小的同学跑赢了,虽然你是失败了,但你已经尽力了,也就“虽败犹荣”。老师经常告诫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尽管这次你能得第一,难保下次也能得。每个人几乎或多或少都会有失败的经历,都要接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所以失败不是羞耻的事。

李亮同学正是在以往比赛失利的时候,不悲观,不气馁,不退缩,而是勇于面对,查找差距,奋发努力,才有了今天这个来之不易的冠军。

相信李亮的故事会给这次比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一些启示,也相信另一句话:知不足而后勇!让我们一起,为今天没有获奖的同学加油!点评:这是一次比赛颁奖晚会上作为过渡和衔接的评述。最可贵的是,不到两分钟的评述,小主持人引用了三处格言警句,还举了孙中山先生的例子,可以说是“旁征博引”了。而且,用成功激励失败,无论对于获奖的同学还是没获奖的同学,都有警示和鼓舞作用。

【范例三】

谈美

“美”有很多种,“爱美”是人的天性,世上有哪个人不爱美呢?只是有人喜爱幽静的美,有些人偏爱雄壮的美,有些人更醉心于大自然的美。

美又有内外之分,外在美是我们看得见的,内在美是深藏的、真实的,也是大家最易忽略的。一个具有外在美的人,未必具有内在美,因为他只打扮自己,使自己外表更美,却不知修饰自己的内在美。而具有内在美的人,即使外表不美,大家还是喜爱他,因为他有善良的心、高尚的品德。

那么,怎样追求内在美呢?内在美需要靠自己亲身去体验,就好比一首乐曲一样,要自己去体会其中的美。

内在美是永远的、不朽的,而外在美是短暂的,它会随着躯壳变化,直至最后消失。世界上到处都有美,美能滋润我们,鼓舞我们,使我们快乐地生活下去。但是我们要追求永恒的内在的美,而不要沉醉于短暂的外在美。点评:这是一段命题评述。比较遗憾的是,这段评述“评多述少,基本无述”,显得有些不饱满。但可圈可点的是,这段评述用了设问式的开头,可以启发听众的思考。而且用了总结全文式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听众对评述的整体印象。

【范例四】

做事要讲究科学

做事要讲究科学,如果不讲科学,只凭自己主观臆断,就难免闹出笑话,甚至闹出悲剧来。故事《驴子渡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驴子第一次渡河,驮的是盐。它跌倒在水里,盐被水一浸,溶解了一部分,自然就减轻了许多。但驴子不知道,反而主观地以为:任何物体被水浸湿以后都会变轻的。因此,在第二次驮海绵渡河时,它就故意跌进水里。然而海绵浸水后不仅没有变轻,反而因吸水变得不知重了多少倍,它越挣扎,背上的海绵就越重,结果驴子走不动了,活活地淹死在河里。如果驴子平时有点科学头脑,遇事能加以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是不会做出这种蠢事的,更不会有那么悲惨的结局。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希望办事喜欢主观臆断而不加科学分析的同学能从中得到教训。点评:这是一段非常典型的有评有述、评述结合的“三段论”式评述,即开头亮明观点,中间论证观点,结尾深化观点。简洁明了,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范例五】

勤能补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叹息自己天生笨拙,成就不了大器。其实,我认为这种叹息是没有必要的。常言道,勤能补拙,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事实不正是如此吗?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生就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然而,天资的欠缺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游动的金鱼,寻觅踪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熠熠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能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但反过来说,一个人即使天资再好,若不勤奋求学,也是不能成才的。在宋代,有个神童名叫方仲永,五岁便会做诗,被乡里称为奇才,可谓聪明过人。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而是整天由他父亲带着到处吃喝玩乐,结果诗才枯竭,终于“泯然众人矣”。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我的一个同学,由于勤奋好学,升中学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亲朋好友都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一年之后,他的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六,他的母亲生气地说:“真是笨蛋!”其实他哪是什么笨蛋,只不过是在一片夸赞声中变得骄傲了,不像过去那样勤奋罢了。

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希望那些自认为没有天赋的朋友们不要悲观,要相信天才在于勤奋,只要自己肯在“勤”字上下工夫,朝着美好的目标坚持走下去,是可以成大器的!点评:这是一段比较出色的评述。开头开宗明义,亮明观点,并用一个问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论证上。论证的过程也十分精当,不仅用到了正反对比法,举两个截然相反的事例,对观点做了全面的剖析,而且还联系身边的现实,提升了论证的说服力。结尾又借助名人名言对观点进行了深化。除此之外,评述的语言既文采飞扬又通俗易懂,比如“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游动的金鱼,寻觅踪影。”这一段工整对仗,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凸显了口语的优势,这一点尤其值得借鉴。

【范例六】

读书节的思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可见,不同的阅读能开发人类不同的心智,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勤读,让书成为我们生命飞翔的羽翼。

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生的方向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说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就找出许多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质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写文章。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地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地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来源:中小学作文网)

点评:这段评述是分解论点的很好的范例。首先,“格言警句开头法”已经推出了一个观点:读书可以启发心智、增长见识;然后,在下面的论述中,又层层展开,分别就“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活到老学到老”等进行阐述,从而解决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既有抽丝剥茧的分析,又有短小精悍的事例,整个评述饱满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