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网络心理
49626100000042

第42章 青少年网络心理素质教育(4)

每个人面对信息的洪流时,对他有用的信息仅仅是沧海一粟。而青少年在遨游于网络世界时,要么选择接受有用的信息,要么选择自己认为需要的信息,以致将自己的宝贵时光、精力都淹没在“喜欢”的信息里面。青少年时期的时光是极其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消耗时光、精力资源去吸取大量的无用信息,得不偿失,而且,还可能如《信息污染》一书的作者戴维·申克教授所说的那样:“令人脑筋迟钝,难于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信息”,“使人变得孤独、导致人际关系变差,损害心理健康”。所以,戴维·刘易斯教授在《信息超载》一书里呼吁人们:“面对不可能退去的信息的洪水,有必要学学如何妥善处理信息。”《参考消息》2001年9月30日第6版。

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对待信息和“信息机器”。信息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智慧。在事实到智慧之间,还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环节和智力创造环节。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和恰当处理信息与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始终把知识、观念、思想放在第一位,从信息海洋中找回“遗漏的知识”,减少对信息的盲目崇拜,合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机器”,降低“信息饥渴症”等“信息疾病”的发病率,造就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智慧人”,而不是“单面人”或“机器人”。

(2)培养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进行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的能力。信息技能应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技能,在对青少年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信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其信息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驾驭和支配信息,成为信息的主人。

(3)提高信息免疫力。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也要求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建立一个干净的互联网络,需要法律监管和网民相结合自重。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伦理教育,提高其信息免疫力,使其具有崇高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涵养,确保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信息、计算机和网络,从而处理好人与信息、人与机器、人与科技以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技术可能性与伦理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减少对信息的滥用和误用,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程度,成为合格的“信息人”。

八、家庭对心理选择信息的作用

互联网快速进入家庭,信息化家庭也随之产生,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在这场由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的家庭变革中,青少年再一次跃居家庭舞台的中央,成为主角。新的信息化环境,给了青少年施展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中老年人无论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掌握信息技术方面还是在观念更新方面,都远远赶不上青少年,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这样,一种新型的代际关系开始出现,“所谓代沟,(Generation gap),如今已演变成世代超越(Generation lap)——孩子在技术进步的轨迹上,超越成人并掌握了主导权,且在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都领先了成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时期,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急剧改变。信息化家庭中新型亲子关系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现有的社会关系结构,而且对孩子和父母的心理和社会化过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诱发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实际上,“这是对现有秩序的挑战,并已衍生出混乱和不安全感”。今天,面临着亲子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家庭教育的许多难题,尤其是网络空间中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改进教育方法,对预防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十分严重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紧跟时代步伐。父母应重视对孩子亲情关系的培养,给亲情关系注入新的内容。要不断更新理念,增长知识,学习新技术。研究人员发现青少年在家中会将活动重心放在网际网络上,他们的最大心愿就是父母为其购买电脑……他们也成为家庭成员专业知识的来源,且带动其他成用使用网际网络。因此,家长应紧跟时代步伐,正视自己继续社会化的必要性,虚心向孩子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自觉接受新观念,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引导。

第二,注意交流。有了共同的语言,还要注意交流的引导,交流应注意情感的交流、亲情的交流、思想的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在交流中渗透道德的灌输。在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就网络问题达成共识,形成一种良好的引导氛围,逐步使孩子养成正确上网的良好习惯。

第三,适度调控。采取多种措施对孩子所进行的与网络有关的行为加以监管和调控。网络如同电子游戏,适度有益,沉溺有害。家长应帮助孩子进行选择并对其加以控制,及时发现孩子上网浏览的网页、网站,发现孩子搜索过的关键词。教育孩子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遵守网上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和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防止形成双重人格,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形成联合防线。

九、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政府与青少年网络心理素质

1.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少年网络心理的影响在日益信息化的校园里,网络信息多样性、网络信息霸权、网络信息污染、网络无政府主义和网络综合征等对学生的影响愈来愈大,在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冲击和困惑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从而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思维不断创新,努力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手段,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弘扬主旋律,抢占主战场,利用网络媒体宣传的辐射力、吸引力、感召力和穿透力来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效果。

第二,探讨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过去的“灌输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选择”和“灌输信息”并重。在网上占领思想阵地,使正面声音成为网络信息的主流;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构建网上德育新阵地;优化校园小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其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不受消极网络信息的影响。

2.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网络社会控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政府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且覆盖面广,渗透性强。但是,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政府的控制需要硬控制和软控制相结合。

第一,硬控制。技术和法律是社会硬控制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科技,以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网络社会控制中的作用。例如,网络安全是网络空间的一大社会问题,涉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的安全、个人隐私、商用和金融系统安全、国家机密保护等。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安全关网、信息加密等物理上的安全手段,来对电脑系统本身的软硬件进行保护;通过各种备用系统和资料备份、恢复等操作上的安全手段,来保证系统能够持续提供服务,并确保数据在接受处理时不发生丢失;通过设置系统的逻辑规律等逻辑上的安全手段,对整个信息交换、输送和处理进行逻辑保护。其次,树立依法治网的权威,加强信息网络法制化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立法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对网络传播进行法律控制。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完备和科学的信息和网络法律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增强法律的实施效力,以保证网络的健康、良性发展。

第二,软控制。网络环境、网络社会舆论和教育是社会软控制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净化网络环境,使其保持清新、昂扬向上的格调,给人以优美的视觉感受。为此需加强对网站、网吧等网络信息经营场所的监控和管理。其次,网络社会舆论能够影响网络心理,弥补法律和行政管理的不足。政府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功能,抢占网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最后,教育作为一种对青少年的思想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其作用将愈来愈突出。网络时代社会控制的重点已由过去主要针对人身与肉体的约束转变为对思想和意识的正确引导,人们对某种正确的意识形态产生认同后会在其影响下进行自我控制。政府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对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经营者和使用者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网络伦理和网络安全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自律、风险和责任意识,增强其内在控制的能力。

第三,适度控制。政府对网络的社会控制要适度。社会控制过强,就会牺牲个人的利益,减少个人的自由,尤其是减少青少年的自由,这与网络的“天性”相违背;社会控制过弱,则会牺牲社会的利益,使网络空间失序。互联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其在技术层面上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政府如果实行过度控制,就会抑制互联网的发展,使互联网失去存在意义。因此,要避免社会失控和过度控制,就必须把握控制的力度,掌握适度原则。

十、未来网络心理发展的特点

网络的快速性,给人带来了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诱惑。面对这一新鲜事物,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其网络心理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网络心理也会不断地发展而日趋成熟。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未来的网络心理可能形成以下特点:

1.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会越来越强

青少年长期处在网络的包围之中,资料信息、电子邮件、QQ、BBS、博客、网络游戏、网络新闻,已经全方位地包围缠绕着青少年的身心,影响着青少年、熏陶着青少年、滋润着青少年。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停电,偶然的网络中断、瘫痪都会使沉浸在网络中的青少年茫然不知所措,一系列的现象充分说明,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会越来越强。

2.情感越来越缺乏稳定性

虚拟网络中的情感像江上的渔夫,在一个看不见目标的空间凭着运气抛下渔网,可能有收获也可能一无所获。网络情感的不稳定表现最终导致青少年弄不清楚什么是情感。因此,开心是什么,痛苦是什么,这些原本明明白白的东西,在未来的网络中对青少年而言将不再有明显的区别。

3.对网络信息产生怀疑

网络上的信息是丰富的,但是其中不乏虚假的信息,也不乏谣言及恶意攻击。网络信息的不真实性,自始至终都存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谣言事件,令网民大为不满,也使青少年对网络信息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料、知识产生怀疑的心理。

4.对网络也会产生日益恐惧的心理

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使网络虚拟更完美,为了防止秘密的泄露和计算机的非法侵入,补丁也会随着增加。“反网络病毒”或者“反网络破坏”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刺激了“电脑病毒”、“黑客入侵”技术的逐渐升级。计算机损坏、网络瘫痪、病毒攻击等使人们深受其害。随着破坏程度的升级,网络恐惧心理会与日俱增,甚至有些青少年会怀疑“网络”将给人类政治经济带来灾难和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从而越来越惧怕网络。

5.对网络心理生活的厌倦心理也将产生

网络固然给了青少年一片新鲜的天空,但网络中也充满了陷阱。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虚拟的心理快乐,但这些快乐也可能是“海市蜃楼”。网络上信息量大,还有许多虚假信息,青少年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网上千辛万苦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最后得到的有用信息资料实在有限,并且也难以判断真假。他们会因此而觉得得到的和花费的不成比例,会感到效率低,或者总是跟不上信息的变化,慢慢的便会产生厌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