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让生活毁了健康
49626300000009

第9章 不做脆弱的“小妇人”(6)

街头炸鸡翅

街边炸鸡翅本是南方街头的一道风景线,年也在北方的街头流行起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出锅后的成品难以辨别,所以,有些街边小摊可能出售发臭的鸡翅。另外,虽然油炸食品味道鲜美,但它在胃里停留时间长,不易消化吸收。

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常添加白矾或白矾钾做膨松剂,这两种制剂均含有铝的成分。铝是两性元素,即铝与酸、碱都能起反应,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容易被肠道吸收,并可进入大脑,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油炸食品还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其中危害较大的一种叫“丙烯酰胺”。它主要产生于高温油炸食品中,对眼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并有部分在体内蓄积,主要影响神经系统。

街头海鲜排档

有人认为,未经过加热或是高温烹饪的海鲜,营养元素不会流失,天然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蘸上芥末即可生吃。其实,蔬菜、水果这些食物生吃比较好,但海鲜最好不要生吃。因为各种鲜活的海鲜体内潜藏着多种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如未经高温消毒,吃了容易传染疾病。另外,海鲜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过烹饪,人吃了后不容易消化,也不利于人体吸收。

食用海鲜食物一定要保证其新鲜和无污染,最好能烧熟、煮透,千万不要贪图美味而损害身体。

牛奶应该怎样喝

牛奶是一种含蛋白质较高的营养品。它物美价廉,食用简单,经常喝牛奶,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若“煮开就喝”,就会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牛奶服药并不是“一举两得”。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会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比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同时,用牛奶服药还容易在药物表面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不合适。为了让口感更好,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牛奶不要煮沸了喝。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有的人认为: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其实这样做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容易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使牛奶变质。

不要以炼乳代替牛奶。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其实,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

健康专家提示

牛奶是人们的一种基础食品,饭后喝为宜。每天1瓶以早餐喝为好,每天两瓶以早晚喝为佳,也可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在3餐之外的时间喝。

先吃些富含淀粉的食物后再喝牛奶,使牛奶在胃中有较长的停留时间。这样有利于营养素的全面吸收和利用。

豆浆爱使“小性子”

豆浆是一种老幼皆宜、价廉质优的液态营养品,它所含的铁元素是牛奶的6倍,所含的蛋白质虽不如牛奶高,但在人体内的吸收率可达到85%,因此有人称豆浆为“植物牛奶”。

清晨,许多女性习惯于喝一碗豆浆,吃几个小笼包子,这种传统的吃法既方便又营养。可有时候,喝了豆浆以后肚子痛时有发生,人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豆浆容易变质,甚至与“食物中毒”联系起来。

未煮熟的豆浆不要喝。很多人喜欢买生豆浆回家自己加热,加热时看到泡沫上涌就误以为已经煮沸,其实这是豆浆的有机物质受热膨胀形成气泡造成的上冒现象,并非沸腾,是没有熟的。而未熟的豆浆对人体是有害的:豆浆中含有两种有毒物质,会导致蛋白质代谢障碍,并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中毒症状。

在豆浆里打鸡蛋不一定好。很多人喜欢在豆浆中打鸡蛋,认为这样更有营养,但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容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大大降低了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豆浆里冲红糖破坏营养。豆浆中加红糖喝起来味道甜、香,但红糖里的有机酸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产生变性沉淀物,大大破坏了营养成分。

不要长期装保温瓶。豆浆中含有能除掉保温瓶内水垢的物质。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以豆浆作为养料,瓶内细菌会大量繁殖,经过3~4个小时豆浆就会酸败变质。

豆浆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一次喝豆浆过多,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不要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饮豆浆的同时吃些面包、糕点、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可使豆浆中蛋白质等在淀粉的作用下,与胃液较充分地发生酶解,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

豆浆忌与药物同饮。有些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健康专家提示

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肠胀气。

豆类中含有一定量低聚糖,可以引起嗝气、肠鸣、腹胀等,所以,有胃溃疡的人最好少吃。胃炎、肾衰竭的病人需要低蛋白饮食,而豆类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其代谢产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应当禁食。

豆类中的草酸盐可与肾中的钙结合,易形成结石,会加重肾结石的症状,所以,患肾结石的病人也不宜食用。

乱用补药酿大祸

有些女性迷信补药,平时没病,年纪轻轻的也要常服人参、鹿茸、熟地黄、何首乌、党参和多种维生素之类的“补药”。认为“补药”能治百病,无病也可强身健体,防病防虚,使青春常驻。

然而,健康的人多食、久服、乱用“补药”,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导致疾病发生。补药是中医治疗基本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只有“虚”才可“补”。违背了这个原则,盲目进补,不仅于身无益,相反还会导致疾病。

比如,维生素曾被许多人视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补药,但是,服用过量的维生素E会使人肌肉疲劳、头痛恶心、肠绞痛甚至血压升高,服用维生素C过量会引起腹泻、尿路结石等。因此,进食补药的原则应当是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改变虚弱状态、增进身体健康,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无病不要滥补。年轻力壮和体质强健的人,就不必要进补,即使身体虚弱,适宜进补的人,也应该根据体质状况,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

补药不是越多越好。无论什么补药,长时间过多服用,必然会产生毒副作用。如人参服用过多可导致“人参综合征”,过量服用参茸类补药,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不要以药代食。有些慢性病患者,往往重药物轻饮食。殊不知,许多食物同时又是有效的药物,合理调节饮食,也能起到帮助治疗作用。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南瓜可治糖尿病,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

进补要分清虚实。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而虚证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等。不分虚实诸症,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

进补前先弄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进补。怀孕的准妈妈、孩子、患高血压的人等,是不宜进补的。比如,准妈妈滥用补品可殃及宝宝甚至导致流产、早产,孩子滥用补药可造成性早熟。此外,患有肾结石和高血压等病的老年人,服用人参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意外。

健康专家提示

“是药三分毒”,补品、补药应当适量服食,不要过量。胃口不好、舌苔厚腻时,不宜服食。发热、腹痛、泄泻时不宜服食。

药补一定要适量,要得法,要多问医生,切不可随意进补。

紧急避孕药别滥吃

作为一种补救措施,人们通常在没有采取避孕手段、避孕套破裂、安全期计算错误等情况下用紧急避孕药来避免妊娠。但是,现在很多女性缺乏避孕知识,将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使用,或者多次使用紧急避孕药。殊不知,这样做是极其有害的。

紧急避孕药用药剂量高(一次紧急避孕的药量一般相当于8天的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量),如超量或频繁服用,会引起月经紊乱,并影响身体健康。此外,紧急避孕的有效率明显低于常规避孕方法。常规避孕药的避孕成功率在90%以上,而紧急避孕药成功率只有70%~80%。

除了服用药物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避孕方法,如计算安全期或体外排精等。然而,年轻人的性生活不规律,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般来说最好不使用传统方法。

以安全期计算方法为例,只要月经稍有不规则,就很难计算哪一天排卵。此外,在性交的过程中,即使没有射精,也会有少量精子随着前列腺液进入阴道,容易引起妊娠,所以体外排精的方式也不科学。

大量临床数据证实,使用传统避孕方法的频率越高,意外妊娠的概率越高。如果放宫内节育器,无论是放有药的,还是含铜的,放置的比例越高,人工流产的概率越低。

我国采取人工流产的女性有1/3以上是未婚的,有50%是没有生过孩子的。怀孕了做人工流产,这其实是不慎重的,女性应用常规的避孕方法来保护自己。

健康专家提示

宫内节育器适用于三五年内不准备怀孕且性伙伴单一的女性,它在我国的使用率很高。

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是一种科学、优质的常规避孕方式。适用于年轻女性,尤其是未生过孩子的女性,可以防止意外妊娠。

短期内不打算生孩子的女性,短效口服避孕药也是很好的选择,停药的下一次月经过后就可以怀孕,安全性高。

瑜伽风险悄悄靠近

瑜伽是梵文“YOGA”的译音,意为“加法”,有“结合”、“连接”的意思,它的含义是把思想和肉体结合至最佳状态,把生命和大自然结合到最完美的境界。不少女性为了达到塑身效果,都选择瑜伽,但练瑜伽也能练出瑜伽病,是许多女性始料不及的。

很多人在做瑜伽动作时,为了达到老师要求的水平,在老师帮助下拉腿、扭腰,过于勉强自己,以至伤了背部、腰部、颈部等。韧带拉伤、软骨撕裂、关节炎症、神经痛等都是常见的“瑜伽病”。

瑜伽确实会给练习的人带来心情和身体上的益处,但在练习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柔韧、平衡和力量素质。瑜伽教练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能给你创造一个放松、平静、安全的环境和心境;他告诉你如何倾听身体深处的诉求,然后循序渐进地提高练习难度。

练习瑜伽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练完瑜伽不要立刻洗澡。练习瑜伽后最好休息半个小时再洗澡。这是为什么呢?刚练完瑜伽就洗澡,不仅会使练习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刚结束练习时,身体往往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此时如果马上洗热水澡,会使血管急速扩张,血液流回大脑,加大心脏的压力,而且忽冷、忽热的刺激会伤害身体。

此外,瑜伽练习者还要注意进食问题。瑜伽练习时,身体的血液集中在局部肌肉或器官上,会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要注意练习前后1小时保持空腹。

健康专家提示

练瑜伽一定要遵循量力而行的运动原则,如果强度过大或者难度过高,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房间应保持空气流通,这对于练习尤为重要。养成经常开窗透风的习惯,练习瑜伽时可以在旁边摆放绿色植物。

如果练习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以喝一杯牛奶或吃点流质、易消化的食物。

练习后要休息至少半个小时再吃东西,食用蔬果类最为适宜。

练习时必须保持安静,可以播放轻松简单的乐曲,要使身心能够专注集中。

练习时穿着要尽可能简单,比如短裤、宽筒裤或是传统的练功裤;上身要宽松。

常看电视要常运动

看电视既是一种文娱活动,又可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轻松感受。但是,入迷于电视,久坐、久看,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危害。造成视力下降。在较长时间收看电视之后,会产生眼球发酸、胀痛、视物模糊、流泪、结膜轻度出血、眼内发痒等不适症状。如果不注意休息,长时间地发展下去,眼球的肌肉和晶体持续处于不断收缩和调节的紧张状态,就难以治愈,造成视力永久性下降。导致食欲减退。除了生理因素可以影响食欲外,外部因素也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影响食欲。边吃饭、边看电视,忽视了食物的味道,使本来已经出现的食欲因受到电视的抑制而降低或消失,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