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4977200000023

第23章 文化概论(21)

李文华男,汉族,1967年生,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知名企业家。出任总经理,成功创办了中卫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公司。历任中卫市职工德育教育公益讲师团副团长、中卫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任宁夏房地产集团公司总经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企业管理英才奖”“宁夏十大杰出青年”“宁夏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其学养深厚,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提出“传承千年应理文化,关爱百姓美好生活”企业愿景并潜心打造,被评为宁夏企业文化创建先进集体,从而使应理集团成为西部地区企业文化的代表,吸引全国各地诸多企业家前来参观学习。先后主编出版“应理之光”系列文化丛书《星光灿烂》《传承与践行应理文化》《市政产业十年》等20多部,内容涵盖中华国学、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丰富了地方文库。致力于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建树卓越,深受好评。作为一名资深扑克收藏家,藏品数量达到2万余副,涉猎红色文化、国学文化、历史文化、科普文化等多个种类,位居全国前列,享有较高声望。

靳万农男,汉族,1962年生。大专学历。文化学者,书法家。中华国学推广人。曾为宁夏书法家协会三、四、五届理事,现任中卫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卫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卫市德林书院院长,中卫市总工会德育讲师团副团长、讲师。书法作品多次在省级展览中获得奖项,并参加河南宁夏书法家联展、北京宁夏书法家联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对其书法作品予以好评,为《靳万农书法作品》着作题写了书名。2000年起,致力于国学教育,发起成立中卫市德林书院,引领广大青少年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示范活动,导读背诵《论语》《大学》《弟子规》《老子》等国学名篇。先后以“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之人”为主题,在部队、党政机关、企业、学校、乡村义务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百余场次,赠送德育教材数万册,其善行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宁夏电视台“卢佳相约”“世界华人网”“人民网”做了专题采访报道。2005年被评为中卫市“德艺双馨”书法家。

周生平男,汉族,1961年3月生,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砖塔村人。高级工程师,宁夏知名儒商,中卫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现任宁夏锦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业绩卓着。多年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带头捐资并号召本地诸多企业家共参盛举,礼请老子、孔子等圣贤鎏金铜像,布施捐建砖塔佛寺,资助修葺龙宫道观,为恢复中卫儒释道道场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文化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到几百万元,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民风化育,支持举办了中卫市第二、三届公民道德公益论坛,中卫市第三、四、五期中华女德公益培训班。同时,心系困难学子,捐款43万元,先后资助海原县贫困大学生50名,每人4000元,研究生10名,每人5000元;建立中卫一中锦虹宏志班,资助困难高中生50名,每人1200元。慷慨解囊40万元,援建中卫市孤儿院,致使100多个无家可归的孩童得以保障。其学习圣贤、践行道德、知行合一的品格,深受广大民众景仰,并树立了大仁、大义、大爱的美好形象和道德风范。

曹广江男,汉族,1964年生,中卫市沙坡头区人。着名企业家,自治区劳动模范。兼任中卫市工商业联合会(民间商会)副主席、宁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系中卫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多年前,近40岁的曹广江放弃安逸舒适生活,拿出多年经营液氨积累的全部家当,收购中卫县铁厂,从此拉开有铁变钢的序幕,创造了本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奇迹,成为现拥有7家公司、20亿元资产的宁夏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特别令人称道的是,睿智自信、善于经营管理的曹广江,在生铁产量和效益不断跃升景况下并没有停滞,而是审时度势、大胆决策,历经奋发进取,把一个破产倒闭的铁厂建设成为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一个年产120万吨钢材、产值50亿元的集团公司便屹立在了中卫大地上。同时,本企业在生产三级螺纹钢基础上,2012年底又完成国内级别最高的建筑用抗震钢筋生产和认证工作,当属西北地区第一家,实现了中卫人的钢铁梦想。多年来,他勤勉俭朴,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实施“幸福宁钢”战略,高起点规划并全方位打造企业文化,以“薪车房股”四轮驱动全体员工与宁钢同成长共命运,建立“幸福基金”救助大病大难,消除后顾之忧,增强了员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先后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600万元,被中卫市委、政府评为“慈善企业家”。

张晓磊男,汉族,1971年8月生,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人。兴趣广泛,涉猎新闻通讯、随笔散文、诗词楹联、摄影,出版《解读沙坡头》《企谋》《宁夏酒文化》《香山湖畔》《神奇中卫》《忽悠》《猛虎连》(合着)等着作。创作近200万字,发表各类作品800多篇(首)。现为中国民主同盟沙坡头区副主委、中国企业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政协中卫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宁夏岩画协会副秘书长、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李进兴男,回族,1966年生,中卫市海原县人。现任海原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卫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海原县政协常委、中卫市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出版《西夏天都海原文史》《西夏陶模》《西夏瓷器》《回族文物与回族历史初探》《临羌寨考记》《虎夫耶凉州庄门宦道统志》《凉州庄道统传承史》等着作,参编《奇遗之乡一海原》《花儿之乡一海原》《920海原大地震》《西征红军在海原》《蒙元文化与海原》《文化海原》《海原花儿》等书籍,撰写发表论文百余篇。涉足西夏学、回族学、蒙古学研究领域多年,潜心探索,成果丰硕。获得创建自治区级文明旅游行业先进个人、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陆岩男,汉族,1964年生,中卫市中宁县白马乡人。山西财经学院会计专业肄业。曾任中宁县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宁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兼任《红枸杞》文学期刊主编、宁夏杞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系杞乡文化学者。

2002年,在中宁县文联从事组联工作,成功创办《中宁文苑》。2005年又创办成《红枸杞》文学双月刊,为杞乡人民默默坚守了一片精神家园。2008年,任中宁县文联副主席。面对中宁县文学创作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问题,与刘国祥、吴宏鑫、詹玉瑞等政协委员联手,发起成立“中宁县青少年文学奖励基金会”,在中宁二中开办了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讲习班,学员零学费入学,培养文艺骨干86名,掀起崇尚文学的良好氛围。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向全县各文艺家协会发起捐助倡议,举办书画名家赈灾义卖、企业界赈灾义捐、文化界赈灾义演活动。先后策划主办公益文化活动50场次,共募集款项20余万元。代表作有《中华杞乡赋》。

戏剧名流中卫文化由在外的、本土的两个方面文化艺术群体共同支撑着,涵盖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尤其地方戏剧名流值得一书,他们多年扎根桑梓沃土,德艺双馨,家喻户晓,以坚韧执着精神开创了中卫戏剧艺术事业繁荣局面,共同构筑并延续了生生不息的地方文脉。

洪宇宙男,回族,1958年6月生,中卫市中宁县喊叫水乡石泉洪岗子人。中共党员,着名影视演员、导演、制品人。出身名门,曾祖父洪寿林,祖父洪清国,父亲洪维宗,姑母洪梅香,胞弟洪洋,皆为颇具影响力的爱国爱教人士。

1984年,洪宇宙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分配到甘肃省话剧院工作。其间整整10年,学习研究大量古今中外的戏剧、艺术理论,向名师名家请教,汲取艺术营养,陶冶思想情操,不断修炼艺术功底。主演了《初恋时不懂爱》《十五的月亮》等话剧,以及《阴阳间》《追逐墨尔本》《老旦是一棵树》《关西无极刀》等影视作品,奠定了坚实表演基础。特别是1993年出演《三国演义》剧中“周瑜”并随着该电视连续剧热播而名声大振,达到影视表演新高峰。嗣后,独立导演了第一部电视剧《他那一片天》,并成立了宇宙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纲《黑冰》《黑雾》《黑洞》《再说人虫》《热血忠魂之独立行侍卫》《汗血宝马》等多部电视剧制片人,主演了《野人》《一个女演员的梦》《他们正年轻》《最后一个冬日》《欢乐英雄》《死里逃生》《联手警探》《天出血》《沧海雄风》《情陷》等影视剧。1996年,王振举先进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怀着对家乡浓厚情感,导演了《他那一片天》4集电视连续剧,演绎了一个清廉正派且富有人情味的宁夏当代税官故事,中央电视台热播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往后岁月里,四处奔波,凭借自身声望,充分利用演艺圈人文资源,帮助宁夏电视台与影视大腕们联手,先后亲自出演并与宁夏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大漠豪情》《黑血》《人虫一小人物的故事》等电视连续剧。致力于宣传家乡,帮助宁夏顺利竞得中国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主办权,得以于2004年9月在银川成功举办,被组委会特别授予“银川人最喜爱的男影星”荣誉称号。2007年7月,被灵武市人民政府聘任为“灵武长枣”品牌形象代言人。

张保和中卫市沙坡头区人,1971年人伍,因艺术才华横溢,后被调人兰州军区文工团任演员,所创作演出的曲艺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西部笑星”。嗣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总队文工团副团长,现定居北京。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9年被中国文联树为“送欢乐下基层”先进典型,同年10月又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60年优秀中青年曲艺艺术家”称号。2004年4月28日,适逢中卫市成立庆典,应邀回到家乡,把方言快板剧《中卫颂》奉献给父老乡亲。多年来,潜心创作,擅长方言剧目,出版发行了系列音像影视专集。

刘文惠男,汉族,生于1947年3月,卒于2002年5月4日。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人。宁夏电视台高级编剧。1980年起担任中宁县文化馆创作员,之后被提拔为副馆长。1987年12月因才华出众被调人宁夏电视台工作。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宁夏分会副主席。擅长电视剧本创作,兼及电视专题片编创,并取得显着成就。

创作于1974年的方言快板《枸杞红》属于处女作,搬上舞台后深受好评,分别在中宁县各生产大队巡回演出,剧本被《宁夏文艺》正式发表。至后勤奋耕耘,先后创作戏曲、话剧、歌剧、广播剧、童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剧本20多部,其中话剧《天下第一难》(又名《女村长》),于1991年在西北话剧节上获编剧一等奖,获国家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剧作奖;大型话剧《这样的庄稼人》《女村长》由宁夏话剧团搬上舞台,演出1000多场,并得到文化部特邀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巡演;2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渡》及电视剧《上弦月》由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映。20世纪70-90年代,几乎每年都有剧本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艺汇演和文艺调演并获得奖项,其中《杀鸡》获一等奖,《汪来喜》《妻哥妹夫》获二等奖,《照案办理》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