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4977200000036

第36章 文化随笔(2)

乾坤启祥,中卫立,苍生福祉。提笔贺,日报刊行,耳目喉舌。见闻悉备孚众望,褒贬无私执春秋。巧编辑,绘就华章锦,喜读阅。

图文茂,鼓与呼。善恶明,经纬正。汇时代风云,纵横捭阖。激浊扬清壮波澜,政通人和志成城。领潮流,精气神凝,宏图展。

金榜题名时

寒窗十年,孤灯伴,金榜荣登。人生事,四喜归一,成就未来。迎春送秋劳与苦,殚精竭虑心和血,承遗风,扬重教大道,传捷报。

百年计,教为本。园丁耕,学子砺。重振育才业,蔚然成风。教学相长种福祉,众星璀璨烘明月。蒙高考,栋梁频骤扬,惠乡邑。

百年美利

借势登高,乾坤转,百年美利。凝众志,英雄联袂,携手并进。林纸一体锦添秀,循环经济铸和谐。谋发展,神州起波澜,竞风流。

鸿猷献,壮志酬。宏图展,捷报传。合时代潮流,先机独占。青山绿水唱大风,激情燃烧满天霞。创伟业,岁月莫蹉跎,从头越。

中卫建市十周年有感

叱咤风云,承十载,大道启元。求和谐,振兴中卫,雄心炽烈。任重鞠躬担道义,路遥尽瘁殚心血。凝众志,万里长征路,同关切。

新篇开,宏图展。捷报传,飞如雪。喜政通人和,群情激奋。经济腾飞舞翩跹,改革潮起盛空前。看明朝,彩霞映山川,史册辉。

六楹联掬华

遥想当年佛烟绕问爬松几株何处得施舍

喜看今日麦浪重建站泵三座此地有贡赋

天不老嫦娥奔月迎朝阳福满乾坤

地有情银鼠降祺传美意霞染江山

喜今朝人逢盛世百般和谐

看明岁花开阳春万事亨通

大地回春云蒸霞蔚风和日丽

人间祝岁国盛家康人寿年丰

一元复始岂无缘青山延年

万象更新皆有情绿水益寿

祥云捧日金牛耕织五颜六色

玉树临风福虎送来万紫千红

福星高照长空溢彩百花斗艳

春风化雨大地流金万事布新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神州放异彩

激扬文字妙笔生辉中卫展新姿

旭日祥云百花争艳风景无限

春风化雨万象更新江山多姿

瑞日高悬五福临门山川皆暖

春风及第三星照户回汉同春

松香竹香梅香香风阵阵文坛添锦绣

天美地美人美美意重重日月竞光辉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岁岁不虚度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春春不蹉跎

春风催旧岁文明国度人杰地灵百花艳

瑞雪兆丰年人间神州水绿山秀万象新

政策暖民心春花岁岁更新紫气永罩

阳光铺大地时序年年除旧淑景长存

甘露无声瑞雪无心抹去五颜六色

阳春有脚春风有意送来万紫千红

一元复始三苦精神两情作风五个干事激励雄心壮志

万象更新三大定位一项目标五大任务引领科学发展

金牛放蹄迎朝阳福满乾坤系民生旭日临门早

银鼠辞岁传美意霞染江山铸和谐春光暖人先

岁月逢春塞上儿女焕发英姿舞翩跹山川共济

人间正道中卫精神激励壮志创伟业回汉同春

解放思想谋发展风和日丽云蒸霞光蔚

抢抓机遇求卓越人寿年丰国昌家运盛

春风化雨万象更新江山多姿日月竞光辉

瑞日高悬五福临门山川皆暖中卫添锦绣

政策暖民心春花岁岁更新神州大地春潮涌

阳光铺大地时序年年除旧盛世华章谱新篇

祥云捧日伴银鼠咬定五颜六色乾坤正气悬

玉树临风追金牛送来万紫千红日月华光照

天泰地泰三阳开泰人杰地灵风景这边独好

家和人和万事谐和山绿水秀江山如此多娇

啸虎归林福寿永驻地胜金

脱兔炫舞天地长春人常乐

倾一腔热血愿作春泥培桃李

育百代英才甘当人梯架梁桥

书山高峻顽强自有通天路可驰骋

学海遥深勤奋探得寻宝门任纵横

文苑吐艳指点江山春光满

华坛竞秀激扬文字妙笔辉

爆竹声声顺民意乾坤正气

红联对对暖人心日月光华

天泰地泰三阳开泰物泰民康

家和人和万事谐和春和景秀

政通千家富春风第

人和万户耀玉阶庭

玉树临风福虎送来万紫千红

祥云捧日金牛耕织五颜六色

霞染山川春光暖人先

福满乾坤旭日临门早

人杰地灵乾坤正气悬

山清水秀日月华光照

政策暖民心神州大地春潮涌

阳光铺大地盛世华章新篇谱

立党为公四大战略犹如玉龙兴风情系民生福满乾坤神州放异彩

执政为民三项行动恰似春风化雨铸就和谐霞染江山中卫展新姿

供美味小吃闻香止步

有柴门良厨知味停车

小餐小吃不必每顿成宴

自斟自饮只要随时方便

金牛放蹄追朝阳北汇南迎四方顾客

银鼠辞岁传美意东承西送八面春风

超级购物乐园英姿勃发四方进宝

巅峰财富天堂繁荣昌盛八路来财

祥云追日伴商机柜台呈百货

玉树临风亨牛运商品应四时

百货任流通财源不分南北

商场好买卖顾客争购东西

百货商场百般方便流通百货

千金事业千份热情信诺千金

三阳开泰天泰地泰市开近邻悦

万事谐和家和人和业举远客来

万象更新万紫千红云蒸霞蔚日月竞光辉

五福临门五颜六色人寿年丰门庭添锦绣

党校姓党在于恪守立党为公宗旨传承实事求是校训真理永驻

政者秉政更须胸怀民本至上情怀景仰与时俱进理念大道长存

七感悟于丹与《(论语)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百家讲坛”走红,又因《(论语)心得》轰动,被誉为“学术明星”,着实令人钦佩。拜读于丹着作,聆听于丹讲座,体察于丹人生态度,如沐春风,耳目一新,令人进而感悟到心灵、处世、交友、理想的人生真谛。

智慧与人生启迪于丹绝顶聪明,博闻强记,学富五车;她口若悬河,反应机敏,每每让人叹为观止。基于喜欢她的着述,近年来我很留意关于她的资料。据报道,有次于丹做客电视台的对话栏目,女主持人问她:“你这么聪明,哪个男人能配得上你呢?”于丹先是一愣,回过神之后便哈哈笑道我不带脑子回家。”按她丈夫的话说,于丹在家里有些“傻”;用她婆婆的话说,于丹干起家务来显得很“笨”。窃以为,凭借于丹的天资和智慧,绝对不会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就突然变得又傻又笨,只不过不愿在这方面费脑子、下功夫,只想把日子过得简单一些,松弛绷得太紧的神经罢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在社会上事业有成、风风火火闯荡的男女强人,往往家庭生活不那么幸福,至少不那么和谐,因为他们无意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把脑子带回家”了。商场上精明强干,回到家里照样咄咄逼人;单位里一呼百应,对家人还是居高临下;谈判桌上与对手斗智斗勇,与家人却依然费尽心机。这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转换,家庭生活多数就显得不那么“理想”了。与于丹相比,他们的聪明也就谈不上是“大聪明”。于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聪明,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地方要寸土必争,什么地方不妨让人三分。我们常常还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处世艰难,在于丹看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麻烦,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诚然,吾辈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知名人物,不论职位多高,名望多大,不妨学一学于丹,少带“脑子”回家,进门前先扫净身上的威风和官气,回了家尽快将社会角色转换成家庭角色。若能做到家务活不紧不慢地干着,家常饭有荤有素地吃着,家常话有事没事地聊着,岂不优哉乐哉!

国学与文化传承于丹心得告诉我们,《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人到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它启发现代人: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事业成功的基础。

有个典故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宋朝政治家赵普辅佐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后曾做了宋太祖和宋太宗两朝宰相的故事。一次,有人在宋太宗面前讥讽赵普一生只读过《论语》,除此没读过其他书籍。宋太宗便以此言询问赵普,他毫不隐瞒地回答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姑且不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所标榜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也不论孔子在历代所受到的尊崇,单就2万字的《论语》而言,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用朴素而明快的话语揭示出博大精深的道理,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穿越2500多年时空至今还指导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谭学荣先生有一友赵世棠,为赵普第二十六代世孙,堂名为“半部堂”,堂有联为:“传家惟有连城璧,辅国全凭半部书。”

于丹教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关于什么是文化,在她的理解中,就是人们心里可以救赎的东西,如果它不能让我们在伤害、死亡面前感到生命还有尊严,那么,文化就只是个装饰品。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考虑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想的是生命的富足、荣耀、华美,但与生死的权限相比,原来这一切都微不足道。意外的苦难就像一个放大镜,它把生命的脆弱、无助、悲凉都放大到了极致,但同时也把人性的悲悯、博爱、本真放大到了极致。拿中国的这次汶川大地震而言,它不只是在汶川,而是在每个国人的心里。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坐标,审视我们有没有资本可以狂妄自大到藐视自然,有没有强大到可以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也不用去帮助别人。大难来临时,文化的振作就是以心换心,以命换命。有些人一条命换了几条命,而更多的人却能自觉做以心换心的事。尽管这个代价大了点,但它却完成了又一次文化凝聚和洗礼。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现场指出的那样,谓之“多难兴邦”。

文化与精神光芒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支撑力量,更是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高下的显着标志。面对当下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于丹教授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诠释出令人普遍赞同的心得——人对自然万物,要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中卫人普遍能做到,这是家乡的荣耀!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社会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具备世界眼光,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积极姿态面对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既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高度重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增强地方文化的个性色彩和竞争实力,以守望共有精神家园的虔诚延续道德的力量。

中卫系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既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着丰厚的现代文明元素,史前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宗教文化、边塞文化、西夏文化、移民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汇集于一市,在全国实属不可多见,同时,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为文化建设构筑了广阔的人气平台和巨大的社会需求,为凝练并打造中卫城市文化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需要我们必将付出的,也是值得骄傲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国五千年文明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论语》韵味绵长,它传递出了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和一个温柔的思想力量,它鼓励我们对内心的关照,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并且致力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八宽客的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弟子规》中有句:“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意谓对待家中婢女仆人,本身行为要注意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容就更完美了。孔子有言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说的是居于上位当主管的人,如果宅心不够仁慈,缺乏宽容德行,我找不出他的优点可怎么向他学习呢?!虽然时下已经很少使用婢仆了,但上下尊卑的关系依然不会因社会变迁、科技发达而发生质变,它符合中华民族道德史观所持有的共同伦理基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统法则。窃以为,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宽容的哲学内涵,秉承宽容的美德良风,展现传统文化特有魅力,共同营造一个“敬上和下”的社会人文环境。

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问另一位高僧拾得:“世间镑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又如何处之?”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这番禅道哲理值得深思,它揭示出一个根本道理:为官做人需要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常怀宽容之心的人,既能在事情陷人僵局时峰回路转,也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柳暗花明;宽容更是一剂良药,它能引领人们更多地替别人着想,催生至善和谐的理想境界。清代大学士张殿英在京为官时,收到过一封家书。看过信之后,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家人的邻居想向外扩三尺院墙,而家人寸土不让,由此争执不下。无奈,家人飞书京城,希望凭借他的权势威震,以使邻人停止侵权。张只是淡然一笑,随即回信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立即按照张殿英的意思去做,让出了三尺地给邻居。邻居得知此事后,深感愧疚,便也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三尺地,于是就形成了一条有名的安徽桐城“六尺巷”。这个故事成为宽容的美谈,已流传至今,获益者颇多。

宽容是一种涵养。宽容会使人们表现出良好情性,同时也能给人以广阔的思想空间和无尽的欢欣鼓舞。古代有位老禅师晚上到院子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一看就知道有人越墙溜达去了。这位老禅师就把椅子移开,然后自己蹲在那里。不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踩着老和尚的背跳进院子。小和尚见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禁不住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老禅师这时并没厉声斥责,只是以平和语气说夜深天冷,当心着凉。”这位禅师宽容了弟子,徒弟也因师父给了反省悔过的机会而深感内疚,此后再也不做违规的事了。不久,寺院所有弟子都知道了此事,就更没有人再到寺外闲逛了。这就是禅师的肚量,也正是他的宽容给了弟子接受教育和成长的机缘。

佛教中宽容的事例比比皆是,教义中所讲的“忍辱”实为宽容的广义概念。弥勒佛的形象表达着深邃的内涵:笑容呈现愉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方耳象征着福气,大肚表示宽厚能容。当人们拜佛时,难免不会从佛的神态中看到宽容、平直和开怀,就会悄然得到宽容、喜悦和福祉,必将受到微妙的感悟——生活之中肚量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