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4977200000005

第5章 文化概论(3)

文化动力社会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建设地方文化,有利于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基础,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培育优良民风,引领文明时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彰显以人为本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地方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凝聚了文化动力。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中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市第三次党代会已经拉开了建设文化强市的序幕,为文化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唤醒地域共同的文化记忆,文化就会成为一种最活跃的因子,深深触动着心灵的细软,在人们的血液里卷起情感的旋风。让我们擦亮中卫地方文化的精神底色,守望共有精神家园,为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将进一步明确,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将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实效性将进一步提高,地方文化发展繁荣成果,必将进一步惠及中卫各族人民群众。

五城市文化形象定位

城市文化形象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内在品位,是地方各种文化元素经过整合、提炼、升华后在人们意识之中留存的具体印象,展现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征、人文精神和发展方向,属于亮身名片。中卫城市文化形象需要准确定位并加以塑造。

时政背景中卫地处黄河金岸西端,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发达,物产资源丰富,社会环境和谐,是一座集山、川、河、沙于一体的充满活力的西部开放城市。那么,中卫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的时政背景是什么呢?就在于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所提出的“深人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为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的总体要求;就在于中卫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的若干意见》所要求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奋斗目标;就在于中卫市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所确定的旅游优先发展、外煤进宁、城市化带动、扶贫攻坚“四大战略”。就是要通过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城市建设富有创造力,点、线、面结合有序,声、光、色协调雅致,水、城、林相得益彰,地标性建筑抢眼,生态环境优美,民俗风情独特,活力魅力彰显,城市记忆倍增,城市功能和品位提升,使中卫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慈善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建市十年来,历届市委、政府立足和谐富裕新中卫建设,以“宜居、休闲、生态美”为城市目标,高水平经营管理城市并且不断开创城市文化建设新局面,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随着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人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卫“四大战略”实施已步人了快车道,需要以全新视野考量自身优势、竞争环境、发展趋势等动态变化,切实发掘、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完善赋予城市文化形象更为贴切的定位和新的内涵,塑造以“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为目标定位的富有底蕴、特色鲜明、意识现代的中卫城市文化新形象。

文化条件为中卫城市形象做文化定位,需要正确把握它所具备的基本要素、形态依据、文化特质及其文化支撑等方面的条件。

其一,中卫城市形象定位已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城市经济发展特色旖旎,城市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色彩斑斓,城市历史文脉韵致曼妙。通常在给城市文化形象定位时,一般都得考虑这些基本要素,并且或避轻就重取其首要,或伯仲并举互为表里。譬如:一些城市以其超大规模或拥有特殊品质的工业科技、农副产品以及自然风物而名世立身,如德国慕尼黑的“酒城”,中国大庆的“石油城”、抚顺的“煤城”、浏阳的“花炮之乡”等;有些城市常常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风格打造自我形象,如英国伦敦的“雾都”,中国哈尔滨的“冰城”、吐鲁番的“日光城”、苏州的“水城”等;有些城市历史遗存众多、文化传承流长、艺术氛围浓郁,如南京的“六朝古都”、广州的“五羊城”、湖北红安的“将军故里”、安徽的“灵璧石之乡”,以及宁夏中宁县的“中国枸杞之乡”、隆德县的“中国书法之乡”、西吉县的“中国文学之乡”等等。当然,还有一些诸如北京、巴黎、东京等多种元素交合并存的城市,在给城市文化形象定位时则另当别论。

2007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文化体育局、市文联、中卫日报社联合开展了向社会征集中卫城市文化形象定位语的活动,并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课题组,对城市文化形象定位问题进行探究。课题组直面沙坡头和中宁、海原两县,分析讨论了中卫地方文化的发展渊源、表现形态和本质特征,从自然、历史、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初步提出了“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的城市文化形象定位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为中卫确定的“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发展战略,市委、政府以全新的城市文化理念规划建设城市,致使地方文化元素在景观水系、府前府后广场、香山公园、五馆一中心等公共设施上得以凸显,让人耳目一新。之后,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将中卫城市形象定位语修订为“黄河水城、魅力沙都、休闲中卫”,更加具有坚实的时(人文历史)空(地情风貌)基础,这样的文化定位气磅势礴、震撼抢眼,满足了演绎思维导向需要,更加符合中卫城市目标,成为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实际需要。值得指出的是,在为城市形象定位过程之中,不论其理论依据多么充分,但必须特色鲜明、简洁明快、表述准确,既体现鲜明时代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够高度概括地方特点和城市个性,让当地人觉得恰如其分,提振豪迈,还要让外来者感到心悦诚服、印象深刻。

其二,中卫地方文化具有独特之处:从人文历史来讲,在于她的悠久、成熟、独特,有辉煌之象;从时代精神来讲,在于她的开放、包容、奋发,有青春之尊。

其三,中卫城市文化形象定位,已经具备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形态依据和文化支撑:在自然禀赋方面,拥有黄河文化、大漠文化、枸杞酿酒文化三种表象形态;在历史传承方面,拥有史前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西夏文化四种表象形态;在人文精神方面,拥有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回族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五种表象形态。与此同时,中卫地方文化的生态魅力,一则为中卫城市特色形成凝练了文化支撑,二则为中卫城市形象展示注人了文化灵魂,三则为中卫城市竞争力开辟了文化源泉,四则为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聚积了文化动力。这些都已经积淀成为中卫城市的精神底色,并不断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

定位联语经过系统研究,将中卫城市文化形象定位语确定为“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

在“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这个大的联合词组中,最具识别冲击力和文化张力的当数“沙漠水城、花儿杞乡”这一关键词组,但“休闲中卫”定位语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本来“休闲中卫”这个词组中的“休闲”属于共性词,现代汉语本意是“过清闲生活”,寓意幸福美好,由此推理得出:“休闲中卫,即宜居宜业的恬静惬意生活的中卫。”尽管“休闲”一词指代性很宽泛,用在当今哪个城市都能说得过去,似乎无关紧要,但用作中卫城市形象定位语的后缀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来高度凝练展现了中卫文化的表象形态、生态魅力和人文特质,二来真实写照了当地民众的生活习性,其实中卫人长期普遍受到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熏陶,同等条件下容易满足且幸福指数相对高一些。况且,如若没有“休闲中卫”这个词组做殿后延伸,就会迷失关键词组的方位和指向。故此,采用“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这一联合词组为中卫城市形象定位,既体现了中卫的城市特色,兼顾了中卫的历史文脉和现代气息,同时也抓住了中卫这座充满生机活力城市最具代表性的人文优势,具有对内引领激励的文化自觉和对外彰显召唤的文化自信,必将迸发出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不可替代的内生动力。

文化创意将城市形象定位语提炼表述为“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一来精辟,高度凝练,直击核心;二来精拔,没有雷同,响亮独特。由此,达到了让人们一听便能从成百上千座城市中认出、记住并产生联想和意境。

作为地缘特色的真实写照,用“沙漠水城”定位恰如其分。

“沙漠”是最强烈的形象元素,它让中卫城市走向了世界。沙坡头集沙、山、河、园、绿洲于一体,被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是中卫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卫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沙坡头”这一名称,其寓意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老龙头是长城的起点相一致,属于4.2万平方公里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大沙漠的起点。包(头)兰(州)铁路在中卫境内6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从20世纪50年代起营造防风治沙工程取得成功,铁路两侧巨网般的麦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从而确保了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的发明权和知识产权非中卫莫属,已于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光荣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成为国际治沙中国工程技术的发祥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其卓越的治沙成果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中卫地方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现了沙坡头独特的人文资源后,经过近30年的打造,2007年5月8日,沙坡头旅游景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已成长为一颗沙漠明珠、一个颇具魅力的旅游品牌。

近年来,中卫市实施“旅游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构筑旅游大产业,继沙坡头跻身于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最美丽的五大沙漠”“全民健身二十大着名景观”之后,随着腾格里沙漠湿地公园内涵的拓展完善,黄河沙坡头大峡谷漂流之都、世界沙漠博览园项目的建成,沙坡头旅游景区必将以独特魅力和浪漫情怀成为集沙漠产业、沙漠旅游、生态教育、治沙技术创新、会展示范“五位一体”的宁夏黄河金岸第一景、世界着名沙漠旅游目的地、西部国家级休闲度假中心”“世界沙都”当之无愧,沙坡头之旅定然令中外游客神往。

“水”是最为可贵的地缘要素,它让中卫城市充满了灵动和魅力。中卫城滨河而建,城因黄河而滋润,河因古城而光鲜,已经展现出一幅生态美的壮丽画卷。中卫城的独特之处有三:黄河,是她的地理命脉;古老,是她的文化底蕴;水系,是她的自然禀赋。滔滔黄河称作母亲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为国际社会所景仰。黄河万里,在宁夏的长度为397公里,而沙坡头区、中宁县共占到182.4公里,况且在一个西部城市襟带河山为数不多,达到“一河中流、泽惠一套”者更是难以企及,唐代着名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正是这一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黄河禀赋广博而厚重,以“水城”标榜更能体现中卫文化之源流。

至于“水城”之谓,在于中卫城傍河亲水,城依水而兴,水涵城而秀。从“水”的层面上来讲,中卫处在黄河与腾格里大漠的交汇点上,既是一座古老的滨河城市,又是宁夏沿黄城市经济带上重要的水生态之地,离开了“水”,被誉为“塞上江南”的中卫可能不复存在。事实上,历史上的黄河,从中卫北山向南不停地改道,黄河以北滩涂密布、湖泊相连、水草丰茂;现今的中卫市区,随着黄河金岸工程的切实推进,借助沙漠优质地下渗水成功引入市区循环利用,滋润水系面积近3万亩,实现了城市水系四季流淌,基本形成了“城内环水城外湖”的壮美格局。尤其是建筑总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的“五馆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文体活动中心,凸显出“生态、人文、科技”现代理念,“跨越伸展,和谐共荣”主题风格,致使楼在水中、桥在湖中、路在湖边、绿茵映照成为了现实,达到了“魅力古城画中来,水天相连家中央”的人文景象,从而尽显气派、风韵和秀美。加之香山湖、应理湖、黄河湿地公园、中央景观水道风生水起,以及外围的腾格里湖、马场湖、硝湖相映垫衬,宜居、休闲、生态美已经成为现实。从“城”的层面上来讲,中卫自古属于边陲重镇、军事要塞,既是古丝绸之路通都大邑,又是陕、甘、宁、内蒙古含水陆要冲和物资集散地。据史志记载,中卫建县始于秦代而成于西汉,已有2100多年历史,中卫城由兵镇演变而成为地域建制行政中心,已有600多年的沧桑岁月,尤其是市区内保存完好的高庙、鼓楼、民居更是令人幽然怀古。如今,放眼大漠,绿色长城蜿蜒、工厂林立,瞩目市区,仿佛古迹隐现、殿阁瞻望。

“沙漠”与“水城”在地理概念上以及人们的思维定式中,本应为相克而不相生的矛盾对立统一体,但沙漠的雄浑与水城的柔媚在中卫却能同生共荣,成为了富有联想并极具震撼的生态和谐之典范。因此,将中卫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为“沙漠水城”,既能彰显中卫的形胜特点和人文风貌,还可颠覆人们的潜意识并产生差异化情景冲击。

作为文化要素的高度凝练,用“花儿杞乡”定位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