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奈何公主想嫁我
49812000000912

第912章 可愿助我?

宁岚点头,目送妹妹去嫂嫂那边。

“岚儿,你推我去皎月亭坐坐吧!”元佑道。

“好。”宁岚推元佑去皎月亭。

皎月亭有几个妃子在,宁岚忙请安。

这几个妃子看元佑和未来太子妃过来,自然让出地方让他们说话。

“太子,你是不是有话跟我说?”宁岚道。

“你坐。”元佑道。

宁岚坐到一旁的石椅上跟他平视。

元佑缓缓的开口:“岚儿,你是知道的,我母后早年行军打战,常跟我父皇出入军中。这次去北境,我才知道我母后不仅在雪狼城一带颇有盛名。在北境也颇有威名,北境人提到我母后,无不赞颂。”

“皇后娘娘是我一直十分敬重的女子。”宁岚道。

“我母后早年推行女学,在雪狼城还有女学院。女子不仅可以读书,若是想学武,一样可以学习。雪狼城的弟子营旁,就是一家女学院。”

“大安城也有女学院,我很早之前去过一次,现在是贵族女子才去就学。一般的平民女子,极少能去。”元佑道。

“太子是要做女学吗?”元佑道。

“对,我要做女学,孔子曰有教无类,我要在大安大办兴起女学,并且要让平民甚至是家境贫困的平民家的女子也能上得起女学。”

“学女学,不仅学女德女功,也能学医术,学各类技艺,甚至武术。”元佑道。

宁岚听着心中一热,只觉得太子说的惊奇又令人心动:“太子有这般想法,实在是极好。”

“此事,我想交给你来办。”元佑道。

“……”宁岚睁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他。

“岚儿,你是贵女中的表率,又是享有俸禄有品阶的县主。由你来主持女学,再好不过了。”元佑道。

“可是这样好吗?”宁岚心突突的跳。

“自然极好的,明日我会上奏封表,请父皇封你为淑惠女君。到时候会设女君府,女君府跟女学院连在一起。若是东安能小有成效,以后便可以大安各处皆做起来。”元佑道。

“只是岚儿,你可愿意助我完成此大事。”

宁岚几乎冲口而出就说答应,思虑了一下,还是道:“为什么不是嫂嫂?她素来极厉害的。”

“阿难行事张狂,而且她是嫡公主,只怕别人看到她只能敬而远之,少了几分亲和力,再说她未必有精力做此事。”元佑道。

宁岚心中思量,若是自己当真去做女学,府中中馈又谁来管,母亲和祖母是否会同意?

元佑看她神色,露出苦恼的感叹一声:“我如今行事总是十分艰难,想做的事情许多,但身旁的人却极少。你我虽不能做成夫妻,但亦可做知己良朋,你可否在此关键之时助我?”

听他这么说,宁岚哪里忍心:“我自然愿意。”

元佑欣喜一笑:“那就好,既然你同意,明日我请封上奏的。”

“我就怕自己会辜负你的厚爱。”宁岚道。

“你行事仔细,又有章法,交给你做,我十分放心。我会请东安城几位有学识声望的大儒助你。”元佑道。

“好。”宁岚点头,“我会尽心做,定不会辜负你所托。”

元佑凝视她,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你我在此也说了许久,推我回去吧,不然父皇要找了。”元佑道。

“好。”宁岚推着他缓缓出了皎月亭。

“再过两日,我便会请人为你引荐当世的大儒和女学士,到时便会差人去接你。回头再选一些人给你差使,你看得用就留下,方便你在外面走动。”元佑徐徐的说。

宁岚只觉得这一刻都不真实,但是太子说的言之凿凿,皇上当真会同意吗?

“嗯,多谢太子费心。”

“以后我要麻托你费心。”元佑道。

“岚儿?”他又唤她的名字。

“什么……”宁岚推着他,心思还有些起伏。

“你要相信,这世间许多事情,虽然会让你有些烦恼甚至委屈。但并不值得你去费心,也不必去伤心。”

“有些人更是连你的半分衣角都不及,她们说什么做什么,更不需要理会,更没有资格伤害你。以后,你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元佑深深的说。

宁岚听了这话,只觉得心中一颤,她突然意识到太子在说什么!

太子难道知道府中的事情?

那日祖母当着母亲和伯母的面那般训斥自己,说她心眼太小,斤斤计较。她自小在祖母身长大,祖母疼她但也对她严厉。

她自知父母不在身边,所以从来都谨言慎行,绝不让自己行差踏错。

祖母行事有所偏颇,她只是略略提醒,却得她那般训斥,又怎么会不让她难过。

难道她是在祖母膝下长大的亲孙女,真不及才来府里几日的表妹吗?

这些不能深想,一深想便会觉得心酸。

她却没想到,太子竟会安慰自己。

“谢谢太子。”

此时他们已经回到花园之中,宁毅正找他,说太后正提起他,却不知他去了哪里?

宁岚立即退到一旁,太子的随侍阿吉立即上前推着太子到太后身旁去。

静平带着宁岚和宁芷她也一起进到露华园内。

“皇帝,今日是元宵之日,实在是个极好的日子。今日哀家有一件极喜的事情想跟你说。”太后道。

“母后请说。”景和帝道。

“是哀家之前跟你提过的,哀家想将芷兰县主指跟阿绥当世子妃!”太后十分欣慰的看向元绥和宁芷。

宁芷脸色一白,不由身体开始颤抖。

此时的露华园内,除了帝后,妃子,皇子及宗亲的一些告命夫人皆在。太后当众说起此事,让景和帝脸上的笑容都僵了。

更别说其他人,静平和宁毅等人,皆没有料到太后会突然再提此事。

“母后,此事朕不是说过,不必着急吗?”景和帝道。

“怎么不着急,哀家知道芷兰二月就及笄了吧?过了年阿绥也十七了。平王在南地十余年,如今就阿绥一个嫡子。哀家刚收到平王的信,他也请求哀家为阿绥指一门婚事。”

“哀家觉得芷兰和阿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壁人,越看越登对,他们二人婚配再合适不过。”太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