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5021400000014

第14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迷局中的真实谎言7

第二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迷局中的真实谎言7

误中虚招,兵败如山倒——袁崇焕的“落败”之局

局之秘籍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原来,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如此壮烈。事业、功名,在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全部都烟消云散了,死后唯一能做的却仍然是守卫自己一直以来所坚守的东西。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豪情,一身正义、满腔忠诚,一个大大的英雄。但是英雄又如何,在人生的棋局中,如果不善对弈,不能准确把握与分辨对手的虚实,最终还是会落得个千刀万剐的凄惨下场,袁崇焕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人物千秋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有胆量,好谈兵。正如金庸先生在《袁崇焕评传》中所表述的那样:“‘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的确是人如其名。……他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委靡的明末朝廷中,显得非常突出。”他在战场上,毋庸置疑,是个英雄;但在对弈中,他却并不是一个高手。更不幸的是,他遇到了皇太极,一个在军事实力与他不相上下,但在虚虚实实的棋局中,远远胜过他的人。

皇太极,即清太宗,满族,爱新觉罗氏。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也是继努尔哈赤之后清朝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统治为清王朝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对袁崇焕怀恨在心,但他并没有以硬碰硬的方式来替父亲报仇。而是精心地布了一个局,借崇祯皇帝的手,除去了这个战场上的劲敌和人情上的杀父仇人。

前奏:功臣是最大的障碍

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领6万八旗军,号称20万大军,进犯明朝辽东的宁远城,发起了明金(清)之间的第四次决战。而此时的宁远城,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变故之后,几乎成了一座孤城。城中一万多明兵被金兵重重围住,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

当时守城的袁崇焕虽不是武行出身,却对兵法了如指掌。面对努尔哈赤的猛烈进攻,他率领兵民拼死抵抗。连续两天,努尔哈赤不但未能攻克宁远城,而且还伤亡惨重。第三天,袁崇焕用西洋大炮,从上往下轰击八旗军,炮过之处,死伤大片。这次的宁远之战,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袁崇焕因为此战的胜利,获得了朝廷的表彰和升职。

这一战也是努尔哈赤自25岁征战沙场以来唯一的一次失败。这一年,他已68岁,用兵44年,久经战争的考验,可谓历史上的常胜统帅。而这一年袁崇焕42岁,第一次指挥作战。这唯一的一次败绩,让努尔哈赤一直耿耿于怀,没过多久他便含恨归天了。袁崇焕则因为魏忠贤及其亲信的排挤,无法在朝廷中立足,被迫辞去了官职。

第二年,崇祯帝即位。他一上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整顿朝政。他还将袁崇焕召回,将其提升为兵部尚书,负责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指挥,并赐给他一把上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整顿队伍,振奋士气。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被袁崇焕用上方宝剑给杀了。

失去父亲的皇太极对袁崇焕怀恨在心,屡屡进攻,屡屡败退。于是他决定改变进攻的路线,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道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这一招完全出乎袁崇焕的意料,同时也吓坏了朝廷中的大小官员,幸亏袁崇焕带兵及时赶到才控制住了局势。但是魏忠贤的一些余党却散布谣言,说此次皇太极的军事行动是袁崇焕引来的,其中必定有什么阴谋。这些谣言传到了崇祯帝的耳朵里,他本就是一个疑心颇重的人,自然对袁崇焕产生了戒备之心。

另一边的皇太极已经将袁崇焕看做是自己灭明的最大障碍,但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他觉得要除掉这颗眼中钉,硬攻是不行的,唯有智取。经过反复思考,针对崇祯帝的弱点,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除去袁崇焕的妙计。

布局:千刀万剐诛崇焕

有一天,明军在京城的德胜门和永定门外捡到了两份“议和书”,是皇太极写给袁崇焕的。这份“议和书”很快就被送到了崇祯帝的手中,朝中上下一片哗然,纷纷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

其实,这份所谓的“议和书”只不过是皇太极所安排的局中的一部分。袁崇焕对此一无所知,这份写给他的“议和书”,他根本就没有看到过。

接下来,皇太极找到了两个俘虏来的明朝太监,并派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到太监的关押之处,演了一场戏。

高、鲍二人故意趁两个太监未睡的时候,轻声地谈话。

高鸿中说:“今天咱们退兵,是皇上(即皇太极)的主意,你知道吗?”

鲍承先说:“没听说,你怎么知道的?”

高鸿中接着说:“刚才我看到皇上一个人骑马往明营方向去,那边也有人出来,他们说了许久的话才回去的。听说那边的人是袁督师派来的,他已经和皇上商量好了,大事眼看就要成了……”两个太监听了以为袁崇焕已经通敌卖国。

第二天,皇太极又命人故意放松看管,让两个太监逃走。他知道这两个太监回去之后,必定会将听到的事情告诉崇祯帝,到时袁崇焕必死无疑。

果然,两个太监回到皇宫后,把他们听到的一字一句地告诉了崇祯帝。多疑的崇祯帝听了,顿时信以为真,即刻将袁崇焕及他的亲信逮捕下狱。袁崇焕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想要争辩,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朝中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的为人和对国家的一片忠心,觉得事情不太对劲,便对崇祯说:“陛下,请慎重考虑啊!袁督师向来为国尽忠尽力,不会做出此类事情的。”

但崇祯帝根本不理会大臣的劝告,不久,便下令以叛国罪处死袁崇焕,在西市设刑场磔袁崇焕。磔刑是最残酷的刑罚,俗称 “活剐”,就是一刀一刀把活人身上的皮肉削下来,有数千刀之多,受刑之人要承受长时间的痛苦,才能死去。

在对袁崇焕行刑的时候,百姓不明真相,以为他通敌卖国,便纷纷争食其肉。袁崇焕就这样被一刀一刀地活剐,一块块手指大小的皮肉,刚从袁崇焕身上削下,即刻就以一钱银子一片的价钱,卖到了百姓手中。百姓买到之后,再用最恶毒的言辞诅咒他,然后吞下那块血淋淋的皮肉。试想那是何等惨烈的场面啊!据说在整个行刑的过程中,袁崇焕连一声哀号都没有,只是不住地叹气。一代英雄就这样离开人世了。皇太极借崇祯帝之手,杀死了可以帮助明朝抵御清军的唯一的大将。

在此后的明清战争中,明军再无可以牵制皇太极的力量,明军节节败退。几年后,清兵入关,占领了北京,明朝灭亡。100多年后,袁崇焕沉冤得雪,后人终于还了他一个迟来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