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大人物一样思考
5024000000048

第48章 令人愉悦的美好形象 (2)

第八章第三节令人愉悦的美好形象 (2)

第四,富有感染力。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三条,你就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了。但如果你还能做到这一条,就会使你更具魅力。你有没有注意到,成功者的重要特点是他的个性富有感染力。每到一处,他容易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打动别人,否则他怎么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你要努力培养你的感染力。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感染力呢?是什么构成感染力的基础呢?是什么东西感动你自己?你要观察那些使你深受感动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里既有性格的因素,又有语言的技巧。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感染力的基础是共鸣,是功能因素或情感因素的相通。

他们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为他们懂得大部分人所关心的东西,他们能细心的观察每个人的利益、态度与感受。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老总,你能不能通过一次讲话来鼓舞人心?有的人就很擅长这样做。他们在讲话中除了关于公司的现状问题外,往往还要谈到员工与公司的关系,员工对公司具有的价值,员工将从公司的增长中获得的收益。这样,他往往是通过功能性的诉求,通过讲话、神态与表现力来使员工们感动。

一个人的正义感、同情心往往是感染力之源。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感染力更多是来自于情感方面。所以,一个具有感染力的人,也是一个具有道德影响力的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对他人的痛苦有发自内心的同情的人。

“性格塑造人”,同样也是性格塑造成功。热忱、亲切、随和、谦恭、温和、宽容、感染力这些优秀的品质构成了你令人愉悦的个性,从而有助于你有成功。

赞扬能产生魔力

以忠实的态度对人,负责的精神对人,是交往的基本原则。交往最忌欺骗,说假话,办假事。如内心不诚,说的再好也终究要露出破绽,给人看出。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的人总是被看做油滑之徒,心肠不好的人。这样的人,一般人尚且不敢与之交往,何况上级。再说一次欺骗,将使上级长期不敢相信你,虽以后再赤诚相见,也难使人相信。诚能动人,惟有内心诚挚者,即使拙于言辞,拙于表情,都不会影响上级的信任,谁都会乐意与之交往。

“称赞”被誉为“具有魔术般的力量”,“创造奇迹的良方”。人际交往的技巧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称赞”。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一切的人都喜爱被人称赞,并且对别人的称赞有所回应。

具有自信心的成功型人物常常不吝惜称赞别人,当然是真诚地称赞别人的优点。而具有“自卑情结”的失败型人物,却常常挑剔别人,攻击别人的缺点。人皆有长短处,作为个人来讲,若注意自己的长处,则充满自信心;若注意自己的短处,则灰心丧气。既然从何处着眼在一个人身上都会影响成功和失败,对于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来讲,从何处着眼就更为重要,称赞则与人为善,挑剔则与人为恶。称赞是改善人际关系最有效的处方。这个处方对于上下级人际关系也同样有效。称赞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赞扬对方的优点,而不是恭维、阿谀、拍马屁,不是外交辞令。要发掘对方身上真正的优点来欣赏。如是一般性的外交辞令,别人很快就会察觉。如果夸大其辞的奉承,那么,上级当然感觉得到这不是出自内心的欣赏,不是讽刺也是别有用心。结果还会产生怀疑与戒心。上级不会糊涂到没有一点客观的自我评价的地步。所以赞赏不是虚伪地添上对方身上所没有的优点或把缺点说成优点。而必须是出于鼓励别人发扬优点的诚心。

赞赏的原则应是真诚地欣赏对方优点,或者间接地赞赏对方行为或所拥有的东西,不能说:“你太聪明了,太好了,你是最好的上级”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从大处夸奖既显得虚泛又显得你不真诚。应赞赏上级过去的实绩行为或某种优点,这样上级不仅感觉到你的诚恳,也了解到他在什么方面受到欣赏。

在相互沟通的交往中,真诚的赞赏是强有力的粘胶剂,对于上下级的交往更是如此。

不要侈谈自我否定别人

“嘴尖必然腹中空”、“会吹者不会做”是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常理。所以我们不要一见面就急于推销自己,炫耀自己,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形象。

国外不少学者提出若干留下好印象的操作方法:

在谈话方面,日本学者多湖辉认为,在进行谈话时,如能事先陈述自己的谈话有几个主题,就能使人对你产生更好的印象。所说的话能使人极易明了,是使听者对讲者产生良好印象的要点之一。

然而,到底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方法很简单。多湖辉先生根据自身经验介绍说:首先,每次当我准备开口讲话时,为了使对方能轻易明了我要表达的内容,我一定先说:“我今天要说的主题有以下三点……”,把各个主题一一叙述后,再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并做一番讲解。这样一来,听讲的人一定可以很快明白我讲的大概内容。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那么,为什么必须先陈述自己讲话的主题呢?因为人类是世界上惟一拥有自我见解的高等动物,这就意味着听者若能事先把握讲者的讲话主题的话,就会一边听一边预测:“接下来恐怕会说……吧!”这样,听者随着谈话的进行在心理上对谈话产生某种程度的见解,这就很容易了解谈话的内容。也就是说,讲话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如果能先提示主题所在,听话的人明确主题后,就可以顺着自己了解的思路听讲。因此,即使讲话的人有时没有按顺序叙述,或有时重复,也不会令人感到混淆不清,不知所云。

每个人都希望在上司面前突出自己的才干,借以留下良好印象。怎样做到既突出优势又不显得狂妄自大呢?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优势集中在三个项目之内,这样就可以增强别人的印象。

日本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有一家业绩超群的大饭店。居住在附近县市的居民,若有大型的结婚典礼,都愿在这家饭店举行。在当地人的观念中,租用这家饭店,会让人感到十分荣耀。这家饭店为何如此享有盛名呢?主要是业务经理把饭店的优势集中在两点的缘故。

这两点就是,只有这家饭店才会做出独特的合乎标准的菜肴和宴席,还有它所使用的美术灯,也属全国第一。在日本,一坐进出租汽车,只要告诉司机这家饭店的名字,多数司机都会随口说:“是不是那家美术灯很漂亮的饭店?”或者说:“是不是那家能做出标准菜肴的饭店?”由此可知那家大饭店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知,推销自己的要点须尽量简要,顶多以三点为限,如果太繁琐,反而会冲淡自己的优势。

保持适度的交谈距离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与人应酬是不可避免的,要想给对方留下好感,可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

那么理想的交谈距离是多少呢?心理学家做过试验,得出一个结论:谈话的距离较近,能制造一种融洽的气氛,消除紧张情绪。最合适的距离就是一方伸出手可以够到另一方,即50厘米左右。

如果你想在社交中尽快打开局面,适应环境,那么,每次与人打招呼或谈话的时候,要注意尽可能地把距离拉近一些。即使到一个从未去过的新单位联系工作,或者跟一个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也要放开胆量,走到他跟前去说话。当然要注意,拉近距离并不是亲密无间,特别是在与上级或女性打交道时,不能冒昧莽撞,不然会引起对方反感,以为你没有规矩或用心不正,反而弄巧成拙。

当一个人逼近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往后退。为什么?因为你需要用距离避开他,保护自己。

心理学家发现,甚至相当老于世故的人,首次会面对围桌而坐也比面前空无一物自在。在对话者之间放办公桌或茶几,对于造成良好的气氛相当有益。历史学家甚至发现,当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不得已接受采访时,他总是坐在一张摆得高于记者座位的大办公桌后面。距离使人安全、自得。

社会学家提出,人们在交际中,大致有三种距离,即相距很近的亲爱性距离、相距较近的朋友性距离和相距较远的社会性距离。在交际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况,保持不同的距离。

距离不仅有物理距离,还有心理距离。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一样有远近之分。比如男性师傅出差回来时,给自己的女性年轻徒弟带衬衫之类的礼物,从心理距离上说,就太近了,不合适。我们要善于与交际客体保持适当距离。但是,也要因人而异,不能死板,否则,也不便于制造出一种亲切的气氛。

我们常在车后看见“保持车距”的牌子,其实人与人相处也需要保持距离。本来人与人之间保持有一些神秘感,会觉得较有魅力,如果全部暴露出来就不行了。倘若老板和职工连着好几天时时相处,过不久,一看到对方的脸都感到讨厌。人际关系原来就很微妙,还是彼此保持有一些神秘感才好。总之,保持距离很重要。

宴会中获得令人愉悦的美好形象

与人共同进餐时,有些人无法立即决定自己爱吃什么,而使四周人着急不已。另外一种情形是,好不容易决定吃什么,接着又在菜单上比划一番,要更换几样。像这种情形,如果是年轻的小姐的话,可能还会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但如果是一位男士,就难免会受在座之人的轻视了。因为这种态度,会给人一种优柔寡断的印象。

或许有人说仅凭这一点就不如此的评语,未免太武断了。但是,正是类似点菜这点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俗话说“以小见大”,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星期天,一位企业经理家突然来了一位客户公司的年轻职员。这位年轻人开口说:“前几天我和你约定的东西,我已经拿到了。因此,我特地送来给您。”说完就把这地道的乡下酒拿了出来。这位经理听见了对方所说的话时,才猛然想起自己在半个月前曾和这位生意上来往的顾客在一起喝酒,对方曾说:“我的故乡所酿制出来的酒,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品。”于是,经理说:“真的有这么好喝吗?如果你有机会拿到,麻烦你帮我买一瓶好不好?”这就是当时约定的情形。没想到对方竟遵守诺言,因此,经理非常感动。

在一般的场合,如不遵守约定,就是虚伪,不诚实。然而,在宴会上,往往就不再遵守这一条了。也就是说,在喝酒时的约定,大家都认为只是一种开玩笑而已。因此,对于不能遵守在酒席上的约定的人,也不会责备的。但是,经理觉得这位年轻人竟然连宴席上的约定也能遵守,所以非常感动。因此,若想要给人强烈的印象,像这种意外感最有效。使人感觉越意外时,所产生的印象也越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想要把自己的诚意强烈地让对方感受时,像这种半开玩笑的约定,最好也能够确实地遵守。对方认为我们不可能实践的约定,如果你能够确实做到,由于事出意外,就可以强烈地表明你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