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5024900000050

第50章 教育成长影影个性 (1)

第八章第三节教育成长影影个性 (1)

人的性格不能自发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总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和培养才行。对正在成长着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对性格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与性格形成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在家庭中约占2/3以上的时间,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家庭教育的性质和家庭心理气氛、父母本人的性格等都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打下深刻的烙印。

一般来说,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对众多的家庭进行分析,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家庭。

1.理想型家庭

家庭结构完整,心理气氛和谐,家长有一定的政治、科学、文化素养,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能用正确的方法方式教育子女,家长在子女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家庭成员之间有民主气氛。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善良、豁达、开朗、上进心强、富有同情心。

2.专制型家庭

父亲(或母亲)俨然以家长自居,专制、压服、暴躁、滥施惩罚,母亲(或父亲)在家庭中则处于无权的从属地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虽有威严,但没有威信。这种坏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是意志薄弱、倍受压抑、不会独立思考,就是暴躁、凶狠、肆意妾为、拒绝家长或教师的合理管教,成为难教育的孩子。

3.溺爱型家庭

家长对孩子没有要求,一味地迁就,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惟恐孩子不高兴。孩子是全家的中心,长辈围绕孩子转。在这种家庭中,家长是孩子的奴隶,决无任何威信可言。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成为惟我独尊、任性、为所欲为、厚颜无耻、心肠冷酷的人。

4.教育不一致的家庭

父管母护,父严母慈,或父从母命,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家长毫无威信可言。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顽皮,我行我素,不听管教,对外界刺激麻木、冷漠,无动于衷,成为难管教的孩子。

5.放任的家庭

家庭关系不正常,家庭结构不完整,孩子的教育无人过问,父母本人的品行不端正,家长根本就没有威信。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对人不信任,对人生对社会冷漠甚至敌视,大胆妄为,毫无顾虑,在外界的引诱下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比较以上五类家庭,第一种家庭是最为理想的。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养方式应该是启发引导,言传身教。一方面和他讲道理,另一方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对孩子的爱护、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爱父母,尊敬父母,和父母心理交融,对父母的话句句入耳,心悦诚服,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去做。反之,如果对孩子放任自流,粗暴打骂,往往会导致孩子和父母心理上的疏远和对抗,其教育效果是很不好的,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家庭教育还与父母的文化素养,父母与子女的亲密程度有关系。因为父母的文化素养,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父母的理想、情趣、家庭关系、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父母的职业、地位,而职业地位决定着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从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精神和物质条件结合在一起,在家庭中就造成了某种形式的有利于儿童性格发展的条件积累。

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关系是很密切的。这种关系在社会心理学上叫做“情感交融”,人们通常说孩子对父母很“亲”,就是指的父母和子女的亲密程度。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一种是分居型,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把孩子放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处;第二种是忙碌型,就是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但事务忙或经常出差,常常是一个月或几个月不同孩子见面;第三种是冷漠型,父母虽和孩子天天见面,由于沉溺于赌博等不良嗜好中等原因,不关心孩子,和孩子的互动频率很低。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能真正起到启发、引导作用,家庭教育不能成为孩子发展优良性格的土壤,儿童就易养成不良性格和作风。

早期教育方式与性格形成

孩子在无知无识的幼儿期,还不能意识到自己。3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但是仍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时候,他们认识世界,一是靠父母的教育引导,二是靠模仿。父母亲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的内容,以及父母本身的言谈举止,家庭环境和文明程度,对儿童刚刚开始成长的性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并不是每一个人在幼儿时都能受到正确的早期教育。相反,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地教育孩子。或者因为工作很忙,顾不上教育孩子。这样,许多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就随之出现,使儿童的性格受到不良的影响,导致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性格。

1娇生惯养下的性格

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子女少的情况下,孩子是全家的宝贝,感情的寄托,注意的中心,全家人一切都围绕孩子转,一切都顺着孩子来。在这种百依百顺、娇生惯养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一些什么样的性格呢?(1)胸无大志,不能自立。从小受到父母百般溺爱、要啥有啥的幼儿,即使到了成人年龄,自立意识也仍然较差,安于享受,不求进取,缺乏生活的压迫感,内在精神状态比较松弛。(2)任性,脾气暴躁。大人对他百依百顺,需要什么马上就要得到什么,想做什么就得让他做什么,稍不遂意就会摔盆打碗,大哭大闹。从小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长大了不下一番相当大的功夫是很难戒除的。(3)怯懦,娇嫩,不能吃苦。由于从小没有经过风雨,没有受到磨炼,因而缺乏坚强的素质,一遇到困难便惊慌失措,在艰难困苦中往往缺乏坚持精神。(4)胆小怕事。从小过惯了受保护的生活,一离开保护就感到心虚、害怕。(5)懒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都由大人服侍,长大了自然也容易懒散。

2棍棒教育下的性格

有些做父母的认为:“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对孩子常常施之以“棍棒教育”,结果同样给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很坏的影响。有的孩子在体罚之下,长期在压抑和畏惧的精神状态中生活,中枢神经受到严重压抑,致使性格从小就显得抑郁和颓唐,很不容易振作起来。有的被打怕了,失却了少年儿童应有的生动活泼的天性,变得怯懦而又呆滞。也有的孩子越打越犟,越是挨打,反抗意识越强。经常挨打的孩子,还有可能变成“厚脸皮”,开始一两次受到责打,可能认为是可羞的。受到的责打多了,就会满不在乎。

3简单化管教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