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
5034300000016

第16章 游刃职场的做人之道(2)

Rose和这位同事的合作之所以如此成功、顺利,一是由于这位同事的积极配合和全身心的投入,另一方面则是Rose态度的转变,她在与这位同事的合作过程中,发现了这位同事的优点,态度的转变让他们之间的合作更为愉快和顺利。那么,在你周围,那些曾经让你烦恼的同事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的,只是你是不是善于睁大双眼去发现对方的这个亮点。

职场中的同事不可能成为独自行动的“游侠”,很多工作都是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的。公司的发展,个人业绩的取得也是依赖于整个团队的合作,因此,排斥同事的做法只能阻碍自己职场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团队的合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长补短,只有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亮点才能愿意和对方合作。要知道,善于合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懂得信任,配合同事完成工作

一个人最可怕的灵魂是封闭的灵魂,一个人最绝望的状态是失去对别人的信任。当今职场,你对同事有足够的信任吗?当然,同事之间涉及利益之争的时候,大家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谋划,但是共同面对困难的时候,你还是应该信任别人,只有这样对方才能对你无条件信任。

不相信同事的人,自己在工作中也会变得疑神疑鬼,疲劳不堪。同事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像战友,只有放心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同伴,才能直面敌人的进攻。如果你不放心背后的战友,只要你稍微一回头,你就可能被干掉!

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最终成功,一定不会只是个人的“单打独斗”。你先对别人有诚信,大部分人也才会对你有诚信。就算你有时候被别人骗了,也不能因此就丢掉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自己成功和幸福的根基。

俞敏洪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的话:“多相信别人一点,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我今天从华盛顿到这里,一路上就已经对无数人表示了信任。当我坐出租车到机场时,我相信司机一定能小心开车,把我带到机场,不至于在路上撞车,坐在车里,我实际上把生命交托给他了;当我走进机场时,我相信机场安全人员一定能把恐怖分子挡在外面,保证飞机的安全……我们每天都在付出无数的信任,没有这些信任,我们根本就活不下去。”

俞敏洪深谙这一道理,他把这种信任也渗透到了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

案例

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首当其冲成为最敏感的疫情区,而人口密集的培训学校深受影响。在此期间,许多学员不敢上课,纷纷要求学校方面退还学费,北京有一些学校因拒不退还学员的学费而最终倒闭,但俞敏洪选择了信任,他相信危机终会过去,他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珍惜他的信任,结果新东方挺过了这次难关。

俞敏洪以前制定的“无论什么情况,都要确保新东方在银行的存款达到一亿左右”的政策,在“非典”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4月30日,全国新东方学校都宣布停课后,俞敏洪迅速作出决定,学员可以退班、转班、原听课证两年内有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们的利益。“非典”过后,果然,新东方的培训班频频爆满,甚至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

同事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俞敏洪坦言做新东方这么久,也受了不少人的骗,但是他依然相信大多数人是好人。即使被骗以后,他也不去记恨骗自己的人,只是认为自己的判断力出了问题,错在自己,不在别人。在他的这种心态的引领下,俞敏洪和新东方上百个管理人员和高级教师的关系都非常融洽,所以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你一定要相信别人。”

案例

珊珊刚进公司实习。不久,有一次公司组织活动,大家做了这样的一个游戏,那就是选择一个人站在高台上,背向同事,然后倒下,倒在同事的手臂中。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人相信自己的同事,相信他们是自己的依靠。

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第一个站出来,因为在大家的眼里,后背是最容易遭暗算的地方——因为你看不到它。

但是珊珊站了出来,虽然她的心里也非常紧张,但是她还是没有犹豫,也没有窥视别人。珊珊懂得当自己窥视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可能在窥视自己。即便不是自己的队友,也可能是自己的老板。

于是,珊珊毫不犹豫地倒了下去,同事们牢牢地把她托了起来,平稳“着陆”。经过这次活动之后,珊珊成了同事中最受欢迎的人,并且是实习生中第一个转正的员工。

每个人在职场中都是透明的。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人不可托付,那么反过来他们也会觉得你不可托付。如果你很坦然地放心你的后背,那么恭喜你,你迟早会是做老板的料,你的职场路也会越走越宽。因为一个人之所以能放心自己的后背,要么是因为他心胸坦荡,要么是因为他背后有一群值得托付的人。不论哪一条,此人都将很成功,前途无量。

要有自信,这样别人才能相信你

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你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别人就会认同你的自信,你就会因此而越来越自信。

很多刚进职场的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从事一份自己还没有把握完全做好的工作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自信?又是谁,偷走了自己的自信?

实际上,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长期行为中渗透出自信,那么,别人捕捉到的信号就是——他是自信的!也会因此更看重你。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谁的面前,都一定要记住这样的一句名言:“没有你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

案例

沈阳是一家网络公司的部门经理,在他当职的几年时间内,有一件事对他影响非常大。

沈阳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同事们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但是他自己知道,到了公司的老板面前的时候,他会紧张,也非常担心自己会说错话。当时,如何建立一种自信的良性循环,是他也曾苦恼过的问题。

有一天,机会来了。公司要进行改组,老板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对于改组这个问题,沈阳的看法和老板不同,于是他作了大胆的发言,他说:“在我们这个公司里,员工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而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想法……”

沈阳说完之后,会议室内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他发电子邮件表示了对他的自信和大胆的佩服。然而结果是,老板不但接受了沈阳的建议,改变了公司此次的改组方案,并在与公司副总裁开会时引用了他的话,劝大家开始改变公司的文化,不要总是陷在改组中,造成公司的智商相减。

从此,沈阳再也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了,他在任何人面前都拥有了同样高度的自信。

是的,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人际交往和互动的现代社会里,凭着默默做事情就想脱颖而出获得成功,似乎越来越不可能了。唯一的做法是,勇敢地说出和实施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尊重自己的话语权,然后尽一切可能去影响同事、上司、下属或客户,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打动他们,形成一种互动的集体自信心。唯有自己昂首挺胸,在刀光剑影的职场里保持坚定的自信心,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案例

Ben是办公室里的魅力先生。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任何时候都给别人干净、干练的感觉,而且,他谈吐得体,举止从容。无论见多么“大牌”的客户,他确信自己只要发挥良好,在客户眼中,自己就一定是一个精明有效率的咨询顾问。

刚开始工作的一年,Ben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而这一切的改变是通过他的两次尝试才完成的。

刚参加工作的Ben不够自信,平时和客户谈话也总是很紧张。他想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掩饰自己的不自信,于是他把所有要向顾客介绍的情况都印刷在宣传单上,约见客户的时候,就把宣传单递交给客户,而且后期的沟通,Ben也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和客户联系的。

可是大半年过去了,效果非常不理想,很多客户根本就不愿意看宣传单,而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加直接的口头的讲解。还有的客户,接到Ben的宣传单后,立即就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Ben因此受了很大的刺激,他下定决心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训练,来提升自己在交往中的自信。Ben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他在家里模拟办公室演讲和讨论的场景,还非常用心地用DV录制下整个过程。表演结束后,Ben反复地回放分析,找自己的失态处和不足处。然后加以改进。

终于,这个方法让Ben用自信的表现赢得了客户,当客户认可他的战略咨询的结果,并因为采纳了他的建议而使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时,他的自信指数更是疾速飙升。

说话准确、流畅、生动,是衡量职业人士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标准,也是考核是否具备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语言能力是提高自信心的强心剂。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别人会认为他一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同时他充满信心的话语也会感染对方,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直到让人们相信,他的自信对他人有着巨大的帮助。

所以,现在就用语言来传达自信的信号吧,无论对方是一个人还是几个或一群人,试着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别在意对方冷漠甚至是嘲笑的反应,只管自己说得是否清楚、干脆,是否把要说的话全部都说出来就可以了。

只要坚持不懈,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心里渐渐地充满自信和力量!

不自满,足够好还是不够好

大家应时刻抱着“足够好是不够的”的心态,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把自省的态度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

李开复曾经讲过这样两个事例:

案例

第一个事例发生在微软公司,李开复认识一个刚加入微软的市场经理,他代表微软去参加一个商品展。回来后,他兴高采烈地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整个产品小组。他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在这个展览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十项大奖中我们囊括了九项。让我们去庆祝吧!”

但是,令这位市场经理万万没有没想到的是,只在一个小时内,他就收到了10多封回信。大家并没有急于庆功,而是追问没得到的是哪一个奖、为什么没得到那个奖、明年怎么样才能得到这第十个奖?

后来,这位市场经理告诉李开复,就在那一刻,他才理解了微软为什么会成功。

另一个事例是Google,Google的企业文化里有一句格言:“连卓越都不够好。”李开复说Google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Google要求自己的工作永远超出用户今天的期望,可以预测用户未来的需要。我们不会接受把‘最好’看作终点的想法,我们认为每一个‘最好’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Google希望,我们可以将每一个最好的技术看作一个起点,在这些起点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创新和变革,我们会永远带给用户充满欣喜的惊奇。”

职场同样如此。有一次,有人请教麦当劳公司创办人克罗克先生维持长久成功的秘诀,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若青涩,便还能成长;你若熟透,便将腐烂。”只要感觉自己还“青涩”,自己就有不断成长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满了,那就是腐烂的开始。

怎样选择,命运全由你自己决定。有的人总是骄傲自满,感觉自己非常成熟,感觉自己的工作业绩和能力都已经很不错了,工作经验也足够丰富,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同事。这样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存在,看不到别人的力量,当一个人看不到危险存在的时候,危险就会真正来临。

案例

35岁的罗云和32岁的洪丹丹在公司中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晋升,她们同属于公司的元老,并且承担着为公司培养新人的责任。

罗云的销售额名次要比洪丹丹差一些,所以,在洪丹丹看来,自己晋升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毕竟在公司都是以能力说话的。于是,她仿佛已经获得了升职的机会,不但在日常行为中渗透了一种“领导范儿”,而且还常常对罗云进行所谓善意的“指导”。

罗云仿佛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她虽然年龄比洪丹丹大一些,但是年龄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丝毫的痕迹。罗云说话前都会露出真诚的笑,说起话来总是细声细语,公司上上下下都喜欢罗云的性格。

她俩所在的部门是销售部,每当出现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事情时,罗云就会被推到前线,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只要罗云出面,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就这样,在大家的一致推举之下,罗云得到了晋升的机会。但是洪丹丹并不甘心,她认为即使人缘再好,领导也会看重她的能力的。于是洪丹丹主动找领导谈话,没想到,领导的回答却是:“罗云具备软能力,这种能力正巧是团队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她能把所有的人凝聚到一起,大家心悦诚服地跟着她干活,有什么不好呢?”

在职场中,最忌讳的就是用“自满”把自己“孤立”起来,别人觉得你“牛”的同时,自然就会排挤你,而与人沟通、协调、协作能力的强弱是公司考核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与其自满,不如客观地看待自己,毕竟有时候真的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特殊才能,而只是因为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一些而已。如果自满还只是一种心理,那并无大碍;但是,自满一旦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危害就大了。自满一旦发生膨胀,就会心浮气躁,就会忘乎所以,就会自我陶醉。

尤其和同事产生竞争的时候,一定要用谦虚的态度去和竞争对手接触,并和他去探讨工作。如果对方愿意和你接触,那么你的大度就会赢得老板和同事的更多的尊重,你在胜算上就增加了一筹;如果你主动接触而对方不愿意搭理你,那你胜算的几率就会更大,因为在同样的条件下,领导更喜欢用心态较好、能够有容人之量的管理者,而不是气量狭小的管理者。

所以,不能自满,也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不要总说别人不可能,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不怕挫折,每一次困难就是一次学习

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并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机遇和选择,那么,真正应该对你的失败负责的,恰恰是你自己的放弃,而不是世界的不公平。

案例

虽然小T说,其实没有什么天才,他也从未以天才自居过,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是一个卓越的职场人,他创造了天才般的职场辉煌。

但是,也许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小T曾经也在职场上受到过打击。小T在博士生生涯里,成绩依然优秀。他运用统计学使语音识别率大大地提高了,而博士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让全美的科技界震惊。这样一个明星学生可以说没有什么忧愁可言。但是,一次暑期课程却给了小T不小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