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
5034300000033

第33章 做优秀的自己,秀出最好的一面(1)

成功不仅需要想法,更需要做法

人们通常赞美灵感,但是不愿屈尊出汗、出力地努力付出。拥有新颖的想法很重要,然而在任何伟大的成功故事里,好的想法仅仅是个开端。好想法必须配套好做法。这里的好做法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要去做,其次是要会做,而不是盲干、蛮干。

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迪诺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我要采取行动,我要采取行动……从今以后,每小时、每一天都要重复这句话,一直等到这句话像我的呼吸一样,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动,要像我眨眼睛那种本能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实现成功的每一个行动,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制约我的精神,迎接失败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战。”

20几岁的年轻人正处于人生最好的时期,可以界定人生目标,认真制订各个时期的目标,但如果不付诸行动,还是会一事无成。假设你想出国旅行,于是制订了一个旅行计划,花了几个月时间阅读能找到的各种资料,订了飞机票,并制订了详细的日程表,标出了要去观光的每一个地点,甚至连每个小时去哪里都定好了。这真是一次完美的计划,可是最后时刻你因为怕高,不敢上飞机而取消了这次旅行。这不是很可笑吗?

100个想法不如一个做法。无论什么事,如果想到了,就应该去做;做,就要马上去做;马上做,还要做得好。做,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成功。

案例

美国成功学家格林曾不止一次对听众开玩笑说,全球最大的航空速递公司——联邦快递其实是他构想的。格林没有说假话,他的确曾有过这个想法。20世纪60年代,格林刚刚毕业,每天都在为如何将文件在限定时间内送往其他城市而苦恼。当时,格林曾经想到,如果有人开办一个能够将重要文件在24小时之内送到任何目的地的服务,该有多好!

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停留了好几年,他也经常和人谈起,遗憾的是,他没有行动,直到一个名叫弗列德·史密斯的人真的把它变为实际行动,格林才后悔莫及。

无独有偶,同样是关于世界500强企业的故事,却有不一样的结局。1952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东芝公司积压了大量电风扇。公司领导层绞尽脑汁,想出很多方法,销量却依旧不见起色。一个员工也想努力为公司解决难题,以致废寝忘食。

这天,员工走在街道上,无意中看到很多小孩子拿着五颜六色的小风车在玩,他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想法:为何不把风扇的颜色改变一下呢?这样一定能吸引年轻人和小孩子,也可以让成年人觉得彩色电扇能为居室增添光彩!他立即跑回公司向经理建议,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特地召开大会研究并采纳了这位员工的建议。

1953年夏天,东芝公司隆重推出一系列彩色电风扇,深受人们喜爱。当时市场上电风扇一律是黑色面孔,当这种彩色电扇推出时,立刻掀起了一股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风扇在短时间内售空一空,公司也很快摆脱困境。提出建议的员工也因此获得公司2%的股份。

有了好创意,一定要去做;有了好想法,一定要有好做法。大脑加上双手,才是实现成功梦想的双翼。

拥有激情才能不断创造成就

你对现在的工作有多少激情?是否还像你刚入职第一天的时候,那样雄心勃勃?很多年轻人刚刚跨人职场之初,不但干劲儿十足,激情高涨,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前途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几个月之后,情况就不再如此,有时候难免就会感觉到自己简直与机器人一样,每天是上了班就希望能早点下班,一点儿也没有原先的激情了。还有的青年人,缺乏耐心,只要工作中出现不顺心,就会由着自己的性格去换工作环境,然而每一次跳槽的结果,都会使自己的情绪出现一阵低落。实际上,与其换环境,不如找回热情高涨的工作激情。

当然,如果你还有激情,那么恭喜你,你离成功只差一步了。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在这位世界首富看来,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心或者其他东西,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

诚然,这些都成功地移植到了他的事业中,成为微软公司文化的核心,并有效地渗透到每一个微软员工的内心。人们是这样评价微软的:“微软文化渗透着一种激情,每一个员工都认为自己做的事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甚至连看门的人也会觉得能给微软看门是一件异常荣耀的事。这种心理像基石一样支撑微软王国多年来在IT界傲视群雄。”他们的成功我们同样可以复制,每天告诉自己这是一份伟大的工作,并投入激情,你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也会因此受到他人的肯定。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激情呢?让我们先看下面的故事。

案例

N是一个普通的平面设计师,他每天上班朝九晚五,总是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也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制作出中规中矩的设计。但是,创意总监总觉得N设计的作品,缺少创意,没有感情,甚至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个人丝毫的情感表达,这对于某些作品来说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于是,他告诉N:“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否能够算得上是艺术家,都要在自己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非常重要。”

N非常吃惊,他说:“可是,这样对我们公司有什么好处呢?毕竟我并不是知名的设计师。”听到N的疑问,创意总监认真地说:“公司并不在乎你的名字,能直接为公司带来什么。我这样做,只是让你自己找到创作的激情,想想看,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说明你对自己的创作有一定的自信,你觉得自己的作品非常重要而且极具价值。如果连你自己对待自己的作品都不严肃的话,你又怎么能指望别人严肃地对待它呢?”

N非常感激创意总监的指点,一个月后,N的设计果然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想要有好的作品,就要重视对自身激情的寻找,除了设计人员,对于其他行业的职场人来说也是一样,想要自己更好地应对工作,可以多从生活细节上留住激情。例如,每天花一点儿时间在自己最喜欢的兴趣上,比如,利用上班前和另一半吃顿早餐,晚饭后整理阳台的花花草草,上网和计算机玩15分钟的围棋。

或者,给客户服务的时候,如果公司制度允许,那么一定要让打电话求助的人知道你的名字和直接联系你的方式。还可以把自己的名片留给每一个你曾经帮助过的用户。让用户知道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直接联系你。让自己成为那个特别的人。

最后,当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还可以准备一张小卡,每天至少写下两件在工作中让你感到骄傲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大事,但是确实是自己付出过努力的事情。这样能让你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每一天都有奋斗的窃喜和甜蜜。

让自己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正上方,写着这样一句话:“天国的第一要律是秩序!”秩序,是高效的优秀员工要了然于胸的必修课。专家指出:所谓高效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就是选择一个较佳的工作秩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忙乱,增加单位时间的效率。它既有益于工作,也有利于健康。

《有效的经理人》一书中写道:“我赞美彻底和有条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下了心血,就可减少重复,开启更大和更佳的工作任务之门。”培根也说过:“选择时间就等于节省时间,而不合乎时宜的举动则等于乱打空气。”工作无序、没有条理,必然浪费时间。试想,如果一个搞文字工作的人资料乱放,本来一天就能写好的材料,找资料就找了半天,岂不费事?

西方一些“支配时间”专家运用电子计算机作了各种测定后,为人们支配时间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整齐就是效率”。他们比喻说:“木工师傅的箱子里,各种工具排列有序,不同长度的钉子分别放好,使用起来随手可得。每次收工时把工具放回固定的位置同把工具胡乱丢进箱子里所费时间相差无几,而效果却大不一样。”

工作有序性,体现在对时间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很多成功人土指出: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内容清楚地写出来,便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就会使工作条理化,因而使效率得到很大地提高。只有明确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才能认识自己工作的全貌,从全局着眼观察整个工作,防止每天陷于杂乱的事务中;只有明确办事的目的,才能正确掂量个别工作之间的不同比重,弄清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哪里,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消耗了时间,又办不好事;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范围,才能摆脱自己的工作和下级的工作、同事的工作及上级的工作中的互相扯皮和打乱仗的现象。

填写自己应干工作的清单是使自己工作明确化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其方法是在一张纸上首先试着毫不遗漏地写出你正在做的工作。凡是自己必须干的工作,且不管它的重要性和顺序怎样,一项也不漏地逐项排列起来,然后按这些工作的重要程度重新列表。重新列表时,要试问自己:“如果我只能干此表当中的一项工作,首先应该干哪一件呢?”然后再问自己:“接着,我该干什么呢?”用这种方式一直问到最后。这样,自然就按着重要性的顺序列出了自己的工作一览表。其后,对你所要做的每一项工作,写上该怎样做,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每项工作上注明你认为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办法。

为了使工作条理化,不仅要明确你的工作是什么,还要明确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及工作进度,并通过有条理的连续工作,来保证按正常速度执行任务。计划是指对工作的长期打算,而日程表是指怎样处理现在的问题。比如今天的工作、明天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逐日的计划。有许多人抱怨工作太多、太杂、太乱,实际上是由于许多人不善于制订日程表。他们不善于安排好日常的工作,连最没意义的事也抓住不放,人为地制造忙乱,不但谈不上工作条理化,连自己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些人每天早上预定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靠遇事现拿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

调节压力,变压力为前进的动力

每个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只不过每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状况、人生经历、职场境遇和压力的大小不同罢了。然而所有的压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它惧怕你在它面前有所作为,并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工作中最大的压力之一,就是停滞于目前的状态而不能有所突破。很多员工往往被当前这种低迷的状况压抑得近乎窒息。压力在他们的心中就如一座大山横陈在眼前,然后他们便对前程感到渺茫。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摆脱对现状的不满,能够让自己重新扬起远航的风帆呢?处在一个低迷状态中的人,意志往往变得消沉,情绪也极易由于长期的压抑而产生出悲观来。

案例

琼斯在威斯康星州经营农场,有限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的身体强健,工作认真勤勉,从来不敢妄想拥有巨大的财富。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琼斯瘫痪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亲友都认为他这辈子完了,事实却不然。他决定让自己活得充满希望、乐观,做一个有用的人,继续养家糊口,而不至于成为家人的负担。

他把自己的构想告诉了家人:“我的双手不能工作了,我要开始用大脑工作,由你们代替我劳作,我们的农场全部改种玉米,用收成的玉米养猪,趁着乳猪肉质鲜嫩的时候灌成香肠出售,一定会很畅销。”“琼斯乳猪香肠”果然一炮打响,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天无绝人之路。生活抛给我们一个问题的同时,也一定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各样的挫折都会与我们不期而遇。幸运和噩运,都有其令人难忘的地方,不管我们得到了什么,都没有必要张狂或沉沦。面对巨大的压力,你更应该保持镇静,理智地面对事实,同时要相信。自己有解决任何问题的能力。

也许你的工作压力不小,烦恼也不少,但切忌在自我的忧虑中迷失方向,而要冷静思考,全面评估现状、理清思路,找到策略和行动方案,根据轻重缓急沉稳地应对。记住我们的力量远远要比压力大得多。

案例

我国著名的国际口画艺术家杨杰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农村出身的他6岁玩耍时双手触及高压线而不幸失去双臂,他被送至儿童福利院十年。十年过后回家,周围一切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感觉到生疏、艰难,很不适应。

他向人讨来笔墨,每天用牙磨墨临池,用于练习的报纸摞起来高出他身高的几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世界多个国家表演口画艺术,他的画在国外展出,并出版了个人画册,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自强不息,哪怕有一丝希望也绝不放弃,这就是杨杰的人生态度。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事业发展顺境时,适当的危机意识可以使事业避免“大意失荆州”的痛楚。身在职场,我们一定要勇敢面对生活、工作以及其他一切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形形色色的压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分析它、解决它,最后转变它。要相信,压力同时也是动力,它能时时鞭策我们向生活的更高、更远处迈进。

有个好人缘,自然前途坦荡

杰明·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首先得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身在职场中的人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你在职场中的发展。

案例

青青是一家投资公司的老员工,她负责的是一个营销运作周期较长的项目。但是在项目运作到招商环节时,效果很不理想。公司总经理见状,就有了撤掉该项目的想法,他怕这个项目没有长远利益,空耗资金。

对于老板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青青却坚信,这个产品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招商的失利只是因为公司对产品核心卖点的挖掘还不够精准,赢利模式分析得也不够透彻。她相信,只要用一段时间对产品重新进行挖掘和分析,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的。

当青青向总经理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后,总经理却忧心忡忡,听不进她的意见,并且明确表示不想再做这个项目了。这时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指望说服总经理了,青青只有另行他法迂回行进。

因为她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十分不错,尤其又跟董事会秘书芳芳的关系最为要好。所以,当同事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家都帮忙青青出谋划策,最后大家决定,让芳芳暗中将此事告诉董事长和其他股东,先做通他们的工作,然后让他们再说服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