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5042400000011

第11章 先秦时期的分裂局面(10)

勾践在第二年主动进攻吴国。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战败。

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

勾践五年(前492年)五月,勾践率妻和大臣范蠡去吴国当人质臣事夫差。到达吴国都城后,夫差故意羞辱他,把他囚禁在石室里,并且要他住在阖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非常谦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兵力空虚的机会,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国太子。夫差返国后不得不和吴国和谈。勾践不断派兵讨伐吴国。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都城被攻破,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接下来,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纷纷归附,并迁都到琅琊(今山东胶南),与齐、晋诸侯会盟,周元王正式承认他为霸主,同时他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扁鹊确实姓“扁”吗?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此可见,扁鹊其实不姓扁。他是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当时人们就用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以表示对医术高超者的尊敬。他小时候跟着长桑君学医,得到了长桑君的医术和秘方。他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他着有中医典籍《难经》。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扁鹊所处的年代,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激烈变革、动荡的年代,也是人才流动、人才辈出的时代,各国相互竞争的机制,形成了一个尊重人才、招纳贤士的社会风尚,各国都争相拉拢人才以增强实力。秦国由于地处西方边陲,经常被中原诸侯歧视为蛮夷之地。为改善这种状况,秦国几位国君都很重视从东方各国招徕人才来改变中原对秦国的看法。

秦国采取了兼收并取的方法来广招贤能,为各类人才创造了一个各显其能的大舞台。秦国不仅重视治理国家的人才,而且对医生也非常尊重。《庄子·列御寇》记载:“秦王生病了,招聘医生,能够治疗溃疡的人赏赐一辆车,能够治好的病越多,得到的赏赐就越多。”秦国给医生特别好的待遇,各国名医纷纷到秦国去。扁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秦国,成为秦人的。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他人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没有规律的人不治;四是有了病不尽早求医看病的人不治;五是身体虚弱到不能服药的人不治;六是相信巫术和不相信医道的人不治。

这“六不治”也是扁鹊高风亮节的表现,医者父母心,他真正做到了为天下人治病的理想,而不是屈从于某一权贵,做他的专职医生。

春秋五霸中被“分身”的诸侯国是哪个?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作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个霸主国,就这样被分身了。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

中这样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三家分晋被周威烈王穿上了合法的外衣,也体现了另外一句话“窃国者诸侯”。小国在经过不间断的战争之后,基本上都被大国吞并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士大夫崛起,大权旁落,国君被置于权力的外围,或者只是名义上的权力中心。这些士大夫原来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剥削的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还采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到了春秋末期,一直志在中原的晋国国君被国内的六个士大夫架空了,他们掌握了晋国的大权,他们还有各自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败了,就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四个大家族。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但是后来智家图谋晋国而挑起四家战争的阴谋被揭穿了。赵、韩、魏三家联合不但把智家打败了,而且把智伯侵占韩魏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被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瓜分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面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现在不承认他们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也就从那时候起,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建立。

秦国第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是哪次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变法以求国家富强,于是下招贤令,广招天下贤才。商鞅从魏国到秦国,并提出了奖军功、废井田、重农桑、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政策,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各项制度彻底改观,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军队战斗力持续加强,秦国逐渐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着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因为他是卫国公族的后人,所以又叫公孙鞅。后被秦孝公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为商鞅。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由于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山东诸国,所以在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山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是在公元前594年推行“初税亩”,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比鲁国整整落后了186年。但是,制度的落后并不代表着生产力的落后,秦国已经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一方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另一方面也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

春秋战国时期前承奴隶制度的崩溃,后启封建制度的建立,是一个过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直接产生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的现象。伴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要求要求获得更多的,符合他们经济地位的政治权利。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因此各国的变法运动此起彼伏,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必然会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战国时期同门相残最厉害的人是谁?

孙膑和庞涓两个是战国时期同门相残最厉害的人。在马陵之战中孙膑的胜利为这场同门相残画上了句号。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山东鄄人。庞涓(?~前342年),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二人师从鬼谷子,一同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年稍长,为兄,庞涓为弟。

得知魏惠王广招贤才的时候,庞涓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孙膑则觉得自己学的知识还不足以下山谋事,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

庞涓下山后,得到魏惠王重用,并被任命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兵权。他上任没多久,就开始进攻魏国周围的小国,而且全打胜仗。于是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去到魏国朝贺,表示归属魏国。不仅如此,他还打败了在当时非常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一仗更大大提高了他的声威与地位,魏国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庞涓也认为自己取得了盖世奇功,毫不谦虚,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气势!

好景不长,孙膑受魏王邀请下山后,庞涓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加上魏王也看好孙膑,使得庞涓很不舒服,很嫉妒,就暗地里准备收拾孙膑。可是鬼谷子传给孙膑一本兵书,庞涓就想先把兵书弄到手再算计他。等到兵书差不多到手了,他就把孙膑软禁起来,并挖掉膝盖骨,使他变成残废,以为这样孙膑就永远超不过自己了。

他没想到,齐国大使田忌偷偷把孙膑救走了,之后孙膑辅佐齐国国君训练军队,出谋划策。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救援,他们二人不去邯郸,而是直接发兵大梁,使得庞涓回援,孙膑又在马陵道上设伏,击杀了庞涓。

这一对冤家一样的同窗之间的争斗也体现了那个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

哪个人既是“战神”又是“人屠”?

白起(?~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是楚国人白宫生的后人。白起号称“战神”、“人屠”,是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

他是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秦国本来是周朝西部边疆的一个小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开始强盛,而后则不断向外扩展,昭王时,任命白起为大将,统帅大军开疆拓土。

白起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为秦国铁军东进扫除了障碍。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也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为秦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奠定了基础。

长平之战共杀人45万,连同以前攻韩、魏在伊阙斩首24万,攻楚在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在华阳斩首13万,与赵将贾偃一战沉卒2万,攻韩在陉城斩首5万,共100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虽然如此,也足以当得上“人屠”

的称号。

梁启超曾经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大小70余战,白起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到受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而胆寒,被秦军称为“战神”。

战国时期战争发展水平的代表就是白起的指挥艺术。白起用兵,在对敌我形势做出完善分析的基础之上制定进攻方案。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心理战”(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先佯败诱敌,使敌人离开自己的阵地,然后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歼灭45万敌军,创造了先秦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最早的围歼战,这场战役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谁是“作法自毙”的丞相?

商鞅逃难到函谷关下,想要在旅店投宿,但是店小二不知道他是商鞅,就说:“商鞅颁布的法令是,留宿的人没有身份凭记的,要受连坐的惩罚。”商鞅大叹一口气说:

“唉,变法的弊病都到这种地步了啊!”这就是作法自毙的由来,商鞅也是死在自己推行的法令上面,他也是战国第一位作法自弊的丞相。

商鞅原名卫鞅,变法成功后使秦国富国强兵,分封商地。但是由于变法触及了老贵族的利益,就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并且明里暗里出阴招、使绊子阻扰变法不说,还总是找商鞅麻烦,或者派人暗杀商鞅,尤其是在商鞅处置了公子虔之后,更引起了这一批人的极度不满。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就有人联名密告商鞅谋反,为安定政局,惠王逮捕并车裂了商鞅。

商鞅变法确立了法家在秦国绝对的统治地位。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秦国为虎狼之国。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说商鞅天生就是刻薄的人。又有人说他变法不用王道,用霸道,不用礼制。但是也有人肯定商鞅,比如王安石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虽说商鞅刻薄,所谓“乱世用重典”本也无可厚非,反而说明商鞅之诚信品质。

同时从这个故事里面也能够看出,作为法家杰出代表的商鞅,自己一生其实也是在不间断地施行着法家的思想,他是法家当之无愧的代表。

谁摆火牛阵大败燕国大军,消除齐国灭国之祸?

田单,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曾经担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秘书,后来在燕齐战争中大摆火牛阵,消除了齐国的灭国之祸。

前284年,与齐国有矛盾的燕国派大将乐毅出兵齐国,乐毅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田单在国破城危的极端不利态势下﹐稳定人心,散尽家财来长期坚守孤城﹐积极创造条件反攻﹐巧妙运用“火牛阵”,实施夜间奇袭﹐重创燕军,为后来其复国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上以弱胜强的出色战例。

公元前284年,与齐国早有积怨的燕国,联合赵国、韩国、魏国和秦国,共同出兵攻打齐国。齐国军队不堪一击,燕军很快攻至临淄,齐王携大臣仓皇出逃。那时候,田单只是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吏,他虽无职无权,但凭着一腔不为亡国奴的热血,携家小到即墨避难。即墨大夫不听田单劝阻,出城御敌,被燕军所杀,大家便公推田单为将,坚守城池。田单与城中军民同甘共苦,他把自己的家人和护卫编入军队,共同守城。

公元前279年,田单先是用离间计使燕军换将,又让百姓假意投降,麻痹敌人。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就集中了千余头牛,给牛角绑上锋利的兵刃,牛尾巴上绑上浸了油的芦苇之类适合引火的东西,还给牛穿上五颜六色的布。在一个晚上﹐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通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看见火光中无数角上绑有刀﹑身后冒着火的怪物直冲而来﹐顿时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大败。

田单率军乘胜追击﹐在百姓帮助下﹐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收复失地70多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