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5042400000036

第36章 隋唐时期的大一统(6)

(3)发展经济玄宗在这段时间十分提倡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还大量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和制造锦绣,武则天时期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得到了有效克制。他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将查得的八十多万户全部进行了登记,这样就大幅增加了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这些措施使得唐朝的财政变得十分丰裕,全国的粮仓充实,物价十分廉宜。

在众多有效的措施下,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历史学家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汉武盛世)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

哪一事件使得唐朝由盛转衰?

唐玄宗执政后期,爆发了历史上的着名事件“安史之乱”,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大唐帝国从此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唐朝达到全盛后,唐玄宗志得意满,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变得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这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李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又做了宰相,此时期宦官干政的局面出现了,近侍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为了满足唐玄宗的好大喜功,边境将领经常对异族发动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的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这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边将专军的局面出现了。

在众多割据一方的节度使中,胡人安禄山最着名。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的时候和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叛军很快杀到了长安城下,把唐玄宗吓得落荒而逃。玄宗在逃时期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在叛乱中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这场叛乱经过8年时间才被平定。

唐代宗时,刘晏通过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杨炎于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了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数目多少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却引起了朱滔、李希烈、朱泚等藩镇首脑的叛乱,结果发生了奉天之难。

战争持续了5年,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政府却与其余藩镇达成了妥协,不但取消了王号,朝廷还要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自安史之乱开始,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连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无法改变,盛世的局面从此不复存在了。

唐朝最着名的奸相是谁?

李林甫,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之一,也是唐朝最着名的奸相。

李林甫(683~752年),小字哥奴,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权臣。李林甫原为吏部侍郎,奸佞而狡诈,他与众宦官、妃嫔拉交情搞好关系,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宦官、妃嫔们最先告诉他。他每次进言都能顺皇帝心态奏旨,就这样获得了唐玄宗赏识。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二十八日,玄宗任命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从此渐渐把持朝中大权。他为相19年,玄宗始终对他信任有加。

李林甫最擅长的就是玩弄权术,他在表面上对他人甜言蜜语,背后却加以阴谋暗害。

但凡是被玄宗信任或是反对他的人,他先是亲往交结放松对方的戒心,等他大权在握时,便设计将其去除。再怎么老奸巨猾的人,也往往败在李林甫的手下。李林甫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还出身于李唐宗室,他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其祖父李孝斌,官为原州长史,父亲李思诲,原为扬府参军。李林甫初为千牛直长(宫廷侍卫),开元初,迁太子中允。不久之后,他通过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关系,升至国子司业。

开元十四年(726年)迁为御史中丞,隶管刑部、吏部侍郎。至此,李林甫已完全跻身于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其时武惠妃专宠,李林甫便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讨好武惠妃。

惠妃的儿子寿王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就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李瑁)为万岁计”,就是说,他愿意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惠妃听说后感激涕零,经常在玄宗面前称颂李林甫之“德政”。不久后李林甫就被擢为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拜相,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天宝十一年(752年)十月抱病而终。

李林甫对于时局并未有太大的破坏,历史上对他的坏评价绝大多数都是在针对他的为人,但这样一个小人竟然可以稳坐丞相大位十几年,这表示着唐玄宗已经由精明走向昏聩,盛唐即将不再了。

杨贵妃是祸国红颜吗?

杨玉环(719~756年),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祖籍山西永济,出生地为四川成都。她是一位长时间被世人所误解的美人,实际上唐朝的由盛转衰和她是没有关系的。

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曾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其父杨玄琰,担任蜀州(四川崇州)司户一职,其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又迁往山西永乐(今山西永济)。

在她17岁时,武惠妃在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然而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然违背常伦,欲占杨贵妃为己有,就以“做女道士”为名将杨玉环招入宫中,经过一番暗中操作后于天宝四年(745年)将其封为贵妃(此等手法与当年高宗朝武则天削发为尼后入宫如出一辙),并为她修建了专门沐浴用的海棠汤。杨玉环的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其兄杨国忠还做到了宰相的高位。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出逃,途经马嵬坡时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一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才导致了安禄山之反,玄宗为了平息军心,就处死了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还是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同样难免,杨贵妃也被缢死了。安史之乱其实与杨贵妃没有任何关系,她不幸地成了无辜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人们一般用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这四人,其中的“羞花”就特指杨玉环。杨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也是我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被人们称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他的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还有种说法是李白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李白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漫游历程,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并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等地寓居。他希望结交朋友,通过社会名流的引荐来一举登上高位,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但经过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到达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的李白已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他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直到天宝元年(742年),经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担任翰林一职,李白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其文章风采很快就名震天下。后因得罪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决定弃官而去,继续他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他曾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以期为国出力,不幸的是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这一蛮荒之地,他在途中遇赦,便写下流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李白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提笔天地泣,诗成鬼神惊”,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为后代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如《静夜思》、《将进酒》、《赠汪伦》等,受到历代文人的传诵。

主持平定安史之乱的皇帝是谁?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封忠王。738年,李玙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玄宗任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李亨不负众望,最终平定了叛乱。

756年7月12日,李亨在灵武即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李亨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害。肃宗认为时机已到,便起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6月、10月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一时间军心大振。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唐肃宗不设主帅,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总揽全局。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部13万与唐军展开激战,鱼朝恩不懂兵法,胡乱用兵,致使唐军大败。此时,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后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但叛军内讧不断,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儿子史朝义所杀,不久叛乱即被平息。

761年四月,玄宗病死,李亨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与宦官李辅国就太子一事发生争斗,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到惊吓而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导致病情陡然转重,加之无人过问,在当天死于长生殿。

唐肃宗平定了安史之乱,迎回了避乱出逃的父亲玄宗,又和父亲在13天内先后离开人世,为大唐帝国的盛衰荣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耐人寻味的一幕。

在唐朝与太宗和玄宗并驾齐驱的皇帝是谁?

唐朝皇帝中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虽然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极端辉煌的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割据藩镇。

自从唐朝衰落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族忧患,内有宦官专权,禁军兵权和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获得了在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朝政府可谓名存实亡。

经过了德宗和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唐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年间的相关记载,他都做出仰慕不已的表情。

宪宗以祖上的圣明之君如太宗和玄宗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打算重新造就一个盛世。

唐宪宗十分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宰相,他经常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并且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的15年间,勤勉政事,励精图治,君臣同心。唐宪宗元和年间,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好转,此时吐蕃势衰,各地藩镇在长期的战乱中实力也遭到了削弱,唐政府趁机“以法度裁制藩镇”,陷于强藩多年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又归中央政府管辖,唐王朝复归于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史家对唐宪宗统治时期的赞誉之辞。所谓的“中兴”实际上并无多少发展的成分,这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时的繁荣局面相去甚远,与其前后的数朝相比也没有多大起色。唯一令人感到扬眉吐气的就是在打击藩镇、壮扬国威方面所取得的一定成就,这当中尚有“中兴”可言。

“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

唐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权臣之间的朋党之争越演越烈,这种局面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的官员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