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按摩取穴定位随手查
5062600000008

第8章 足阳明胃经

胃在人体的上腹部偏左,上接食管,下通小肠,为六腑之一。胃的伸缩性很大,当胃充盈时,能占据大半个上腹部,当胃内空虚时,就缩小得仅仅局限在左侧上腹。胃的作用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中医大夫在临床上的“望闻问切”四诊中,就有看舌苔一项,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观察舌苔的厚薄及有无来观察“胃气”的情况。

不畅症状

头痛、脸色发黑、易疲倦、没有耐力、频繁打哈欠、心神不安、易出汗、喜静不愿与人交往;鼻塞、流鼻血、口眼歪斜、唇生疮疹、咽喉肿痛、颈酸痛、腹胀肠鸣;从大腿至膝、小腿、脚背疼痛,足中趾不能活动。

按摩功效

主治胃肠不适、头面五官疾病、神志疾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承泣穴

眼科疾病的专家

取穴

承,指承受;泣,指流泪。穴在瞳孔下七分,意指泣时泪下,穴处承受之,故名承泣穴。正坐或仰卧位闭目取穴。眼球直下、眶下缘凹陷处。

功效

承泣穴能减轻眼睛疲劳,改善视力,减轻头昏眼花症状;可治疗眼睛酸痛流泪、夜盲症、眼睛充血。也能消除眼袋、淡化黑眼圈,治疗口眼歪斜及面肌痉挛。

穴位指压法

正坐,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点揉承泣穴。点揉时要用巧劲儿,指腹紧贴皮肤,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按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不能用蛮力,以免误伤。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或按揉8~10分钟,左右手交替。

四白穴

美白、护眼特效穴位

取穴

四白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的功用。正坐或仰卧位取穴,在眼球直下,眶骨下缘按之凹处即可。

功效

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的口眼歪斜与眼部疾病。缓解头痛、晕眩,消除眼疲劳、浮肿,增加肌肤弹性、结实脸部肌肉。并可美化脸部至颈部曲线。

穴位指压法

正坐,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轻轻地点揉四白穴,点揉时指腹紧贴皮肤,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点揉该穴时力度要轻柔并渗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一般可双侧四白穴同时点揉。

地仓穴

口水太多,找地仓帮忙

取穴

地,指地格;仓,藏谷处。古人讲面分三庭,鼻以上为上庭,鼻为中庭,鼻以下为下庭,合为天人地三格。穴在鼻下口吻旁(地格处),口以入谷,又脾主口土,仓廪之官,故名地仓。正坐或仰卧,眼向前平视,于瞳孔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之交点处取穴。

功效

可治疗因高血压、脑卒中引起的语言障碍、颜面神经失调、颜面痉挛。对于三叉神经痛、慢性胃肠疾病、唇疹、皮肤炎、口臭等有疗效。

穴位指压法

正坐,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点揉两侧地仓穴,点揉时指腹紧贴皮肤,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点揉该穴时度要轻柔并渗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双侧地仓穴同时点揉。

大迎穴

面部美容要穴

取穴

大迎穴又叫髓孔穴,它在人体头部,位于侧面的下颌骨前方,下巴骨的凹陷处。位于胃经上,负责将胃经中的精微血气传送到头部,具有过滤浊气的功用。

功效

有助于脸部血液循环、减轻脸部浮肿、减轻双下巴。还能改善牙齿疼痛、口眼歪斜等症状。

穴位指压法

依次取头维、率谷、耳听、翳风、大迎、地仓、禾骨、颧骨、四白这几个穴位各点按1分钟。搓热掌心,左掌五指合拢,将掌心贴在左侧大迎穴上,然后上行至下关穴,再依次经太阳、四白、颧骨、印堂、阳白、上星。最后向右行至阳白穴,再过太阳、四白、颧骨、下关、大迎这几大穴位。最后,分别顺时针按摩京门穴、章门穴和中府穴即可。

颊车穴

面部美容之奇效穴位

取穴

颊车穴,又名鬼床穴、机关穴、曲牙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输送胃经精微物质上行的功用。正坐或侧伏,上下齿用力咬紧,有一肌肉(咬肌)凸起,放松时,用手切掐有凹陷,胀处即是该穴。

功效

有祛风活络作用,可治疗神经瘫痪的口眼歪斜,对下齿疼痛有效。对颈部痉挛、脸颊浮肿、牙龈疼痛、腮腺炎有效。

穴位指压法

正坐,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点揉两侧颊车穴。点揉时指腹紧贴皮肤,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点揉该穴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以感觉酸痛为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可双侧颊车穴同时点揉。

下关穴

面部的保健要穴

取穴

关,指机关之意。此穴在颧弓下,且与上关相对,故名下关。该穴闭口有孔,张口即闭。正坐或侧伏,颧骨下缘,下颌骨髁状突稍前方,闭口取穴。

功效

对牙痛、耳聋耳鸣、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有疗效,尤其对最容易产生蛀牙的下齿,在牙痛甚至伴随红肿的情形下,按摩下关穴,就可以缓解不适的症状。本穴也常用于治疗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张口困难等症。

穴位指压法

正坐,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点揉两侧下关穴。点揉时指腹要紧贴皮肤,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可双侧下关穴同时点揉。

头维穴

头晕、头痛都找它

取穴

维,是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腹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头维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故名头维。先取头临泣,并以此为基点,向外量取头临泣至神庭间距离,入前发际0.5寸处,或入前发际0.5寸的水平线与鬓发前缘的垂线交点处取穴。

功效

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眩晕、眼疲劳、视力减退、迎风流泪等症有疗效。

穴位指压法

正坐,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点揉两侧头维穴。点揉时指腹要紧贴皮肤,不能摩擦头皮和头发,点揉该穴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一般可双侧头维穴同时点揉。

梁门穴

胃痛呕吐怎么办,梁门帮你解危难

取穴

横木为梁。心之积曰梁,指脐上心下部积聚如横梁,该穴能消积化滞。梁,指膏粱之物,喻该穴为津粱关要,胃气出入之重要门户,故名梁门。

仰卧位,取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旁开2寸,按之酸痛处为梁门穴。

功效

对胃炎、胃下垂、胃溃疡、消化不良、神经性胃炎引起的胃痉挛、食欲不振等有疗效。可治疗黄疸和胆石症。

穴位指压法

仰卧,双手分别置于两侧的梁门穴,用中指指腹进行点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达到深层组织。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一般可双侧同时点揉。

天枢穴

理肠消疾特效穴

取穴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是大肠募穴,阳明脉的脉气由此而发。取穴时需仰卧,在人体腹部,肚脐旁开2寸处即是。

功效

治疗大肠疾病的重要穴位。可促进肠胃蠕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可改善便秘、腹泻、消化不良、阑尾炎、中暑、呕吐、感冒、食欲不振、痛经、月经不调等症。有瘦腰、除小腹赘肉的功效。

穴位指压法

仰卧,双手分别置于两侧的天枢穴,用食指指腹进行按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按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到达深层组织。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一般双侧同时按揉。

大巨穴

美胸特效穴位

取穴

大巨穴具有传输胃经经水的功用,位于人体下腹部,脐中下2寸,旁开2寸处。

功效

对腹胀、肠鸣、慢性肠炎、疝气、高血压、头部充血有疗效。也可治疗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白带异常、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及遗精、早泄等男性疾病。

穴位指压法

大巨穴离人体胞宫非常近,胞宫是人体储藏生命遗传物质的场所,蕴涵人体精华。刺激大巨穴,可间接起到刺激胞宫的作用。先将单手拇指置于大巨穴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在吐气的过程中,用拇指压下穴位并保持6秒钟,气时再松开。如此反复5次即可。

归来穴

治疗妇科、男科病的保健穴

取穴

归,还也;来,返也,有恢复和复原之意。此穴主男子睾丸上缩,女子子宫脱出诸症,刺激本穴可使之复原而愈,故以为名。仰卧位取穴,以四横指相并(除拇指)的横向宽度为3寸,肚脐下4寸,旁开2寸,按之酸痛明显处即是该穴。

功效

对男性阳痿、前列腺肥大,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有疗效。还可治疗疝气、带下等症。

穴位指压法

仰卧,双手分别置于两侧的归来穴,用食指指腹进行点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点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到达深层组织。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一般可双侧同时点揉。

伏兔穴

治疗下肢疾病的常用穴

取穴

伏兔,顾名思义,趴伏着的兔子。大腿外侧前方的肌肉丰厚,并且隆起,其上有一个穴位,叫做伏兔穴。正坐屈膝,以手掌第一横纹正中按在膝盖上缘中点处,手指并拢押在大腱上,当中指指尖所指处即该穴;或仰卧,下肢伸直,可见膝上股前有一肌肉隆起,这一肌肉的中间点即是本穴。

功效

改善腰痛膝冷、膝关节炎、腿部酸软无力、下肢麻痹等症,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穴位指压法

端坐屈膝,双手分别置于两侧的伏兔穴,用拇指指腹进行按揉。按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到达深层组织,以感觉穴下有酸痛感为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可以双侧同时按揉。

梁丘穴

急性胃病的救命良药

取穴

该穴前骨巨如梁,穴后肉隆如丘,故名梁丘。用力伸展膝盖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处即是;或从膝盖骨外侧端,向上约三指处即是该穴。

功效

可改善胃痛、胃痉挛、腹胀、胃酸过多、膝盖疼痛、急性腰痛、坐骨神经痛、下痢、风湿等症。还可美化大腿曲线。

穴位指压法

端坐屈膝,双手分别置于两侧的梁丘穴,用拇指指腹进行按揉。按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到达深层组织,以感觉穴下有酸痛感为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可以双侧同时按揉。

犊鼻穴

治疗膝关节病的特效穴

取穴

犊,牛子也,即小牛。此穴在髌韧带外凹陷中,有如牛犊的鼻孔,故以为名。屈膝,膝盖下方内外侧各有一凹陷,外侧的凹陷,按之酸痛明显处即为犊鼻穴。

功效

可改善关节炎、风湿、膝盖肿痛等症。膝盖受伤,配合内膝眼治疗,效果更好。

穴位指压法

端坐屈膝,双手掌心置于膝盖外侧,中指内扣,分别点揉双腿的犊鼻穴。点揉的力度要到达深层组织,但不可用蛮力,以免伤及膝盖。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可双侧同时点揉。

足三里穴

抗衰老特效穴位

取穴

足三里穴是除“涌泉穴”外,人体上的又一“长寿”穴位,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即是此穴。

功效

可改善小腿酸痛、胃病、呕吐、厌食、腹胀、腹泻、失眠、高血压、便秘、胸闷、痛经、胃疾和糖尿病等症并改善虚弱体质。

穴位指压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以拇指或中指在足三里穴上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天按压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或每周掐按双侧足三里穴共15~20分钟。任选其一,只需坚持2~3个月,就可明显改善肠胃功能。

上巨虚穴

呵护大肠,远离便秘

取穴

巨虚,巨大空虚之意。此穴在下巨虚之上方,胫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故名上巨虚。该穴出自《千金翼方》的“上廉,一名上巨虚”。又名巨虚上廉、上廉、巨虚、足上廉。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取穴,于外膝眼(犊鼻)直下6寸,距离胫骨前脊一横指(中指)处取穴。

功效

此穴是肠胃道疾病特效穴。对腹泻、胃痉挛、胃闷胃胀、消化不良、便秘、下肢肿痛等有疗效。

穴位指压法

坐位微屈膝,腰微前倾,用拇指指腹点揉一侧上巨虚穴。点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两侧上巨虚穴交替进行点揉。

条口穴

小腿诸疾取条口

取穴

条,指长条之形。本穴处肌肉凹陷有如条口形状,故名条口。该穴出自《针灸甲乙经》的“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

正坐屈膝,足三里直下,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同高处取穴。

功效

有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主治下肢麻痹、腿部肿痛、肩膀酸痛。肩周炎常取条口穴进行治疗。

穴位指压法

坐位微屈膝,腰部前倾,用拇指指腹点揉一侧条口穴。点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可两侧条口穴同时或交替进行点揉。

丰隆穴

祛全身有形、无形之痰

取穴

丰,丰满也;隆,指隆起。此穴在伸趾长肌外侧和腓短肌之间,该处肌肉丰满隆起,故名丰隆。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取穴,横纹与外踝高点连线的中点,胫骨前嵴外二横指,按之酸痛明显处即是。

功效

有化痰和胃的功效,主治痰多、喉咙痛、气喘、咳嗽、胸痛胸闷、癫痫、头晕、头痛、心烦、下肢肿痛、便秘等症。

穴位指压法

坐位微屈膝,腰部前倾,用拇指指腹点揉同侧丰隆穴。点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每天早晚各点揉一次,每次2~3分钟,可两侧丰隆穴同时或交替进行点揉。

解溪穴

保护踝关节的卫士

取穴

此穴在足踝部系鞋带之处。此穴处两筋(足趾长伸肌腱与足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如溪谷之状,故名解溪。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取穴,足背伸展时,在踝关节上方可见两个明显绷起的大筋,在两大筋之间,按之酸痛明显处即为本穴。

功效

可利关节、提神醒脑。主治关节炎、下肢麻痹、足踝肿痛、眼疾、眩晕、癫狂、腹胀、便秘症。

穴位指压法

脾胃主运化水湿,本穴归于胃经,具有健脾和胃、祛湿化痰、醒脑之功效,用于治疗癫疾等症。具体方法:取坐位,俯身,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脚背上的解溪穴。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

内庭穴

牙痛的克星

取穴

内,入也;庭,指门庭。在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趾缝如门,喻此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内庭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2、3趾间缝的纹头上,按之酸痛明显处即是。

功效

对于脚痛、膝盖酸痛、脚麻特别有疗效。也可改善胃肠虚弱、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牙齿疼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手脚冰冷等症状。

穴位指压法

在按压时,采用坐位屈膝,腰部前倾,用拇指指腹点揉内庭穴。点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可两侧内庭穴同时或交替点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