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5072700000018

第18章 日常保健老偏方,筋骨疼痛有妙招(3)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韭菜根湿敷对运动损伤、跌打扭伤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尤其在损伤后两小时内用韭菜湿敷,消肿的效果最好。如果在湿敷时加上酒精,疗效就更好了。但因为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所以刚损伤的患者就不适宜加上白酒了,还是单用韭菜湿敷比较好,等伤后24小时,方可在韭菜中加入酒精。一般的损伤,湿敷1~2次就能取得比较明显的疗效,而对于比较严重的损伤,在敷药3~5次后,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这位年轻人回去后就按我说的,用韭菜湿敷在患处。三天后他特地过来复诊,这时他的脚踝已经完全消肿,可以比较好地活动了。他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打篮球,我建议他再休息观察几天,如果一个星期后没发现什么异常,他就可以试着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了。

58.足部毛巾操,缓解足底痛

症状:足跟痛、足底痛

偏方:平躺在床上,然后抬脚、屈膝,以较长的毛巾裹住前脚掌,双手辅助用力,前脚掌尽量向身体内弯,拉伸足弓,起到锻炼的作用。

朱小姐是我以前的病人,去年她曾因为足底痛到我这里来看病。她是一位化妆品专柜的售货员,平时很爱穿高跟鞋,我劝她,为了健康着想,最好少穿高跟鞋。她听了我的建议,改穿平底鞋和低跟鞋,足底痛的情况就好了很多。最近她又因为足跟痛的问题来找我,这次却不是高跟鞋惹的祸。

“为什么穿平底鞋也会引起脚痛呢?”朱小姐跟我说完病情后问我。我告诉她,其实哪一种鞋都有可能引起脚痛,平底鞋确实相对比较舒服,引起脚痛的情况比高跟鞋少,但如果站立、行走的时间太长或者鞋底太硬也有可能会引起足跟痛。还有,现在很多女士都喜欢穿凉鞋、凉拖鞋,足跟长时间暴露在外,着凉后也容易引起足跟痛。听我说完,朱小姐连连点头,原来她最近就是经常穿凉鞋,商场的空调温度又调得比较低,她贪图凉快,没想到这样会引起足跟痛。

足跟痛本来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因主要是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产生骨刺,才引起足跟胀痛、麻木和行走困难等。年轻人足跟痛主要是由足底筋膜损伤导致的,足底筋膜是我们脚底的一层筋膜,连接并包裹足底的肌肉,长时间行走或站立会使足跟长时间受压,导致足底筋膜发炎,就会引起足跟痛。

知道了病因之后,我给朱小姐设计的治疗方案是穴位艾灸结合足弓锻炼,为什么选择这种治疗方案呢?因为朱小姐的足跟痛主要是由长时间站立和脚跟受凉引起足底筋膜损伤导致的,通过艾灸对穴位进行刺激,能使气血通行顺畅、祛除湿痹,而足弓锻炼是为了加强足底筋膜的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足跟痛的发生。

艾灸方面,我采取的是麦粒灸法,先在穴位皮肤上标记并涂凡士林,把麦粒大小的艾柱放置在穴位上点燃,然后再移去。至于取穴,可以选择足部的照海穴、太溪穴、昆仑穴。

那么,足跟锻炼是怎样进行的呢?方法其实很简单,锻炼时需要用到一条毛巾,我们管这个锻炼叫足部毛巾操。方法就是患者平躺在床上,然后抬脚,屈膝,以较长的毛巾裹住前脚掌,双手辅助用力,前脚掌尽量向身体内弯,拉伸足弓,起到锻炼的作用。

除了这个足底毛巾操外,患者还可以做脚底蹬踏的动作,方法就是平躺在床上,模拟骑单车的动作,双脚轮流蹬踏,这个动作可以增强足底筋膜的张力,预防劳损。

59.夏天艾叶冬天香蕉,一年不愁腿脚抽筋

症状:经常腿脚抽筋,夏天出汗后、冬天受凉后加重

偏方:

①新鲜艾叶30克,水煮15分钟后加适量清水,在水温适宜时用以泡脚。

②取香蕉一根去皮、切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将香蕉肉、冰糖放入粥内,再煮15分钟即可。每天食用1~2次,一周内可食用2~3次,连续食用2~4周效果更佳。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腿脚抽筋的情况,应对抽筋的方法有站立法、提脚尖法、掐人中法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而快速地缓解抽筋的症状。可是有些人可能会经常遇到抽筋,例如老人、小孩、体虚多病的人等,对于这类人来说,除了要懂得怎样应急处理,最好还是要了解一些预防的方法。

我的病人周女士就是一位经常腿脚抽筋的病人,为了治好这个病,她试过很多方法,比如补钙、泡脚、贴膏药、电疗等,但效果似乎都不明显。别人一般是受凉、运动或者睡觉时容易抽筋,而周女士除了这些状况,在天热流汗时、走路时,坐着时都有可能突然抽筋。因此,我觉得要治疗她的腿脚抽筋,必须从她的体质入手,从根本上调理才行。

我给她推荐了两个方子,一个是在夏天时用新鲜的艾叶煮水后泡脚,一个是在冬天时食用香蕉、粳米、冰糖煮成的香蕉粥。对这两个方子,周女士感到很不解,她问我是不是反过来了,应该夏天吃香蕉、冬天用艾叶水泡脚才对。

我说,没有弄反,确实是这样。先说夏天用艾叶水泡脚的方法。引起腿脚抽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腿脚受凉;二是剧烈运动后肌肉不适应;三是睡姿、坐姿不良;四是由其他疾病引起,例如脉管炎、腰椎间盘突出、心脏病等;五是水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过度兴奋,例如血液中的钙离子偏低,就会引起抽筋。一般来说,夏天抽筋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腿部没有受凉,肌肉就不容易痉挛。但是有些人在夏天出汗特别多,这就容易使身体内的电解质等大量流失,从而引发腿抽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周女士常常补钙,但抽筋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善,原因就在于她补充的钙都白白流失了。所以夏天用艾叶水来泡脚,其实是为了改善她出汗多导致电解质流失的问题。

艾叶是温经散寒的常用药,《日华子本草》记载,艾叶能够“止霍乱转筋”,就是说艾叶能够祛除风湿、温经通络,治疗风寒湿痹导致的腿脚抽筋。艾叶具有温热作用,还可从根本上改善虚寒的体质,固摄正气,要知道,多汗、盗汗的原因就在于正气不固,无法统摄身体的津液。

在夏天泡脚,其实也是遵循中医“冬病夏治”的原则。中医认为夏属阳,在夏季养生以积蓄温阳,这样在冬天时身体就能抵御寒邪,不易生病。

再说香蕉粥的功效,这种粥很少有人听说过,但其实味道还不错,可以当成一道特色甜品来吃。冬天时,腿脚因为不够暖和而抽筋是很常见的,要预防抽筋,除了可以从加强保暖方面入手,还可以从改善新陈代谢、增强神经健康方面入手。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参与身体内的新陈代谢;粳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可以营养神经;钾和维生素B1都可以增加肌耐力和肌肉的柔韧性,使腿脚在活动或者站立时不容易抽筋。香蕉还是低血糖、贫血人士的理想食物,将香蕉和粳米一起煮,还可以降低香蕉的寒性,尤其适合在冬天食用。如果是不喜欢甜食或者有糖尿病的人士,粥中可以不放冰糖,或者用番茄、芹菜来代替香蕉。

60.黄瓜籽送酒,骨伤好得快

症状:骨折恢复期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黄瓜籽炒黄研细末,每次10克,用酒送服,每天2次。

简主任是我们医院的老前辈,也是我实习时的带教老师。虽然他已经退休,但只要有时间,他还是常常到医院来看我们。有时,我们碰到了疑难杂症,也都会去向他请教。前段时间,我们听说他不小心摔倒骨折了,便与同事几个相约一起去探望他。来到简主任家后,大家看到他骨折的地方已经处理完毕,看起来没什么大碍,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应该就能痊愈。

那天,简主任很高兴,还留我们一起吃饭。饭后,他又倒上一些自制的米酒,和我们边聊边喝。我见他一边喝酒一边还吃一些白白的籽儿,就问他这是什么,他故作神秘地让我们猜,我尝了一点那些籽儿,香香脆脆的,和我平时吃的瓜子不太一样。见我们都猜不出来,他告诉我们,这是黄瓜籽,是他特地让人从乡下带来的,对骨折骨伤的恢复特别有效。

见我们都没听说过这个偏方,简主任就和我们聊了起来。原来在他老家农村,黄瓜籽常被用来治疗骨折骨伤,如果家里养的小鸡小鸭腿折了,人们就会用老黄瓜的籽儿磨成粉,混在饲料里让它们吃下去,只要三五天就能好转。人骨折的时候,也可以吃这种黄瓜籽。《中国医药宝典》也记载,黄瓜籽有接骨、壮骨、补钙的功效。

我回去后又查了一些资料,原来用黄瓜籽接骨这个方法在民间有很悠久的历史。黄瓜籽性凉,有续骨、祛风、祛痰的功效,尤善于祛除骨折后的瘀血积热。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黄瓜籽中钙、镁含量很高——钙是骨骼生长必需的元素;镁则能刺激成骨细胞生长分泌,加速骨痂形成。黄瓜籽还含有一些其他的营养成分,使得它可以促进骨折患者的全身代谢反应,加快血肿吸收,促进骨伤愈合。

如果服用黄瓜籽时再配合饮些酒,骨折的愈合就更快了。大家都知道,骨折骨伤时我们常会搽点药酒,原因就在于酒精能加速血液循环,使瘀血更快被吸收。

大概一个月之后,简主任就痊愈了,我们又能在单位看到他熟悉的身影了,大家都觉得很高兴。

61.脖子一动就头晕,按压后脑见效快

症状:颈性眩晕,脖子转动、后仰时出现眩晕、恶心、眼花、乏力、站立不稳的情况

老偏方:在枕骨下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在此进行按压,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的病人于先生今年44岁,是一名政府单位的统计员,很多人都羡慕他工作稳定,工资高,福利好。不过,于先生最近却很想辞职,原因是这份工作让他“头晕”。原来,大概一个月前,由于月底要赶很多报表,所以于先生连续加班了好几天,每天几乎有十几个小时都坐在电脑前。有一回他坐久了,就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没想到一转头,马上觉得天旋地转,眼冒金星,差点没摔倒在地上,休息了好一阵子才稍微好点。此后,他发现这样的头晕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自己转脖子、仰头的时候。于先生觉得他的头晕和他的工作量过大有关系,因此,他来我这里看病,顺便想咨询我的意见,像他这种情况,是否必须得把工作辞掉才行。

我让于先生做了X光片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患的是颈性眩晕,这种病和他长期对着电脑伏案工作有很大关系。我问他现在转动脖子、仰头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头晕,他就试着转了一下,马上跟我说会头晕。我让他坐下来,头稍微向前倾,一手扶着他的前额,一手在他枕骨处连续按压了几个地方,并问他有没有觉得哪里特别痛。当我按压到某个位置的时候,他“哎哟”地叫了一声,表示这里特别痛,于是我就在这个压痛点持续按摩了一分钟左右。这时我再让他试着仰头、转动脖子,他惊奇地发现头竟然不晕了。

于先生问我刚刚按摩的穴位叫什么。我告诉他,这叫“阿是穴”,也叫“天应穴”。古代的医生给病人按压穴位的时候,一边按,一边问“是不是这里痛”。按到压痛点的时候,病人往往脱口而出“啊,是……”,于是就有了“阿是穴”的叫法。

中医认为,人在生病的时候,气血会阻滞在身体某个部位,这时如果按压这个部位,病人会有比较强烈的痛感,所以,这个部位也是针灸按摩治疗的最佳刺激点。于先生的颈性眩晕是由长期伏案工作,气血流通不畅导致的,由于气血阻滞在枕骨附近,导致通向头部的经络不通,病人就会感到眩晕。这时如果按摩刺激枕骨附近的压痛点,就能使阻滞的气血得到疏通,使经络畅通,自然就改善了头晕的情况。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理解,长期伏案工作,颈椎和头部缺乏活动,枕骨下缘处的颈肌会发生痉挛,致使肌肉粘连,甚至出现炎症,这就会刺激颈部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眩晕、恶心等。另外,如果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颈椎就会发生变形,当转动、仰头的时候,颈椎会压迫到血管,引起脑供血不足,也会使人体出现眩晕的症状。在枕骨下寻找到的压痛点,实际上就是颈肌痉挛或者组织出现粘连的地方,在此进行按摩,能够迅速起到放松痉挛肌肉、解除粘连的效果,改善头晕。

听完我的解释之后,于先生最关心的就是他还能不能继续现在这份工作。我笑着对他说,既然按一下后脑勺他就不头晕了,那他当然可以继续工作,但要注意自我保健,工作时不能一连几个小时坐着。我建议他在手机上设定一个定时器,调成振动的模式,每隔一小时,就提醒他起来活动一下,做一遍颈部的保健操,这就可以有效地预防颈性眩晕和颈椎病。

于先生又问我,这个颈部的阿是穴具体是在哪里。我跟他说,阿是穴是不固定的,属于压痛点取穴,但它基本上集中在枕骨和颈部。他自己找穴位时,可以顺着后脑的发际线一路按过去,肯定有一个地方的疼痛比其他地方更明显,这就是阿是穴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