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第一章 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2)
变压力为动力还要求我们追求“更好”,但不崇拜“最好”。有些人总喜欢拿自己跟这个比,跟那个比,比来比去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即使拼了命地追赶,也仍是力不能及。久而久之,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俗话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各方面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不能梦想自己在每一个方面都超越别人,凡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面对竞争,从容而有效地化解生存危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脱颖而出,取得最终的成功。
错误也是过去时
我曾经是个淘气鬼,老师们都不知道拿我怎么办……我在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喝酒喝得很凶。我曾经是个野性十足的人。我吸过毒,酗过酒,混过帮派。但现在,我早已不再放纵。
——奥巴马
2008年的这个秋天,当奥巴马紧握拳头向面前的支持者高喊“Yes,we can”和“我们需要改变”时,所有人都把他当做一位领袖和一个传奇。辉煌、伟大、奋进和梦想是无数涌向他的赞誉中最平凡的一些。每个见到他的人都会兴奋地尖叫:“我见到我的偶像了。”有评论指出,奥巴马之所以受到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除了他自身具备的锐不可当的领袖气质,还有其知错就改,勇于面对错误的态度和决心,这给年轻的美国人树立了典范,使他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对象。
奥巴马年轻时曾经有过一段放浪形骸的岁月,吸毒、 酗酒、风流成性。他曾经在自传里说:“中学时,我就是老师的噩梦。”那时候的他是个十足的不良少年,也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奥巴马2岁的时候,父亲就抛弃他和母亲独自离去,10岁时,妈妈又和印尼的继父离婚。
童年的坎坷和缺少父辈的教导或许是他误入“歧途”的一个诱因,所以他才会逃学、浪荡街头,做着每个贫苦的黑人少年都可能去做的事。但随着进入大学学习以及在外祖母的教导下,年轻的奥巴马渐渐意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他开始觉醒。为了远离毒品和不良少年,奥巴马离开原来居住的城市。他尝试进入社区,跟生活最艰难的人交谈。他开始关心失业者,关心老人和孩子,当他想起自己曾经的种种劣迹,也会忍不住流下泪水。大学里,他的成绩越来越优秀,他成为校园里的青年领袖。从那时开始,奥巴马尽量多地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关心无家可归者,向失足少年讲述自己不堪回首的经历。他决定在人们面前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他不想隐瞒。在刚刚过去的秋天的竞选中,一个他当年的“伙计”说出奥巴马年少时的种种劣迹时,他大度地承认说:“当年,我们都犯下了不少错误,但现在不会了。”台下的支持者中有的已经热泪盈眶,他们欣慰自己的领袖不是个猥琐的小人,而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大人物。
仔细分析一下,这就是奥巴马推销自己的策略。中国有句话叫“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做了,纸里就包不住火。如果奥巴马面对错误不是勇于承认而是百般抵赖,不但自己的支持者不答应,也给了对手攻击自己的把柄,竞选之路就会受到重大挫折。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承认错误,找到自己的缺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将自己推销出去。当错误来临或者必须面对从前的错误时,就要勇敢地担当,以一种谦卑和诚恳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向他们诉说你过往的无知和稚嫩,并坚定地表示不重蹈覆辙的决心,这样才会获得人们的谅解和认可,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形象示人,将一个追求完美的自己推销给大家。勇于承担错误的人才是具备大智慧的人,就像奥巴马。一个小人物的成功总有其独到的理由,承认该承认的,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总统不是攀比出来的
我父亲出生和生长在肯尼亚的一个小山村里。他从小给人放羊,在一个铁皮做屋顶的教室里上课……而我就是他的儿子。
——奥巴马
我为我的父亲自豪,他曾是海军上将。
——麦凯恩
对于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比较,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把这方面作为总统竞选的考量内容,麦凯恩无疑比奥巴马更具“总统相”。麦凯恩出身名门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是美国海军高官,因为战功卓著,他们的姓名还被用于一艘战舰的命名。他的祖父曾在著名的冲绳岛战役中英勇作战,他的父亲更是亲任越战太平洋指挥部的总指挥。在美国军政两届,麦凯恩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与他相比,奥巴马则是个十足的小人物。父亲是肯尼亚黑人,小时候在夏威夷海滩和印尼街头度过,出生于单亲家庭,兄妹8人,分别居住在非洲、亚洲、美洲的不同国家。他的另一对手希拉里也出生于富裕的白人家庭,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大学时就读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法学院,丈夫是曾经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收入方面,对手也要比奥巴马好很多。麦凯恩从小家底殷实,妻子在某著名公司任职,身价过亿。奥巴马的妻子则出生于一个黑人工薪家庭,小时候家庭也比较拮据。
麦凯恩从1986年开始连任四届联邦参议员,具有强劲的政治手腕和大量人脉。而奥巴马在34岁的时候当选所在州参议员,2004年竞选联邦参议员成功,这一职位被媒体戏称为“相当于中国的人大代表”。在一个视权力为一切的国家里,单薄的人脉关系和贫乏政治经验使得奥巴马在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而且由于其肤色的原因,他的竞选也备受争议,一时间,人们很难接受一个有色人种来接管自己的国家。人们不相信一个有色人种会爱美国,在这些人中,白人的反应最为强烈。但是随着竞选的深入,当双方将各自的政策和国家理想公之于众时,人们渐渐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身为共和党人的麦凯恩倚老卖老,以经验打天下,但他的政策多偏向于收入在中上等的白人家庭,广大普通美国民众并没有受到多大实惠。而奥巴马则强调要重视平常人家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制度。此外,他主打改革牌,强调要带领美国人民摆脱过去8年的陈旧生活,用新的生活方式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他锐意革新的姿态也吸引了无数本不热心政治的年轻人参与竞选。
由此看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能以出身等肤浅的因素来定的。奥巴马的聪明之处在于以他的新鲜理论和个性魅力打动他人,从而成功地将自己推销出去。如果他只是一味地和麦凯恩等人攀比,忘记其他素质的培养,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盲目攀比就是更早地向失败走去。只会攀比的人会给人华而不实、徒有其名的感觉。当差距确实存在的时候,就要正视它,通过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弥补不足。一个敢于面对差距并努力进取的人,才会给予他人良好的印象和美好的感觉,人们才会从心底接受你。就像奥巴马一样,他敢于正视差距,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底层爬到高处,这样的人才会受人敬仰和爱戴,他的自我展现与推销才会精彩绝伦,又让人难以忘怀,成功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要被过去困扰
为了参加这次选举(奥巴马竞选联邦众议院),奥巴马以个人名义从银行贷款9500美元。竞选结束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身无分文,而且还有面对联邦选举委员会关于他竞选经费的提问。后来,他还向自己的竞选委员会提供了11100美元,用以偿还那些为自己提供了过多捐赠经费的人。
——美国某知名传记作家
每一个成功人物的背后总有一段艰辛的经历,奥巴马也不例外,而且他可能尤为艰辛。他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的时候,就抱有竞选联邦参议员的雄心壮志,但他的前路注定坎坷。他的对手是连任四届众议员的拉什,芝加哥地区著名的活动家。面对奥巴马的挑战,拉什抨击奥巴马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是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书呆子。奥巴马根本不了解所在选区的民情,最终以微弱劣势败北。这次竞选也让他负债累累。在与希拉里争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在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第一次初选中,奥巴马败给希拉里。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他不断受到非议,劫难频频。共和党不断推出奥巴马的负面新闻和广告,对其大肆诋毁,宣称奥巴马对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无能为力,是“危险的自由主义者”。此外,因为自己的牧师莱特具有争议性的种族言论,奥巴马也备受指责,对手加大力度对其“炮轰”,想一举将他赶下台。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奥巴马的竞选路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不堪回首的过去”,他所遇到的困难有时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在他获胜的当天晚上,在他自己的获胜演讲中,他对自己艰辛的过往有过表述:“一开始,我们没有太多资金,也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我们的竞选活动并非诞生于华盛顿的高门华第之内,而是始于得梅因、康科德、查尔斯顿这些地方的普通民众家中。我们的竞选活动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因为辛勤工作的人们从自己的微薄积蓄中拿出钱来,捐出一笔又一笔5美元、10美元、20美元。而竞选活动的声势越来越大则是源自那些年轻人,他们拒绝接受认为他们这代人冷漠的荒诞说法,他们离开家、离开亲人,从事报酬微薄、极其辛苦的工作;同时也源自那些已经不算年轻的人们,他们冒着严寒酷暑,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进行竞选宣传;更源自数百万的美国民众,他们自动自发地组织起来,证明了在两百多年以后,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并未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你们的胜利。” 面对未来,奥巴马说:“前方的道路会十分漫长艰辛,但我从未像今晚这样满怀希望,相信我们会实现。我向你们承诺——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将会实现目标。”
这就是奥巴马,一个永远朝前看的领袖人物。不管过往如何艰辛,他总会适时地“忘掉”过去,勇往直前。奥巴马的这种行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永远充满希望和憧憬。他也通过这种姿态很好地向人们诠释了自己的个性和做事方式,推销了自己的鲜明理念,获得了他人的认可。
著名作家三毛说:“我苛刻地对待往事,这使人不必缅怀太多过去。我很少开口求人,这使我自由。我小心地去关爱他人,这使情绪不流于泛滥。”过去无论多么美好或遗憾,我们都该尝试遗忘,否则忧虑的情绪就会爬满我们的身体,让你喘不过气来。一个善于遗忘的人,才会给人全新的感觉。没有人想和整天活在过去,被过去困扰的人在一起,这样的人让人觉得压抑,缺乏活力,难以获得他人的喜爱,而这样的人更加无法将自己推销出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对于往事,我们可以“选择性记忆”,不管曾经的你多么辉煌或失败,都将它抛掷脑后,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生活和周围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亲近和赏识,达到让他人接受自己的目的,获得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