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颐和园里游人如织,但是万寿山后有一座游人稀少的去处,这里很是幽静,还坐落着一座被称为园中园的“谐趣园”,在一座桥上俯瞰,沿着河畔是一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不同于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壮观景色,这里到处都是小景宜人,喜欢遥思遐想的人,来到这里走一走游一游停一停坐一坐,准会生出不一样的情思。
第一次到这里来,还是40多年以前了,高中毕业那年,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来到颐和园,和我们一起告别高中生活,告别我们的学生时代,那时没有高考,大部分同学只有插队,还有几个就是服兵役。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昆明湖玩了个够。有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来颐和园,老师挎着照相机,为每一个同学都拍了照。意犹未尽之时老师带领我们全班40多名同学拐进了一个小侧门中,边走边为我们做导游讲解,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谐趣园的门外。可惜那时的谐趣园大门紧闭,谢绝游客参观,但是从老师的口中,我们第一次听说了园中园的谐趣园,至今不曾忘记。
从谐趣园门前走过,一路向上走去,很快就到了佛香阁所在的山脚下,上午刚从南面爬上去一回,此刻又忍不住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北面往上爬。爬到了万寿山顶,有点心潮澎湃。看到面前的红墙上刻满了某某到此一游的字迹,我也按耐不住青春的豪情,掏出水果刀,在名胜古迹上刻下了相同的字体。心中一阵得意,能在这么举世闻名的墙壁上留下自己的尊姓大名,还是苍劲有力的笔体,自己是不是也会千古留名了?现在想起来,真是汗颜啊,破坏文物的罪魁祸首,留下的只能是千古骂名。
自从那次走了一通万寿山后僻静的石板路,以后每次来到颐和园游玩,总会来到这里,在这里流连,在这里看参天的古树,在这里拍照,在这里爬上佛香阁。看到保存了几十年的老照片,越发觉得后山比昆明湖更有味道。
几十年后与老同学又一次来到这里,这已经是我和她第三次来了,其他几次是与别的友人结伴而行。她几乎忘记了几十年前的经历,在我的提示下,她终于从记忆深处找回了当年的画面。况且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我俩就是手拉手一起爬上山的。后来我们又来过一次,那时刚开始有彩色胶卷,我们就在这几乎没有游人的地方,留下了珍贵的彩照。
这一次是离前两次好几十年以后的再次前来,虽然经历了险境,但是丝毫不减我们的兴趣。我俩约好,等我手腕上的骨伤痊愈后,还到这里来游玩,看看紫气东来赤城霞起的古老门楼,赏赏园中之园的精巧设计和精美建筑,还有苏州街和满池的荷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