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恭喜你啊。”来人进院就道喜。这么一大早,是谁给自己贺喜呢,李长之感到纳闷。他探出头来一瞧,立马,嘴裂的和瓢似的。
“呦,是王二婶啊,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李长之感到好奇。“我刚才去割猪草,碰见村长了,我听说你要结婚我就过来瞧瞧。”王二婶顿了顿,又说:“你小子就是个蒜头,真会装。那天我问你,你还死不承认,今日就要结婚了,你是火箭的速度啊。”
李长之嘿嘿傻笑,“给你们一个惊喜……婶子,晌午别忘了过来喝喜酒啊。”王二婶答应着说:“忘不了,大侄子结婚婶子高兴啊,肯定过来讨杯喜酒喝。还有啥事需要婶子帮忙的你尽管说。”李长之摊摊手说:“也没啥事了,你到时候过来喝喜酒就行了。”王二婶说:“那我走了,你快忙吧。”说完,她晃动着大屁股,一扭一扭地走出了院子。
李长之送走王二婶,返回屋里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不一会,族中的几个婶子也过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个把小时的功夫,就把屋里屋外收拾的利利落落。虽说破屋旧院,但经过这次清理后,像人一样有了精气神。特别是那鲜红的大囍字往墙上一贴,院子里立马就有了几分喜庆色彩。
“喜酒来了……”
“鸡鸭鱼肉来了……”
“喜糖来了……”
去镇上采购物品的各路人马陆续回来了。大伙儿各就其位,摘菜的摘菜,剁肉的剁肉,烧火的烧火,都忙活了起来。小孩们则吃着喜糖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还不时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村里的大喇叭则被安放在屋顶上正唱着经典戏剧“小二黑结婚”。小院里立时热闹起来。
这时候,村长叼着烟卷笑眯眯地走进了院子。他扯着嗓门喊道:“大伙儿手头上都紧着点儿,时间不早了,一会新媳妇到了咱可别耽误开席啊。“大伙儿几乎是异口同声回答道:“村长,你就请好吧,保准耽误不了。“村长嘴里说着“好、好、好“就走进了北屋。
村长前脚进门,李长之后脚就跟了进来。他喘着大气说道:“村长来了。“村长见他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就乐了:“你还没入洞房哩咋就累成了这个熊样?“
李长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傻呵呵地说:“我到镇上买了一身新衣服。不管咋着,今天也是我大喜的日子,总不能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入洞房吧。“村长指着李长之说:“你小子说得在理,当新郎官了就得穿的干干净净。你还不赶快换上,一会新媳妇就要到了。“李长之答应着去了里屋换衣服。
近十二点的时候,院子里一阵骚动。“新媳妇来了,新媳妇来了。“看热闹的人们把巧姑围了起来。李长之和村长从北屋里迎了出去。“让他们亲一个。“不知谁喊了一声。“亲一个,亲一个。“众人皆响应。几个小伙子把李长之往巧姑身上推搡。巧姑低着头,脸上面露羞涩。李长之只是嘿嘿地傻笑,任人推来搡去。
村长喊了几嗓子,人们肃静下来。他说:“吉时已到,新人三鞠躬。“李长之和巧姑遂向人们鞠躬。随后,村长的破锣嗓子又响了起来:“送新娘入洞房,开席啦。“一个中年妇女扶着巧姑的胳膊把她送进了洞房。
喜宴开始了。人们推杯换盏,猜拳押宝。小院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到了晚上,二人唧唧我我一直到天亮。
第二年,巧姑就生了一个闺女。高兴的李长之整日笑呵呵的。现如今,媳妇孩子都有了,他的干劲更足了。为了让她娘俩过上好日子,他除了把庄稼侍弄好外,还去城里打零工多赚钱补贴家用。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日,李长之在工地上搬运红砖,被飞来的一块砖头击中头部,血浆迸发,当场毙命。巧姑趴在李长之的身上哭的死去活来。上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夺走她的男人?她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天这样惩罚自己?
巧姑“送走“李长之后,整个人消瘦了一圈。整日以泪洗面,萎靡不振。谁知刚刚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巧姑又跌入万丈深渊。巧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让她去娘家住一阵子,可巧姑这次坚决不去。她对娘说:“我是又一次结婚的人,并且还有了孩子。现如今,我是当娘的人了。虽说我没了男人,但和上次不一样,我现在有家有孩子,我哪里也不去,我就待在自己家里。”
巧姑娘看着她老泪纵横,她哭她的闺女咋这般命苦啊!过去的伤痛刚刚愈合,咋又撒一把盐呢?
这时候,村子里谣言四起。说巧姑是个灾星,专克自己的男人。谣言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刮遍了全村。人们见了巧姑就像躲瘟疫似的躲着她走,唯恐沾上晦气。
村里的光棍汉们似乎对谣言不屑一顾,他们只知道巧姑是个美人,都想揩她的油。一日夜里,大风呼啸,一个黑影闪进了巧姑家的院子里。他轻轻的拨开门栓,朝炕上奔去。巧姑从睡梦中惊醒,她从炕上一跃而起,抄起炕上那根事先准备好了的木棍朝歹徒猛地砸了过去。就听“咔嚓”一声爆响,木棍落在了歹徒的肩上。歹徒惨叫了一声,接着,朝巧姑扑来。
巧姑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她身子微微向后一退,迅速把木棍抽了回来,再次以猛虎下山之势将木棍砸向歹徒。歹徒还没反应过来,木棍就已经砸到他的腰上了。这次,歹徒被打的似杀猪割蛋般嚎叫。他见势不好,忍着疼痛,仓惶逃走。
临走,巧姑大叫着说道:“李孝之,你个死孩子挨千刀的,你胆敢再来,老娘就把你揍成肉饼子喂狗吃。”从那以后,再没人敢打巧姑的主意。
这样的日子,又平平淡淡过了半年,有人突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巧姑家的大门上挂了一把沉甸甸的大锁。这时,村里又议论纷纷。有的说巧姑远嫁他乡,有的说巧姑去了省城打工,人们说法莫衷一是。
不过,从那以后再没人看见巧姑回来,大门上的那把大锁也锈迹斑斑,默默地为主人守护着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