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医生简明诊疗手册
5299400000022

第22章 生活中常见的情绪障碍与保健方法(3)

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是否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食?

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性欲: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测试评析

请算出你的总分并羡出你的抑郁程度。

0~4分,没有抑郁症。

5~10分,偶尔有抑郁情绪。

11~20分,有轻度抑郁症。

21~30分,有中度抑郁症。

31~45分,有严重抑郁症。

中度和严重抑郁症要立即到心理专科诊治。

孤独

孤独的情绪使人有种与其他人疏离、隔绝的感觉,不知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当你有了这种感觉,就意味着你得多多跟人接触了,特别是在心灵上要与人契合,否则即便有再多的朋友,仍可能会产生孤独心理。

孤独的形成

孤独原本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但是极度的孤独或长期的孤独,使自己与别人隔绝,这就是失败个性的特征了。

这类孤独个性的形成,是由于与生活隔绝、与真实生活远离而造成的。一个人如果远离真实的生活,就会将自己与生活的基本接触完全隔开。那些孤独的人时常生活在恶性循环之中,因为他感到自己的独立,所以与别人的接触并不能使他获得快乐,甚至会使自己更加孤独。

有一部叫《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的电影,说的是一个著名足球中锋,他曾经带领自己的球队夺得多个桂冠。后来,他被一位百万富翁看中并以高价聘用,不过不是让他去踢球,而是让他和一位物理学家和舞蹈家一起,在富翁的豪华别墅里,作为“展品”存在,以满足富翁的虚荣心和占有欲。中锋离开了球场,虽然有优厚的待遇和高级的享受,可整天无所事事,让他生活在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之中,他终于在忧郁中死去。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人的性格会扭曲变形,这是十分可怕的。所以罗姆说:“人之最根本的需要是克服分离,挣脱其孤独的牢狱。”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与外界没有任何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事实上,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与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不得不饮下孤独酿成的苦酒。

自怜的狐独者

有位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萎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一位智者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却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孤独者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

“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心劳心费神动躯体?”

“噢,”智者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助你找根绳子。”

“找绳子?干嘛?”孤独者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惊诧了。“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么。”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更何况是人呢?”智者说完,拂袖而去。”

摆脱孤独

如何才能战胜孤独,并走出孤独的阴影呢?不妨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要战胜自卑,因为总觉得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不敢跟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这就跟作茧自缚一样,要冲出这层包围着自己的黑暗,必须先咬破自卑心理组成的茧。

其实,大可不必为了自己跟别人一样而忧心重重,人与人是既一样又不一样的。只要你自信一点,钻出自织的“茧”,你就会发现跟别人交往并不是一件难事。要学会与外界交流,独立生活不意味着与世隔绝。

当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翻一翻你的通讯录,也许你可以给某位久未见面的朋友写封信;或者给哪位朋友打一个电话,约他去看一场周末上映的电影;或者是请几位朋友来吃一顿饭,你亲自下厨,炒上几个香喷喷的莱,都别有一番情趣。

其次要随时跟朋友们保持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才想起他们。要知道,别人也都跟你一样,能够体会到友谊的温暖,或者为别人做点什么。跟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候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跟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一样,你无法跟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你也无进入那种热烈的气氛里面,你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很孤单,而他们之中那种热烈的气氛更是衬托出你的被冷落。

要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够为人家做点什么,这很有好处。记住: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另外,适度地离开熙熙攘攘的尘嚣世界,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也是排遣孤独的良好方式。只不过忙碌于名利和生计的人们,早已没有恬适的心情去品味自然的美妙之处。

一对年轻美国夫妇在繁闹的纽约市中心居住。时间一长,觉得生活就像部运转的机器,总是在忙忙碌碌地转着,太千篇一律了,即使是那些花样繁多的休闲娱乐项目,也像是麦当劳、肯德基等那些快餐一样,只能满足一时的胃口,过后很少会有余香留下的。于是他们决定去乡下放松放松。他们开车南行,到了一处幽静的丘陵地带,看见小山旁有个木屋,木屋前坐了一个当地居民。那个年轻的丈夫就问乡下人:“你住在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不觉得孤单吗?”

那乡下人说:“你说孤单?不!绝不孤单!我凝望那边的青山时,青山给我一股力量。我凝望山谷,每一片叶子都包藏着生命的秘密。我望着蓝色的天,看见云彩变幻成永恒的城堡。我听到溪水潺潺,好像向我的心灵细诉。我的狗把头靠在我的膝上,从它的眼中我看到忠诚和信任。这时我看见孩子们回家了,衣服很脏,头发蓬乱,可是嘴唇上却挂着微笑,叫我‘爸’。我觉得有两只手放在我肩上,那是我太太的手,碰到悲愁和困难的时候,这两只手总是支持着我。所以我知道上帝总是仁慈的,你说孤单?不!绝不孤单!”这绝对是最佳的回答。能怀着感恩的心态品味一切,并和周遭的事物融为一体,喜悦和幸福的感觉便会在内心滋长。

当然,你还可以选择更多的方式去驱除内心的苦闷和阴影。一些有过痛苦经验的人都说,当他们遭到厄运的袭击,而又不能够对人倾诉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走到江边去,让清爽的江风吹着,心情就会渐渐地开朗。有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说,她常常跑到最热闹的街道上去,她觉得只要置身于川流不息的人流,就会忘掉自己的寂寞。

最后,你可以通过确立人生目标的方式来起到驱赶孤独感的作用。也许因为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过惯了群居生活,所以现代社会才有了“孤独”这样一种世纪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总之内心有一种恐慌。似乎人类的心灵越来越脆弱了。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莫过于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活着而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测试:你的性格中有无孤独

假如你有一个儿子,你要他去看书,他偏偏想看电视,这时候你如何回答他?

A、不用功看书,怎么会有好成绩?

B、看完这个节目后,就要乖乖去看书。

C、好孩子就是要听父母的话。

D、如果你现在听话去看书,明天给你买好吃的。

测试评析

看电视和独自看书,其实象征着热闹和孤独,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就是你自己对热闹和孤独的态度。

选A:身处众人的包围中,渴望享受孤独,以孤独来平衡世俗的虚伪。

选B: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其实不孤独,求助无门才是真正的孤独,孤独时分就是忆想时刻。

选C:见识越多,越能品味孤独,以孤独审视见识,以交际扩展来消解孤独。

选D:孤独是为了在规划下一步计划行动前的休息。

空虚

空虚是一种消极情绪,主要表现在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没有精神支柱,精神世界一片空白。空虚对个人、家庭及社会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空虚心理的表现

1丧志综合症

即缺乏做出决定或根据自己做出的决定去行动的能力,这种病态行为的根源在于精神空虚、情绪紧张、意志薄弱,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易受暗示及环境的摆布,并有酗酒、嗜烟、聚赌等不良行为。

2否定一切

这在青年中较为常见。心理学家汤姆利尔茨认为,儿童向青年期转化,便带来了青年人对过去、对外界关心的逐渐减弱,。而将注意力逐渐转向自己的内部世界。这时向内部世界的转移是由青年内在的性本能萌动所致,青年在这个时期一下子落入了暴力性的不安之中,因而有所谓青年的反抗、蛮横、怠慢、见异思迁、冷淡等心理表现。他们不但否定了外在世界,也否定了自己。汤氏将青春期称为“否定期”,这一时期的青年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被称为“孤独的、骚动的青春一族”,行为上自然是“虚无主义”。

3富贵病

多见于社会的“款爷”和“富豪”。由于他们的身份与地位较为显赫,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例如对生活的厌倦,对孤独的感慨,对财富与生命安全的忧虑等。为了解除这些烦恼,有些人不是将财产投入再生产,而是在享乐中寻找刺激,在刺激中寻找欢乐,这也是一种空虚行为。

4“混日子”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态行为,所谓“混”就是随大流,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际上就是无远大理想,把社会责任推诿给别人,自己则老等“天上掉下馅饼”坐享其成,“混混儿”心里自然也是空虚的。

由于精神空虚,一损国家,二害集体,三害自己,必须通过社会努力与自我调适加以克服。

人要有点精神

常感到空虚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实。有些人在生活中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目标,自己总是在生活中追寻些什么,而没有落实到生活本身,如此,不免常虚幻不实。要挥别空虚感就要建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能“活在当下”的人,心中是不会有这么一个盲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