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5300100000043

第43章 (2)

高速公路上经常出现的飞车追逐情景,其实也是这种“地盘”意识作祟的结果。当你悠闲地驾着车,以正常速度行驶时,忽然从旁窜出一辆汽车超越了你,这时你的感觉一定不太舒服,心头不禁暗自咒骂,于是兴起了超车的念头。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冲动,但大致说来,精神上的不愉快总是免不了的!这是因为:一旦有人侵犯了我们的“地盘”,这种被侵犯的感觉使我们觉得不舒服!

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应该热情些。但是,人和人不一样,情境和情境不一样,根据刺猬定律,有时“冷”一些,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倒有处好。

皮格马利翁效应——学会赞赏别人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就用它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个雕塑太美了,以至于王子爱上了这个雕塑,热切地希望“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女,并且每天不停地赞赏“她”的美丽。后来,雕像经不起王子的赞美,并被他的诚心感动,因此真的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和王子生活在一起了。

心理学家用这个故事命名了一个心理定律——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我们对人的看法,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对方的行为结果也越来越接近这种看法。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即不断地赞赏他,因为这对于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有用处。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开除了,老师说他太笨了。但爱迪生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绝不笨,她经常对爱迪生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并且亲自辅导爱迪生的学习。在母亲的鼓励、赞赏和教导下,爱迪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的母亲就像皮格马利翁,爱迪生就像那个雕像。在母亲的热切期望与真诚赞赏下,爱迪生真的成了母亲心目中的人才。

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定律:“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当我们希望别人成为我们希望的人时,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信息,并不断地赞赏他。

作为老师和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就要尽量鼓励他们,夸奖他们,告诉他们行。如果总是批评他们,暗示他们“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朽木不可雕”,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会自暴自弃,不求进取,就真的会堕落下去了。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叫做大沙头的贫民窟,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罗尔斯小时候,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跟当地其他孩童一样,顽皮、逃课、打架、斗殴,无所事事,令人头疼。

幸运的是,罗尔斯当时所在的诺必塔小学来了位叫皮尔·保罗的校长。有一次,当调皮的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出乎意料地听到校长对他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

校长的话对他的震动特别大。从此,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带给他信念,指引他成长。他衣服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因此很快成了班里的主席。

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终于在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州州长,而且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赏。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一样,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赏和期待。

这个效应对夫妻之间的融洽相处也有影响。

我们在结婚前想像自己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什么样,但是结了婚才发现对方还是个“毛坯”,离我们理想中的还有相当的距离。那怎么办?就该由我们把对方改造成“成品”,成为适合婚姻的成熟的丈夫或妻子。

为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方法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赞赏,就是用自己的期望去左右对方。你要鼓励对方做你希望他(她)做的事,当他(她)做到了,你就说他(她)做得太好了,真是个好老公(老婆)。天长日久,他(她)就被你改造过来了。总之,你不能要求对方一开始就什么都懂,毕竟大家都是在婚姻这个学校里不断学习,而不断进步和成熟起来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期望,并让对方感到你相信他(她)可以做到。

一有机会就赞赏你身边的人,永远不要嫌多。赞赏你身边的人,可以用真诚的微笑来表达,许多人都支持这样的说法:“微笑的力量,无坚不摧,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当然,最直接的方式,还是用语言来赞赏别人。

事实上,对别人进行肯定的认可是我们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仅仅听几句赞赏的话就会形成更密切的关系。而且,被赞赏的事物经常都是些微小的事情,会被忽视,例如,一丝幽默感或工作的创造力。所以,缺少赞赏是人们选择辞去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对自己心爱的人——我们生活中意义重大的人——的赞赏会是什么情况呢?美国东北地区的著名播音员玛蒂这样告诉我们:

“当我赞赏那些我最亲近的人时,我希望他们会更好。我对他们给予我的帮助深表感谢。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好的方面。我还将自己放到他们的处境和立场上,赞赏他们的斗争和恐惧。我对他们的努力进行认可。即使在冲突中,我也会为了他们的生气和挫折尽力去赞赏他们,因为即使那是不愉快的事情,但它意味着他们在意了。

我对于我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尽量向好的方面感觉,而不是认为受到了威胁。赞赏是我认为创造爱的最好的方式。”

在这里起作用的是移情定律。在最困难的时期,当关系面临危机或问题非常严重时,赞赏创造出一个温和的空间。它阻止我们忽视自己珍惜和热爱的每一件事,使我们对眼前的问题有洞察力。它创造了一个开端,一种关心和爱护的观点,会使事情朝着亲密和进步发展。当我们感到被赞赏时,我们就会放松警惕,找到可以接受和达成一致的共同点。即使这是我们最不想赞赏别人的时刻,但在移情定律的作用下,也许此刻会成为赞赏的最佳和最重要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可以选择越过表面看本质,将它作为给我们心爱的人的一件礼物吧。

人际交往中,有这样的不等式:赞赏别人所付出的要远远小于被赞赏者所得到的。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人人都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

有一位心理医生在银行排队取款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满面愁苦,这位心理医生暗想,我要让他开朗起来。于是一边排队一边寻找老先生的优点,他终于看到,老先生虽然年近七十,驼背哈腰,却长着一头漂亮的金发,当这位老先生办完事情走到心理医生对面时,心理医生衷心地赞美道:“先生,您的头发真漂亮!”

老先生一向以一头漂亮的头发而自豪,听到心理医生的赞美非常高兴,顿时面容开朗起来,挺了挺腰,道了声谢,就一路哼着小曲走开了。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能给别人带来多大的好处。

善于赞赏别人常会使一个领导者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你对下属说:“大家知道,你是很能干的,最近单位人力紧张,我们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辛苦你了。”这样一来,你的下属肯定会为你分忧,即使一人干了两个人的活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在家庭生活中,学会赞美尤其重要。人们常常婚前甜言蜜语,婚后批评抱怨,以为结了婚就如进了爱情的保险箱,用不着再挖空心思讨好对方、夸奖对方,总是批评对方的缺点与不是,对显而易见的优点视而不见。难怪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好比一堵墙,墙外人想进去,墙内人又想出来”的说法。

其实,婚后妻子更需要丈夫的欣赏,丈夫更渴望妻子的鼓励,批评挑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和赞扬更是不可缺少。“小宝真乖,快把苹果分给小弟弟”之类的话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儿子真棒,爸爸为你而自豪”、“妈妈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与同学的矛盾”,这些对儿童的自信与自立至关重要。

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会使我们更为自信,也会使我们更有魅力,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吝惜于夸奖他人者很难获得朋友和他人的拥戴,从而加重了自身的自卑。

赞赏别人,特别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1赞赏要真诚

要善于从理解的角度真诚地赞赏别人。

2赞赏要及时

值得表彰的行为、事迹发生的时间及给予表彰和授予荣誉的时间间隔越短,激励的效果越好。

3赞赏要适度

赞赏太多或赞赏太少,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要适度。

4赞赏要有针对性

赞赏的内容要针对具体成就,而不能笼统地泛泛而谈。

5赞赏要有艺术性

为使赞赏发挥应有的效应,管理者应讲究赞赏的艺术。

鲇鱼效应——欢迎你的对手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岸边就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

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死鱼的价格贵出好几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奇怪的是,返回岸边之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而其他捕捞鳗鱼的渔民,无论怎样对待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鲜活鳗鱼的价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工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后来,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了名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整船死气沉沉的鳗鱼被全部激活了。

这就是“鲇鱼(狗鱼)效应”的由来,“鲇鱼效应”的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人们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开始在挪威和日本也仅有少数几个老渔夫才能知道。

自从“鲇鱼效应”的秘密被大家知道以后,已经被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