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口才完全修炼
5302900000022

第22章 滔滔辩才的风云际会 (1)

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

——刘勰

釜底抽薪,攻其要害

这是一种通过论证对方论据的虚假,来反驳对方论点的方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论辩技巧。因为,论点来自论据,论据孕育论点。论据真实,则论点正确;论据虚假,则论点谬误。所以,驳倒了论据,有如釜底抽薪,刨根倒树,是从根本上展开对对方论点的反驳。

运用釜底抽薪,攻其要害的论辩技巧,一定要紧扣论据与论点之间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如果论据与论点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反驳论据必然落空。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阿伯拉罕·林肯年轻时是一位律师,一次,他得悉朋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控为谋财害命,已初步判定有罪。他以被告律师的资格,到法院查阅了全部案卷,知道全案的关键在于原告方面的一位证人福尔逊。因为他发誓说在10月18日的月光下,清楚地目击了小阿姆斯特朗用枪击毙了死者。对此,林肯要求复审。在这场精彩的复审中,有以下一段对话:

林肯问证人:“你发誓说看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后,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能认清吗?”

福尔逊:“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看清他的吗?”

福尔逊:“不是的,我肯定看清了他的脸。”

林肯:“你能肯定时间是在11时吗?”

福尔逊:“充分肯定,因为我回屋看了钟,那时是11时15分。”

林肯问到这就转过身来,发表了一席惊人的谈话:“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这个证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时在月光下看清了被告的脸。请大家想想,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晚上11时月亮已经下山,哪里还有月光?退一步说,也许他时间记得不十分精确,时间稍有提前。但那时,月光是从西往东照,草堆在东,大树在西,如果被告的脸面对草堆,脸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

大家先是一阵沉默,紧接着掌声、欢呼声一起迸发出来。福尔逊傻了眼。

在这里,林肯运用了釜底抽薪的反驳技巧,戳穿了福尔逊的谎言,澄清了事实,彻底驳倒了福尔逊的论点,还小阿姆斯特朗以清白。

釜底抽薪法就是要找出对方言论中赖以存在的论据之虚假处,然后用确凿的事实来论证其虚假性,这样,对方精心构筑的言论布局就会因基础瓦解而全面崩盘。

1960年5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应邀到中国参观访问。

一天晚饭后,陪同人员和蒙哥马利到街上散步。当走到一家剧场门外时,他突然向里头走去,陪同人员也跟着进去。

剧场正上演着著名京剧“穆桂英挂帅”。陪同人员立即与剧场联系,给蒙哥马利安排了座位,并由翻译介绍剧情和唱词。

中间休息时,他离开了剧场,边走边向陪同人员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

陪同人员熊向晖解释道:“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很爱看。”

蒙哥马利说:“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

熊向晖回答说:“中国红军就有女战士。现在解放军中就有女少将。”

蒙哥马利说:“我对红军、解放军一向很敬佩,不知道还有女将军,这有损解放军的声誉。”

熊向晖立即反驳说:“英国的女王也是女的。按照你们的体制,女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可是熊向晖就此打住话头,目光炯炯地看着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一怔,不吭声了。

挖掉根基,大厦必倾;薪火已去,釜汤难沸。

熊向晖巧妙地揭露了蒙哥马利引证的事实,也就是运用论据的错误性,并以其无法辩驳的事实显示了这种错误的实质。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的原理,运用在语言交流中,可以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语言技巧。

无论在谈判桌上还是在辩论台前,都会碰到咄咄逼人或是气势汹汹的对手,其语言攻势如同锅中热水,往往达到了沸沸扬扬的程度。面对这种情况,舌战的当务之急就是抑制对方逐渐高涨的气势,而抑制的最佳方法就是抽去“锅下的柴火”,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古人所云:“故扬汤止沸,沸乃不正;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有一人自认为对佛学的研究很深,大谈轮回报应,并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杀生,凡是杀过一牛一猪的人,来生便作牛和猪,所以,哪怕蚂蚁之类也要仁慈对待。

听众中当即有人反驳:“那还是杀人好了。”

众人问为什么,他回答说:“按这种说法,哪怕来生报应也还是作人呀!”

那人一下子被驳得哑口无言。

此人的论点是“不要轻易杀生”,论据是“杀牛杀猪就会变牛变猪”。旁人依其逻辑推论:“要想来世变人,就得杀人。”然而这是非常荒谬的,由此可见那人的论据必然站不住脚。

论据虚假,论点如何能成立?

引申归谬,巧妙回击

《樗斋雅谑》中说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服丧时偶然吃了一次红米粉,被一个迂腐的书生看到。书生大为不满,指责这个人是不肖子孙。那人问他为何?他说红色是喜庆的颜色。那人反驳说:既然这样,那么大家天天吃白米饭,岂不是天天服丧吗?一句话,言简意赅,使人看到了书生的荒唐。那反驳书生的人使用的就是引申归谬法了。

归谬之法是以对方的论点为前提,将其推论出非常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性。

例如,鲁迅先生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驳斥“文学作品的质量越高知音越少”的谬论时,用的就是归谬法。“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显然,这个结果是非常荒谬的,因此“作品愈高,知音愈少”的荒谬性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归谬法犹如一面显示谬误原形的放大镜,能使人们对错误的论点或论据看得更清楚,因而常常为人所采用。

苏东坡的《志林·记与欧公语》一文里,记载苏东坡与欧阳修的一段对话,其中引申归谬法的运用,十分精彩。

欧阳文公曾说过:有一位病人,医生问他得病原因,回答说,乘船时遇上大风,受惊吓而得病。医生就取来多年的舵把子,上面浸透了舵工的手心汗,刮下细木屑,加上丹砂、茯神等药,为他治病,喝下去就好了。现今的《本草·别药性论》上说止汗用麻黄根节,以及旧的竹扇子刮末入药。文公因此说:中医以意用药多类似这样做法;初看很像儿戏,然而有时也很灵验,恐怕也不容易问出个所以然来。我(指苏东坡)便对先生说:照这样说来,用笔墨烧灰给读书人喝下去,不是可以治昏惰病了吗?推而广之,那么喝一口伯夷(孤竹君之子,与其弟互相推让王位)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贪心病了;吃一口比干(商纣王淫乱,比干谏而死)的残羹剩汁,就可以治好拍马屁的毛病;舐一舐刘邦的勇将樊哙的盾牌,可以治疗胆怯病;闻一闻古代美女西施的耳环,可以除掉严重的皮肤病。先生听了便哈哈大笑。

有个大学生考上了研究生之后,把他的妻子扔在一边,又想在新的社交圈子里找恋人。同事们劝他,他却振振有词地狡辩:“地位变了嘛,和从前的伴侣失去了爱情,为什么不可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

为此,他的同事气愤地说:“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变了,和从前的伴侣就没有了共同的语言,从而也就失去了爱情的话;那么,倘若你从硕士生升到博士生、副教授、教授的时候,不知该有多少次恋爱,寻找多少回‘真正的爱情’了。”

显然,这个结论是荒谬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那位研究生的诡辩是荒唐可笑的。

过去,有个吝啬的地主叫长工去买酒,但又不拿出一分钱,长工感到莫名其妙,就问:“老爷,没有钱怎么能买到酒呢?”

地主生气地说:“花钱买酒谁不会?不用钱便买到酒,才算有本事呢!”

长工转眼间又拿着空瓶子回来说:“酒买来了,请老爷美美地喝上两盅吧!”地主一看是空瓶,大发雷霆。长工笑着说:“酒瓶里有酒谁不会喝?要能从空瓶里喝出酒来,那才叫有本事呢!”

长工用归谬引申法对地主进行了巧妙的回击。

《古今谭概》记载了一位11岁的少年运用引申归谬法驳斥诡辩的故事。南昌有一个11岁的少年徐樨,到太原郭林宗家玩。郭林宗家中有一庭院,院里有一树。郭林宗有迷信思想,想把树砍掉,他说:“住宅犹如方口,宅中有树,正如有木,成了不吉利的‘困’字。”

徐樨不以为然,他说:“如果宅中不能有树,那么宅中也不能住人,因为口中有木成了‘困’字,口中有人就成了‘囚’字。‘困’字不祥,‘囚’字更不吉利;如果因为‘困’字不祥而砍掉树,那么由于‘囚’字更为不吉利,人也就不能住了。”

一席话说得郭林宗无词以对。

民间还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乡下财主站在村头说私房话儿,农夫老田见了,同他们打过招呼就走了。忽然,其中的一个瘦财主喊道:

“黑老田,站住!”

农夫站住了,对匆匆赶来的瘦财主说:“您有什么事儿?”

瘦财主喘了喘气说:“你打断了我们的话把子,赔五石谷,折合洋钱五十块,必须三日之内交清。”

老田回到家里,愁眉苦脸,茶饭不进,只差没有寻短见。他的妻子问怎么了,老田照实说了。他的妻子就说:

“这有什么可怕的?到时由我对付!”

到了第三天,田妻叫老田上山打柴,自己便在门口等着。瘦财主来了,劈头就问:“你家老田呢?”

田妻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他上山挖漩涡风的根去了。”

瘦财主一听,喝道:“胡说,漩涡风怎么还有根?”

田妻反问:“那么,话还有把子吗?”

瘦财主无言以对,只得忿忿地走了。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秦宣太后守寡在宫中,与大臣魏丑夫明来暗往,十分情投意合。后来,太后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临死前感到离不开魏丑夫,便下了一道命令,要魏丑夫为她陪葬。

魏丑夫吓得面无人色,到处找人说情。大臣庸芮自告奋勇找太后,一见面就说:“死人还有知觉吗?”太后支支吾吾回答:“没有知觉。”庸芮说:“既然没有知觉,为什么还要把生前所有的人,活活弄到坟墓里同死人埋葬在一起呢?再说,如果死人有知觉,那么在阴间的先王积怨也应该很久了。太后到了阴间连请罪还来不及,哪有什么空去与魏丑夫相好呢?”太后沉吟了半晌,才咬咬牙说:“罢了。”

庸芮几句话,救了魏丑夫一条小命。庸芮是怎样把太后说服的呢?他先利用太后承认的死人没有知觉这个观点,引申出一个结论,不能活活弄死一个人。然后暂且假定死人有知,那么先王在阴间知道太后与魏丑夫的暧昧关系,早已怒不可遏,请罪都来不及,还能理会魏丑夫么。这一击,使太后看到一个如此严重的后果,不得不收回成命。

引申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从此出发推出有悖常理、自相矛盾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这种方法是驳斥诡辩的有力工具,可以起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作用。

旁敲侧击,迂回包抄

有些事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明说,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从侧面以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以避免发生正面冲突,这种说辩的技巧就是旁敲侧击。熟练地运用旁敲侧击的技法,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唐朝的王皀身为侍中,便深谙此道。

一次,庐江王李瑗谋反被唐太宗镇压,李家被满门抄斩。但李瑗的小妾是位美人,太宗不忍杀她便据为己有。满朝大臣都觉得太宗这样做极不合适,但没有人敢站出来直接指责皇上,那样会掉脑袋的。

这一天,李世民跟王皀谈话。王皀注意到那位美人就侍立在李世民的身旁。

李世民指着美人说:

“这是庐江王李瑗的妾,李瑗杀了他的丈夫而娶了她。”

王皀听后,立即反问道:

“那么,陛下认为庐江王这样做对还是不对?”

李世民答道:“杀人而后抢人妻子,是非已经十分明显,卿何必还要问呢?”

王皀答道:

“今天,庐江王因谋反被杀,可是,这个美人却为陛下占有,我认为陛下肯定认为李瑗做的对。”

李世民听了,深感惭愧,立刻把美人送还她的家族,同时对王皀能指出他的错误,大加赞赏。

使用旁敲侧击法,尤其是连锁式,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敲”之有据。旁敲侧击不是对论敌情况一无所知的胡“敲”乱“击”,更不是恐吓、讹作,而是以已经掌握论敌部分情况的基础上,为攻克难点、扩大战果所作的论辩。因此,在论辩过程中,要精心筹划,分步实施。在选准突破口的基础上,用旁敲侧击法进行试探,当论敌狡辩、抵抗时,适时“敲”之以据,用已经掌握的情况这一武器予以回击,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堵住其退路,给对方造成我方已经对其情况了如指掌的感觉,击破其侥幸过关的企图,从而在一些未知问题上取得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