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经理教程
5305000000011

第11章 公共关系状态分析

内容提要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组织和与其相关的公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程度。本章介绍了公共关系状态对组织所形成的积极环境和对组织形象形成的作用和影响;公共关系状态的类型及其衡量指标。

公共关系状态的概念及影响

一、公共关系状态的概念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组织和与其相关的公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程度。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还是疏远的?是融洽的,还是紧张的?是合作的,还是对抗的?公众对组织的态度是赞许的,还是批评的?这些都可以形成某种积极或消极的环境。

公共关系状态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无形的,但却有明确而具体的表现。一般说来,组织的公关状态是由该组织内外公众的态度构成的。公众对组织的态度有赞同态度、中间态度、反对态度。公众影响组织的方式可分为:态度-意见-行为。组织要想保持良好的公关状态,不仅局限于听取公众意见,重要的是在听取意见之前就主动地了解公众的态度,并为他们提供表明意见的机会,以便对组织的公关状态作出准确的评估,并预测出公众可能采取的行为。

二、公共关系状态对组织的影响

公共关系状态对组织的声誉有明显的影响。比如企业如果能提供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并与公众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就会赢得社会舆论和公众的信赖与支持。

公共关系状态对组织内部的影响也很大。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的好坏,决定组织内部团结与否。组织内部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能够团结一致,互相配合,就能形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集体,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有助于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矛盾重重,内讧严重,势必使企业人心涣散。

公共关系状态对组织与协作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有直接影响。如果组织外部的公共关系状态不好,组织就会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关系环境和社会舆论之中,不利于广泛的横向联合,从而使组织在开拓前进的道路上关系不顺,渠道不畅,影响组织的发展。

公共关系状态的类型及其衡量指标

一、公共关系状态的类型

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它指组织与公众之间为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而发生各种交往关系及信息交流;另一方面,它表明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支持程度。这种公共关系状态具有双向的、多元的、多层次的复杂结构。

(一)公共关系的联系状态结构

公共关系联系状态结构包括:纵向公共关系状态,横向公共关系状态,立体公共关系状态等。

纵向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和与其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之间的公共关系。如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所属下级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横向公共关系状态是指平行系统或平行分支系统之间的公共关系。如同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

立体公共关系状态是指横向、纵向的公共关系状态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组织的各方面,从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复杂的关系网络。

(二)公共关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结构

按照公共关系各方相互作用的类型分类,公共关系状态可分为一体化模式和两极化模式。

1.一体化模式:公共关系各方联系紧密,公共关系显现出浑然一体的状态。

(1)协调型公共关系状态。这是公共关系中的理想状态,关系的各方利益协调一致,互为补充,联系密切。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是中美港三方合资生产经营的企业。自1988年8月成立以来,三方真诚合作,配合默契。外方高级管理人员说:我们找对了合作伙伴。中方人员说:我们相互学习,合作得很愉快,齐心协力,为“宝洁”的兴旺发展而尽力。中方参与合资经营的广州肥皂厂,合资前40年上缴利税5000多万元,合资后仅1年就上缴利税3500多万元。协调型的公共关系状态可以形成新的经营力。

(2)核心型公共关系状态。这是指关系的多方面将自身的利益寄托于关系的一方,使各方连成一个利益整体。形成这种状态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公共关系各方中某一方具有强有力的因素或条件。如一些大型企业与为其配套协作生产的小型企业之间,就会呈现这种状态。大企业在原料、技术、设备等方面对小企业可能会有决定其命运的影响。

2.两极化模式:公共关系各方联系松散,公共关系处于分化甚至解体状态。这种状态会形成冲突型公共关系状态,即关系的各方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日趋尖锐,相互之间联系不断削弱。有的企业在工商联营的过程中就出现这种状况。工商双方“联营”不“连心”,各自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且在业务交往中互不信任,相互猜疑,甚至发生利益纠纷。这种状态实际上对企业形成一种破坏力,是企业或组织应当避免的。

此外,竞争型公共关系状态对推动企业或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系的各方虽有利益冲突,但作为竞争对手,他们保持一定联系,了解信息,沟通情况,促进关系的双方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

二、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指标

公共关系状态通过公众的态度和意见表现出来时,会受到企业或组织的经营状况、社会关系环境的影响。在组织的公共关系实践中,常用以下指标衡量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

(一)新闻传播媒介对组织的评价

通过媒介可以了解舆论的情况,以调整自身的公关状况。

(二)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生产出优质产品,是企业开发公共关系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一基础作保证,公共关系就变成“空中楼阁”。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对外公共关系的传播则是十分危险的。这两方面是衡量公众态度的重要指标。

(三)销售情况分析

用户和消费者是企业最最重要的公众。他们对一个企业的印象如何,支持和信任的程度往往通过是否购买企业的产品具体表现出来。通过市场销售情况分析,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把它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

(四)社区关系分析

组织以开明的、开放的政策对社区公众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增强对组织的吸引力,增强社区公众对组织的好感,从而得到社区的支持。

(五)竞争对手分析

只有当同行企业在产品、技术、设备、价格、服务等方面与本企业的差距很小时,才会形成竞争对手。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公共关系状态,调整本企业的策略,以争取更多的公众。

(六)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这是指通过分析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组织情况的了解程度,对组织具体指导支持的程度以及对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来判断公共关系状态的情况。总之,组织特定的公关对象,既是影响公共关系状态的因素,又是组织应努力搞好关系、做好工作的对象。与公共关系对象有一个良好关系的本身就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良好的状况。

思考题

1.公共关系状态的概念是什么?

2.公共关系状态如何分类?

3.结合实际,分析自己所在企业的公共关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