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经理教程
5305000000044

第44章 公共关系礼仪(2)

有人认为:“因为他不关心我,所以我也不关心他。”男人有时会说:“如果我妻子对我体贴一点,我就送给她一盒糖果”。领导者总会说:“只有职工加倍努力工作,我才愿意给予奖励。”为人父母者总是这样喃喃自语:“我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提高,我就放心了。”小赵可能会暗暗自忖:“如果小钱不对我这么冷淡,又不爱生气,我对他就会好一些。”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以上这些人的行为和原则,是与礼仪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从礼仪的角度看,那个男人必须先送糖果给他的妻子,才能获得妻子更多的爱和体贴;领导者必须先奖励、赞美他的职工,职工们对工作才会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必须先对孩子们表现出信任,他们才会奋发争取更好的成绩;小赵必须先对小钱表现友善,才能消除小钱对他的漠然的反感。所以,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的态度,首先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去关心对方,那么,对方也一定会改变原有的态度,反过来关心自己。例如,在社交场合,有些人性格外向,行为主动;有些人性格内向,行为较被动。如果你碰到性格内向而行为被动的人,自己又不争取主动,那么,这种个性被动的人,也会受你的感染,消除性格障碍,成为你的朋友。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不肯关心别人的人,不但自己做人处事感到孤单,而且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古今人类中的失败者,多半是这一种人。

因此,关心别人——这是你领导、说服、激励、影响、引导别人的方法,也就是使别人为你做事的方法。

社会生活中的礼仪细节并非人人都能全部学到,但它的根本精神和原则是可以记取的,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原则铭记在心间,贯穿于言行,那么,礼仪这种文化现象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

三、公共关系礼仪

公共关系礼仪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应该遵从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感到注意礼节、讲究礼节的人容易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赞许,并使其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其实对于社会组织,道理亦然。在复杂的竞争环境和社会关系网络中,组织公共关系人员也必须讲究公共关系礼仪,运用人际关系的各种技巧、方法,灵活、巧妙地处理企业与各类公众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广结善缘,沟通信息,增进了解,促进发展,为社会组织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关系环境,使企业赢得更多公众的爱戴。

公共关系礼仪是被组织公共关系人员所掌握并融于各项公共关系业务活动之中的具体规程,掌握这些“条条”固然是必需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公共关系礼仪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公共关系礼仪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条。

(一)充满爱心

有人把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目的形象地比作“让公众爱我”。试想,欲想让人爱己,自己须也充满爱心。礼仪的要求和程序原本没有固定的“条条”,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传出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热爱公众的意念,因此,要求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要有一颗爱心,为人真诚,以期吸引更多公众的信赖。

(二)相互谅解

了解、掌握各种礼仪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对别人的谅解。互相谅解、和睦相处,这是礼节的真谛,也就是说,不让他人感觉不好,不使他人难堪,这比提防自己不出错、不出笑话更为重要。

(三)品德高尚

公共关系工作必须讲究公共关系礼仪,首先要求公共关系人员要有高尚的品德。品德是品质和道德。道德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传统、说教等来发挥作用的一种精神力量。很多礼节是大家应该自觉遵守的,是一种共同生活的准则,它不是法律,没有强制性,但却反映出公共关系人员的修养和道德水准。

(四)吸取经验

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公共关系工作是和各种类型的公众打交道的工作,这些公众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知识水平,因此,在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时,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广泛地学习各方面知识,了解各种各样的礼仪习俗,不断吸取有用的经验。

(五)灵活运用

让礼仪规则适应于现实生活,适应于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巧妙安排,定会给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增光添彩。

日常交往礼仪

公共关系人员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公众打交道,这些公众可能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职业、年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有所差别。这就要求公共关系人员必须注意日常礼仪,随时随地都能给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一、介绍礼仪

介绍是一切社交活动的开始。人们常说:“第一印象是黄金。”所以介绍礼仪是公共关系礼仪中的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一)介绍顺序

介绍分为为他人做介绍和自我介绍两种。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面对不同的介绍对象,一般来说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把职务低者介绍给职务高者;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则一般遵从“女士优先”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而且是同性,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自我介绍一般是在没有介绍人的情况下,向对方自报家门的一种介绍形式。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则被认为是不礼貌。

(二)介绍方法

一般情况下,除年迈者和女士外,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随着男女平等,妇女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现象日益增多,女士(除年迈者外)在被介绍时最好也能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在宴会桌、会议桌、谈判桌上,视其情况介绍人和被介绍人不必起立,被介绍双方可点头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绍双方相隔较远(2米以外),中间又有障碍物,可举起右手致意或点头微笑致意。

自我介绍时,介绍人就是本人,介绍者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等。如果见面双方一方是主人,一方是宾客,则作为主人的一方应主动打招呼,以示欢迎和尊重。

不论是为他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二、握手礼仪

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常见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然后握手致意,握手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握手的顺序

主人、长辈、上司、女士先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再相迎握。

(二)握手的方法

(1)一定要用右手握手。

(2)要紧握对方的手,热情有力,时间宜短(1-3秒为宜)。当然,过紧地握手是不礼貌的,但那种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接触对方的握手方式也同样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据说美国总统竞选时,候选者们必须用事后手上打泡、甚至皮绽血流那样大的力量与各选民握手,此说法虽夸张,但也说明在社交场合,软弱无力的握手常被认为是缺乏诚意,自然会引起对方反感。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年轻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的一方的反应行事,即在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替代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和年轻女性、异国女性握手时,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男子握手时应先脱帽,忌戴着手套握手,女士在握手时也应摘下外带的手套。

(5)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多人同时握手时应按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

(6)在任何场合,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被认为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但必须解释并致歉。

握手礼是一种常见的见面或告别礼节,握手还可以表达祝贺、感谢、鼓励、祝愿等情感,它广泛地运用在各种场合,如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或为同事、朋友、亲人送行之时,都可采用握手来表示自己的感情。

三、其他见面礼仪

除了见面和握手外,其他见面礼仪还包括:名片礼、脱帽礼、拥抱礼、亲吻礼等等。在许多社交场合,人们初次相识时,往往是互呈名片。这就是名片礼。名片的作用有二:自我介绍和留存可查。呈名片可在交流前或交谈结束,临别之时进行,可视具体情况而查。递接名片时最好用双手、名片的正面(中文面)应朝着对方。接过对方递与的名片后应致谢,并认真地读一遍,尽量记住对方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然后郑重地收好。第一次见面后,可在名片背面简略记下一些可能有用的资料,如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对方的爱好、籍贯、主要经历等等。以便为日后见面提供线索和话题。一般不要伸手向别人讨取名片,必须讨取时应以请求的口气。如,您方便的话请给我一张名片,以便日后联系。

脱帽礼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武士们和女士讲话时必须把头盔举起,以示尊重。武士们彼此见面时,也都要把头盔掀起露出面目以示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脱帽礼。在一般社交场合,男士应摘下帽子或举一举帽子,并向对方点头致意或问好,若与同一人在同一场合前后几次相遇,则不必反复脱帽,点头致意即可;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在庄重、正规的场合应自觉脱帽。

拥抱礼和亲吻礼流行于欧美国家。拥抱礼多用于官方、民间的迎送宾客或祝贺致谢等社交场合。行礼的方式是:两人相对而立,上身稍稍前倾,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环拥对方左肩部位,左手环拥对方右腰部位,彼此头部及上身都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最后再向左拥抱一次。当今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上,多行拥抱礼。

亲吻礼在欧美许多国家广为盛行。行亲吻礼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拥抱,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夫妻、恋人之间是吻唇;长辈与晚辈之间是吻脸,吻额头;平辈之间是贴面颊。在公共或社交场合,关系亲近的女子之间可以吻脸,男子之间是拥肩相抱,男女之间一般是贴面颊;晚辈对尊长是吻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可以吻手指或手背。在现代西方国家,亲吻礼不仅在男女之间盛行,而且男士之间也多行此礼,亲吻的次数可以一次,也可反复多次,如法国男士行亲吻礼时,常常是左右脸颊各吻一次,而比利时人则常常反复几次。

在许多国家的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脸或贴面颊的连续式动作,表示最真诚的热情和敬意。

四、电话礼仪

现代社会里,电话是一种常见的通讯、交往工具,掌握打电话的礼节也是公共关系日常礼仪中的重要内容。

(一)接电话的礼仪

在组织的日常工作中,接电话人的语言很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接话人、该部门以致该组织给予对方的第一印象。声音谦和、态度亲近的电话接待能让对方心情舒畅,轻松愉快,即使通过电话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会觉得接话人、该部门、该组织是可亲可敬的,从而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相反,声音生硬、态度傲慢的电话接待会让对方感到压抑、不快,留下恶劣的印象,这对组织来说,等于自堵其门、自损其貌,非常不利于组织的交往。接电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话铃声一响,应尽快去接,最多不要让铃声响过五遍,拿起电话应先自报家门,常用语:“您好,这里是××公司××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人在接电话时,习惯开口就问:“你是哪里?”、“谁呀?”,这是不礼貌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对方自己介绍或是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对方的反应再询问。询问用语一般是:“请问您是哪里?”或“请问怎么称呼?”或“我能否告诉我们经理,电话是谁打给他的?”那种先询问对方的身份之后再答“他不在”的做法更是不礼貌的。

(2)电话用语应文明、礼貌,态度应热情、谦和、彬彬有礼,说话应以“尊重对方”为准则,语调应平和、谦逊,以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

(3)接电话时对对方的谈话可作必要的重复,重要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联系事宜、须解决的问题等等。

(4)电话完毕后,应该让对方自己结束对话,如确需自己来结束(如手边有急需处理的事宜),应加以解释、致歉。电话完毕后,应等对方放下话筒后,再轻轻地放下电话,以示尊重。

(二)打电话的礼节

打电话时应注意的礼节如下:

(1)选择适当的时间。往办公室打电话,最好避开临近下班的时间。因为这时打电话,对方或者是处理事宜的时间太短,或者是急于下班,很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公务电话尽量打在对方单位,如果有要紧事必须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尽量避开吃饭或午睡时间,而且,晚上10点以后,早上8点之前也应尽量避免打电话相扰。

(2)首先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必要时应询问对方是否方便之后,再开始交谈,比如,对方接电话后,打电话者可以先询问一下:“我有点事想跟您说几分钟,可以吗?”等等。

(3)电话内容要简明扼要。最好事先把通话内容简略归纳几条记录在便条上,以供打电话时使用。

(4)通话完毕应道“再见”,然后轻轻挂掉电话。

交谈礼仪

交谈是人际交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公共关系人员要和各种各样的公众打交道,他们工作的环境、场景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掌握交谈的礼仪,学习交谈的艺术,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对每一个公共关系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交谈语言的基本类型

交谈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交谈语言又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一)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信息交流的语言。有声语言由说话本身的内容和语音构成。后者包括说话的音质、音量、音调、速度以及一些语气词等。语音本身不是语言,但却能表达微妙的语言内容,为有声语言镀上丰富的感情色彩。比如,声音粗哑,可能被认为是粗野,不拘小节或不懂礼貌;声音柔和缓慢,容易被认为是耐心、谦和,有教养;说话慢条斯理,可能是老成了,可能是厌倦;说话很快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咄咄逼人;嗓门突然变高,可能是惊讶、高兴、愤怒或失望;说话结结巴巴、不连贯,可能是因为紧张、胆怯或兴奋;语末出现升调,一般表示提问或反问;不正确的发言容易引起混淆或误解;自觉不自觉地过多使用语气词,如“嗯”、“啊”、“这个”、“那么”等容易影响讲话的效果。

(二)无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