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53253800000003

第3章 领略片片旖旎风光,见证昇光美丽蜕变——萧山区义桥镇昇光村党委书记李灿民访谈录

采访时间:2016年6月26日(周日)

采访地点:萧山思达客咖啡厅

被采访人:李灿民(简称李)

采访人:张潇桠(简称张)

录音整理人:张潇桠

书记简介:

李灿民,现任萧山区义桥镇昇光村党委书记、区人大代表,先后获得区优秀共产党员、镇优秀村干部、先锋党员等荣誉称号。自2005年担任村书记以来,团结村三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努力,使曾经的昇光“贫困村”转变为如今的“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并努力打造“名医故里、红色昇光”的村子品牌。在他的带领下,昇光村现今成为了市级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和区级党员党性教育基地,且获得了区级先进党组织、和谐班子、文明村、生态村、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等多项荣誉。

村简介:

山水福地,人居昇光。昇光村位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集处,坐落于萧山区义桥镇西南面。经2005年村规模调整后,由簉岭、何家桥、郭村、塘坞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达4.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0亩,山林面积2747亩。现有16个村民小组,农户715户,人口2522人,党员142人。昇光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独特。村内环境古朴宁静,青山、羊场、竹林、农田环绕四周;境内云峰山、石牛山连绵起伏;力坞、直坞、东坞、南坞庄四座水库犹如四颗明珠,将昇光村连成一片天然氧吧。

美丽乡村,洁美昇光。近年来,在义桥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昇光村致力于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建设,重点开展“一户多宅”整理清理工作。同时,昇光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4年,昇光村被列为杭州市第三批风情小镇创建对象,积极打造集文化、产业、生态于一身的“四宜”风情小镇。

多彩生活,幸福昇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逐渐走进了昇光村村民的生活。文化礼堂的建设,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承古开今,人文昇光。昇光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村内红色文化、名医文化、宗祠文化、佛教文化交相辉映。始建于隋朝的东福源禅寺坐落其中,香烟袅袅,梵音声声;义桥革命历史纪念馆,承载了义桥人革命时期血与泪的历史;李氏骨伤科,历史悠久,声名远播,为众多患者带去福音;李氏宗祠,诉说着李氏的起源与发展。每个错落有致的景点无不向后人传递着先祖“坚毅”“创新”的优良品质。

外有山水风光,内有田园书香,衣食富足的昇光村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张:尊敬的李书记,您好,很荣幸今天可以采访您。我们了解到,昇光村在全区是十分有名的“美丽乡村”。那这个“美丽”具体指哪些方面呢?您可以大致地介绍一下村里的现状吗?

李:我们村位于萧山义桥的西南面,在村规模调整后,由簉岭、何家桥、郭村、塘坞四个村合并而成。首先,村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党组织何家桥支部在昇光村诞生和成长;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村是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拥有著名的“塘坞遗址”,巾帼英雄沈佩兰更是我们村的骄傲;在早期土地革命时期,我们村曾经进行过农奴革命,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遗迹。其次,我们村的李氏骨伤科造福多代百姓,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顺治年间。1646年,李氏骨伤科正式挂牌行医,至今已传14代,历360余年。它原本只在本族弟子中传承,从第12代传人李汝安开始对外传业。现在,李氏骨伤科可谓声名远播,不少人慕名前来。除此之外,还有村里的东福源禅寺和力坞、直坞、东坞、南坞庄四座水库,也是遐迩闻名。东福源禅寺始建于隋朝,至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2009年开始扩建。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工程已经圆满完成,禅寺至今仍保存得较为完好。四座水库在2006年经过改造,已达到标准水库的规格。

总的来说,现在我们村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气息浓厚,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昔日的小村庄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凭借着一片片旖旎风光,脱胎换骨,令人耳目一新。经过共同的努力,我们距离打造村子品牌——“名医故里、红色昇光”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张:谢谢书记的详细介绍。从您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昇光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经我们了解,您在2012年曾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大创建‘美丽乡村’的扶持力度”的建议。这一建议在当年被评为“区人大代表优秀建议”,并且对村里的建设工作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村干部与人大代表,您是如何协调这两重身份的呢?

李:我是2011年被选任为区人大代表的。虽说我做农村基层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也有10多年了,所以我对村庄的整治、优美环境的打造、道路的建设等都有一定的了解。经过观察,我发现萧山的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为此,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创建‘美丽乡村’的扶持力度”这一建议,希望以创建美丽乡村之名,根据美丽乡村的特点去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的环境,而不是说让每个村都要创建美丽乡村。我的建议被采纳之后,萧山区农办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从原先的2000万元增加到了8000万元。充足的资金能够更好地用于农村的项目创建,扶助少数企业的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

简单地说,村干部这一身份为我担任人大代表进行提案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而人大代表这一身份也让我有机会向上反映农村的相关问题,有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张:我们知道,萧山区委组织部极其重视农村的基础党建工作,那么昇光村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呢?此外,对于村民自治中出现的虚假民主现象,比如几个月才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您是如何看待的?

李:我们村是非常注重村民自治这一块的。凡是涉及村里的重大事件,我们村都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近年来村内的重大建设,如公园的建造、道路整治等,都需要召开村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让大家一起讨论参与。另外,村里制定了“一事一议”的制度,明确规定口头上的同意或者反对都是无效的,只有在协议上签署了“同意”二字方可算数。比如,村里要建一条长200米、宽6米的道路,如果村民们认为道路的长度或者宽度存在不合适之处,都可以尽情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征求了大家的建议之后,我们将举手表决,然后签署协议。多年来,村里大小事务的表决基本都是100%通过的。

对于某些村里的虚假民主现象,我觉得村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老百姓,要努力为百姓做实事。如果我们的想法与百姓的意愿背道而驰,那么村干部肯定不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打个比方,我们在2016年过年前就会通过与老党员班子、老村民代表谈话商量的方式,对村里现有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如村里的道路建设、垃圾桶问题等。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会一一记录在册,以便制定2017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保障村子的稳步运行与发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村里的村干部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也正因为如此,当镇上下达一些指示或者项目建设任务时,村里都能较好、较快地完成。

张: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您是如何带动领导班子响应这个号召的?您是否为保持领导班子的纯洁性做了一些努力呢?自从习总书记上台以来,许多“大老虎”被打下台,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

李:现在我们村里大约有142名党员。每位党员的思想都是积极向上的,并在农村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当然,我在每一次的党员大会上也都会着重强调,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先锋;做任何事情,党员都必须冲在前头;不管是“一户多宅”拆迁,还是征地任务,或是项目工程,我们都必须为村民带好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形成这种良好的氛围,百姓才能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相信我们这个领导班子,才会支持我们村干部的工作。

对于习总书记的这一行动,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农村的村干部还是书记,都必须具备廉洁、公正、公平、务实等素质,因为农村干部是与百姓接触最为频繁的一群人,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能看到也最能监督我们的工作。我可以保证,我们村干部都是廉洁为民的。例如近些年,我们昇光村的项目金额极其庞大,达到了几千万甚至一个亿。为了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运用,所有村干部一律被要求不允许参与项目的建设。另外,我也会在每一次的会议中强调,每一个村干部都要杜绝项目建设中的暗箱操作、吃回扣等违规行为。其实,对于村里建设的每一个变化,百姓都是看在眼里的。因此,村干部身在农村,必须以身作则,公正执法。如果你的形象很差,那么百姓就不会支持你的工作,所以我非常注重村干部的廉政建设。上一次接待镇里来视察的领导时,我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认为一个村干部的形象好坏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看你是否务实,是否为村民做了实事;第二,看你是否廉洁,是否顾全大局。作为一个村干部,有能力是一回事,保持廉洁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你一直利用职权之便,到处卡扣拿要,你将为老百姓所不齿。因此,我认为习总书记上台之后所做的事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如果再任由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党的威严和威信将会大打折扣。

张:李书记,听了您的一席话,我真是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了党员责任之重。现在我们学校有许多正在申请入党的同学,那么您作为优秀的党员前辈,有什么可以与我们这些同学分享的呢?目前,入党的同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部分大学生认为党员的身份将有助于日后寻找工作。您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党支部书记,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李:关于大学生入党问题,我觉得第一点是肯吃苦。要成功必须先吃苦,只有吃过苦之后,你才能拥有丰富的经验,否则即使成功了,你也把握不好度。任何事情,我们都必须进行了解,了解过后才有可能发展。只有这样,当你回顾过往经验时,才能得到不一样的体验。第二点是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对于任何事,我们必须通过实践这一跳板才能够对此进行了解与判断,不能纸上谈兵。比如,萧山的干部一定要先到乡镇基层进行一番锻炼,才能获得提拔。毕竟中国大部分都是农村,农村的稳定程度与社会的稳定程度息息相关。只有根基立稳了,国家才可能拥有更好的发展。而根基的问题,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工作,才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民俗民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假如不了解某一地方的实际情况,你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只有经过自己亲力亲为,我们才能在做决定时拥有足够的底气。

如果大学生认为成为党员就能比别人高一等,那么我想说,这种想法肯定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党员是一面旗帜,不是一种荣誉。任何时候,党员都要发挥带头作用,凡事为民考虑,冲在前线,并且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考虑它的影响力,在想清楚之后才能行动。牺牲自己,奉献自己,才是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现在的年轻人,仗着自己的党员身份而扬扬得意。可是,他们应当想一想,一旦成为党员,在做事时就必须更加仔细严谨,并在行动前反复问自己,这件事可不可以做?能不能做?此外,党员还得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无愧于“党员”这个称号。

张:十分感谢书记对我们的教诲,也让我们对党员这一身份有了新的定位与认识。经了解,我们发现昇光村从一个欠债120余万元的“贫困村”变为每年可用资金达到150余万元的“幸福村”,实现了质的飞跃。您是如何做到的?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李:10年前,我刚刚上任。说实话,当时我的压力非常大,因为那时村里一年的集体经济只有30多万元,村里的道路、亮灯工程还没有着手建设,而且村委办公楼非常破旧狭小,仅有76平方米,根本无法召开30—50人的大型会议,导致村委班子还要坐车到义桥王家桥学校去开会,当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现在回想起来,依旧难以想象啊!

村里的经济与村的整体状况密切相关,所以当时首要之事便是整理村里的集体资产,将它转换成招商引资的可利用资源。比如万头羊基地,该基地的成功引资迅速增加了我们村里的集体资产。除此之外,在美丽乡村精品区块项目的建设中,我们村获得了政府扶助的专项资金,也对集体资金的增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现在,村里已经有50多家入驻企业,为村子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夯实了基础。

张:昇光村附近有云峰山和石牛山,更位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集之地,但是交通却阻碍了村子的经济发展。面对这一问题,您是如何克服的?

李:我们在义桥的西南面,交通状况并不乐观。为了发展经济,我们自然是要克服这个问题的,所以在2013年趁着村里美丽乡村项目的建设机会,花费了400多万元,建造了一条村里的干道,使之与时代大道连通。现在,我们昇光村4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了柏油马路的修造,且每条道路都是互相连通的。在道路建设方面,村里总共投入了一两千万元的资金。截至目前,全村道路硬化面积达5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可以说,我们的交通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

张:沿途走来,我发现昇光村的风景真的非常怡人。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您是如何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两者间的矛盾的?

李:我认为环境真的十分重要。环境的改善不仅能为百姓提供优美的居住场所而且对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促使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飞快的提升。在经济方面,我们昇光村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目前,企业数量已达52家,其中镇骨干企业6家。我们要求所有企业必须按相关规定进行经营,尽最大的可能让企业带动村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实,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经济发展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美丽的环境也能使企业在落户和投资的过程中加大对各方面的投资力度,从而大力推动我们昇光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张:2013年,省政府决定开展“三改一拆”工作。然而,昇光村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173户农户的拆迁任务。我们十分好奇您是如何做到的?想必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肯定碰到了许多困难,那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李:在“三改一拆”这个工程上,我们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在具体进行“三改一拆”之前,我们首先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对一户两宅、一户三宅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核实,再在村委会进行结果的公布等。在前期的准备中,我的压力非常大,但是考虑到这些违规建筑对村里的生态环境和道路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坚定地认为老房子非拆不可。前期,我们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议,邀请企业人士座谈等方法,让大家来说到底要不要开展这项工作。在得到大家的认同后,我便开始考虑如何将这项工作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最后,我决定通过全面调查摸底,并将超出一户一宅的人以上墙公布的方式让村民主动监督我们的工作。经过半年的准备,在村里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带领下,我们村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任务。

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确实受到了一定阻力。面对拆除老房子这一问题,村里老人们的意见普遍较大。当老人们争相到我办公室来提意见时,我会耐心与他们交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我对他们说:“如果老房子拆除了,你们就可以跟儿子住在一起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多好。”对于那些不愿与老人同住的儿子媳妇,我们村里会上门进行思想劝导,以此解决老人晚年的住宅问题。最终,当村里的老人与儿子生活在一起之后,他们非常开心。所以,我自己为老人们办了一件好事。等到解决了所有问题,消除了村民的疑虑后,村里就通知拆迁队进村拆迁。通过以上方法,我们昇光村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拆迁任务。

张:据了解,省级重点项目工程——国家电网公司萧浦500千伏变电站工程于2年前落户昇光村。目前,变电站已经投入使用。您为此必定做出了不少努力,您能就此谈谈其中的详细情况吗?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情况又是如何呢?

李:这个工程能够落户到我们村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这中间,我们做了不少努力。我们从2008—2009年就开始洽谈这一项目,直至2015年,政府才决定落户到我们昇光村。截至2016年,得益于村里百姓和修建变电站的工作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该工程如期完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现在,村里的用电情况令人满意,不会出现断电等问题了。

至于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村内90%以上的河道完成了砌石任务,还建成了2个标准篮球场、7个室外健身场、1个室内健身场、8个绿化公园、1个标准老年活动中心。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设施也实现了全覆盖。

张:2014年,昇光村成为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批试点村。您是如何带动村民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您能介绍一下现在村里的用水情况吗?昇光村的四座水库在这次任务中是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

李:显而易见,污水治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期,我们要进行入户调查、排查排污管子、完成方案设计等工作。此外,我们需要踏遍村子的角角落落,了解村庄周边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城市污水管网等信息。值得高兴的是,因为村民们都明白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有利于生活环境的改善,所以污水治理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虽然施工建设免不了开挖土地,会给出行、生活带来不便,但为了共同的宜居环境,他们都愿意配合参与,并提出了大量合理的建议。

总体而言,我村从2014年开始对全村715户农户进行了统一纳管,至今基本完成了昇光村的污水治理工程,纳管率达到了85%,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完成率达到了100%,用水情况十分乐观。

至于我们村的四座水库,那真是功不可没。它们除了能够满足聚水抗旱、灌溉农田的需要,在自来水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成为人们日常的饮水来源,保障了百姓的生活用水。

张:由于昇光村存有抗日战争遗址和为抗日自炸家门的女英雄沈佩兰墓,所以也有“红色昇光”之称。那么,您是如何带领村民保护这些历史遗迹的?此外,抗日精神是否对您的人生产生了一定影响?

李:我们昇光村提出了“红色昇光”的发展口号,并在村里丰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个具有旅游特色的景点项目。不仅如此,我们昇光村在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早期地下革命组织根据地的同时,实施了相对开放的政策,使留存至今的抗日战争遗址、为抗日自炸家门的女英雄沈佩兰墓能够在受到保护的同时为广大人民所熟知。此外,昇光村在发展红色旅游、促进村里经济发展的同时,尤为注重对这些历史遗迹的保护。

说到抗日精神,我觉得无论我们的社会和党发展到哪个阶段,都应该牢牢记住并且不断发扬这种可贵的精神。就我个人而言,抗日精神一直在引导我为人民服务,为昇光村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

张:2013年,昇光村列入义桥镇首批农村文化礼堂创建村。后来,昇光村的农村文化礼堂还成为了杭州市示范礼堂。您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建设的过程吗?另外,请您根据昇光村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保持文化礼堂的特色性、实用性和长效性?

李:昇光村的文化礼堂一律按照“一场二堂三室四网五廊”的标准进行建设,统一建有1000多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品牌广场;拥有200多平方米的标准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开辟了广播室、春泥计划活动室、美德展陈室等“三室”;构建了文化亲情网、科技网、村网、华数文化网等“四网”;建设了村史民俗廊、发展成就廊、美德励志廊、文艺熏陶廊、健康科普廊等“五廊”。

我们昇光村在建设文化礼堂的工作中,着重突出红色文化和名医文化,努力打造“名医故里、红色昇光”的文化品牌,完善了李氏宗祠,扩建了文化长廊,并在礼堂内增设了昇光村特有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李氏骨伤科陈列室,全面落实了核心价值观上墙、“七个一”等要求。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建设文化礼堂的契机,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文明礼仪和民俗文化等活动,旨在推动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和繁荣。比如,我们昇光村文化礼堂举办过古体诗词辅导讲座,邀请过农民书画家进行书画创作,过年时还会举办舂年糕、唱大戏、年会等活动。

张:目前,昇光村的万头羊基地已初步成型。您当初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引进这样一个项目的?又做了哪些前期铺垫工作呢?据说,昇光村打算将它打造成羊文化产业,而我们余杭有羊锅村,您觉得昇光村的羊文化有何独特性?该基地是否对村民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

李:大约在2009年,羊业基地落户在我们昇光村的南坞山庄,并准备将它建设成生态型种羊繁育基地。当时养羊基地占地100亩,配套种植基地面积676亩。经过近3年的培育,现在这个基地已有约7000头羊,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湖羊种羊基地。原先这片地基本上属于山地,土壤肥力差,不适合种菜,也不适合进行其他农业活动,所以没有人愿意租赁使用。后来,我们通过土地资产整合、公开招标等方式,以高出原先几倍的价格将闲置的土地进行出租。以前,200亩土地每年有七八万的租金,而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年35万。总之,我们村对土地、山林、厂房等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整合和公开招投标的举措,不仅增加了村里的集体财富,也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提高了村民的个人收入和生活质量。

接下来,羊业基地将要建设一个羊文化产业综合体。杭州庞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会配套我们昇光村新农村特色村的规划,在全村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的基调下,形成集库区旅游、羊养殖产业、羊肉产业、娱乐产业、田园观光于一身的现代体验农业产业基地。

张:现今,昇光村的东福源禅寺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请问您是如何做到在保护这座历史悠久的禅寺的同时,将其与村内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的?对于某些历史遗迹因为游客过多而遭到破坏的现象,您是否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东福源禅寺经历同样的遭遇呢?

李:东福源禅寺始建于隋朝,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昇光村将东福源禅寺作为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融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东福源山庄的建造。东福源山庄正日渐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大亮点,而且我们正在尽可能地挖掘宗教文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为打造“宜居、宜文、宜游、宜业”的“昇光一日游”新农村生态旅游而锦上添花。

现在确实有很多历史遗迹,比如敦煌莫高窟等因为游客过多而遭到破坏。我们昇光村虽然供游客免费参观,但村里会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大型旅游团的游客进行引导,让大家尽量做到有序的、正确的参观,以保护我们村的历史遗迹。

张:昇光村的何家桥李氏骨伤科是萧山骨伤科的一个标杆,昇光村一直以来也致力于打造“名医故里”这一品牌。那您能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

李:我们李氏骨伤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顺治年间。早前,李氏骨伤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医治骨伤病人的方法与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李氏骨伤科将早期的医治方法、疗程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更符合当代医疗习惯的治疗手段。李氏骨伤科发展到第12代传人李汝安时,达到了空前的辉煌,并形成了一套手法、一个秘方、一副散剂、一张膏药的“四个一”骨科医疗特色。得益于精湛的医学技术,李汝安在1959年被评为“萧山十大名医”之一。现在,大多数医院的主治医生都是李汝安的徒弟,包括萧山中医院等,也有部分学生已经成为萧山骨伤科的带头人。就在2013年,李氏骨伤科被列入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张:昇光村作为“名医故里”,村里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如何?村民就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难题?面对困难,您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李:现在我们昇光村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6%以上,基本所有的村民都能够享受医疗保险带来的优惠。尤其针对村里老年人就医这一问题,我们不仅每年提供每人200元的补贴,保证每位老年人不论贫富都能走进医院接受治疗。而且,为了解决诸多村民上医院看病需要排长队而浪费时间与精力等难题,我们在村里设立了医务站,并定期组织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为村民免费量血压、测血糖。

张:我看到昇光村曾经被评为杭州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单位,看来您十分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对于一些村里出现的孤寡老人无人赡养的现象,您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谈谈保证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举措。

李:现在某些村子确实出现了孤寡老人无人赡养的现象,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我们每年都会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分发600元的老年费;逢年过节,村里的一些干部会挨家挨户送礼物,以表示关心和爱护,比如分发一些生活用品等。这使得村里的一些独居老人在没有儿女的陪伴下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其次,村里的每个地区都配备了健身器材,设立了运动场所,比如特地为老年人跳广场舞而准备的大型空地。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各种宣传方法鼓励老年人在闲暇时间能多走出家门,加强身体锻炼。通过以上做法,村里的老人可以经常聚在一起闲聊生活琐事,心中的孤独感也能够相对减轻。

张:昇光村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生态旅游新型农村,您对昇光村的未来还有什么展望呢?

李:目前,我们昇光村已经初步建成了生态旅游新型农村,但距离“美丽乡村”“昇光一日游”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觉得,昇光村在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只有村里的道路平坦、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怡人,才有机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览。另外,我们还可以大力发展村民自办的农家乐。现在我们村共有3家农家乐,其中1家发展得比较好,生意很火爆。当然,我们也可以对游客中心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增加旅游设施配套布点、设立旅游线路图。与此同时,提升文化礼堂的功能、增建户外健身设施等丰富村民文化体育生活的措施也需要早日提上日程。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以建设“四宜”为目标,打造集文化、产业、生态于一身的风情小镇。

张:李书记,谢谢您的介绍。那您觉得投身农村建设工作的现代大学生应该做哪些努力呢?可以结合您自身的经历与我们分享一下,例如您是哪一年参加工作的?其间获得了什么荣誉?或者遭受了什么挫折?

李:首先,我觉得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工作就要学会吃苦。要成功必须吃苦,不吃苦很难成功,否则即使成功了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做人做事的准则。此外,吃苦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你能获得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训,对事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等。其次,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任何事情都要通过实践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纸上谈兵,最终一无所获。除此之外,投身农村建设工作的大学生一定要先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因为我国的农民基础广大,农民占人口的比重很大,而且社会是否稳定与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密切。因此,做好农民工作,才能使国家的根基稳固,实现逐步发展。

在35岁之前,我创办了一个小企业,并在那段时间通过各种商业活动积累了一些资本。所以,在上级领导让我担任昇光村的党委书记时,我立马就答应了。我当时就想,我个人既然已经先富了,就应该借助自己拥有的资源带动全村摆脱贫苦。但是,由于当时我年纪较轻,个人工作能力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质疑,没有马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再加上当时的昇光村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小村庄,村里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也缺乏发展动力,且前一个领导班子的威信建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任,我的压力非常大。不过在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亲眼看着我们昇光村从一个贫困、闭塞的古村落发展成为风景优美的画中村,特别有成就感。至于荣誉,我和大家相比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我认为,个人荣誉是没有必要争取的,所以我基本上拒绝接受个人荣誉,只接受代表我们所有人奋斗成果的荣誉,比如先进领导班子等荣誉称号。这些集体荣誉才是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带领昇光村从贫穷走向富裕所做努力的见证。

张:最后,请问您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期望或者祝福吗?

李:我真心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能够增强信心,坚定信念,清醒地认识并且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和责任,坚定投身基层、服务农民群众的信心和决心,并在农村脱贫攻坚、追求全面小康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当然,每一位大学生在就学阶段都应该以学业为重,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大学生们还须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把先进观念、专业知识等优势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现在,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愿意放弃城市里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转而回乡投身于发展故乡的工作,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来说,农村生活虽然艰苦,吃穿住行都不方便,但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农村工作虽然难,但若能经受住考验,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农村事务虽然杂,但你们能得到升华;虽然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却拉近了同基层一线群众的距离与感情。对于这些肩负重大责任的大学生来说,“村官”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带领农村走向发展、国家走向富强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伟大事业。总之,我希望大学生能够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张:好的,谢谢李书记的分享,也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衷心祝愿您将昇光村建设得越来越美丽。最后,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