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说:“人在早年遭受几次挫折实际上有极大的好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众多家长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怜子之心让他们非常矛盾。孩子迟早都要单飞,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一些苦,绝对不是坏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过苦难的孩子,方有希望成为大器之材。我国儒家的亚圣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让孩子成就辉煌的人生,就放手让生活的磨难去砥励孩子坚强的品质和心性吧。
吃苦才能成人
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的。
——贾赖
这是一个充满哲理意味的寓言故事:
深山里有两块石头,第一块石头对第二块石头说:“去经一经路途的艰险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够搏一搏,不枉来此世一遭。”
“不,何苦呢,”第二块石头嗤之以鼻,“安坐高处一览众山小,周围花团锦簇,谁会那么愚蠢地在享乐和磨难之间选择后者,再说,那路途的艰险会让我粉身碎骨的!”
于是,第一块石头随山溪滚涌而下,历尽了风雨和大自然的磨难,它依然执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块石头讥讽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周围花草簇拥的畅意舒怀,享受着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那些美好景观。
许多年以后,饱经风霜、历尽尘世之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和它的家族已经成了世间的珍品、石艺的奇葩,被千万人赞美称颂,享尽了人间的富贵荣华。第二块石头知道后,有些后悔当初,现在它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然后得到像第一块石头那样的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甚至疮痍满目、伤痕累累,还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便又退缩了。
一天,人们为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艺的奇葩,准备修建一座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他们来到高山上,把第二块石头粉了身碎了骨,给第一块石头盖起了房子。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逸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只能播种平庸。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者赫胥黎说:“人在早年遭受几次挫折实际上有极大的好处。”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少年到青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里一帆风顺,那么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心里就未必能承受得住。如果在这个时期经历一些挫折,那么长大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失败,都不会被打倒。
四十得子的一对农民夫妇对儿子非常宠爱,儿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小便爱发脾气,做事却毛毛糙糙。
儿子上学了,从来也不知道爱惜衣服,回家时不是弄脏了衣服,便是把书包忘在田里,回家后就只知道哭鼻子。母亲即使每天跟在他身后,也没有办法。
一天,父亲拿着铁锹,在儿子回家的必经路上挖了很多坑,又在坑上搭起一座座独木桥。孩子回家时,走到桥边,不知所措。田野里没有人,只有风从树林中吹过,孩子想哭,却不知道哭给谁听。没有后路,孩子只好小心翼翼地走上桥,他胆战心惊地走过一座座独木桥后,学会了认真对待小桥。
回家后,孩子得意洋洋地告诉父母今天的经历。母亲不理解。父亲解释说:“他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当然不会注意脚下,现在路途艰险,他自然会集中精神走好路了。”
孩子因为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路而变得认真起来。人生就是一条大路,如果我们的路途太平坦,那么也不免会左顾右盼,忘了注意脚下的路,如果有挫折在脚下,那么孩子们会因挫折而变得坚强、成熟起来。
心理学家常常会接待这样的母亲,她们被自己的孩子伤透了心。心理学家发现,这些母亲的共同之处是,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母亲们便不会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母亲们就不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系鞋带,学不会洗碗时不要让水溅到身上。他们长大后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绕开,他们没有学会克服困难。有时候,父母们真的需要咬咬牙,放手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有位男孩考上了一家部队院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让孩子苦不堪言,他在给家长的信中屡屡透露出不能承受的意思。他的父母千里迢迢去探望,看到孩子的确很苦,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态,就是平日穿衣叠被吃喝等杂务也得用统一整齐来规范,更别说每日早晨风雨无阻的五公里越野长跑。他们只呆了三天就被队领导要求返乡,他们看着孩子黑瘦的模样,内心充满矛盾——孩子平素一进家门就喊饿的,可现在,肚子咕咕叫,还要饭前一支歌!怎么办,母亲几乎动了把孩子领回家的念头,可父亲却一直坚持:“别人家的孩子能行,咱家孩子也行!”后来两位家长终于释然:他们的孩子现在成熟稳健,果断独立,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孩子迟早都要单飞,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一些苦,绝对不是坏事。要让孩子成就辉煌的人生,就放手让生活的磨难去砥励孩子坚强的品质和心性吧。
【把握培养关键点】
培养孩子时,多一点忧患的意识,坚定让孩子吃苦的决心,经历过苦难折磨的孩子,才不会向生活的困境低头。
大树荫下难成才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一个已经在上高中的学生,还要他的妈妈为他去拉抽水马桶,不是不会拉,而是每次都懒得动手,后来,他去了美国。他从那里回信说:由于妈妈多管“闲事”,几乎毁了他的前程。
一位已经上了大学的女孩子,喜欢吃鱼,但不“喜欢”摘刺儿。据说她妈妈“喜欢”摘刺儿,而“不喜欢”吃鱼。于是母女多年来就成了理想的“搭档”。后来,她到了一个盛产鱼的国度。她从那里回信说,正是妈妈的“喜欢”帮助,几乎剥夺了她维生的“技术”。
爱默生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一个人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自己练习,是永远无法增强自己肌肉力量的。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狮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狮子推到深谷,让它从危险中挣扎求生,这个气魄太大了。虽然这种作风太严格,然而,在这种严格的考验之下,小狮子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才不会泄气。在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涧之后,它拼命地、认真地、一步步地爬起来。它自己从深谷爬起来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不依靠别人,凭自己的力量前进’的可贵。狮子的雄壮,便是这样养成的。”
惯于依赖的孩子遇事首先想到别人,追随别人,求助别人,没有自恃之心,不敢相信自己,不敢自行主张,不能自已决断,在家中依赖父母,日后在外面宁愿依赖同事、依赖上司,也不愿自己创造,不敢表现自己,害怕独立。这都意味着人格还没有趋于成熟和健全。
心理学的研究把人分为两种类型,即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常常这样描述自己:“我身上发生的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自己做出的决定和付出的努力。当我无法改变事情的时候,我仍然可以决定以何种方式来应对。”外控型的人经常会这样说:“我的快乐和痛苦不是我能决定的,这取决于别人或取决于命运。”换句话说,内控型的人相信自己,并会通过努力和负责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外控型的人认为人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境遇的,因而他们是被他人、外界或命运摆布的弱者。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内控型的人,而这也是父母的希望所在。但现实的环境却又促使一批人变成外控型的人。人在刚刚降生时是非常软弱无力的,他们的命运的确掌握在别人手中。两岁以后,孩子的能力发展了,这时的孩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宝宝干”,因为孩子知道了快乐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而得到。但是“现在你干不了”、“你别摔着了”等,家长这些充满爱意的话,却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无能,也让孩子知道了即使自己不去做,家长也会给自己带来满足。
然而,把孩子放在可以依靠父母或是可以指望帮助的地方是非常危险的。在一个可以触到底的浅水处是无法学会游泳的。而在一个很深的水域里,孩子会学得更快更好。当他无后路可退时,他就会安全地抵达河岸。依赖性强、好逸恶习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只有把孩子逼到“迫不得已”的形势下才能激发他们身上的最大潜力,只有让孩子完全抛弃可以依赖的拐杖,勇于去走自己的道路,才能真正自立自强。
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曾说,他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先到另一家企业里工作,让他在那里锻炼锻炼,吃吃苦头。他不想让儿子一开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为他担心儿子在他的大树荫下,被他遮住了阳光,从而难以成为栋梁。在这方面,华人富豪李嘉诚做得很好。他曾让自己的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两兄弟到过外国人的咨询公司打过工,磨炼他们独立的精神,他的用心得到了实际的回报,李泽钜后来担起了家族发展的重担,而李泽楷也拥有了新的事业,和父亲并驾齐驱,一同奋战商海。
这些具有远见的家长知道,在父亲的溺爱和庇护下,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走的孩子很难会有大的出息。只有自立精神能给人以力量与自信,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培养成就感和做事能力。
【把握培养关键点】
大树荫下是难以成材的,越俎代庖地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好让他们不必艰苦奋斗,是无法让他们独立自主,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的。
给孩子“金山”不如给他“点金术”
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贝多芬
西汉宣帝时一位大官叫疏广,告老回乡后,每天让家人提供酒食,宴请亲朋乡邻。他经常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让家人赶快拿出去卖了,用来供应酒食。这样过了一年多,家人劝说疏广买一些田地和住宅,留给子孙。疏广说:“吾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我是想,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田地和住宅,子孙在那里勤劳,足够供给衣食,与普通百姓差不多。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如果是贤材,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的志向;如果是蠢材,财富多了,就会增加他的罪过。而且,富人容易招群众的嫉恨。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教育子孙,也不想增加他们的罪过而又被很多人嫉恨。”
经常听说某某官员铤而走险给子女安排一份好工作,谋求一个好职位,用心可谓良苦。这些人总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把老祖宗“财富不长宜子孙”的忠告置于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