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妙招
53514900000003

第3章 处世忌术(三)

待人之忌

1.真诚待人不可忌

我们应当永远以诚待人,虚心处世。心诚则志气专一,历尽磨难,也不改变初衷,终有顺理成章,获得圆满结果的一天。虚心,则不会矫揉造作,不挟私见,最终可以被大家所理解。凡是正确的话、实话,多说几句没有关系,久而久之,人们自然能明白你的心意,即使直来直去的话,也不妨多说几句,但千万不可将攻汗别人的隐私当做直话,尤其不可以在背后低毁别人的短处。领导将领的艺术,最重要的是开诚布公,而不是玩弄权术。

君子之道,最重要的是以“忠诚”二字倡导天下。每当天下大乱,无论上下哪一等人,都会放纵物欲,彼此都使奸诈的手段,相互争夺,以阴谋诡计来争夺胜负。自己则想尽办法谋求尽可能的安全,而把别人置于最危险的境地。怕难避害,不肯出一点点力来拯救天下的危难。只有忠诚的君子,才奋起匡正时乱,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天下百姓做出贡献,除去天下虚伪的恶习,崇尚朴实。自己历尽危难,而不要求别人也和自己一样。为了国家,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于是,感动了大家,都以他们为榜样,以苟且偷生为耻,以避事为羞。

人必须虚怀若谷,心胸坦荡,没有其他私心杂念,然后才能真实无妄。诚实,就是不欺骗。人之所以要欺骗别人,心中必然还装着别的东西。有了私心,就不敢告诉别人。于是只得编造假话骗人。如果心中没有丝毫杂念,又何必欺骗人呢叫也所以要自己欺骗自己,也是因为心中还有其他杂念。良知在于好德,私心在二好色。如果不能去掉好色的私心,就不能不欺骗自己好德的良知了。所以说,诚就是不说假话。替上司办事,应当以自己的诚意来感动他,以真心对待他,这才是真正的奉承上司之道。如果阿谀奉承,随声附和,这不是真正地尊敬上司。

《山鬼》乃屈原的《九歌》中的一篇,它描写了山鬼——山中女神诚心诚意地等待自己的爱人,终未见来,她为此而思前虑后,忧思哀怨……山鬼的无比衷肠诚意与敏慧狡黠汇集成了一个精灵的意象,千百年来,一直留存于人们的脑海中。

洪应明结合山鬼的意象作比喻,强调了个人在待人接物时,一方面应精明练达,另一方面则应奉献出自己的诚意。这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中国古典文化一向推崇“诚”,“诚”乃一种发自我们内心的诚挚之意,作为为人之道,“诚”就是信实无欺、真实无妄。

一个人在处世时,能诚实待人,他就是最聪明者。下面就列举一些以诚待人的聪明者。

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他经常教导子女要诚实无欺,并以身作则。某天,曾参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她就诓哄孩子乖乖,说回家后就杀猪给他吃。等她赶集回家里,一眼就见曾参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她忙拦住劝阻:“我刚才这样说,只是为了哄住孩子,你怎能当真呢?”曾参对此颇不为然,说:“我们不能哄骗孩子,因为孩子时刻在模仿父母,现在你哄骗他,等于教他用周样的方法去哄骗别人;而且当他知道母亲是为了哄骗他时,他就不会再信任自己的母亲了,将来你又如何教育他呢?”最终,曾参还是杀了猪,让孩子吃到了猪肉。更重要的是,他使儿子懂得了做人须诚实的道理,父母的威信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更稳固了。

人与人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父母子女的血缘关系,也有上级与下级的隶属关系,上下级之间同样需要真诚相待,据此才能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识。西周时期,周公代替年幼的周成工执政,集天下军政财权于一身,即使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礼贤下士、真诚地对待部属,他曾就此告诫自己的儿子伯禽道;“我作为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地位可算不低了。但我有时洗一次头,还要三度停下来握住散乱而又湿漉漉的头发,有时吃一口饭,还要三次停下来,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马上动身去接待来访的天下仁人贤士,即使这样做了,我还惟恐失去了天下有才能的人呢。”凭着这种赤诚的态度与客气的言行,周公以天下为己任,虚怀若谷,竭诚揽能招贤,巩固了周朝的江山,大大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这正是曹操所赞誉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也正是那些专搞阴谋诡计、自高自大的政客所永远不可企及之处。

同理,在谋求最大利润而又竞争激烈的商业经营中。哪家企业与商店赢得了顾客,就可以求得生存与发展,其中的诀窍千条万条,都离不开真诚待客这一条。以中国的那些商号老、产品资格老、开业时间长的企业商店而言,它们之所以能在顾客心目中保持着长久的信誉,跟它们的货讲真、价讲实而又真诚待客的宗旨是分不开的。如北京“全聚德”出产的烤鸭,原料一律采用生长周期约为56天的填鸭,在这方面绝不马虎,即使是在这种新鲜填鸭紧缺的某些时候,宁愿不赚钱,师傅们也绝不用冻鸭或其它次鸭来替补,以免坏了自己的名声,他们实践的乃是“金字招牌金不换”的原则,正因为他们待客诚实无欺,“全德”烤鸭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其名声也就得以远播海内外。从相反的方面看,那些生产伪劣商品的厂家之所以昙花一现,难以久存,跟它们的经营者抱欺骗顾客的侥幸心理是密切相关的,须知广大顾客是不可长久受欺骗蒙蔽的。

在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一个“诚”字值千金,现实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朋友之间的交往、恋人之间的相恋、同志之间的工作关系等等,无不如此。谁的心中有了这个诚字,就不会自恃权势身世而傲慢不恭地对待别人,就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多的顺气正气,否则,谁在为人处世时少了这个诚字,就会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就难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况且,即使能侥幸骗得过别人,良心发现之时,就会心神不宁,摆脱不了精神上的自我折磨,悔恨、羞愧……甚至还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像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牧羊少年一样,当他第一次以“狼来了!”来哄骗大人并以之取乐时,悲剧的种子就已撒下了,于是,当真正的狼出现时,他的真诚呼救再也没有使大人们作出反应,势孤力单的他只能看着羊羔被饿狼吞噬了。

故事是简单的,道理是浅显的,但却包含着深刻的智慧。而这又是说来容易,做来也不难的,问题还在于如何坚持下去。

真诚待人,不可忘!

2.千万别“缺德”

中国社会历来都是一个强调与看重道德伦理的社会。时至今天,如果一个人——不论其地位有多高,权势有多大,在社会交往中被人称为“缺德”,或是变相地被称为“瞧他那德性”,那就近乎是一项最严厉的指责了。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洪应明在《菜根谭》中不仅强调“德者,事业之基”、“德者,才之主”,还强调人应以德性来陶冶人生——也就是用高尚的品德来造就高尚的人生、让人生自然化育在德性中。一方面,个人的那些居在高官显爵之上的节气和妙手著文章的才能,更应用德性来陶冶造就,否则,这些节气与才能就只会成为感情冲动的产物与卖弄技巧的表现。有了这方面的基础保证,才可能有第二方面,即用自己的德性来感化与感染别人,这种感化会因人因遇而异,洪应明具体地列举了四种:遇到那些欺诈者,就要用诚挚之心来感动他们;遇到那些残暴者,就要用祥和之气来感化他们;遇到那些奸邪不公者,就要用人之所以为人的名誉气节来激励他们;对于那些气节过分激昂偏颇者,就要用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来消融他们的偏激意气。总而言之。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以德服人。

诸葛孔明“七擒孟获”的故事,可谓这方面的范例。鲁莽爽直而又短于心计的孟获是蜀国南方部族的首领,因起兵反蜀而被蜀军擒获,却不肯认输,孔明为稳定南方部族,对他不骂不打更不杀,陪他参观了蜀军的军营后,就放他回去并约定日后再战。孟获于是改变了与蜀军正面对垒的策略,率兵马趁夜色来偷袭蜀军营寨,殊不知这早就在孔明的意料之中,于是,孟获及部下陷入了蜀军的埋伏圈中,再次被擒,他依然不服,孔明又再次将他放了。此后,孟获虽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战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总免不了一次又一次被擒的厄运,当他第七次被蜀军擒获后,他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国,立誓永不叛乱。于是蜀国的后方变得稳定,南方部族的人民也就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到,孔明是很懂得以德服人的诀窍的,即:攻心为上,并善于以周密的计策和雄厚的实力作为实现其目标的基础保证。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给傲慢的孟获留下了一条生路,通过擒后放他来达到使他感化的目的。于是,在孔明的言行中,我们可以集中地看到洪应明所称誉的那些懿德美德:为人清廉而又胸有度量,为人仁慈而又善于决断,处事开明而又不致于妨碍细致的考察,处事认真而又不致于矫枉过正,这些美德都像不过分甜腻的蜜饯、不过分咸苦的海味一样,更易被人所接受,直至使孟获之类的冥顽之人也情愿归心。

类似孔明之类的智者,尚能在某些敌我双方兵戎相见的场合中,以德降服敌手。那么,在自己所属的团体内,在平和的环境内,就更应以德性来陶冶感化部属或同事。就孔明所效忠的刘备言,他并不是那种才华横溢的盖世英雄,不时还有缺乏主见、优柔寡断乃至决策失误的表现,但他却能与曹操、孙权抗衡,使东汉之后的天下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善于以德来治理百姓,以德来招揽人才,这突出表现在他三顾茅庐、坚请孔明出山辅政的那段千古佳话中。所以,他在临终前,对太子刘禅有这样一段由衷的叮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可说是他处世经验的总结。

我们不难从与此类似的更多例子中看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德性的陶冶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格感召力,于是,我们在与有德者交往时,似沐浴在春风雨露中;在与缺德者打交道时,则有似坐卧冰天雪地的感觉……

为了让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更多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个人的树德持德养德,依然是我们所应注重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洪应明提出的尊重别人的三点建议,依然不失其值得坚持并予以发扬的价值,它们是:

一、不苛责别人的小过;此点会使我们学会宽容待人,宽厚论人。

二、不播发别人的隐私;此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尊重并同情他人。

三、不记别人的旧恶;这将使我们不再纠缠在恩恩怨怨之中,并赢得冰释前嫌的喜悦。

这些都不是很难做到的——哪怕是对平民百姓而言,而相应的成果却是颇为丰盛的:既施惠于别人,又有助于我品德的建树和避害保身。

那么,如果他人以德性来陶冶我们,我们处于受惠者的地位,那我们应作如何反应呢?回答无疑是:报德。就像孟获之所以不再叛蜀,是为了报孔明的擒而不杀之德一样;像孔明之所以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了报刘备的知遇之德一样……受德者知德报德,是对德行陶冶的正面肯定和共鸣,会对人世间的道德文明建设起着一种推进的作用。

3.当面批评,背后表扬

前国家女排教练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在国际女子排球三大赛中,勇夺世界冠军,赢得了“三连冠”的盛誉。这项成绩之所以能获得,跟袁伟民善于做好女排队员的思想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平时他对女排队员坚持的一项原则是:当面批评,背后表扬。当面批评,也就是对任何女排队员都一视同仁,在集训与比赛中,对他们暴露出的不妥之处,马上予以批评纠正,不将问题留到明天解决,以此来严格要求球员戒骄戒躁,精益求精;背后表扬则是当着别的队员的面,表扬那些优秀或有进步的队员,虽然被表扬者没有直接听到表扬,但她们通过赛场下彼此的交流,终会知道此事,觉得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和取得的成绩都被教练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从而干劲倍增。袁伟民将这两者关系辩证地加以处理,前者保持了教练对队员的严格要求,后者则使球员感受到了教练所特有的人情味,从而大大有助于将中国女排建设成一支团结协作、屡战屡胜的强队。

作为当代体育教练的袁伟民,对待部属,特别注意防止使他们受到背后毁谤的侵扰和伤害,从而使他们不致于分心,得以将全付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结合类似的事例来看待洪应明所说的;“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可知其的确是至理之言。使人无背后之毁,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还是一种与人为善的交际技巧,别人有过失之处,我们能当面指出,会有助于当事者的改正,而且还能增加人际关系的亲密与融洽度,不致于因彼此背后的说三道四而引起猜疑和矛盾。

应该注意到,誉毁的立足基础在于是非,因是而致毁,因非而致誉,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既然誉毁与是非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还有必要陈述一下洪应明有关是非的思想。他首先要求人们不应过多地纠缠在是非问题上,尤其是不能把别人的不是总挂在嘴上,以免有碍对别人的全面认识,也不能总是执着自己的是处,防止据此而产生不合理的欲望;其次,个人对于是非问题不可稍加迁就,否则,就会陷人是非的迷魂阵,不能把握趋是避非的标准。

使人无背后之毁,是我们个人所可能也应当做到的,这会使我们的修养趋于完美,使我们的认识变得理智。当然,在现实中,背后之毁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对此,还应予以正确的对待,尤其是对于背后之毁所包含的那些合理的因素,更应予以虚心接受。在这方面,东晋著名雕塑家戴逵的作为,堪称榜样,他曾雕了一座五米多高的佛像;雕好后,他就躲在佛像旁的锦帐里,偷偷听取参观者对于佛像的贬毁之论,如此历经三年,他听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贬毁之议,并据此对雕像作了无数次的加工修改,最后,这座佛像就成为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佳作。可见,被毁者自加修省,可以去邪僻,使自己或自己手下的作品近乎尽善尽美,使自己的为人处事显得更为练达圆熟。这才是杜绝日后背后之毁的根本依据,须知众口还能铄金呢。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令人皆恕以适己,……毋乃不可乎?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

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以上是《莱根谭》论及“恕”的三段话语,说的是我们在待人接物时应持推己及人的态度。

孔子最早提出了“恕”的思想。《论语》记载:子贡曾问孔子:“有一个可以终身不渝地履行的字吗?”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原话:“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后的大儒们对此都作了继承性的发挥,如孟子认为人只要坚持据“恕”而行,就接近“仁”的境界了;朱熹则认为“恕”就是推己及人……于是,一个“恕”字重千钧,在传统意识中已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应酬交际关系的原则之一。

洪应明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续论“恕”的具体应用的。按照“恕”的原则,他主张自己应节制情欲,不应自己宽恕自己的过错与失误,但对于别人的合理情欲,则应用顺应与引导的方法来予以宽恕谅解;即使是在家庭内部,也惟有执行了“恕”的原则,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才可和洽持平。他还用疑问的语气反对了当时流行的意识:执行贯彻了“恕”的原则,仅为了求得自己的舒适顺畅。

一个“恕”字,强调的是对别人尊重,并表现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方方面面,所以至今还有其不可取代的伦理价值和生命力。一般说来,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每个人的社会角色都是相对明确的。如在商店内,一个人在购物,那他就是顾客,另一个人在接待顾客,那她就是售货员,此时顾客与售货版间能否互相尊重,能否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将决定着购买过程能否完成和购买数额的大小,特别是在售货员的一方,如果她总能体察顾客的喜好需求,待客热情周到,无疑会有助于商店的赢利,反之,就会损害商店的信誉,招致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局面。所以,一些深爱儒家思想熏陶的近代民族企业家,都注意到了“恕”的应用,如家裴卿开办的天津东亚公司就用大字高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愿人怎样待你,你就先怎样待人”的训条,以此来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要和颜悦色地对待顾客,不能贪一时的营业额而不负责任地将伪劣产品推销给顾客,惟如此,才能增进供需双方的感情,使公司迎来一批批的常来常往客,这反映了公司管理者的管理有方。事实上,经商者与顾客交际应酬须讲究“恕”的原则,只是千里挑一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的平和生活中,不论是在家庭、单位或是多种其它场合中,“恕”的原则都是我们所应坚持奉行的,它使我们能以自己之心去体悟别人的合理要求,不违悖别人的合理情意,节制自己,不执着于自己的意愿与利益,学会并更好地为别人着想,君子的处世风度因此而得以成立。在此基础上,才可使人人都能生活在以和为贵的社区中,这就是一个“恕”字给人们留下的最现实的启迪。

值得再提一句的是,类似“恕”的原则与意识并不仅是中国或东方文化所特有的,如作为西方文化源头之一的《圣经》就有言:“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别人。”现代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则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的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可见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东西方文化对此的认识真可谓不谋而合,难怪今天的老外们还称赞孔夫子把如此有价值的思想全浓缩在一个“恕”宇之中。所以,记住一个“恕”字,就会终生受用不尽——不管你在此时或彼时,是身处海内或海外,是在跟中国人或是外国人打交道。

奴性之忌

奴者,何也?下属乎,或不仅于此,更有甚者,本就为奴,反借主之力,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确不知那些人先前却是以卖身投靠,唯命是从,献媚取宠之策以取信任,后来反以势压人,难不让人笑话。可其人确以醉心处之,丝毫无醒悟之机。实为之悲也。而为奴确须作好本身之事,泰然处世,人生方为妙也。

1.卖身投靠

古人说:勿馅权门。“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则用污终身。”恪守处世原则的人,最讲人格独立,讲操守,讲气节,讲正直。依附权贵,阿谀逢迎,卖身求荣之徒,无异于娼。卖身投靠别人,就是出卖了人格的奴隶。一个人,在人身权力上,沦落为奴,已是够不幸的了。但要是在精神上沦落为奴,便犹如一条断了脊梁的哈八狗。那就更加不幸了。为人,尊严和人格是很重要的,一旦这两者失去了,就是再有权势和金钱,也是直不起腰的啊!一个灵魂空虚、苍白的家伙,谁还会同情他、爱戴他呢?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商界,要图发展,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要为自己寻找可靠的基础,那怕是做一个普通的人,都要有最起码的人格。当你失去了人格的时候,再也不会有人把你当人看等,倒霉的日子,从此便开始了。你的一切都不再受到保护,在朋友和敌手的眼里,你都是下贱的东西。卖身投靠一文不值。

辛亥革命后的汪精卫

汪精卫的青年时代,中国正处在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时期,伴随着救亡图存的紧迫要求,社会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广州是当时对外的重要通商口岸,地近香港,得风气之先。汪精卫于1902年与朱执信、古应芬、胡毅生等人,在广州象贤街西庵书院,组织“群知学社”,开始探求新知识。第二年,广东招考留日官费生,被录取,去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留学。汪精卫最崇拜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西乡隆盛、胜海舟等人,认为没有这些伟人,明治维新就不会有那样高的成就。

1905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走向高潮,中国同盟会成立,汪精卫被这股奔腾的潮流卷入革命行列,并成为一个风头十足的人物。

清政府对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极为恐惧,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汪精卫早两天出发,经南洋至河内,与孙中山会合。孙中山在河内设立秘密机关,领导了1907至1908年两广、云南边境的六次武装起义。汪精卫奉孙中山之命,往返于南洋、香港一带,在华侨中募捐经费,组织同盟会分会,创办《中兴日报》,进行革命宣传。

由于武装起义的一再失败,革命党内部出现了一股悲观绝望的情绪,汪精卫表现最为突出,转而主张个人恐怖手段,想通过暗杀几个清政府要员,侥幸取得革命胜利。11月上旬,他和喻云杨、黎仲突、陈壁君离开香港北上,想在汉口暗杀原两江总督、时调北洋大臣的端方。但端方狡猾,中途变更路线,没有碰上。于是汪精卫等人决定潜入北京,谋刺清王朝最高掌权者——摄政王载沣,被敌人发现,而被捕入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恐慌万状,不得不宣布“开放党禁”,企图缓和形势,收买人心。11月6臼,汪精卫出狱。随后,汪就写信给肃亲王善耆、内城警厅总丞章宗祥,感谢救命之恩。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东山再起。未出狱时,汪精卫就接受了袁世凯亲信陆建章的赠款。出狱后,袁世凯叫他的儿子袁克定通知汪精卫、黄复生、罗世勋三人不要离开,袁要召见他们。汪精卫认为袁世凯是个值得结识的人物,便把推翻清王朝的希望,寄托于“赞成共和”的袁世凯身上。11月13日,袁世凯出任清王朝内阁总理。汪精卫与袁世凯的心腹谋士杨度在天津成立国事共济会。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聘汪精卫为“高等顾问”,“敦请八京”。汪这时公开背叛革命党,做袁世凯的附庸。宋教仁被刺身亡以后,孙中山决心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汪精卫从法国赶回,以调解人自居,同与袁世凯有亲密交往的立宪党人张春拉关系,谋求所谓“稳定统一”。

9月,革命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了。兴兵倒袁的孙中山、黄兴被污蔑为“破坏民国”的罪人,遭到袁世凯的通辑,而汪精卫却被袁世凯称为“精卫达者”,袁克定还给他拍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电报。

国民革命再度高涨之时,汪精卫又以孙中山忠实追随者的姿态,赞同国共合作,拥护三大政策,极力表示左倾。1925年,在广东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煊赫一时。1927年,汪精卫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于7月15日在武汉叛变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担任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和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吹民族失败主义,并于1938年12月逃出重庆,投入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做了四年臭名昭著的汉奸总头目。1944年11月,汪精卫被蒋介石密令戴笠派人毒死于上海。作为民国史上的头号大汉奸,他的名字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汪精卫本是潇洒英俊的美男子,气度不凡,大有出将入相的命相。可偏偏他志节不坚,沦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大的汉奸,人人要诛杀,四处逃命,革命奔波一时却以汉奸终了其生,这就是他自愿做奴仆的下场,为千秋万代所耻笑。其实大凡变节、卖身投靠者,命运没有不凄凉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教训是深刻的。

做人要有自己的根和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就再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不幸在卖身投靠时,就已注定,没有人会信赖一个连自己都会出卖的人,没有人会容忍一个没有人格的人,因为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卖身的行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持身立本”“内圣外王”格格不入。人可以九死一生,有些东西只能有一次,失不复得,就像人的灵魂。一个失去了灵魂的肉体,随波逆流,四处游荡,哪有什么前途未来可言!一个没有尊严的人,人人都瞧不起,即使有富裕的日子,那又怎样?卖身投靠,做人之大忌也。我们作为一个人,不可不在这种关键地方把握住自己。

2.唯命是从

在一般性的社会交往中,一个人若是绝对服从别人的指令,其实也是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人,生于天地间,最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应是个人本身。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及环境下,也不能失去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这点起码的尊严及权利。现实中的人实在是有太多的约束及责任,地位的不同,辈份的不同,加上各种各样的礼教尊严,使人很容易处在从属于别人的地位。这时,要想维护自己完整的尊严及人格,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失去自己的独立性格和鉴别力,成为他人唯唯诺诺的牺牲品,这无论如何是不可取的。至少对接受或服从要有个鉴别,不能一概遵从他人和权势。当然,这里不包括组织纪律和制度。不论何时,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大写的人。

扶苏之死

秦始皇死时,曾立下遗诏,要太子扶苏继位。

当时太子扶苏因为素来与秦始皇政见相左,早被派到北方边疆监军,跟大将军蒙恬在一起。蒙氏家族是将相世家,蒙恬及其弟蒙毅在朝中拥有很高地位。

而秦始皇死时,身边只有权宦赵高及丞相李斯,赵高一心想立自己便于控制的胡亥做皇帝。他便趁外人还不知道秦始皇已死及遗诏内容的时机,胁逼丞相李斯一起,改了遗诏,命扶苏自杀,要胡亥继位。

扶苏接到假的诏令后,觉得十分悲愤,但却不愿违抗命令,便要自杀。蒙恬觉得诏书有诈,劝扶苏弄清真相再死不迟。可扶苏一片愚忠,不顾一切地自杀了。将大好河山交给了昏主奸臣,以致秦朝不久便灭亡了。

兄弟俩的命运

在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中,作者塑造了一对性格鲜明的兄弟形象——高觉新与高觉民。

党新是封建大家族中的长孙,由于聪慧早熟,清秀可爱,从小便被视为家中的“宁馨儿”,受到全家的宠爱。然而他一生的命运却极为不幸。出于长房长孙的责任感,他虽然成绩优异,却听从长辈的安排,放弃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而一直留在家中,操持琐碎的家事。虽然他对上唯命是从,对下克尽兄长之道,然而却始终得不到众人的理解与支持。而他的婚姻则更是一场悲剧。他从小便与梅表妹倾心相恋,然而在决定终身大事时,却不得不屈从了长辈的安排,放弃梅而娶了素不相识的瑞钰,造成了他个人生活巨大的不幸。

而觉新的二弟觉民却有胆有识,敢于同黑暗的封建势力抗争。他一心爱恋思想进步、热情活泼的琴。当家里为他定下毫无爱情可言的婚姻时,他没有学他大哥那样唯命是从,而是抗婚出走。他顶住层层压力,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胜利,赢得了作青年应有的幸福权利。

一些人的悲剧,如扶苏、觉新,他们本是朝气蓬勃、有头脑的年青人,却约束于礼教、辈份、伦理强加于自己头上的种种指令,以致使自己的人生之船处在别人摆布之下,最终搁浅,酿成悲剧。人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真是件可怕的事。人生如此,事业也如此。不管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及判断是非的能力,勇于作自己的主人。晋人殷浩在回答别人“卿何如我”的问题时,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与扶苏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态度相距何其之大!

3.献媚取宠

献媚取宠,通过进献媚态来博取主子的宠爱和骄纵。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的农业大国,环境封闭,物产丰富,历史上的帝王大多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便造成了国家机构的运转总是围绕着帝王的个人喜好为动机。特别是宦官制度的沿袭,和腐朽奢侈的宫廷生活,在相当的程度上异致了献媚取宠的风行。即使是历史上最昌明的时候,谄媚之风都无好转。投其所好,曲意奉承,被识为是升官发财,立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于是,搞人际关系成了第一位,尽职尽责成了第二位。难怪萨孟武先生讽刺说:“在中国做官,最要紧的不在‘做事’,而在‘待人’。你能够应酬周到对上拍马,对下吹牛,则大家都推许你,你的官运也就亨通了。”献媚取宠,中国文明的顽症。

窦太后的宠男偃董

汉朝有一个叫董僵的卖珠小儿,因长得眉清目秀,恭谨顺从,引起窦太后的注意,后来竟收他做了养子。聪明伶俐的董偃内心清楚,自己能有今天,完全仰仗窦太后,因此,他侍奉窦太后,特别小心谨慎,平时见风使舵,曲意奉承,窦太后从此对他倍加疼爱。

光阴似箭,几年后,董偃在窦太后府内已混得很熟,对府内各种复杂关系,已了如指掌。他利用各种关系处处为自己服务,同时偷偷打击争宠的对手。

窦太后还特别喜欢小随从锡福。小童锡福手脚勤快,嘴甜心巧,因此被窦太后收在身边做了端饭端菜的小侍从。锡福原是太后府中一个马车夫的儿子,几年前其父死于惊车之祸,窦太后丈夫堂邑侯陈午念其父给自己多年的情分,就收留了他。董偃看到小锡福在太后面前很受宠,本能的妒忌心就萌发了,决定设法使小锡福失宠。

有一天,小锡福给大后夫妇送午膳,董偃偷偷把一只死苍蝇放在烧熊掌盘内,小锡福没有注意。堂邑侯一见熊掌,正要品尝,突然,他扔了筷子,一把抓过小锡福,几个重重的耳光,边打边骂:“你这畜生,瞎了狗眼!熊掌上有一只死苍蝇也没有看见!”当即厨师也挨了几十大板。以后,小锡福被赶到马厩喂马去了,厨师也被赶出了府门。董偃却暗自欢天喜地。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中,有不少人格高尚、品质优良、行为正派的人。人们憎恨那些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不择手段的无耻之徒,他们那种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丑态表演,真叫人恶心,时而唯唯诺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装疯卖傻,时而张牙舞爪,时而老泪横流,时而对天发誓,时而矢口否认,这种多变的表现,皆由其媚态心理而发。而他们一旦得志,就会凭借手中的权势,为非作歹,肆无忌惮猖狂异常。

圆滑世故,不讲原则,只求通达是社会上吃得开、玩得转的人的生存策略,翻开中国通史,权极一时的弄权奸臣们精于世故的手段无非有以下几种:

1.善于揣摩。明朝严嵩的唯一工作就是研究皇帝的性格脾气,对皇帝的每一根神经都了如指掌。

2.惟命是从。和坤就是处处听从皇帝的旨意,不提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表现出驯服、忠诚的典型。

3.见风使舵,寡廉鲜耻。五代十国时的冯道,服侍过8姓11位皇帝,历史上数得着的官场不倒翁,他的看家本领就是见风使舵,换了皇帝都跪迎,毫无羞耻和自卑。

4.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

5.心术巧妙。悉心揣摩四方八面的意见,能和稀泥的就和稀泥,否则缄口不言,或者装聋作哑,或者溜之大吉。

4.仗势欺人

倚仗势力欺压别人,称为仗势欺人。仗势欺人者,自己也是奴才,却偏要借着他人的威风,作威作福,欺压众人。这种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不懂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往往是只看重一点近利,得到非分的一些好处,确不知他们这样做失掉的东西更多。仗势欺人者由于过于嚣张跋扈,无法无天,有时甚至欺到自己主子头上来,这样,他们的下场往往是可悲的。

鱼朝恩狗仗主势

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其中唐代宗时期深受代宗宠幸的鱼朝恩便是典型一例。

当时,由于“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人们希望在佛国得到某种解脱,一时全国大兴佛教。鱼朝恩为了讨好皇上,表示要为已做皇太后修建“章敬寺”,代宗照准了。于是,鱼朝恩借此机会,大兴土木,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原有宇不敷所用。他又奏请将邻近的曲江和华清两座离宫的地皮,拨入寺中,一并改造。他滥行职权,肆无忌惮地拆房建寺,甚至将各级官僚办事的衙署以及将相府第都尽数拆毁,将拆来的各种材料,用以修建寺庵。鱼朝恩出于对郭子仪的嫉恨,暗中派人把郭子仪的祖坟给盗掘了。郭子仪为了避免同他发生冲突,只好忍耐,甚至还特意编造了一些理由去消释众人的疑虑和忿恨。

由于皇帝的宠幸,在平时上朝,群臣议事时,鱼朝恩常常自恃功高,肆意专横,摆出一副文武百官之师的架子,动辄训斥文武。宰相元载及其他大臣无不屏息静听,默不作声。只有相里造、李衍时常与他顶撞、辩论。鱼朝恩怀恨在心,便寻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李衍罢了官,并借机整治了相里造一番。

他在所统领的神策军中私设监狱,暗中唆使一些恶少随意抓捕富人,抄家,判刑,把抄没的家产,攫为己有。后来,甚至对进京应考的读书人也不放过,只要探明哪个人带有大量钱物进京,就从旅店中将其抓来,严刑拷打,定成死罪,将钱财没收。一时之间,京城之中,人人畏惧,称被鱼朝恩抓去的人为“入地牢”。

鱼朝恩手下有一个专门捕人的小吏,叫作贾明观。他依仗着鱼朝恩的权势,横行霸道,到处敲诈勒索,“积财巨万”。至于鱼朝恩本人的所得,就更难以计数了,而且没有人敢对其所为说长道短。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高官百姓,都对鱼朝恩倚仗主宠,飞扬跋扈的行径深恶痛绝,连皇上本人对此也有所察觉。鉴于鱼朝恩的矣横不法对皇权构成了威胁,代宗决心去鱼朝恩。在宰相元载协助下,终于将鱼朝恩抓获,鱼朝恩不服罪,竟与代宗顶撞起来,代宗勃然大怒,处死了鱼朝恩。

鱼朝恩以一名宦官的身份,本是代宗驾前的一个奴才。但他自恃皇恩,蛮横不法,坏事做尽,惹得天怒人怨,以至于其主子代宗皇帝也对他不能容忍了,终将其勒死。可见仗势欺人者若遭其主子的唾弃,将会变得不堪一击。

高衙内仗势欺林冲

北宋徽宗年间,高俅官居太尉,权势很大。他有个干儿子,人称高衙内,高衙内本是高俅的叔伯弟兄,却甘心过继高俅为干儿子,因此高太尉格外宠爱他。高衙内仗着干爹的势力,在东京横行霸道,干尽伤天害理的事,人们敢怒不敢言,背地里叫他“花花太岁”。

一日,高衙内带着一帮无赖,闲荡到岳庙边,看到一位漂亮的妇人正在庙里烧香。高衙内便走上前去调戏起来,谁知这位妇人是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妻子。一会儿,林冲赶到,高衙内惧怕林冲的武功,只有灰溜溜地走了,但从此便对林娘子起了歹心。

高衙内回到府中,想到林娘子的姿色,不由十分懊恼。属下有个叫富安的见状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勾结林冲的好友陆谦设计劫取林娘子。

这日,陆谦来到林家,邀林冲到自家去喝酒,故意让林娘子听到。林冲与陆谦出门后,陆谦说:“不如我们到樊楼去吃两蛊吧。”林冲答应了,两人便上了樊楼,叫了两瓶好酒,对饮起来。席间,陆谦故意找话题拖延时间,林冲心中不快,不由喝了八九杯,因要小解便下楼来,刚从厕所出来,只见夫人的丫头锦儿急匆匆地跑来告诉他,他刚离开家约半个时辰,便有人来告诉夫人,说林冲在陆谦家喝酒,忽然昏倒了,叫夫人快去看视。夫人忙带了锦儿去了,谁知到了陆谦家,却发现中了高衙内的计,夫人被高衙内扣住,锦儿慌慌地跑出来报信。

林冲听了,大吃一惊,三步并做一步跑到陆谦家中。高衙内听说林冲来了,吓得跳窗逃走了。林冲把陆谦家打得粉碎。

高衙内此次劫取林娘子又没成功,心中不甘心,又联合其干爹,设计陷害林冲,将其发配沧州,又逼死林娘子,继而想杀死林冲,最终将林冲逼上梁山,走上反抗朝廷暴政的道路。

鱼朝恩得意之时,飞扬跋扈何等威风,最终落得当堂缢死的下场。高衙内仗势欺人,陷害忠良,其结局也是身首异处。仗势欺人者是典型的纸老虎,他们个人的荣辱皆系于主子一人,外表的凶悍掩饰不住其内心虚弱。一旦主子失势或被主子遗弃,他们便成了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人们不要被仗势欺人者的气焰所吓倒,没有一个仗势欺人者能永保其嚣张气焰的,他们奴才的本性正证明了他们的不堪一击。

5.助纣为虐

比喻帮助恶人作坏事。纣,商朝末代君王,古人把他看作恶人的代表。也有“助纣为虐”的说法。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憎恶助纣为虐的恶人。有了一个恶人,这个世界就嫌多了,再出现一个帮凶,为害就更大,世界就更不太平。他不仅增加了受害的范围,还起到了推波助澜,扼杀良知的作用。所以说,帮助恶人做坏事的人,是恶人手中的刀,比恶人还要歹毒。助纣为虐,是一种使魔鬼永不回头的阴险行为。助纣为虐者均属邪恶小人,邪恶小人具有某种共同特性,他们的胸襟阴暗,品行恶劣,没有什么正义和道德可言。他们只叮准向上爬的机会,那怕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能捧则捧,不能捧就诬陷。他们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得志之心尤其炽烈时,像疯狗一样上窜下跳,像恶魔一样窥伺时机,极尽奸邪之人的丑态。他们一会左,一会右,完全没有作人的基本原则。总是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无法把握。为了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得失恩怨,置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而不顾。

风波亭作证

万俟占内,字元忠,开封阳武县人(今河南原阳县人)北宋末年,任转运判官的职务,后改为提点湖北刑狱。

公元137年,抗金名将岳飞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万俟占内在岳飞管辖范围内任职,千方百计讨好岳飞,一心想利用岳飞,以求升迁。岳飞是忠臣义士,生性耿直,且疾恶如仇,对万俟占内的逢迎拍马很是反感,并且不以礼对待万俟占内。在遭到岳飞的一次斥责后,只好灰溜溜退出。从此他对岳飞恨之入骨,来了一个恶人先告状。他向朝廷上奏说:“湖北是国家咽喉要地,岳飞长期职在此地,又深得民心,背叛朝廷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当时,南宋朝廷的宰相是卖国求荣的秦桧,他早已被金国收买,成为一名内奸。他哪容得岳飞誓与金人血战到底的做法和气魄,他早就盘算着拔掉岳飞这颗眼中钉和肉中刺,他四处寻找岳飞的冤家对头充当邦凶。当他打听到万俟占内对岳飞有怨恨时,马上召万俟占内入朝,两人相见,一番交谈,臭味相投。万俟占内本是奸诈诡序之徒,又善拍马奉承,很快变成了一个为虎作怅和害人成性的恶魔。

在秦桧的保荐下,万俟占内做了朝中察御史,不久,又提升为右正言,万俟占内感激涕零。

140年,岳飞率部连战连捷,中原地区大部分被岳家军收复,抗金出现空前的大好形势。秦桧却坐立不安,既怕抗金成功,自己在高宗面前变得毫无价值,又怕金国斥责他没有阻止抗金。此时,金兀术又来密信,秦桧从个人的利害考虑,决心破坏抗金的大好局面。

在秦桧的示意下,万俟占内在朝廷上大放厥词,对以岳飞为代表的广大抗金将领大加污蔑。秦桧也向高宗密秦,“臣闻近来诸将获捷之后,颇有飞扬跋扈之态,以自己姓氏称号其军,诸军士卒只知其帅,不知天子,臣下对此深感忧虑。”高宗听后吃惊不小,急向秦桧问计。

几天后,高宗下诏,升迁韩世忠、张俟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并限令即日离军到京赴任,秦桧、万俟占内陷害岳飞第一步得逞。

这一年七月,万俟占内在奏章中捏造罪名胡说:“今年春金人渡淮南侵犯时,岳飞贪生怕死,擅违诏令,打算放弃淮西重镇山阴。”高宗已疑岳飞不忠,现在已完全不信任岳飞,接着秦桧党羽一同上奏,岳飞被免职。秦桧、万俟占内不置岳飞于死地不肯罢休,又收买岳家军中的王俊,指使他诬告岳飞长子岳云和其部将张宪谋反,于是,将张宪、岳云、岳飞以谋反罪下狱。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站出来替岳飞鸣冤,秦桧和万俟占内到罗织之伎已尽,陷害之辞已穷,再拖下去,事将败露,于是叫万俟占内竟自定罪。抗金名将韩世忠听说这个消息,闯入秦桧府中质问道;“被告并未招认,何以竟欲定罪?”秦桧说:“岳飞等人虽不认罪,但这些罪状莫须有(也许有)! ”韩世忠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怎能使天下人信服?”

秦桧和万俟占内十分着急,赶忙召集审案人员,对岳飞进行最后判决。大理寺不得已,判岳飞两年徒刑,万俟占内大为恼怒,他擅自改判岳飞为斩刑,张宪为绞刑,岳云为三年徒刑。后来,又将岳飞改为赐死,岳云为死刑。秦桧害怕人民请愿,叫万俟占内派军队防护。

临刑前,万俟占内让岳飞等人画押,岳飞面对这为虎作怅害人成性的小人,愤然挥笔,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宇,一代抗金名将死时39岁。消息传开,朝野官民一片悲拗号泣之声。

万俟占内先前四处献媚求发迹,郁郁不得志。后来他专事诬陷,充当帮凶,一下子登上高官显位。他与卖国求荣的秦桧沉温一气,积极密谋,陷害忠良,动摇了军心,挫伤了抗金将士的报国热情。给本来已经衰微的南宋王朝增加了动荡和不安,加快了南宋王朝的灭亡。自己也落得了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跪在岳飞墓前的铸铁像,永远都将作为一个反面教材为世人所不耻。

据说,释迦牟尼佛出生在蓝毗尼园的婆罗树下后不久,就能步行七步,眼观四方,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口中哺哺道:此即是我最后生身,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就是自尊自敬、正大光明、自我独立的宣言。愚昧龌龊处世者,说到底,就是没有“自重”、“自敬”。宋代学者陆桴亭说:敬字一到心中,就好象如日中天,日照当头,妖魔鬼怪自然逃得无影无踪。处世保身,自重当先。

忌“让人难为情”

人穿衣裳一为御风挡寒,二为求得美丽,三为遮羞。为人处世,谁都会有羞于启齿的隐私。因此,善于遮羞不可或缺。

人言家丑不可外扬,自己的难言之隐谁也不想示人,落下笑柄。然而除非已莫为,才能人不知。所以遮羞术一是要尽量保守秘密,二是要在丑事曝光后,使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变得小一些。

别人出丑,不能幸灾乐祸之心溢于言表,否则会结下化家,并为众人不齿。如能主动为别人打圆场,遮丑事,就能顺水推舟般地落下人情。

世事难料,隐私绝非不会泄露。每个人都会有出丑露乖的那一天。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手忙脚乱,五上加五,推倒瓶子洒了油。其次要学会顺力借力,切莫生遮硬挡,此地无银三百两。第三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分散人们的注意力,避其锋芒。千万不要让一个小小的把柄被人揪住,带出更大的丑事,使对手一鼓作气害得你身败名裂。

莫因丑小而不遮。

1.莫因“丑”小而不遮

贴金扑粉人人乐为,可令人不耻之事,相信没有人愿意让人传扬。如果在交际中,注意为人遮盖羞处,瞒住隐私,别人便会对你感激不尽,也就会在别的事上弥补你的人情。

M君在大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大学毕业后,立即取得一级建筑师的资格,是一位有才干的人。

某日,M君和两位上司到委托设计的客户那里,对方除负责的一位董事外,还有两位部长出席。当天是第一次见面,目的在刺探客户的意向。

双方在会客室站着交换名片。这时,M君的名片夹里有样东西掉在桌上。突然,M君发出一声“啊”,一副狼狈的样子,其他的人也屏息噤声。掉在桌子上的东西,原来是避孕套。

M君慌慌张张地捡起来,然后战战兢兢地窥伺对方董事的脸色。

“哈哈,没看到,没看到。”对方面带微笑地说。事后的商讨就在笑声和亲密感中进行。

这种胡话尽管没谁会相信,可在当时的情形下,却起到了好的作用。为了照顾别人的名声和面子,撒了谎,说胡话,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在特定的条件和情况下,人们为了避免触及别人的忌讳,防止招来麻烦,引起彼此的不愉快,有时不能、不愿、不好直接说出某一事物,就需要用另一事物来加以替代或化解,通过“指鹿为马”,来逢凶化吉、开展交际,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有一次设宴招待一位伊斯兰朋友,由于服务员的疏忽,竟上了一道乳猪菜,使欢乐的宴会出现尴尬的场面。对此,周恩来总理风趣地说:“这是鸭,我们是称做鸭子的。”通过这么机智的名称替代,化解了由服务员一时疏忽所带来的不融洽气氛。

在这种彼此都十分清楚,尴尬局面纯属服务员的疏忽所致的情况下,当然最不应该纠缠的是疏忽,最重要的是友情,最需要的是尽快化解难堪,所以周总理“指猪为鸭”了一回,确是机智过人。

看来,遮羞有时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遇到尴尬情况,应尽力以新话题、新内容引申转移,千万别拘泥一头,执着不放,弄得僵持不下,导致更为难堪的局面。

在社交中,谁也不可能预料一切。例如,也许你没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与你有嫌隙的或者是你竞争对手的朋友;也许你没估计到对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欢川菜;也许你突然说错了话,等等。这些都很叫人尴尬。这时候,你原来所准备应付的情况全变了,一时免不了有些失态。这种场合下的遮羞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人的遮羞能力当然是以人生经验为基础的,经过多次实践,必须会变得老练聪明。与此同时,应变能力也反映着一个人的机智和修养。只有处世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化险为夷,化拙为巧,使自己摆脱尴尬境地,并在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遮羞,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例如在一次商务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揭了你这一方的老底,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等。贸易伙伴这样揭露,是很伤面子的。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体面的说法。

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打圆场”,淡化和消解矛盾,给自己和对方找台阶,使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由尴尬变为自然。在很多时候,替别人解围比为自己掩饰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③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和分散别人的注意力。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除了迅速承认错误之外,还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转移目标,把关于人的事扯到某种物上面,把令人紧张的话题变成轻松的玩笑等等。

2.如何不受恶言恶语的伤害

一位受过高级训练的护士向两位为一个外科手术大伤脑筋而中断手术的外科医生提出一个出色的建议,“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其中一位外科医生厉声回答她:“因为我们记得你上个礼拜漏记了一位病人的病史。”那位护士被羞得脸鲜红,无言以对。

有位丈夫,在饭店用完餐后,为了表示受到良好招待的谢意,给饭店招待留下20美元的小费,而妻子却收起这笔钱,大声说:“招待得并不好,不值得给这笔小费。”这位丈夫只得怏怏地溜出饭店。

生活中我们都很熟悉这类淘气式的反派角色。他们往往是你的朋友。同事和爱人。在公开场合他们搂着你的肩,告诉人们你曾经有过的一次错误或失策,或者指出你拥有的堪称“饭桶”的笑料,使你感到刺痛。如果你因此而发火,他就会说他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并且说你太过敏、缺乏幽默感。

对于这类不期而遇的人际交往中的遭遇,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消极的抵御:或是无地自容的羞愧而无言以对,或是愤怒的感情暴发声色俱厉地反抗。这会对你的良好的公众形象带来损失。另一种是积极的应对,利用这类不利的交往信息获得良好的交往得益,不但能有效地抵御寻衅者的行为效果,而且能赢得人们的更多尊重和欢迎。

当然究竟如何来应对这类窘迫的遭遇,得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如果你的老板或上司在同事们面前指责你,而且很可能下次还会这样做时,你可以用下列的话来应对这种情况,从而以冷静的自信来维护你的自尊:“我们是否能单独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同样,如果受到配偶或好朋友的这类伤害,与其回敬以挖苦式的讥刺,倒不如平静地向他说明,你感到受到了他的伤害。如果他继续使你感到窘迫,你可以向他进一步表示你将失去对他的信任。这种应对能力充分显示你的清醒而健康的自尊和受人尊重的感情控制能力,使傲然的对方感到相形见拙,从而反省自己的言行。

当有些人第二次有意羞辱使你感到窘迫时,你也许需要采取更严肃的措施。有时你必须当场阻止他,对他说:“看来你是有意让我感到难堪,能否告诉我这是为了什么?”或者对他这样说:“你看来很烦恼。是否有些什么使你不愉快的事情呢?”这种应对能表现出你的不失于人的理智,不难于人的良好素养,从而赢得旁人的尊重,获得对方的认同,改变他的消极心态,改善与增进双方关系。不管你采取什么态度,最重要的是切忌发火发怒。失态只能让寻衅者占上风,而且会招致更深的敌意。

3.跌倒了顺势翻个跟头

急智和幽默在遮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能顺力借势,因为有卫在先,强行捂住,不但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很大,再则还容易激起他人的维护真实的对立冲动,如果纠缠起来,无异于在伤口之上又拍又打,想必没什么好果子吃,而急智和幽默是不会惹人反感的。大家笑一笑,便不会再追究什么了。

1972年,周恩来和基辛格整体操作,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使世界格局为之一变,基辛格到北京与周总理谈判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周总理去为他送行,基辛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诚恳地向周恩来担保:回去后一定多方奔走,争取早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基辛格越说兴致越高,竟不顾外交辞令,开出了时间表:“大约一年。”周恩来始终微笑着,传达出内心的赞赏和谢意。

就在飞机起飞不久,基辛格收到了发自美国的电报,原来,就在前一天联大会议上,恢复席位的提案已经通过!这当然是件好事,可他想到:这么重大的事情,周恩来肯定当时就接到了汇报,就在自己说“大约一年”的时候,周恩来可以高傲地宣布:“事已办妥,不劳大驾。”

面对兴致勃勃、热忱相向的面孔,周恩来若直接告以真相,以基辛格的身份,他岂能不觉难堪!即使他才气高绝能从容应对,那也只是我方搭台让人唱戏而已,周恩来选择了默不作声。

4.给人台阶下,救场如救火

北京饭店有个名叫朱殿华的老理发师,曾为周恩来理发20多年,两人成了好朋友。周恩来理发多在工作空闲时夜间顺便到饭店来,如遇到顾客太多,理发师忙不过来的时候,顾客们都说总理太忙,争着让他光理。周恩来总是婉言谢绝,坐下来看报纸,耐心地排队等候。

有时候,由于周恩来工作实在太忙,抽不出时间到饭店去理发,不得已才请朱师傅到他家来理发。有一次,朱师傅在给周恩来刮脸时,周恩来突然咳嗽了一声,剃刀把总理的下巴割了一个小口子,流出了血。朱师傅见状神情紧张,连忙向周恩来道歉。周恩来却和颜悦色地宽慰他说:“这怎么能怪你呢!怪我咳嗽没有事先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子躲得快呢!”朱师傅听了很感动,也很内疚。周总理为了安慰老朱,还特地派人请他吃了饭。

乐意给人台阶,让对方能下来台,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没有容人雅度,凡事总爱冒坏水,见别人落人尴尬便幸灾乐祸,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圆场高手。当然,没有圆场的机智,也会使人力不从心。

1993年的“9·23之夜”,北京电视台在五洲大酒店设立直播现场,首都各界名人应邀出席。一旦北京“申奥”成功,这里狂欢的画面将通过卫星传到全世界。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2点15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出现在屏幕上,所有在电视机前的中国人都期待着他说出“北京”两个字。老萨确实说了,但他是用英语说的“感谢北京……”。有人仅仅听到了“北京”就以为申办成功了,旋即开始了狂热的欢呼,情绪煞时传遍全场,人群沸腾了,记者一拥而上准备采访……

应邀做压轴演出的台湾“急智歌王”张帝先生也沉浸在狂喜之中。但他突然发现CCTV的转翻屏幕上是悉尼街头的欢呼场面。他的心一揪,赶忙告诉周围:“冷静,可能有误厂——场上静得一点声息也没有了。”

张帝艰难地站起来,这位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的急智歌王,平生第一次感到太难了,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表情异常复杂——

“各位,刚刚一听到北京,我的心多么狂喜,我以为我们得到了这份荣誉;但最后的结论是悉尼……可我要说,其实北京已经胜利了,真的我们赢了!(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各位从电视转播中看到,北京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奥运是参与,我们已经走上国际舞台,这就是我们的骄傲!……各位朋友,我是台湾来的,但我代表了全中国、全世界华人的心声:祝福我们北京在象征着自由与和平的方向上,永远迈开大步,走向胜利!刚才有位朋友说了,有40%的把握,这是中肯的。我们在短短时间里让世界一下于了解我们是不够的,我们努力了,脚步还要加快,北京就要朝这个方向走……”

张帝炉火纯青的圆场,给全世界华人找了台阶,救了场于,这与他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从容不迫地应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让人下不了台的事大多发生在人们料想不到的时候,但是,只要能及时转换角度,巧说妙解,不但能给自己找个台阶,甚至能给生活增添某种乐趣。有一对夫妻因小事争执不下,在家吵闹不休。正当妻子向丈夫作狮吼状时,有一对朋友来访,丈夫尴尬得太地自容。好在妻子也顾及到丈夫的面子,看朋友到来连忙哄口。但对丈夫来说,终究一时无法从窘境中摆脱。朋友见状,笑着说:“听你俩交流还挺热烈,我来的可真不是时候啊!”厂此话一出,其妻先红了脸,尤语离去。其丈夫马上调侃地对朋友说:“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刚才是在打情骂俏呢!别看她刚才那么凶,其实正表示她对我的关心,不信你问她。”这时他妻子从里屋出来也与朋友打哈哈,争吵便化为云烟。

夫妻之间这种圆场,同样要具备两种素质方能达到:一是要有包容、忍让的雅量,乐于给人台阶,二是要善于应变,就象救火的消防队员们那样临危不惧,才能迅速地对难堪境地作出反应,找到应付办法。

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会因你使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于、维护了自尊心,而对你更为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这些,对于今后的交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给人台阶,及时救场,如同为人灭火。

5.官场中的“擦屁股”术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政府当时还在重庆。有一天,蒋介石带着军统头子戴笠去看望陈立夫,一位漂亮大方的少女殷勤地为他们献茶。经陈立夫介绍,才知道这是他的侄女陈颖,刚从美国留学回来。蒋对陈颖很感兴趣,询问学业,表示关怀。戴笠最善投机逢迎,过后不久,他就向蒋推荐陈颖来蒋的官邸作英文秘书。陈颖上任不久,就和蒋介石打得火热,她名义上是英文秘书,实际是蒋的情人。

过了一段时间,这事被宋美龄发现了,宋一度曾想亲自捉奸,大闹一场,但考虑到身分、地位和家族利害等等,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两全之策。

一天深夜,宋美龄突然来到陈颖房中,陈惊慌失措,以为大祸将至,但宋美龄却显得若无其事,坐下来温和地对她说:“孩子,你还小啊!才20多岁,风华正茂。记得《诗经》里的几句话吗?‘吁嗟鸠兮,无食桑萁;吁嗟女兮,无与士耽。’我常常叹惜我们女人命苦,所以我们更应珍惜自己。孩子,不要只顾眼前,要想想漫长的一生啊!”陈颖深为感动,一边抽泣,一边说:“我错了,夫人,给我指一条路吧!”宋美龄从包中抽出一张支票,递给陈颖,就道:“这里不是你安身之所。你去美国吧!这50万美金送给你,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你的护照和机票我已代你办好,明天一早就走吧!”

陈颖突然离去,蒋介石一肚子不愉快,虽不能明说,但难免流露。宋美龄乘机讽喻:“你以为能瞒天过海,能瞒得了我吗?我这样做,你难道不明?一定要我捅到大庭广众中去,丢你这个元首和领袖的丑吗?”蒋介石只得假装糊涂,不了了之。

官场上的丑闻一向被人关注,老百姓就爱看那些高高在上、鼻孔朝天的政客们出乖露丑。因此,看来应该组成一个专门的班子,专管为政客们“擦屁股”。蒋介石一时昏了头脑,见色心起,老牛想啃嫩草,这事一旦张扬出去见不得人。宋美龄用的是“釜底抽薪”的法子,把老蒋的丑事连根拔除,遮得天衣无缝。身在官场,很多时候得为上司“擦屁股”,效果与“拍马屁”异曲同工。

清末陈树屏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太合,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等人。座客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持不下,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于。陈树屏知道他们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扫了众人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辞谦虚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二人本来是信口胡说,由于争辩又下不了台阶,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于是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争论便不了了之。

6.先蒙块布再变戏法

魔术大师的戏法谁都知道是假的,可人人爱看,乐意接受他那块罩眼的布。人情关系学认为,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如有块遮羞布,对方也容易接受。大家避免了难堪,才可能有戏法可变,其实谁都心知肚明。人际交往中,这场的场合很多:

①难以启口的话,要用机智与笑话的“糖衣”包起来。

想必你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会遭遇必须讲一些难以启口的话。这种时候,如果直接说“实在伤脑筋”“这样很麻烦”,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给予对方不快感。如有像曾野绫子那样夹杂机智与笑话来传达的机伶,对方也就一笑置之,既不伤害到对方,说的人心理负担也比较轻。

②警告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有位棒球教练在纠正选手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有陡然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何效果可言。

③传达坏消息时,要附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

传达坏消息,心情总是沉重的。然而,这种时候正需要一些思考,甚至可能演变成人的生死问题。

这是某小镇发生的真人真事。由于一封匿名信的缘故,传出了一个已有家室的男士与一个新婚不久的妇人之间的暧昧的关系。整个小镇闹得风风雨雨,上司要他辞职。结果,他抛下妻子与两个孩子自杀了。后来真相大白,他是清白的。如果周边的人肯信任他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了。直接说“你有如何如何的谣言”,如前面加一句“虽然我不相信……”那么对方所受到的冲击也就相当不同了。我认识的一个高中教师,他总是如此对成绩退步的学生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倘若只是传达事实的话,机器人也办得到,但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则是机器人所办不到的机灵。

④不小心提到对方的缺点时,要加上赞美的话。

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小心说话伤到对方或对对方不礼貌。话一旦说出来就无法挽回,当场气氛就不好了。这种情形大多是连忙辩解,或者换上温和一点的措辞,这实在不是好方法,因为对方认为你心里这么想才会出言不逊。这种时候不要去否定刚才说出来的话,要尽量沉着,若无其事地附带说道:“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

人对于别人说过的话总是对最后的结论印象最深刻,附加赞美的话,对方便认为结论是赞美的,即使前面说过令人不愉快的话,也就不会计较了。

⑤假托第三者传达对对方的批评。

以下是我听某企业的主管说的。

他的公司有几位兼职的女职员言谈不很高雅,甚至对他这个上司说起话来像对待朋友一样。有一天,他告诉一个已经任职两、三年的女职员:“最近的年轻人说话有点随便,请你代我转告一下好吗?”

那个女职员回答:“是”,结果却很令人意外。那几个兼职的女职员谈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个负责转告的女职员对自己的谈吐最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轻人”这句话让那个女职员觉得自己也包括在内。

这个女职员的情形,连主管也意想不到。这也可以用做批评别人时的方法,也就是说托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评,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虚心接受而不太会产生反感。

然而,这种托诸“第三者”的批评,如果太过明显,听起来倒像“指桑骂槐”,这一点可要多留意。

蒙上遮羞的外衣,既能治好伤情,又能不使其丢丑,正是遮羞通权达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