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德才兼备的你
53518800000001

第1章 早恋心理学

早恋形成的六个因素

早恋词义

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然而,一般人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但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亦有人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促成早恋的因素

1.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交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

2.青春期教育的缺乏。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如何……青少年缺乏这些知识,又无行为规范训练,客观条件往往也造成与异性交往的阻力,缺乏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条件。

3.青少年独立意识的作用。他们对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为能恋爱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4.学校中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班干部因工作上接触的机会多,被双方的工作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有些同学的学习压力大,为了寻求刺激;有些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把精力转移到对异性的追求上,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校园里一些同学公开早恋的诱惑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5.家庭因素。中学生早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缺乏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使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对孩子所看的书籍、影视录像等不加限制;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不加以指导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6.社会因素。中学生接触的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淫秽录像以及黄色网站的影响。

爱情,不属于这个年龄

初恋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陶醉迷糊,他们感觉不到早恋情网的纤细和脆弱,结果常常是自食苦涩的恋果。怪不得他们从心底发出呼喊:“爱情,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

中学生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生理大革命”后,伴随生理的性成熟,他们心理的性意识萌生。由于强烈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中学生之间常常产生一种异常强烈的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然而年轻幼稚,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初恋表现出明显的幼稚性和冲动性。初恋给中学生带来的往往不是幸福和欢乐,而是痛苦和烦恼。

中学生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很大的变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里,对异性的恋爱往往带有朦胧、脆弱、不稳定的特点。绝大多数因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时代谈恋爱往往以分手而告终,后来真能结为伴侣的为数极少。

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什么是爱情、恋爱双方应该注意什么、恋爱双方应负什么义务和责任等问题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谈恋爱了,他们好冲动、易移情,又自制力较差,所以在恋爱时极易做出“越轨”的事情来,而一旦“越轨”,对女学生来说,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所以中学生,特别是女中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自尊、自重、自爱不要轻抛感情,也不要轻易动情,同时也不要过于相信别人的感情,过分相信感情就有可能被感情所欺骗。

可以说,无论从自然年龄,还是生理、心理年龄来看,爱情,都不属于中学生这个年龄。

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青少年要正确处理好这朵带刺的玫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

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4.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5.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1)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2)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3)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早恋的四个特点

由早恋的各种情况综合起来看,早恋通常有下列4种特点:

朦胧性

青少年对于早恋发展的结局并不明确,早恋的青少年仅仅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家庭的组建、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矛盾性

早恋的青少年其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欢的异性接触,又害怕被父母发现。可以说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是并存的。对于暗恋的早恋者而言,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是否向爱慕者宣示爱意(表白)的矛盾。

变异性

友情是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因为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关系一般都难以持久。正是这样,常常令双方的心理造成痛苦。

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极其隐蔽,通过书信、电话或者网络等传递感情,进行秘密的私下沟通和感情交流,家长和老师难以发现,但也有青少年会公开他们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

在程度上,大多数早恋者还主要是交流感情,或者一起玩耍;从人际关系上看,一般没有超出正常的朋友关系,但有的早恋者关系发展得很深,除了交流感情外,有时甚至发生性关系。

在年龄的喜好上,女孩通常喜欢比自己年龄大、比较成熟的男孩,而男孩则通常喜欢比自己年龄小的女孩,且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年龄相当时,女孩会采取主动,但根据实际情况看,更多的是男孩采取主动。这现尚没有定论。

早恋原因的类型

早恋的类型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8种:

爱慕型

这类青少年是由于互相之间对对方的爱慕而产生的早恋现象。这类早恋十分常见,而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下面3类:

1.仪表型

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也是最常见,但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学校中总有英俊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备受异性追崇,就是含有这个因素。

2.专长型

这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早恋。这类早恋常常是女孩采取主动。

3.品性型

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这相比而言维持得比较持久。

好奇型

这是因为对异性留有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性意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会产生对异性身体、生活、心理和对自己态度的好奇,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容易产生性冲动,从而对异性保持一种敏感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结交异性朋友。

模仿型

这是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从众型

这是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例如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愉悦型

青春期男女之间作为同学甚至同桌,由于较多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会对对方产生更为细致和透彻的理解,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早恋。这也是“同班恋”甚至“同桌恋”的重要原因。

补偿型

一些青少年由于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是自己自尊遭到损害,为达到发泄目的,往往会找异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谋求补偿。这类早恋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发展深化。

逆反型

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两性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正常恰当的异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恋发展。

病理型

在当代社会,营养条件优越,容易造成的营养过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种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遗传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变态心理。这是诱发青少年早恋的主要客观因素。

上述的各种类型也常见于成年人的恋爱之上,尤其是第一次谈恋爱,当然也没有经历过早恋的人。而且,因为成年人的力量较大且有较多的知识,所以产生的相同后果有些性质比早恋的孩子更为恶劣。

正确面对提前到来的爱

早恋的特点

尽管青少年早恋的表现形式各异,情况不同,但早恋还是有其共同特点的。

1.分辨不清“爱情”与“好感”的区别。步入中学阶段的少男少女,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异性同学总有一种特殊的好感与好奇心,总乐意同异性同学交往相处。这就是某些心理学家所说的“异性相吸现象”或“异性效应”。异性间的相互吸引或向往,最初往往表现出对异性的好感,有时是对所有的异性产生好感,有时是对某一位异性同学产生迷恋。这种异性相吸的现象是男女中学生互相爱护、友好相处的基础,是一种健康的友谊。但是,由于许多中学生对爱情没有正确的理解,同时也缺乏适当的性教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初开的情窦,因而往往会把自己对异性的“好感”误以为是对异性的爱情,萌发了与异性同学谈恋爱的念头。

2.认识不到爱情与友谊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同学之间接触的增多,少男少女之间产生了纯洁的友谊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很可贵的,这种友谊不仅有助于男女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而且也有助于中学生学习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少男少女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尽管异性间的友谊是爱情的基本要素,也是产生爱情的前提,但是只要异性之间的友谊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之内,把握好“分寸”,掌握好“适度”,就不能把这种友谊称作男女之间的爱情。然而,许多中学生却认识不到友谊与爱情之间的差别,而往往容易把异性友谊当作爱情。

3.中学生早恋具有盲目性。中学生的早恋实际上只是一种对异性朋友的好感,或者是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来说,他们之间的“恋爱”,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点儿也由不得自己控制,用俄国着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的话来说,它是“一种会燃烧的无法抑制的感情”。这些少男少女往往会被对方的气质、美貌、健壮的体魄、幽默的语言,或者是雄辩的口才所折服,以致使自己身不由己地要同对方接近。这样,少男少女之间的早恋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说明,中学生的早恋带有盲目性,缺乏明确的恋爱目的。种种实例说明,中学生的早恋实际上是一种不成熟的“感情冒进”。

4.中学生早恋具有隐蔽性。早恋的少男少女,一般是不会公开内心的秘密,特别是对父母和老师更是如此。有时对自己的知己好友、兄弟姐妹也往往守口如瓶。早恋之所以有爱的这种隐蔽性,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怕招致家长、教师的反对和训斥,同学、朋友、兄弟姐妹们的讥笑和讽刺,另一方面也与少男少女第一次性爱的冲动来临时所产生的不安和“心理闭锁性”有关。早恋的这一特点为教师、父母及早发现早恋并及时加以引导带来了困难,增强了工作的难度。某些粗心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早已陷入早恋毫无觉察,一直“蒙在鼓里”,直到问题严重败露时,才恍然大悟。这是为师、为人父母者所必须警觉的!

5.中学生早恋具有兴奋性和冲动性。早恋的这一特点与少男少女的情感特征有关。青春期常被人们称作是情感的“狂风怒涛”时代。也就是说中学生时期,激情占优势,他们的情感具有强烈、不稳定、易冲动的特点。与此相适应,早恋的中学生往往会对恋人产生强烈的亲近欲望,因而,在与对方相处时,言行、举止常常表现得特别兴奋和冲动。早恋的这种特点常常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某些少男少女由于在与对方相处时过于兴奋和冲动,往往会失去理智,将自己完全置于激情的支配之下,过早偷食禁果,导致少男少女的越轨行为。

6.过于美化、迷恋对方。少男少女的早恋大都贯穿着“美”的意念。他们常常在日记或情书中用“千般至善”“万般至美”的语言来描述对方,在心目中将对方的风度、外貌、气质、才能等加以美化,认为异性朋友身上的一切都无可挑剔。“爱屋及乌”,一旦爱上某人,连对方的缺点似乎也是美好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7.难舍难分而又喜怒无常。陷入早恋的中学生所激起的爱的情感,其强烈程度不亚于青年人。这些早恋的少男少女,虽不热衷于学习,但却渴望着上课,在班上他们彼此之间可以多递几个眼神,谈几句话,即便是不接触,也会觉得对方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心里更踏实、更安稳。放学之际,这些少男少女也会不约而同地留下来,一起学习、谈心或参加体育锻炼,直到很晚还恋恋不舍,不愿分开。与这种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往往因为一点小事而喜怒无常:时而喜笑颜开,时而泪如雨下。

此外,早恋还有纯洁而幼稚、甜蜜而又令人遗憾、成功率低等特点。这些特点既反映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体现了情爱开始阶段的幼稚,从而交织成一幅独具特色的中学生早恋的画面。

早恋的危害

中学时期,由于学生年龄小、思考问题不全面,自制力较差,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才能赢得真正的爱情之类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朦胧的、含糊不清的。过早涉足爱河容易迷失方向,种下“苦果”。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中学生朋友迷恋着苦果外面的那层糖衣,于是,往往是“甘尽苦来”,一切都悔之晚矣。在这里,我们想跟中学生朋友们谈一谈早恋这颗包着糖衣的“苦果”到底对少男少女们有什么样的危害?

1.早恋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来看,由于早恋,往往使同学们陷入情网之中不能自拔,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谈恋爱上,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中学阶段正是同学们长身体的时候,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要求有相应的体育锻炼,否则,很容易发生心音微弱、供血不足、头晕等疾病。早恋使人没有更多精力进行体育活动,所以发生这种疾病的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同学。另一方面,由于早恋的同学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焦虑、烦躁、疑惑、嫉妒等不良情绪。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浑身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出现消化道疾病、低血糖症状等疾患。

再从中学生的心理角度看,早恋的同学都有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间既有欣喜,也有百思不解、难以倾诉的苦闷。这些同学的恋爱承受着家长、教师的压力,同学们的“白眼”,恋人的挑剔和故意的非难,这一切使得心理承受力本来就差的同学无法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同时,早恋的中学生课后很难与恋人见面,但又抑制不住对对方的思念,这时,有的往往会耽于幻想,在幻想中寻求慰藉,得到满足。此外,有极个别的学生在早恋中,由于抑制不住冲动而与异性朋友发生性关系,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同学跨越雷池之后,顿觉“爱情原来就是如此”,而萌发厌倦生活的念头;有的学生则将社会的道德、责任抛到一边,疯狂地追求性刺激。由于这些痛苦的心境和不健康思想的存在,使得这些中学生的道德感、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严重扭曲。

2.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干扰极大

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成千上万的实例告诉我们,沉湎于早恋的同学多数都是沿着“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的轨迹运行的。然而,有些向往或陷入早恋的中学生却认为只要热恋的两个人志同道合,就不会影响学习。他们甚至概括出一个所谓“男+女=两个人的合力”的公式来。大量事实表明,这种看法是幼稚、糊涂、错误的。

这是因为中学生的早恋不光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也有寒风刺骨的冬季;在早恋的小河中常常会波澜叠起,漩涡环生——早恋的中学生时常要经受嫉妒和失败的折磨!这一切对于涉世不深、意志薄弱、情感易于冲动的中学生本来就是一种“超负荷”运载。在早恋的沉重的几乎要压垮全部稚嫩心灵的超负荷运载下,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是十分自然的,也是屡见不鲜的。

3.早恋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

中学生激情占优势,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更严重的是有的男生让对方怀孕后,陷入到一种极端恐惧和痛苦的境地之中,既不敢让家长、老师知道,也不愿让同学知道,而去求助于一些江湖骗子、社会渣滓堕胎,使许多女生因此而再次失身,演出一幕幕堕落、出走、自杀的悲剧,年轻的中学生朋友们,应当警惕啊!越雷池一步必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成为早恋的牺性品!

4.早恋有可能导致犯罪

据有关部门调查的结果,中学生过早涉及爱情,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流氓、殴斗、盗窃等社会现象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学生的早恋有关。中学生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做出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以至违法犯罪。另一方面,中学生恋爱还需要有物质上的消费,但他们的经济依赖于父母或他人,自己还不能自立,在从初恋到结婚的一段“马拉松”式的恋爱期间,需要相当的一笔金钱花费。而父母所能提供的一点零花钱又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这样中学生就容易误入歧途,诱发偷和抢的念头,最后锒铛入狱。

有一位早恋的中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时自己手里就没有零花钱,谈了女朋友之后,为了掩饰自己家庭生活的拮据,便萌生了给女朋友买一条金项链的念头。由于借的钱不足,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和几名同伙一起破门而入,偷了一条项链,送给了女朋友。案发之后被捕入狱,家长、老师无不为之痛惜!

类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们警惕了!

以上我们谈了中学生早恋的后果,从总体上看,中学生早恋的影响面广,危害极大。青少年学生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过早地涉入早恋的区域,切莫被异性的撞击弄昏了头脑,特别需要的是理智和冷静。要记住:“早恋,是一枚包着糖衣的苦果!”

正确疏导早恋情结

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

1.要克服不良倾向端正思想态度,青春期产生早恋现象,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也不是低级下流。只不过不应当在这个时期谈恋爱,这个时期谈对青少年朋友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是一种性心理的误区。

2.自觉的约束自己,减少不良的性刺激或性诱惑

中学生早恋,固然有其青春发育期自身的原因,但是大众新闻传播媒介,报纸、杂志、戏剧、小说、电影、电视乃至服装、广告等对男女性爱,尤其是性的不适当渲染或暴露,是诱发初中生早恋的外部因素。至于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对中学生的毒害就更深重了。

因此,青少年朋友要自觉的抵制黄毒的侵害,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环境”。

3.要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

要通过各种方式自觉地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确立远大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拼搏。精力的集中程度越高,就越是易于抗干扰;要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和后果,避免进入这一误区;一旦进入,就应当以坚强的意志力冲出来,越早越好。

4.收到了他人的“爱慕”信息

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本无这方面的想法,却收到了他人的“爱慕”信息,怎么办?

1.要正确对待

必须明确,此情暂不宜接受。如前所述,该时期的青少年思想、世界观尚未定型,前途未决,可变性还很大,实际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从情感上说,大都是一时的冲动,难保永久;在意志上,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从经济上看,远未具备恋爱的经济基础;从精力和时间上看,必然出现与学习争精力、争时间的矛盾现象,最终牺牲学习,从而影响前途,丧失机遇,那真是得不偿失。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宜贸然去接他(她)轻率抛来的绣球。自己的态度应明确,观点鲜明,立场坚定。

2.要妥善解决

一般宜注意保护对方的自尊心,珍惜友谊。不宜轻易嘲讽、训斥、谩骂对方;或随意报告老师,向同学公开,使人家难堪。这样是不理智,也是不文明、缺乏修养、不尊重人的表现。最好是若无其事地进行冷处理。对方写信、递纸条多半是在一时的感情冲动之下进行的一种试探。对此,自己不妨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照常与之正常交往,既不过于疏远和回避,也切不可过于热情、亲近,可略冷淡,让对方了解你的心意。这样既不伤害人家,也让对方知道,这只是一厢情愿,有个“鸣金收兵”的台阶可以下。如果对方不知趣,或者不了解你的心理,仍一意孤行,苦苦地追求、纠缠,这种情况下可直接与之交谈,或回封信给对方,内容可包括:谢谢对方的好意,明确讲清自己的意见态度,陈述理由,诚恳地晓以弊端,敬告对方,再如此只会误人害己。如果对方能好自为之,尊重你的感情,那正常的友谊关系还是存在。

总之,交谈或回信的态度要鲜明、坚决,场合要注意选择,方式要恰当,语气要温和。让对方觉得你并非看不起他(她),而是替双方的前途着想,从实际出发,既了却了这一桩心事,避免了双方精力的消耗,时间的浪费,也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人家一般会乐意接受意见,正确对待,知难而退。如果对方仍死皮赖脸,死缠不放,可通过双方信赖的第三者做工作,再次明确自己的态度,让其“死”了这颗心,打消念头,以免造成不愿出现的结果。也可在必要时请求老师、家长、朋友帮助,帮助摆脱这一困境,也教育帮助对方。如果对方有非礼的要求,则应严肃地断然拒绝。

如何正确与异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意义

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是有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扩、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和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般会感到更愉快,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管健康的两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我们要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

2.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对自然就会落落大方,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再次,交旆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走出单恋的曲折谜宫

单恋和暗恋的区别

单恋和暗恋的区别就在于: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没有告知或者暗示而让对方知道你想法的,这叫做暗恋;而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通过表白或者暗示让对方知道你爱她(他),且对方不接受你的感情时,叫做单恋。

其实还有一种感情也属于单恋,它就是明恋。明恋是指跟对方挑明自己的爱,自己一举一动都毫不避讳的显示了对他的爱慕之情。可以这么说吧,它是一种勇敢的单恋形式,刚刚与暗恋相反。

单恋和暗恋一样是一个人的“恋爱”,是一种心境。

单恋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型爱情。单恋多是一场感情误会,是青少年“爱情错觉”的产物。“爱情错觉”是指因受对方言谈举止的迷惑,或自身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而错误地主动涉足爱河,或因自以为某个异性对自己有意而产生的爱意绵绵的主观感受。

如何走出单恋

1.分清“爱情”和“友谊”的界限。“爱情错觉”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自己爱上对方,而对方也从言行上表示出对你好感的趋势,但对方对你的好感,也仅仅是好感,或者一种友谊的表现。虽然好感和友谊在一定条件下能发展为爱情,但它绝不是爱情本身。其实,好感和友谊是有着明显特征的,它们明朗大方、公开多向,如果你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一下,是不会将它们与爱情弄混的。

2.要给自己的“感觉”打问号。心理学家认为,感觉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中的一种初级形式,它所反应的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因此往往会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反映。产生在“感觉”基础上的“爱情”只是一种感性感情,与真正的理性的爱情不能相提并论。所以,当你感觉到某一位异性同学的温情时,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进行冷静的思考,切莫过份相信自己的感觉,免得作茧自缚。

3.要能够急流勇退。一旦发现自己陷人单恋的境地,就应该毫不迟疑地打消这爱情上的“海市蜃楼”,尽快地摆脱自己编织的虚幻的情网,借助理智的力量,获得感情上的解脱。如果你对对方一见钟情,爱之若狂,并且觉得对方也很爱你,但很快又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就要能够急流勇退,牢牢地掌住感情的舵,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与对方的接触,克服虚荣心理和由对方冷淡而造成的自卑感。反之,一味追求人家,或者沉溺于单恋的泥潭不能自拔,是很不明智的,这样只会降低自己的人格,使别人瞧不起你。

4.倾吐心中的忧郁。单恋之苦闷在心中愁肠百结,就会百病丛生。所以,当你感到困惑或者痛苦的时候,可把单恋的缘由、经过、幻想和苦闷,向老师、家长或最知心的朋友尽情倾吐,听听他们的评说、劝慰,借他们的手戳穿“西洋镜”。这样,把肚里的话倒出来,常常会使人一吐闷气,心境平静得多。但切忌逢人便讲,不看对象信口开河,因为这样只能惹起麻烦,徒增你的烦恼。

5.转移注意力。单恋的同学要拿出信心和勇气,与自己的脆弱感情作斗争。原来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或体育锻炼,现在偏要多去参加;原来对学习不感兴趣,现在就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本来不善于交际,以至眼界狭隘,现在就偏要去人群里说话、笑笑。这样以求得解脱和安慰。

如何远离“师生恋”的泥沼

师生恋概述

在菁菁校园中的少男少女,除了和同学朝夕相处外,接触最多的就是在学校学识渊博、谆谆教诲的老师,老师热心的教导、关怀学生,所以常带给学生许多幻想、崇拜甚至是喜爱。所以师生恋一直以来都层出不穷。然而,又因为老师自古以来被定位成一个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上下有别的,所以造成师生恋是一个历久不衰、颇具争议性的话题,打开电视机或是翻开报纸,也都可见师生恋的踪迹。另外,更有许多经过校方处理而未现出抬面和保密良好未公诸于世的师生恋在发烧持续中。更复杂一点,师生恋往往也会和性侵害扯上关系。

师生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见过,从琼瑶的《窗外》到电影《教室别恋》,从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与许广平到新世纪杨振宁与翁帆,师生恋是恒久的一种恋爱方式。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可以接受作为爱情佳话或是文艺作品的师生恋,但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就多有争议。

师生恋的成因

师生恋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在老师和学生的接触中,很容易产生某种异样的情感。教师在学生面前,保持着“良师益友”的形象,遵守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要求。所以,一般的老师在学生的眼里就很有内涵,很善良,尤其是成熟的男老师对女孩子,更有很大的吸引力,成熟的男老师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气质,绝对不是和女孩子同龄的男生身上所具有的。而女老师呢,对学生的关爱,会让男孩子们感到无比温暖。大多数女老师在男孩子眼里都善良、温柔。而青春期的学生们,处于心理的波动和烦躁的时期,内心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老师的关爱容易让他们产生依赖。从教师这个群体来说,关爱学生是一种习惯。再有,学生的依赖很容易让老师产生很强的责任感,从而欲罢不能。

师生恋的一般结果

同“老少恋”一样,“师生恋”绝大多数也不会有好的结局。这是因为:

1.少女此时的思想和情感尚处于幼稚不成熟的阶段,对老师的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缺乏了解和判别,多半是一时感情冲动,盲目性很大。也许恋情来得的确热烈。但由于缺乏实在的基础,很难持久。

2.中学时代谈恋爱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学业。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少女有可能由于和老师谈恋爱又不为周围的人接受,感情受到挫折而无心学习,使学习荒废,甚至辍学。

3.如果老师已有家室,那么扮演不光彩的“第三者”角色,更是遭到家庭和学校反对、社会舆论谴责、老师妻子的怨恨,这几种压力会使她难于在社会上做人。

由此可知,“师生恋”凶多吉少。师生之间的情谊因为很真诚、纯洁,所以很美,很动人。有无数师生间动人情谊的美好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如果你的心灵深处也产生了对老师的崇敬、倾慕,那么请你珍惜,不要用非分的欲念和失误的行为去玷污它。一旦师生情谊变为师生恋或越轨行为,就失去了它的美好与纯洁性。

青少年失恋后的心理调适

摆脱失恋的痛苦,需要外界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心理的适应性,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1.逆向思考

恋爱取得成功,除了社会公认的品质、观念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心理要求。比如:性格和谐、志趣相同、价值观一致、生理特征相配等等。如果因为这些方面发生矛盾,使恋爱不能进行下去,倒不必过于痛苦。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勉强凑合下去,造成以后感情不合,爱情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失恋固然不是幸事,然而没有志同道合、个性契合,及早分手也并非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合理宣泄

失恋造成的情感压抑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及时地合理渲泄,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比较有效的渲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向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和悲伤。

(2)可以闭门痛哭一场。

(3)寄情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渲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失恋后可以与朋友一起外出远游一次,体验大自然之奇丽与伟大、人生之赠与美好,会觉得自己失恋的痛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心胸会变开阔,郁闷的心情就会有所缓解。

(4)升华。升华是渲泄失恋后心理能量的最理想方式。失恋者应运用理智,把感情、精力投入到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中和对生活的热爱上去,从而将失恋造成的挫折,在更高的升华境界中得到补偿,获得更大、更多的收益。

3.丢弃自卑

失恋并非羞耻之事。但有些失恋者却认为失恋是令人耻辱的,是被对方“涮”了、“玩”了,从而感到脸上无光,无地自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因此离群索居。其实,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面临着两种前途,恋爱也是一样。恋爱一次成功固然可喜,但这毕竟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所以谈恋爱就要有谈不成的心理准备,失恋也是在情理之中,是无可非议的。有思想、有志气的青年不应受世俗偏见的束缚,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如果能从失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所进取,那倒从失恋中受益非浅,不愁今后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好伴侣。

最后,还应注意两点。第一,若失恋是因误会引起的,就应积极消除误会。如果是对方误会了你,你不要急躁,待稍平静后,你自己或求助对方信得过的至亲好友,向对方说明全部真情。如果是你误会了对方,则应平静、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解释,真相大白后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并且今后要善于冷静地处理问题,不至于再造成新的误会。

第二,若失恋是由于恋人之间发生口角、赌气偏激造成的,则事后要破除“面子”观念,主动接近对方,勇于承认错误。对方不仅不会因此而小瞧你,而且会从中看到你的真诚和宽厚,并作出相应的行动来。这样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摆脱早恋恐惧症

小丽是一位长相清秀甜美的女生,在一所很有名的重点高中上高三。平时也就是留着一头短发,一身男式的休闲运动衫,连衣裤和运动鞋的颜色也是“中性”的,穿着打扮竟看不出一点女孩子的色彩和特点。

最近,小丽很烦恼,她被一些困惑了她几年的心理问题干扰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困惑。这些问题就是“究竟怎样与异性交往?高中生谈恋爱对学习是有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还是就像老师、家长说的那样有害无益?有没有中学生既谈恋爱而又双双考上大学的先例呢?怎样处理早恋才能促进学习而不是影响学习成绩呢?我能不能搭理班上的男生?”

在小丽咨询了心理医师后,心理医师问道:“是不是你和哪个男生相互有好感?”“我想知道,我逃避了两年多的早恋情结,究竟会多可怕?”“可怕?你怎么会这样想?初恋不是很美好吗?”“难道不可怕吗?”刘丽疑惑地说,“上初三的时候,我有一个同桌,她聪明漂亮、成绩优秀,和班上一个男生恋爱,结果两人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中考时连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后来妈妈反复对我说:‘千万不能早恋!如果早恋了,就算你学习基础再好,脑子再聪明,学习成绩都会走下坡路,更别想升入好学校!’所以我听妈妈的话,绝不和男生有来往,结果中考时,我以满意的成绩升入最好的重点高中。”“是啊,中学生谈恋爱是不大合适,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害怕也没有必要,你现在担心什么呢?”

小丽沉吟良久,仿佛下定了决心,才缓缓地说:“我害怕男生的目光。上课时我不敢回头,因为担心回头与某个男生的目光接触。实际上我不是怕男生的目光,而是怕男生喜欢我,怕他们追求我,怕因此妨碍学习、葬送了前途。所以,上课时我连头都不敢灵活转动,生怕男生以为我看他们,然后就会有麻烦。我从来不打扮自己,而且总穿很落伍的衣服,就是为了不去吸引男生的注意。但是现在,我觉得自己太压抑了,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马上要高考了,前天我又收到了男生的约会字条,还约我出去散步。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想接受邀请,和他出去散步,是吗?”刘丽迟疑了一会,终于点点头:“可是妈妈说,和男生交往等于早恋等于荒废学业,而这也是被教训证明过的例子。我不敢呀。”

看来,小丽是一个单纯向上的好姑娘,妈妈的话让她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才会如此紧张。她没有与任何一个男生单独相处过,更别说谈心了。可是现在高考在即,她却高度焦虑,焦虑的背后是内心剧烈的冲突。母亲的教诲使她认为应坚决关闭与男生正常交流的大门,但开始觉醒的成长发育意识又使她有与男生交往的渴望,于是在这种冲突中,她学习效率下降,并成为最使她恐惧不安的事情。毫无疑问,刘丽患了“早恋恐惧症”。

心理学家说“早恋恐惧症”比“早恋”更可怕。小丽害怕男生的眼光,害怕同他们说话,接到男生的字条更是心神不宁,这种恐惧心理已严重影响到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怎样让她“脱敏”呢?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而这方面她的父母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同学们该怎么办呢?首先还是要多和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明白给孩子灌输的观点已给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家长要慢慢纠正自己对男女生交往的错误看法,认识到社会在进步,男生女生之间来往其实是蛮简单正常的事情,男女同学也是可以经常谈心的,只是被父母想象得复杂了。如果说中学生谈恋爱妨碍学习,那么比起患“早恋恐惧症”带来的对心理健康的伤害,哪个更可怕呢?事实上,完全禁止异性同学交往而造成的危害,比真正早恋带来的危害更大!

相比较和父母谈心,有时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可了解到,大多数中学生其实并不想陷入早恋。关键是,不想早恋的少男少女,也非常需要异性交往,在异性交往的实践中,他们才能够知道,怎样做才能避免早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重要的是把握分寸,只要“发乎情,止乎礼”,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许多家长唯恐孩子早恋,严防死守,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问题就出在思想不够开放,观念不够健康,而最后受害者,恰恰是他们最不愿伤害的孩子。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早恋恐惧症呢?

多和男生聊天,每次不少于20分钟。事实证明,男女生接触并不可怕,除了早恋,男女生之间还有真诚的友谊。同龄人之间的心理安抚是最有效的。而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小丽已经克服了焦虑情绪。她说:“原来,男生也并不可怕,他们真是像我的哥哥、弟弟一样,对我的弱点看得一清二楚,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都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安全、很开心。我终于又能放下心中的包袱,安心学习了。

正确对待少男少女的友情

儿童期的男孩女孩,喜欢跟父母在一起玩耍。父母陪他们,哄他们,买玩具给他们,使他们开心。然而,当孩子长大一些,就不愿跟父母在一起玩了。如今的独生子女一代,家中没有同胞兄弟姐妹,跟谁去玩呢?自然就在家庭之外找同龄的伙伴玩了,同学,邻居家的孩子,甚至公共场所结识的同龄人。如果这样的同龄玩伴来自异性圈子,就格外让孩子感到新鲜、欣喜、兴奋甚至难分难舍。从旁观察的父母,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担忧:是不是孩子有点儿不正常?成熟太早还是“学坏”了呢?不管制他们会不会“出事”?其实,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到达十一、二岁的男孩女孩,开始体验异性之间的友情,是十分自然、甚至是必须的。那些处在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如果压根儿就没有与同龄异性朋友交往的兴趣和能力,那倒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了。

那么,花季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究竟有什么功能而使其成为“必须”的行动呢?

1.娱悦身心,释放压力,放松神经,增进健康。

工作繁忙的成年人需要娱乐休闲,学习紧张的孩子们更需要娱悦身心。同龄的伙伴在一起谈天说地、遛马路逛公园,一道骑车兜风,郊游聚会,生日“payty”等等,最好的感觉就是“开心,痛快”。如果这些活动有异性参与,那就格外开心。因为异性之间有自然吸引力,有“磁场效应”,有“情愫”,“性愫”的伴随,大大增强了娱乐的效果。“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就是这个道理。在异性交往中,孩子们心旷神怡,学习上的压力减轻了,神经放松了,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与生活,这是他们的需求,也是他们的权利。孩子并不是学习的机器,功课的奴隶。其实,世界上有许多高雅而健美的文体活动都是为两个性别共同参与而设计的:交谊舞、双人舞、男女声二重唱、男女乒乓球混合双打、男女花样滑冰等等,难道不是给人一种格外清新和美感的享受吗?如果在某些娱乐场所,只见同一性别的人群,那该是多么单调和枯燥?这就是万物皆有“阴阳和谐之美”的道理。现代社会几乎都取消了男女分校的制度,也有这层含义。

2.孩子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异性友情不可或缺。

当女孩来月经、男孩开始遗精,从生理上表明了孩子的性成熟。此时的男孩、女孩,以其特有的性别磁场在对异性产生吸引力,或被异性磁场吸引。这不是他们自身意识到的,更不是他们刻意计划的。孩子最初的性别磁场的引力指向,一般是指向家庭中距离最近的异性父母:男孩指向母亲,女孩子向父亲,悄然强化着所谓的“恋父”或“恋母”情结。因此,细心的父母可以观察到,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在对异性家长的态度、表情、言行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十分正常。但这个过程不可持续太久,需要尽快让孩子的性别磁场指向从异性家长转向同龄同辈的异性,这是青春期社会化的一个特殊环节,可称“第二断乳期”或“心理断乳期”。如果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迟迟不能完成“第二断乳期”,他或她就将在与异性的交往中遇到困难或在将来的恋爱择偶乃至婚姻中受到挫折。

其次,“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两个性别的代表从少男少女时期的自然接触开始交往,一边认识异性世界,一边认识自己,知己知彼,增强与异性相处的自信、自尊感和相互悦纳、尊重、平等的观念,为将来与终身伴侣结合并和谐地相处,做好远期准备。这对现代婚姻的幸福和家庭生活美满,也是不可缺少的。

3.解除心理困扰,实施情感救助,有助于维护青春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

青少年期是容易产生烦恼情绪和心理失衡的阶段。既有来自生理与身体变化的不适之感,又有因功课压力、成绩波动、人际关系和家庭气氛而带来的烦恼。烦恼中的少男少女,渴望心理救助和情感支持。此时,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烦恼,难以走进孩子的心扉;老师则多半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一般行为表现,不易深入解读到每个孩子的心理变化。而此时最敏感地察觉同伴心理烦恼的,往往是某位与其相好的异性。于是他或她带着“磁场”效力去安抚对方,特别有效。这就好像落水者遇到救生船,是少男少女容易与“知心”的异性产生亲密感,觉得“只有对方最在乎我,最理解我”、两人闪电似地好起来的重要原因。但当对方脱离烦恼之后,不再需要先前那位“救助者”了。因此,带有心理救助性质的异性交往,不可能持久,就象获救者不再依赖救生船一样。但这种“心理救助”性质的异性友情,充当了心理医生或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正因为这样,避免了青少年从一般的情绪困扰转而成为心理障碍,也可预防心理障碍发展成为心理疾病。我们应对少男少女之间这种自愿者式的心理救助充满感激之情!千万不应以“搞对象”之类的心理暗示造成这种本应是短暂的情谊被强化为长久的心理依赖甚至终身的承诺,那反而会束缚或误导了孩子。

总之,学会大方、正确的与异性交往,才会对青春的友情发挥积极功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人格健全,将来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