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厉风行固然值得人欣赏,游刃有余却更让人敬佩。虽说做大事的人都不拖沓不啰嗦,可是“以柔克刚”却更能让人心服口服。快节奏的生活,练就了我们一贯的强者风范,其实,真正令人叹服的却是能把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柔性政策”。
藏锋显拙
——柔,是为了缓
适当的时候学着装糊涂点,有些人不喜欢看见太精明的人在眼前晃来晃去,尤其是那些当大官有大钱的人,在他们的手下做活,就得学着点,该装傻的时候就得学装傻,该装孙子的时候就得学装孙子。
装糊涂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不做出锋芒毕露的样子,少招人忌讳和嫉妒;第二,少问点事情,耳不听,心不烦。这种处世方法,在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或在社会政治环境比较恶劣的形势下,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在古代的时候,某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可能是因为过分紧张的原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唉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顿时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足可以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这理发师经常在江湖上行走,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无气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好像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一样。
宰相看见他的样子,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什么原因呢?”
理发师故意装作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会撑得下一个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来都是不计较的。”
听到这话,理发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您千万要恕罪。”
宰相一听,弄得自己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想要发作的时候,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而治他个罪呢?
所以,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再画上眉毛就行了。”
故事中的理发师临危不乱,出奇制胜地通过夸奖宰相而躲过了一难,这不能说不是藏锋显拙的的妙处所在。
在美国,华尔街的某大银行上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一位犹太老人提着豪华的公文包,来到贷款部前,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贷款部经理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着宝石的领带夹子……“请问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
“我想借些钱。”
“当然可以了,你想借多少呢?”
“1美元。”
贷款部的经理惊愕了:“只借1美元?”
“我只需要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无论您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
“好吧。”犹太人从豪华公文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债券等放在桌上:“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贷款部经理把这些东西都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确定要借1美元吗?”
犹太老人面无表情地说:“是的。”
“好吧,到那边办手续吧,年息为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把这些作保的股票和证卷还给您……”
犹太富豪办完手续,准备离去,“谢谢……”
在旁边一直冷眼观看的银行行长无论怎样也没能弄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富豪,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
于是他从后面追上那位犹太富豪,有些窘迫地说:“对不起,先生,可以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吗?”
“你想问什么问题?”
“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为您服务的……”
“好吧,既然你们那么热情,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儿来,是想办一件事情,可是随身携带的这些票卷很碍事,我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银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嘛,就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了,由你们替我保管,我还有什么不放心呢!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经理如梦方醒,但他也十分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太高明了。
如果从思维方式来说,犹太商人只采用了“横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方法,就取得了常人意料不到的效果。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不应仅仅是顺时针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藏锋显拙的表现,从表面上看来,借1美元却用50万美元做担保,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这际上却用银行代替了金库,而且还相当便宜,这就是出奇制胜。
如果你的能力确实超过上司,有必要装装糊涂。上司多半是有疑心病的——在他们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难免有一些人会背叛他,或是得了他的好处却不知报答,久而久之,他们对别人都不太敢推心置腹了。这种人觉得属下就应该永远比自己差一截,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因此,他们只会提拔能力比自己低的属下。一旦发现属下的能力可能高于自己时,立刻会显得坐立不安,还会对属下施加压力。因此,当你的才能高于上司时,不可过于锋芒毕露,以免引发上司的猜忌之心。
故意糊涂一点,其实不是真糊涂,而是真智慧,是聪明的最高境界。糊涂一点,不是对人间世事不闻不问、麻木不仁,而是大智若愚、宽容大度。精明者的难得糊涂不是浑浑噩噩的,而是冷处理艺术中的巧妙手段。
智慧屋
一个人事业有成,难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若不知收敛,一味卖弄奇巧,耍小聪明,甚至逞强斗勇,定会伤及上下左右,招致诋毁诽谤,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进退自如
——会“上台”也会“下台”
在人生的舞台上,上台或下台都是平常的;假如你的条件适合当时的需要,当机遇一来时,你就可以上台了,若是你演得好而且演得妙,你就可以在台上呆久一点,假如演砸了,老板不让你下台,观众们也会把你轰下台的。
上台当然是自在的,但是下台呢,难免有些神伤,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对那些成功者来说,当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的时候,他们不是悲叹时运不济,而是平心静气,好好地扮演“配角”的角色。
知进知退,是人生中的一大学问。人生在世,“进”固然不容易,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成功,这是人们都明白的事情。可“退”也同样不容易,特别是有序有节地“退”,就更不容易把握。就好比上山与下山,各有技巧需要掌握,掌握不好就可能造成不堪收拾的后果。
“退”术中的学问是很深的,它可以给敌方造成一种假象,可以使自己聚集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在适当的时间发动更猛烈的攻击,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悲的是,我们其中的许多人不敢承认自己有“退”的行为,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有过“退”的思想,仿佛人生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就没有歇脚的时候。
事实上,在我们做某件事时,如果情况对自己不利,再要继续下去很可能惨遭挫败,甚至丢了性命。那就必须考虑如何灵活地全面而退。
挪威的船王阿特勒·耶伯生出生在卑尔根的一个殷实家庭,其父克列斯蒂·耶伯生是当地的一个小船主,家庭经济生活比较富裕。他开始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后就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曾到奥斯陆、汉堡和纽约做过商业经纪人。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耶伯生从小就接受实业思想的熏陶。因此,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现出做生意的才能。1967年8月,他父亲在旅游途中因出车祸而丧生,31岁的耶伯生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开始管理一家船业公司。从此他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耶伯生公司已从原来只有7条船的小公司,变成了拥有120多万吨的90条船的大型船队,并且在世界各地的油田、工厂和其他项目中拥有大量投资。他到底有多少财产,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惟一能说清的是,接受保险的财产大约是57亿克朗。”他的船运公司曾获得“挪威1977年最佳企业”称号,这在挪威航运界是独一无二的。
耶伯生父亲在世时曾尝试经营油船,在他接管一年后就果断决定卖掉油船,放弃运油行业。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船运公司没有实力;命运操纵在石油大亨们的手中。如果把本钱的大部分压在两三条大油船上实在没有把握。耶伯生退出运油业后,迅速将资金投在散装货物的运输业上,并与工业部门签订了长期的运输合同。
事实证明,耶伯生的分析判断是极其正确的。油船脱手后,虽然他没有领受1973年石油运输短暂兴旺的好处,但是当石油运输的投资家们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连遭厄运打击时,他却稳如泰山,丝毫无损。
他以长期合同为基础,逐渐增置了6千吨至6万吨的散装船,为大企业运输钢铁产品和其他散装原料,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耶伯生主张,发展挪威的航运业,必须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市场,如果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国内的航运业,将会自我消亡。他们信念是:必须坚决走出去,放弃过去的,哪里有可利用的资本和待运的货物,就到那里去。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最关键之处。
在商业上,适时的放弃,也是企业营运的重要手段。放弃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保留实力。在形势不明朗时忍耐一时,不急进;在经济萧条时,业务作必要的放弃,保证能渡过难关,到经济复苏时,再扩大投资。
1980年,年仅20岁的吴可福用所积攒的近1000元资金以及通过家乡的“标会”借得的几千元的“高利贷”,购置了设备、厂房,在温州开办了一家小小的灯具厂,开始生产灯具配件,销往上海、江苏、山东招远等地,客户主要是大的成品灯具厂。
为成品灯具厂生产配件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主要的障碍是客户欠款。两年当中灯具厂表面看来颇有利润,但客户却拖欠了吴可福大笔供货款,继续干下去小小的灯具厂眼看就要被拖垮。吴可福审时度势,决定由生产配件转向生产成品灯具。然而市场并不以吴可福的个人意愿为转移,到1985年两年多的时间内,经销客户们又欠下了吴可福一大笔款项。吴可福审时度势,不愿为此所累,于是再次转型。这次他做得彻底,停掉灯具生产线,转手承包出去,自己则专心于灯具的销售,在关键环节上掌握主动权。
万事开头难,经销也并不容易。前两次创业和转产吴可福并不是见异思迁,而是迫于经营困窘,及时转轨,而这一次开辟灯具营销的难度也不小。那些商场官商作风依然严重,欺侮他是外地人,不但以一种借口拖欠货款,还吃拿卡要。与其在人屋檐下受气,不如另辟蹊径,找一条自由之路。经过千思百想,不愿受人钳制的吴可福一气之下最终下了决心,决定自己独立去开发一个市场。
1996年,吴可福在青岛杭州路终于找到了启动自己梦想的支点:当他签下杭州路果品批发市场租赁协议,准备投资改造成灯具市场时,身边的一些朋友却认为他第一步就走错了:“选那么一个偏街,恐怕是钱赚得太多,往那里扔着听响吧!”吴可福却坚持认为好的地段并不是筹建灯具市场的关键因素,停车场、仓库、交通等配套设施齐全才是首要因素,事实证明,吴可福此举非常精明。
从吴可福创业成功的经历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出击。适时的放弃,也是保留实力的重要手段。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首先要能够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能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永远不因失败、痛苦而丧失志气,并深深懂得以退为进,退,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静观事态的发展。因此,当你处于暂时的困难而又无法解决时,不妨以以退为进的睿智泰然处之。
智慧屋
以退为进,是人生处世的最高哲理。人生追求的是圆满自在,如果人生只知前进不懂后退,那么他的世界就只有一半。而懂得“以退为进”的哲理,可以将我们的人生提升到拥有全面的世界。
无为而治,以柔克刚
——顺其自然为好
人,不论其出身高贵还是卑贱,不论其富有还是贫困,不论是聪慧还是愚笨,都是自然界的产物。都是有生有死有界有限的生物体。无论你有多么崇高的抱负,也无论你有多么博大的心胸,最终都逃脱不了自然法则的界定。任何想超越自然法则界定的企图,只能是枉费心机。
自然是一种无形的,但却非常强大的力量,它时时刻刻界定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一旦我们超出了它的界定,就会立刻遭到其无情的惩罚。
“拔苗助长”的故事恐怕是大家都知道了。事实上农夫是个聪明人,可聪明得不是地方。如果他真的用心去研究怎样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或许还能研究出个农作物助长剂什么的,对农业生产也是一大贡献,可是他偏偏挑选了最最省时省力,最最捷径的方法,结果欲速则不达,赔了功夫死了苗。要知道,将那一棵棵庄稼苗向上拔,也是要费一些劲的。
农夫的失败,不在于他的聪慧,而在于他的行为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
老子曾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无所不做,唯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就是说,无比有更加重要。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有时候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来益处,让人更快乐。一味地争强好胜,“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样,还怎么有快乐的人生呢?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时候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主客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动以后,可以取得显着的效果,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和求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
美国的前任总统吉米·卡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但又深感力不从心,往往被要事弄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美国人民却根本不肯体谅这位总统的苦恼,反而认为这是无能的表现,以绝大多数的选票把这位可怜的总统吉米·卡特撵下了台。卡特准确无误地意识到了国家面临的困难,可谓洞察力敏锐,一眼中的,他也让公众跟他一样,使百姓觉得惶恐不安,毫无安全感可言,结果造成绝望感,从而将他推下了台。